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篇(4)-论语疏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荀子•修身篇》曰: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又《离娄下篇》曰: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同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

《说苑•杂言篇》曰:昔者南瑕子遇程大子,大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大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岂敢自以为君子哉?志向之而已。”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国语•晋语七》曰:悼公与司马侯升台而望,曰:“乐夫!”对曰:“临下之乐则乐矣,德义之乐,则未也。”公曰:“何谓德义?”对曰:“诸侯之为,日在君侧,以其善行,以其恶戒,可谓德义矣。”

○子曰:“事父母几谏,

《礼记•祭义篇》曰: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大戴礼记•曾子立孝篇》曰:君子之孝也,微谏不倦。可入也,吾任其过。不可入也,吾辞其罪。《诗》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子之辞也。“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言不自舍也。不耻其亲,君子之孝也。

《荀子•子道篇》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慤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又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礼记•内则篇》曰: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树达按:朱子云:此章与内则之言相表里。事父母几谏,即《内则》所谓下气怡色,柔声以谏也。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即《内则》之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也。劳而不怨,即《内则》所谓挞之流血,不敢疾怨也。

又《坊记篇》曰: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匮。”

又《曲礼下篇》曰: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

《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篇》曰:单居离问于曾子曰:“事父母有道乎?”曾子曰:“有。爱而敬。父母之行若中道,则从;若不中道,则谏。谏而不用,行之如由己。从而不谏,非孝也;谏而不从,亦非孝也。孝子之谏,达善而不敢争辩。争辨者,作乱之所由兴也。由己为无咎,则宁;由己为贤人,则乱。”

《孟子•万章上篇》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礼记•曲礼上篇》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又《玉藻篇》曰:亲老,出不易方,复不过时。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证见卷一《学而篇》,此重出。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韩诗外传•卷九》曰:孔子行,闻哭声甚悲。孔子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哭于道傍。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皐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文选》、《长笛赋》注引作吾少好学,周流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文选》注作不事庸君而晚事无成。)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文选》注作少择交游,寡亲友而老无所托。)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说苑•敬慎篇》文大同,作丘吾子。皋与丘鱼与吾声同。)

《大戴礼记•疾病篇》曰:故人之生也,百岁之中,有疾病焉,有老幼焉。故君子思其不可复者而先施焉。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年既耆艾,虽欲弟,谁为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

《法言•孝至篇》曰: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宪问篇》曰: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礼记•杂记下篇》曰: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颜渊篇》曰: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曰:“其言也,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乎?”

《宪问篇》曰: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博学而孱守之。

《荀子•王霸篇》曰: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

树达按:务广者必荒。守约者得寸则进寸,得尺则进尺,故鲜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