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他炒了重点中学的鱿鱼 希望变失望,前途两茫茫(1)-天生我才

1989年9月,杨少锋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福安县城,开始了他的中学时光。

这是他第一次进城。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那么新鲜。毕竟只是一个12岁大的孩子,他好奇的目光一次次地停留在这座陌生的城市。父亲告诉杨少锋,这只是个小城市,外面的城市更大,更热闹。要想留在城市,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功读书,如果能考上大学,还怕没机会留在城市?把少锋安顿好了以后,父亲又回到乡下去了。以前在镇上的中心小学,父亲虽然也经常不在,但毕竟最多两三天就回来了。而这次,父母亲是真的都不在身边了,杨少锋要一个人独自面对生活的全部。他心里有点慌张,又有点兴奋,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彻底“解放”了,他相信他能管好自己。

但这次他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应该说,刚进民族中学的前半个学期,杨少锋还挺乖,除了读书外没有想太多其他的事。但一段时间没人监督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降低了,这在期中考试中很明显地反映出来。在考进民族中学后的第一次大考中,杨少锋每门功课都只有70多分,总分在全班50多名同学中排在了30名以后。

这个成绩他都不好意思跟父母说,因为以前在小学的时候,他的成绩很优异,基本上都在90分以上,可以说,在小学里,他是一流的学生,以前没有遇到过什么对手,而且,在乡下,他的知识面算很广,小朋友们也挺佩服他的。另外,虽然家庭条件没城里人好,但由于父母毕竟都有工作,比一般的农村家庭还是好很多。所以,小的时候,在各个方面杨少锋都自觉优人一等,是别人羡慕的对象。

但是到了城里后,原本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却一下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论家庭,城里随便一个人家境都比他好;论知识面,城里小孩读过的书比他多得多;论成绩,这个重点中学里的学生大都是从各个学校中优中选优而来的。以前老师的目光全部都停留在他身上,而现在,他很少被人注意到。这种深深的失落感,让他自卑了很长一段时间,变得不太爱与人接触,上课时也经常走神。可以说期中考考得不好,既在他意料之中,又在他意料之外。

由于对学习的兴趣变淡了,杨少锋迷上了武侠小说。那时候,他从家里带米来,用饭盒在学校的食堂里蒸,有时还带些家里自制的不易变坏的腌菜下饭,而每个月的零花钱是20元。期中考后,杨少锋就直接放10元钱在小说店里,与老板约定一个月10元可以随便看,只要他把看完的小说及时还过来就行了。此后,他上课也看,下课也看,晚上熄灯后,学校会查铺,他就打着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如果天气比较热,他就到厕所边的路灯下看,以每天一到两套的速度,把金庸、古龙等人的武侠小说看了个遍。他在那段时间,看小说的最高纪录是一个月46套,这46套就是一两百本。

拼命看小说的恶果有两个,一是本来就视力不好的杨少锋,近视程度更深了,那时候他已经要戴600度的眼镜;二是对于课本,他再也提不起兴趣,上课没有听课,下课后对作业更是应付,有时候就直接抄同学的,于是成绩直线下降。

期末考很快就来临了,这对杨少锋来说,简直是一道鬼门关。由于没心思念书,他深知自己肯定考不好。结果正如他自己所料的那样,考试时他的感觉很差,许多题目似懂非懂。特别是英语,乡下的小学本来就没有上过英语课,而上初中后他又没有好好念,不要说会做,考卷上相当一部分单词他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还好,英语选择题多一些,他只好连蒙带猜把题目做完。他知道,这次期末考肯定完了。

寒假回家后,杨少锋深怕被父母知道期末成绩。所以每次在与小伙伴在一起玩的时候,一听到送信的来了,就往村里放信的地方跑,他要抢在父母之前把学校寄来的成绩单拿到。有一次,大概是放假后一个多星期,刚好在过年前几天,又有信件送过来,他跑过去看,果然拿到了自己的成绩单。他手颤抖着撕开信封,一看,还好,每科都是60多分,没有一科不及格的。心里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于是,他放心地把信交给母亲,没想到母亲一看成绩单,“啪”的一声,一巴掌就甩在他脸上,“这种成绩你也好意思拿回家!”失望之极的母亲把他绑起来一阵痛打,这孩子,辜负了父母多少的期望,辜负了自己多少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