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品三国(选载)

这一集我们讲《隆中对》。

这是一次两个人之间的秘密会谈,由刘备和诸葛亮的一问一答构成。关于这次谈话的情况,《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得很清楚──“屏人曰”,也就是没有别人在场。因此,密谈的内容为什么会传出来,这是一个谜,姑不考。

刘备先发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段话字数不多,内容和层次却很丰富。就说开头一节,便不简单。这十二个字,表面上看是套话,其实不然。这话刘备必须说,也有意义。因为刘备是所谓“帝室之胄”,不能不先表明心忧天下的态度和心系王室的立场。有此“政治正确”的前提,自己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话,说起来就理直气壮顺理成章;自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话,也才能够得到同情。何况刘备对诸葛亮是寄于厚望的。他到隆中来,要找的不是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性人才,而是能够为他制定政治路线和总体战略的人,他当然要从天下大势说起。

接下来的话也有作用,那就是说明情况,宣示决心,表达诚意,提出问题。刘备实言相告:我现在情况不好(遂用猖獗),也没有办法(智术浅短),但我人还在,心不死(志犹未已),那么请问该怎么办(君谓计将安出)?

这些诸葛亮当然清楚。他理解刘备的心情,知道他的诚意,同时也清楚所谓“君谓计将安出”,不是要问我们皇上蒙尘了“计将安出”,而是他刘备至今一筹莫展“计将安出”。于是,诸葛亮便为刘备分析形势。什么形势呢?就是“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这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就是说,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什么“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而是大家都在抢地盘。我们大汉已经进入一个不问皇帝死活、纷纷抢占地盘的时代了。这个时候,说那些“汉贼不两立”的费话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给自己也弄他一块。地盘是最实在的。不管你是不是要“信大义于天下”,也不管你那个“光复汉室”是真是假,没有根据地,都是扯淡!

那么,身无分文,要啥没啥的刘备,也能弄到地盘吗?能。诸葛亮说:“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这意思同样也很清楚,就是强弱有无是会转化的。强者可能变弱,弱者可以变强。当年,曹操和袁绍相比,就像将军您现在和曹操,可谓“名微而众寡”。既然曹操能够战胜袁绍,那么,将军您怎么就不能战胜曹操呢?关键在于一要把握时机(天时),二要善于谋划(人谋)啊!

于是诸葛亮就帮刘备谋划。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们不能打他的主意(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个也只能联合,不能图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下手的有两个地方,一个荆州,一个益州。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废置无定)。它的北面是汉水、沔水(北据汉沔),南面是广东、广西(利尽南海),东边连着江苏、浙江(东连吴会),西边通到重庆、四川(西通巴蜀),这可真是“用武之国”。这样一个地方,如果把它拿下,一盘棋也就活了。那么,能不能拿下呢?能。因为它的主人守不住。这就简直就是上天赐给将军的(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就看将军想要不想要了(将军岂有意乎)。

这是明知故问,也是实话实说。这个时候的刘备,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随便给他一块地方都是好的,何况是荆州,哪有不要的道理?但诸葛亮必须这么问。因为荆州是刘表的地盘,而刘表和刘备同为刘氏宗亲,哪有自家人抢自家人的道理?所以必须说清楚,这是“天所以资将军”,因为“其主不能守”;也必须问一句“将军岂有意乎”,因为你不要还会有别人要。但答案,却是不言而喻,所以并不需要明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