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略通诗文自一格(1)-中国北洋军阀大结局

时人看过这首诗之后,称袁世凯颇有曹阿瞒横槊赋诗的气度袁世凯虽然以行武出身著名,又是北洋系军阀的领袖,可他毕竟读过书,并且两次投身于科举功名,因此对于诗文,不可能没有功底。在他的政治生涯中,也体现了一些诗文的雅儒。

13岁过春节时,袁世凯拟了副对联:

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

塾师老先生看过,不禁咋舌,知其自有心胸。

袁世凯成婚生子,大概是1879年。袁家分家后,袁世凯在嗣父袁保庆的名下,分得一大笔财产。所以,他可以家长自居,支配财产。这时,20岁的袁世凯也正是少年气盛,雄心勃勃的时候。正如上文所说,他自出资金,腾出房间,办了两个文社,一曰“丽泽山房”,一曰“勿欺山房”,并供给前来入社的秀才文人食用。在当地,袁世凯颇有些文名。

这一班文人聚在一起,吟诗作赋,观景饮酒。在这个时期,袁世凯做了不少的诗文。1879年秋,袁世凯再次参加乡试,名落孙山后,盛气之下,他焚毁了几年来所有的诗文,立志不再问津科举。所以,袁世凯早期的诗文,基本无传。后来,袁世凯投笔从戎,随吴长庆进驻朝鲜。再往后,在官场中摸爬滚打,也极少有雅兴再去问津翰墨。直到1909年,摄政王载沣将他开缺回籍,袁世凯也就势在洹上村做出超然物外的样子,闲云野鹤,看花听泉,似乎不再过问政治。这个时期,他写了大量的诗,并让他的次子袁克文收集起来,命名《圭塘唱和集》。洹上村本是天津大同何炳莹的一座别墅,大约占地200亩。袁世凯爱其敞阔、宁静,所以出资购买过来,并命长子袁克定主持翻修、扩建修缮工程。工程完工后,袁家即搬入此园。

这是一个封闭而坚固的别墅。四周筑有高墙,高墙四角筑有碉堡。地方当局派有卫队守护。从外表看似乎是堡寨,森严壁垒,但高墙之内却别有天地。园内辟有菜园、果园、瓜园、花园,饲养着鸡、鸭、鹅、猪、羊等,一派田园景色。袁世凯和其妻妾子女分别住在9个院落内。院与院之间有墙、有门,分别通往园内最内的花园——养寿园。养寿园内亭台楼榭、山石叠翠,曲径通幽,池水碧绿,一切都错落有致。袁世凯做有一首这样的诗,说:

曾来引地作劳人,满目林泉气势新。

墙外太行横若障,门前洹水喜为邻。

风烟万里苍茫绕,波浪千层激荡频。

寄语长安诸旧侣,素衣蚤浣帝京尘。

袁世凯为了表明自己看破红尘,淡无问政之心,特地把他刚从徐州道解任回乡的哥哥袁世廉接来,兄弟二人谈心下棋、垂钓洹上,并且合照了一帧非常著名的照片,在当时发行量很大的(东方)杂志上发表。袁世凯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身边放着一个鱼篓,一副娱情山水、渔樵足乐,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样子。他哥哥袁世廉则是艄公模样,持长篙立于船头,似乎在向外望。

这时大概也是袁世凯一生中最风雅、最清闲的时期了。他约来不少的文人,如王介艇、史济道、杨令兼等,和他们诗词唱答。

乍赋归来句,林栖旧雨存。卅年醒尘梦,半亩辟荒园。

雕倦青云路,钿浮绿水源。漳洹犹觉浅,何处问江村。

袁世凯在这首《次王介艇丈游养寿园韵》中,表达了政事升迁、人生苍茫的感怀。26岁的宦海风尘,而最后却以无稽的“脚疴”被强行开缺回籍,即便如此,还要暗自庆幸而躲避了杀身之祸。所以,他要“何处问江村”了。

烹茶檐下坐,竹影压精庐。不去窗前草,非关乐读收。

棹艇捞明月,逃蟾沉水底。搔头欲问天,月隐烟云里。

这些诗都可以看成袁世凯当时精神状态某种侧面的写真。然而,对于袁世凯这样的人来,自然绝不会真的天真起来为诗文、田园所陶醉:《自题渔舟写真二首》(其一)身世萧然面不愁,烟蓑雨笠一渔舟。

钓丝终日牵红蓼,好友同盟只白鸥。

投饵我非关得失,吞钩鱼却有恩仇。

回头多少中原事,老子掀须一笑休。

(其二)面年心事部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

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持缺瓯。

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袁世凯在彰德洹上村隐居的时候,写下的最著名的诗,即首五绝《登楼》。从这首诗里,完全可以看出他的志向和不甘寂寞的心情:

楼小能容膝,檐高老树齐。

开轩平北斗,翻觉太行低。

时人看过这首诗之后,称袁世凯颇有曹阿瞒横槊赋诗的气度。

以人论诗是一回事,以诗论诗则是另一回事。像袁世凯《冬日即目》中:

数点征鸿迷处所,一行猎马急归来。

这样的诗句,气象开阔,风格清新,说得上是妙语。当然,对于袁世凯的诗,不能以诗人的标准去要求,他毕竟是政治家、军人。

对于袁世凯的隐居生活,他的女儿袁静雪曾评论道:“事实上,他也的确不是一位逃避红尘、淡泊名利的隐士。他虽然身居乡村,却时常有一些朝野要人来看望他,询问他对于当时某些事情的看法。那时,他每天要接到很多从各方面发来的信件和电报。为了处理这些信电,他每天上午要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来处理‘公务’。他设置了一个电报房,从而能够更迅速地和各方面加强联系。他向各方面伸出了触角,等待着再起的时机。”

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也有因他的才具,而使别人折服的事情。

有一次,有一个刚过门的女子吴氏,年方20岁,而丈夫却病弱垂危。这个女子为了殉夫,就吞金身亡了,不想她丈夫从此竟大病痊愈。

地方官老爷们听说这事,自然争夸这女子好,有烈性,要请朝廷褒奖。

袁世凯知道后,就让大文人王式通、吴运各拟一匾额。

结果名士文人的匾额都不如意。袁世凯拿起笔,写下“一死回天”4个字,旁人叹服。抛开了贞孝节义的混账道德不讲,这4个字的确说明袁的心胸非常人可比。还有一次,那是袁世凯做了洪宪皇帝以后的事。大文人章太炎把大总统颁给的勋章做扇坠,不修边幅,大摇大摆地堵到新华门,大骂袁世凯。因为章太炎名气太大,袁世凯也无可奈何,况且又是文人,便把章太炎软囚在东四钱粮胡同。这时,章太炎的弟子、四川万县师范学校校长钟正懋进京。袁世凯赐宴。席间,袁世凯对钟正懋说:“你老师和我过不去,你去劝一劝。中国向来有两块万岁牌,一块是大世至圣先师,一块是当今皇帝,太炎何不让一块给我。”宴毕,袁世凯问钟正懋有什么要求没有。钟正懋说,能不能请题几个字?袁世凯当下写了一副对联:

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人爱子亦如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