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错误估计美国的决心-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1941年(昭和16年)7月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导致美国采取了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的对抗措施。当时的政治、军事指导者对此危险性有多大程度的认识呢?

美国事先已明确发出过警告。第一次是日本向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发出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的最后通牒3天后的7月21日。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曾要求驻美公使若杉要停止进驻。第二次是法属印度支那当局接受进驻要求后的23日。韦尔斯召见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强烈谴责说:“日本的行动只能认为是侵略和征服南洋地区政策的确凿证据。”

美国总统罗斯福于24日召见野村大使,提出了法属印度支那中立化的措施,并表示:“迄今为止,我本人一直坚持说给日本石油是为了太平洋的和平。但是现在看到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这就……”透露出禁运石油的意思。随着日中战争的扩大,美国加大了对日本的经济压力。1940年(昭和15年)1月,美国废除了《日美通商航海条约》,打下了可以根据总统的判断采取禁运措施的基础。当时,美国《新闻周刊》曾说:“今后美国可以采取挥舞‘棍棒’的外交手段了。”

由于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1940年9月),美国决定禁止向日本出口属于武器制造材料的废钢铁。此后,铜、镍等重要物资也相继被列入禁运品之列。但只有石油例外,尽管对日强硬派主张应该禁运,但是总统和国务卿赫尔却始终持慎重态度。因为他们充分了解,日本的石油自给率不到10%,而进口石油的大部分都来自美国,如果停止石油供应,日本将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

对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美国的反应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呢?

这是因为荷属东印度,以及英属马来西亚、缅甸,甚至美国领属的菲律宾也都受到日军的直接威胁之故。国务卿赫尔1941年7月23日曾经对副国务卿韦尔斯说,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是为大规模攻击西南太平洋进行跳跃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