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策划业也没有几招是拿得出手的。有些所谓的策划大师,最惯用的手法便是媒体炒作与自我炒作,以轰动效应来达到推广品牌的目的。我们知道,中国的许多著名企业是“成也炒作,败也炒作”,比如当年在央视新闻联播作广告而名噪一时的秦池集团,因为成为中央电视台的“标王”而被媒体猛炒了一段,使得秦池门口等着装货的大卡车排了几公里之长,这如果要算策划的话,应该是当年的最佳策划;而当秦池收购川酒勾兑酒精的消息被媒体披露后,全国的媒体一轰而上,不负责任的炒作很快就葬送了一个企业。其他许多“成功”的策划也是借助媒体的炒作得以出尽风头的,比如策划大师秦全跃在2001年的保暖内衣行业中,策划操纵了“鹅鸭大战”,也是操纵一些新闻媒体进行炒作的结果。借助媒体力量本身无可厚非,也是策划业所必须依赖的,但如果单纯地依靠媒体,我们就没有理由不为中国策划业的命运担心了:媒介愈走向成熟,也必然会愈加自律,灰色地带必然逐渐减少,操纵媒体本身成为困难。另外,作为企业老板,你是要“一夜成名、三年无踪”,还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呢?相信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但许多人做起来却成了前者。不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轰动效应,很可能使企业昙花一现般地在世人面前亮个相,然后从竞争惨烈的商业社会中永远消失。有专家指出,如果策划公司不能介入更深层次的企业管理,只靠玩花样、造轰动,结果必然是失控的。
杨少锋很清楚,在目前策划业行业市场较为混乱、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的背景下,贸然投身策划业,“先驱”做不成,倒是很可能成为“先烈”,成为行业发展的牺牲品。以杨少锋富有激情而略显冲动的个性,如果在整个行业还不规范、馅饼与陷阱并存的情况下去做策划人,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不但浪费了青春的美好时光,还有可能毁掉了整个人生。因此,他选择做实业,而以其在策划咨询方面的才能相辅,应该说,在职业规划方面,杨少锋保持着与他年龄不太相符合的理智和清醒,并没有因为自己取得的成就而迷失。“不做策划人”,杨少锋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创业与赚钱的诱惑,选择了按自己职业目标的设定逐步前行。
所以,年轻人,对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人生,要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在职业的选择上,千万要慎之又慎。因为,走好第一步,以后前行的道路才会变得顺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