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做策划人(1)-天生我才

杨少锋对策划人的批评虽然激烈了一点,但这两年,国内媒体及其他方面对策划界的批评与质疑确实不绝于耳。策划界名人秦全跃就说,这几年中国策划业没有什么进步,策划人仍然在炒概念,还是谁胡说谁吃香;有些人还在照搬照抄西方理念,却不知这在中国根本行不通。这与杨少锋对策划业的看法多少有些相似之处。

杨少锋的聪明在于,他没有被接连取得的专业策划机构都为之折服的成就冲昏头脑,也没有被自己所具有的优秀策划人潜质所左右,而是沿着策划人的路径发展,他清醒地看到中国策划界的命运和前景。

中国的现代策划业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至今不过20多年的历史。1990年以后,借电视剧《公关小姐》热播之势,公共关系这门在西方已风行数十年的管理科学被引入中国,由南至北兴起“公关热”,中国策划业在这时候出现了“点子热”;之后,“广告热”、“CI热”、“营销热”。随后一些人士把公关、广告、CI、营销等融合并进行创新,为企业提供综合服务。时势造英雄,中国兴起“策划热”。据保守估计,现在全国专业策划公司在1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之巨。从业人员中既包含专业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也包含一般企业、广告公司、媒介等的策划人员。另外还有大量的散布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个体和非职业策划人员,如果把这些人也算上的话,这个数量就更庞大了。

杨少锋很清醒地看到,虽然策划业在中国开始了它发展的步伐,但目前的中国策划业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策划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由此引发诸多误区。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不能使其得到有效解决,势必会使中国策划业的前进步伐受阻,甚至会葬送掉这个正在形成的行业。而且,作为一个行业,策划业并没有被正式承认,根据劳动部门的划分,直到去年,我国的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有1838个职位,其中还没有广义上的策划人。目前,只有世界策划师协会香港分会在内地组织一些专业活动,并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局面。可见,中国的策划业要形成规模,还需要一段时间。

目前,中国策划业存在着理论知识不足的共性问题,许多人是半路出家,不是靠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企业作出咨询诊断和战略策划,而是靠策划师本人的“天分”和悟性,靠一两个点子吃饭。正如有位专家说的那样,策划人是聪颖的,但仅靠悟性和灵感总有点像吃“青春饭”的女孩子,风光倒是很风光,却明摆着底气不足。没有理论指导的策划永远是机会主义,是不会长久的。

中国策划业还存在着浮躁心理,想一口吃个胖子,具体表现为: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自封的大师满天飞;盲目承担力所不及的业务;策划公司、策划人之间的无序竞争;自己没做多少事,先把自己吹上天……如此同行相轻、窝里争斗现象层出不穷。虽然这些现象只是少数,但影响却极其恶劣,致使不少企业对策划失去了信心,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对中国策划业的成长将是致命的。

如果说窝里斗不是策划业以外人士所关心的话题,那么,中国策划人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的欠缺就成为众人诟病的污点了。众所周知,当年的“点子大王”何阳因诈骗罪被判刑,李光斗也因事入狱,策划人自我炒作、漫天要价、不负责任,甚至相互拆台,导致许多企业远离策划人等等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策划业的整个行业形象受到损害,甚至有人把策划业叫做“骗子行业”。

当然,杨少锋也不否认,策划界确实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他同时认为,中国策划界失败的例子比成功的例子要多得多。人们大概还记得,几年前柯受良“飞黄”的壮举,大家都把“飞黄”看成了一个成功的策划案例,但杨少锋不这么认为。仔细想想,有谁记得当年赞助“飞黄”600万元的“彩虹”是做什么的?事后有媒体认为彩虹形象推广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飞黄”场面由凤凰卫视直播,而内地电视台接收不到,中央台转播自然裁掉了所有场面中竖着“彩虹”字样的旗帜及标志;即使当时看到了彩虹标志,受众也想不到彩虹是国产电视机的一个品牌;柯受良“飞黄”的惊险场面几乎完全掩盖了彩虹的商业卖点。事后专家们认为,完善的细节操作还是可以把彩虹电视机和“飞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彩虹赞助“飞黄”就像一个把眼光都吸引到自己的脸上的模特却会让时装客户认为一钱不值。当年的这出由“策划大师”李光斗一手操办的“彩虹赞助飞黄戏”,策划界不少人认为是个很轰动的策划性事件。杨少锋却以为,像“飞黄”这样的策划,企业要小心,这样的策划对企业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在杨少锋看来,“飞黄”对赞助企业来说,不但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反而是一个典型的失败案例,因为赞助企业并没有从中得到应有的回报。600万元对一个不是很大的企业来说,是一笔不菲的数字,如果全部拿去投广告,说不定还能产生不错的广告效益,使一个企业起死回生,而用在赞助“飞黄”上,不但这笔钱随着“飞黄”一起黄了,而且预想中的广告效应却没有得到。这样一个存在重大误区的案例,却被策划界一再当作成功案例而吹捧,可见,策划业是到了应该反醒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