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村大使立即给外务省拍电报,告知有石油禁运的可能性。然而,无论是日本政府,还是陆、海军的统帅部对形势的估计均持乐观态度。参谋本部第二十班(战争指导班)25日的日志中写道:“本班坚信仅仅是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不会引起禁运。”在美国声明冻结日本的资产后,26日的日志中这样写道:“认为全面禁运必至,主张武力解决南方问题的,第一部(作战)有久门(有文航空班班长)和辻(政信战力班班长)中佐,他们态度相当强硬。而本班不认为会全面禁运,估计美国不可能这样做。尽管禁运是迟早的事,但其时间现在判断应该不是今、明年早期。”
为什么竟会如此乐观呢?
最大的原因就是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以为区区法属印度支那和泰国的问题,美国不会不容忍。军方错误地认为,荷属东印度另当别论,已经进驻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再和平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也不会发动可能直接引起战争的石油禁运。
近卫首相也没有料到美国真的采取石油禁运的对抗措施。
据原外相币原喜重郎的回忆录记载,在满载着前往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士兵的轮船起航两天后,近卫把这起航情况告诉了币原。币原断定“这会引起大规模的战争”,竭力劝近卫调回船只。而近卫颇为不解地说:“为什么啊?”“不过是驻兵而已,又不是战争。”使币原大吃一惊。
由美国天主教神父居间调停,自1941年春季起,美国国务卿赫尔与野村大使之间开始进行日美谈判。近卫对此谈判一直颇为期待。当时为了更迭松冈外相,内阁曾一度总辞职,刚刚任命了丰田贞次郎担任外相,可以说这些巧合成了未能预测美方强硬态度的间接原因。
历史学家秦郁彦在《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朝日新闻社)中指出,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造成了“对英、美来说犹如被刀尖顶住喉咙一样的冲击”,“如果将这视为国际政治中常见的、因错误和互不信任的积累而导致的恶性循环,那么分歧就太严重了”。
以后,陆海军的统帅部以“一滴油就是一滴血”为由,迫使政府早日开战。参谋本部第二十班在7月26日的“本班不认为会全面禁运”那一页日志的空白处用红颜色写下了“本事纯属第二十班判断失误。参谋本部亦如此,而且陆军省亦同样”。
好一个致命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