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所有民族中学学生中,杨少锋是最能写文章的几个人之一,他顺理成章地加入了校记者团,并成为记者团的骨干成员之一。那时候的记者团团刊,每期都有杨少锋的文章,他在学校的名气大起来了,但并未在记者团或学生会里担任学生干部。
杨少锋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以为校领导对他还不够注意,在高一下学期的时候,与一名高他一届的同学汤伏祥准备折腾出一些事情显示其才干。福安市的各个中学虽然都有文学社或记者团之类的机构,但却一直没有市级的文学社。于是,和汤伏祥准备成立一个由福安城关几个学校联合起来的文学爱好者组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杨少锋联系了同处福安城关的福安一中、宁德卫生学校、宁德师范学校、宁德农业学校、福安市职业中学等其他5所中学(专),提出成立“福安市校园文学社”,这几所学校的文学社团负责人也很感兴趣。在杨少锋如簧巧舌的鼓动下,这几所学校的负责人被成立大文学社的种种好处和辉煌前景所吸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一拍即合,都同意立即着手开始组建。杨少锋与汤伏祥又将文学社的组织制度、管理办法、日常工作等做了详细的规划。在这两位做着文学梦的少年奔走努力中,福安市校园文学社筹备会终于如期召开了。筹备会通过了杨少锋他们提出的方案,还同意福安市校园文学社的主要负责人每年由各个学校轮流担任。由于这个组织是民族中学首先发起的,第一届的负责人就由民族中学的学生担任,决定让汤伏祥任社长,杨少锋担任副社长。
那时候成立学生社团是比较敏感的事情,而且此前福安市没有类似的校园联合社团。杨少锋他们刚开始时也不知道要不要找哪个部门批,但是这个时候杨少锋的理性又表现出来了。他想到了要“挂靠”在哪个机构名下会比较保险,还要争取到官方的支持。想来想去,他们后来找到了福安市语文教学研究会,挂靠在其名下,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合法”存在的外衣。此外,杨少锋还想,要为福安市校园文学社的成员找一个发表作品的园地,这样成员的积极性会更高,他想到了当地的《福安报》,并带了一个社员登门拜访,顺利地与《福安报》建立了联系,后来,该报还真发了一些福安市校园文学社成员写的“小豆腐块”。
挂靠的事情搞定以后,就剩下争取官方的支持了。于是,他们走访了福安市委宣传部,向宣传部的领导报告了他们准备成立福安市校园文学社的事情,宣传部也挺支持,杨少锋就趁机向宣传部提出,希望成立之日宣传部能派个领导出席一下,宣传部也同意了。
前期的准备工作就绪,福安市校园文学社正式成立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是周末,早上8点不到,杨少锋组织了文学社的10名女同学,在校门口排成两排,迎接福安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领导和市委宣传部的有关领导。其实当时宣传部来的只是下面一个科的科长,但杨少锋他们当时也不知道政府干部的级别是怎么回事,反正以为就是市领导,给予了热情的接待。文学社的指导老师也很高兴,亲自跑到校门口迎接宣传部的人。
在简单的成立仪式之后,安排了一个诗歌朗诵赛。杨少锋是文学社的负责人,又是民族中学著名的小作家,诗歌朗诵赛就安排他第一个上台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这也是在正式成立之前杨少锋自己主动提出来的。在开会的时候,讨论到这个程序第一个谁上台时,大家都很犹豫,不敢在那么多人面前朗诵,怕自己太紧张。杨少锋想,自己整天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脸皮应该算是比较厚,不至于连第一个上台朗诵诗歌都不敢吧?
但是到了上台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还是有些紧张。以前与人打交道,大多是一对一的,没有什么压力,他的发挥也比较自如。但这次是在台上,又是第一个上台,底下有100多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看,里面还包括几个老师和其他学校的同学。杨少锋本来以为自己朗诵会抑扬顿挫很有感情,但站在台上时,他感觉到自己两条腿在发抖,眼睛也不敢往台下看,怕与观众的目光相接。他只好双眼朝窗外看,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硬着头皮把诗背完——不要说抑扬顿挫很有感情,有好几个地方差点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