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阻碍-品三国(选载)

同样,诸葛亮这边也有阻碍。刘表毕竟是诸葛亮太太的姨父,诸葛亮也毕竟是刘表老婆的外甥女婿。他再怎么为刘备出谋划策,也不能教唆刘备去谋杀刘表。也就是说,刘备只能巧取,不能豪夺。诸葛亮也只能帮刘备火中取栗,而且这把火还不是他们自己能放的。诸葛亮在隆中说得很清楚:“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话再明白不过:我不是要你去抢别人的地盘,是他自己守不住,老天爷又要送给你,不要白不要,只看你有意无意了。但是,这地方也不是我们想要就能要的,必须等到“其主不能守”,自己送上门来的时候。那么,送不上门呢?诸葛亮没有说,大约也只能等。这样一来,岂不让人急死?这一点,就连罗贯中都想到了。因此他让司马徽对刘备说,我算过命,民谣也有暗示,刘表将不久于人世,天命所归就在将军身上了。

这当然是鬼话,但刘表终将失去荆州倒是事实。这一点,诸葛亮看到了,其他人也看到了。事实上,早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也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相见的七年前,就有人为孙权做了类似的战略规划,其观点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极为相似。那么,这个人是谁?

是鲁肃。

提起鲁肃,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觉得那是一个忠厚老实到迂腐无用的人。其实不然。历史上的鲁肃豪爽侠义,深得人心。《三国志·鲁肃传》裴松之注引《吴书》说他“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本传则说他“性好施与”。他们家大约是比较富有的,鲁肃却不趁机发国难财(不治家事),而是“大散财货”,接济穷人,资助英雄。周瑜当居巢(今安徽省巢县)县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军粮。当时鲁肃家有两囷(音群,圆形谷仓)米,各三千石,鲁肃就随便指一囷送给周瑜。这就是著名的“指囷相赠”的故事。从此周瑜和鲁肃成为好朋友。在周瑜的建议和推荐下,鲁肃投奔孙权,和张昭、周瑜一起,成为孙权最信任的人,而且实际上起的作用可能比张昭还大。

鲁肃也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鲁肃投奔孙权后,孙权马上就接见了他,而且和他有过一次同桌喝酒(合榻对饮)的密谈。这次密谈,堪称“鲁肃版”或“东吴版”的《隆中对》。当时孙权问鲁肃,如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孙某既然继承了父兄的余功,便也想建立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业(思有桓文之功)。先生既然看得起孙某,不知有什么办法可以教我(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这话问得和刘备一样,然而鲁肃却当场就泼了一瓢冷水,说将军怕是当不成齐桓公、晋文公了。想当年,高皇帝(刘邦)也想尊奉义帝成就霸业的,但是不行,因为有项羽为害。今天的曹操,就是当年的项羽。有曹操在,将军怎么成得了齐桓、晋文?

但这决不等于没事可做。做不成齐桓、晋文,做什么呢?做皇帝呀!于是,接下来鲁肃说了两句极其重要的话:“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汉王朝是没有希望的了。曹操呢,只怕也一时半会也除他不掉。所以,为将军计,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衅,就是破绽。那么,天下会不会有破绽呢?会有,因为“北方诚多务也”。多务就是多事,多事就破绽百出。等到北方处于多事之秋时,我们就向西进军,灭黄祖,伐刘表,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据为己有(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之极,据而有之)。那时,将军就可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了。这可是高皇帝的功业啊!

这当然是一个宏伟蓝图。但在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个时候,在鲁肃,恐怕只能是说说而已;在孙权,同样也只能是听听而已。当时孙权才十八岁,按照男子二十始行冠礼(成年礼)的规矩,还要算未成年人。他刚刚接了哥哥孙策的班,屁股还没座稳。《三国志·吴主传》的说法,是“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孙权的两个堂兄,都在下面做小动作。孙辅暗通曹操,孙暠(皓)图谋夺权,孙权自己内部都差一点摆不平,哪里还能打荆州的主意做皇帝的梦?就算他有这个“贼心”,也没有“贼胆”和“贼力”。因此,孙权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这当然是打官腔,却也只能如此。别看这时孙权年纪轻轻,政治上却已经是十分成熟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