诸葛亮是卧龙,刘备是潜龙-品三国(选载)

益州的情况也差不多。益州,包括汉中、广汉、巴郡、蜀郡等。这个地方,对外是天险,对内是乐土。汉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更可谓“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皇帝(刘邦)就是在那里(具体说是在汉中)成就帝业的。可是,在成都的刘璋也好,在汉中的张鲁也好,都是“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因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差不多也是“天所以资将军”,只不过恐怕得自己动手去拿而已。

拿下了荆州和益州又怎么样呢?诸葛亮说,以将军您的身份(帝室之胄)、名望(信义著于四海),再加上“总揽英雄,思贤如渴”的号召力,一旦拥有了荆州和益州,那就可以建立一个根据地了。有了这个根据地,只要实行“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的政策,事业就能发展,力量就能壮大。将来,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天下有变),就可以派一员大将从荆州出发,取道宛城挺进洛阳;将军您则亲自从益州北上,取道秦川直抵西安。那时候,人民群众还不捧着酒饭来夹道欢迎吗(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于是诸葛亮最后说:“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一番话说得刘备是醍醐灌顶,如梦方醒,豁然开朗。原来所谓“霸业”或者“帝业”就是这样实现的。不过,这个最终目标的实现有一个前提,就是“天下有变”。那么,天下无变呢?诸葛亮没说,刘备也没问,因为用不着。诸葛亮是卧龙,刘备则是潜龙,两个都是明白人,话就不必说得那么直白。天下无变怎么办?就在荆州和益州呆着呗!有这么大一块地盘,够吃个七顿八顿的了。也就是说,按照诸葛亮的策划,刘备进可一统中华,退可三分天下,“帝业”不成还有“霸业”,“霸业”不成也有“事业”。难怪刘备要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了。刘备这条鲤鱼要跳龙门,得靠诸葛亮告诉他水在哪里!

诸葛亮能帮刘备弄来“水”,是因为他务实。他并没有因为刘备表现出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就跟着大唱道德高调,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他策划了一整套可行的方案。事实证明,后来形势的发展,也完全在诸葛亮的预料之中。因此史家评论说,诸葛亮是“未出隆中,已知三分”,甚至有人认为是“未出隆中,已定三分”。当然,“汉室可兴”这个目标最后并没有实现,否则刘备就会到洛阳或西安去当皇帝,中国历史上就会冒出一个“后后汉”来。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他有了一个能够让他从一无所有到三分天下的总设计师。但是,诸葛亮刚刚走出隆中时,还只是刘备的私人顾问,并没有具体职务,只不过和刘备“情好日密”而已。这并不奇怪。第一,刘备自己此时还是一个“光杆司令”,就算给诸葛亮封个“上校团副”之类的头衔,又有什么意义?第二,此刻的诸葛亮还只是“纸上谈兵”,并没有表现出自己处理政治事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刘备又如何给他任命职务?第三,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现在也还只是纸上的蓝图,并无实施方案。比方说,取刘表而代之,如何取,如何代,并没有具体办法。也不是诸葛亮想不出办法,而是需要机会。刘表毕竟是刘备的同宗,刘备也毕竟是刘表的客人。刘备就是再想鸠占鹊巢,也不能明火执仗地去抢吧!再说他也没有这个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