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士兵正在展示在中国缴获的美国空军未使用的炸弹。此时,日军为暂时的胜利所陶醉。(1942年前后拍摄)
日本军队这时候在中蒙边境发生的诺门坎事件中败给了苏联军队。7月下旬,美国通告日本废除日美通商航海条约。8月28日,平沼首相发表“欧洲的情势复杂离奇”的声明,然后内阁总辞职。
三国同盟因此而暂成悬案。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阿部信行内阁声明不介入欧洲战争,使得企图通过日德合作为日中战争打开局面的陆军也不得不转换方针。
原大本营陆军参谋种村佐孝在1940年3月底的日志中写道:“作为参谋本部……主要是全力以赴处理事变”,“陆军省方面气势汹汹恨不得立即开始撤兵”(《大本营机密日志》,钻石出版社),如果年内不能解决日中战争,1941年起开始自发地从中国撤退的方针已经确定下来。
然而实际上,这不仅遭到当地派遣军队的强烈反对,而且也遭到陆军次官阿南惟几等人的反对。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无疑都是日中战争的一个巨大转换点。
利用德军闪电攻击的机会
1940年(昭和15年),曾一度破灭的日德意同盟死灰复燃,而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德国的闪电攻击。
1940年6月14日德军攻陷巴黎,进而伺机登陆英国本土。法国诞生了亲德的维希政权,荷兰政府流亡伦敦,把东南亚作为殖民地的欧洲列强纷纷向德国投降。
欧洲形势的这种剧烈变化使日本产生了新的念头。荷属东印度(简称荷印,现在的印度尼西亚)是一大产油地带,如果能将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搞到手,日本就可以不再依靠英美供应能源等资源。日本的想法是,既不能将这个列强的殖民地置于德国的统治之下,也不能让它落入对日本施加强大经济压力的美、英的势力范围。
南部印度支那方面军副参谋长佐藤贤了当时曾这样说:“希特勒提倡的建立世界新秩序将急速发展……日本若是总陷在支那事变(日中战争)中,德国马上就会进军东亚,将英国、法国、荷兰的属地控制在手中,到时候就轮不到日本出头了。所以,在此之际,日本必须尽快进军南方。”(鸟巢建之助,《日本海军失败研究》,文春文库)受进军南方即南进论蛊惑的还不仅仅是陆军。德国占领荷兰的1940年5月10日,海军军令部作战课课长中泽佑在业务日志中写道:“第四舰队针对在荷印发生的侵犯中立,为紧急派兵作好出动准备。”次日,即11日,军令部开始进行“日本军占领荷印的油田地带,英、美两国参战”这种假想作战的图上演习。
当时是米内内阁(1940年1月成立)执政。米内对三国同盟持慎重态度。正因为这样,他受到了天皇周围不喜欢与德国合作的人的拥戴。
而陆军则开始了对米内内阁的倒阁行动。7月,陆军迫使陆军大臣畑俊六单独提出了辞呈。畑俊六的日记(7月4日)中有这样的记述:泽田茂参谋次长来此,出示了“总长宫殿下(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的盖章”,逼我决定去留。米内内阁瓦解后,近卫再次登场。
7月18日,军务局局长武藤章造访近卫原首相的私邸,出示了一份文件,内容是“重新研究关于不介入欧洲战争的方针,同时与赞成我国国是的国家合作”。他承诺以“新内阁”理解此内容为前提,给予其“完全协助”。
这一时期,陆军以军事课课长岩畔、同课高级课员西浦进等人为核心,正在着手起草“适应世界情势演变的时局处理要纲”。这份将由第二届近卫内阁正式决定(7月27日)的文件在文件开头提出“促进支那事变的解决,同时捕捉良机解决南方问题”,并列举了武力南进的具体情况,在外交方面,还提出“加强与德、意的政治上的联合,谋求对苏邦交的飞跃性调整”。另外,要纲的说明中还写道:“也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对美开战的情况,需要充分地准备对美战争。”
然而,当时的泽田参谋次长在回忆录中写道:虽然这个要纲“对预期的与美交战有所论证,但是真的认真考虑对美战争的人,恐怕一个都没有”。并指出其真正意义是呼应德国的对英攻击而进攻新加坡,不给美国参战的机会。日本认为即使攻击英国属地美国也不会介入。
当时的政策决定过程是这样的,例如,由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各课拟订出方案,经部长会议以及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局、部长联席会议审议后,作为陆军方案成立。然后召开海军和外务省之间的有关局、部长联席会议等,经调整达成协议后才提交大本营政府联络会议为使政府与军部协作而设置的协商体。出席人员包括首相、外相、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海军大臣、军令部总长。担任干事的内阁书记官长和陆海军的军务局局长也列席。重要情况下天皇出席,此时称为御前会议。自1937年11月起随时召开,陆续决定了很多“国策”。第二届近卫内阁以后,曾一度改称“联络恳谈会”,但出席人员相同,后来重新改回“联络会议”的名称。东条内阁重新研究日美开战的方针之际,大藏大臣、参谋次长、军令部次长也曾出席。。(波多野澄雄,《幕僚们的珍珠湾》,朝日选书)
在以军队官僚为主导的政策决定体系中,最初拟订方案的精英,即骨干幕僚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时局处理要纲也不例外,经过这样的程序,由军队官僚“打造”的“利用有利时机对南方行使武力”方案在陆军和海军各自任意理解,匆匆被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