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而篇(5)-论语疏证

树达按:孔子不以生知自居,自谓学而知之,故云知之次。多闻多见皆学之事也。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

《卫灵公篇》曰: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树达按:互乡难与言而孔子见其童子,门人疑孔子有失言之病,故惑也。

子曰:“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

《卫灵公篇》曰:子曰:有教无类。

《孟子•尽心下篇》曰:夫子之设科也,往者不追,来者不距。苟以是心至,斯受之而已矣。

树达按:孟子来者不距,与孔子正同也。

《后汉书•郭泰传》曰:贾淑,字子厚,林宗乡人也。虽世有冠冕,而性险害,邑里患之。林宗遭母忧,淑来修吊,既而钜鹿孙威直亦至。威直以林宗贤而受恶人吊,心怪之,不进而去。林宗追而谢之,曰:“贾子厚诚实凶德,然洗心向善,仲尼不逆互乡,故吾许其进也。”淑闻之,改过自厉,终成善士。乡里有忧患者,淑辄倾身营救,为州闾所称。

树达按:与其进也三句本错简在子曰句下,令依朱子说校乙。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颜渊篇》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罕篇》曰: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实是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

《春秋•昭公五年》曰:公如晋。《左氏传》曰: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晋侯谓女叔齐曰:“鲁侯不亦善于礼乎?”对曰:“鲁侯焉知礼!”公曰:“何为?”对曰:“是仪也,不可谓礼。”

又《昭公二十五年》曰:齐侯唁公于野井。《公羊传》曰:齐侯唁公于野井。曰:“奈何君去鲁国之社稷?”昭公曰:“丧人不佞,失守鲁国之社稷,执事以羞。”再拜颡。庆子家驹曰:“庆子免于于大难矣。”子家驹曰:“臣不佞,陷君于大难,君不忍加之以,赐之以死。”再拜颡。高子执箪食与四脯,国子执壶浆,曰:“吾寡君闻君在外,未就,敢致糗于从者。”昭公曰:“君不忘吾先君,延及丧人,锡之以大礼。”再拜稽首,以衽受。高子曰:“有夫不祥,君无辱大礼!”昭公盖祭而不尝。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未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之敢用。敢以请。”昭公曰:“丧人不佞,失守鲁国之社稷,执事以羞,敢辱大礼!敢辞。”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来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之敢用。敢固以请。”昭公曰:“以吾宗庙之在鲁也,有先君之服,未之能以服;有先君之器,未之能以出;敢固辞。”景公曰:“寡人有不腆先君之服,未之敢服;有不腆先君之器,未之敢用。请以飨乎从者。”昭公曰:“丧人其何称?”景公曰:“孰君而无称?”昭公于是然而哭,诸大夫皆哭。既哭,以人为,以为席,以鞍为几,以遇礼相见。孔子曰:“其礼与?其辞足观矣。”

树达按:据此二事,知昭公本习于容仪,盖当时有知礼之名,故陈司败以为问也。

《白虎通•谏诤篇》曰:所以为君隐恶何?君至尊,故设辅弼,置谏官,本不当有遗失。《论语》曰: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此为君隐也。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巫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岁。

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

《卫灵公篇》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取于吴,为同姓,

《礼记•坊记篇》曰: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又《大传篇》曰:系之以姓而弗别,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哀公十二年》曰: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公羊传》曰: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称孟子何?讳娶同姓,盖吴女也。何注云:《春秋》不系吴者,礼,妇人系姓,不系国;不称夫人,不言薨,不书葬者,深讳之。《谷梁传》曰: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讳娶同姓也。《左氏传》曰:昭公娶于吴,故不书姓。

《白虎通•嫁娶篇》曰:不娶同姓者,重人伦,防淫,耻与禽兽同也。《论语》曰:“君娶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曲礼》曰:“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

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也,礼也。

《公羊传•闵公元年》曰:春秋为尊者讳。

《荀子•子道篇》曰:子路问于孔子曰:“鲁大夫练而牀,礼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子路出,谓子贡曰:“吾以夫子为无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贡曰:“女何问哉?”子路曰:“由问:鲁大夫练而牀,礼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贡曰:“吾将为女问之。”子贡问曰:“练而牀,礼邪?”孔子曰:“非礼也。”子贡出,谓子路曰:“女谓夫子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无所不知,女问非也。礼,居是邑,不非其大夫。”

树达按:居是邦不非其大夫,不非其君可知矣。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吕氏春秋•尊师篇》曰: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说苑•说丛篇》曰: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衡•感虚篇》曰:圣人修身正行,素祷之日久,天地鬼神知其无罪,故曰祷久矣。

《太平御览》引《庄子》曰:孔子病,子贡出卜。孔子曰:“吾坐席不敢先,居处若齐,饮食若祭,吾卜之久矣。”(据《困学纪闻》引。)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

《礼记•杂记下篇》曰: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藻,贤大夫也,而难为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下。

又《礼器篇》曰: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朱,山节藻,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瀚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

树达按:上二节皆谓管仲失之奢,晏子失之俭也。

《盐铁论•通有篇》曰:昔孙权敖相楚,妻不衣帛,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太俭极下,此《蟋蟀》所为作也。”

《说苑•权谋篇》曰: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

《汉书•董仲舒传》曰:对策曰:“臣闻:制度文采玄黄之饰,所以明尊卑,异贵贱,而劝有德也。故《春秋》受命,所先制者,改正朔,易服色,所以应天也。然则宫室旌旗之制,有法而然者也。故孔子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

与其不孙也,宁固。”

《八佾篇》曰: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礼记•檀弓下篇》曰: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袭三十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人,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荀子•子道篇》曰:子路问于孔子曰:“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子温而厉,

《子张篇》曰: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贾子•道术篇》曰:欣可安谓之煴,(煴与温通。)反煴为鸷。

威而不猛,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曰:有威而可畏谓之威。

《尧曰篇》曰:子夏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恭而安。

《贾子•道术篇》曰:接过慎容谓之恭,反恭为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