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 5-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五)

十月的英国仍是夏时制,南方还是一片秋色。二零零五年的十月一日是一个周末,也是一个晴天,很早天就亮了,昨晚下过雨,空气特别清新。

我们一家起得特别早,吃完早饭,也没有像往常那样匆匆出发。虽然昨晚睡得很晚,但没有通常晚睡早起的那种疲惫,反而精神特别好,因为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周末出游,是送张艮去剑桥读大学。这是我们期待了十一年的那一天,也是张艮走向剑桥大学的漫漫长路的最后一天,是值得纪念的日子,我特地给张艮在家门口照了一张相。

我们家在英国最南边,剑桥大学在我们家的东北方向,大约二百三十公里。我驾车经一号,二十五号和十一号高速公路,不到三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剑桥大学。

我驾车的路线是十一年前我们第一次参观剑桥时,我们乘坐的大客车驶过的路线。十一年过去了,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色似乎没有任何改变,然而人却变了。张艮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长成为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那时,他到英国不久,不会讲英语,在曼思桥小学上学。曼思桥小学是英国数以万计的小学中一个极为普通的学校,教育质量约低于平均水平。

十一年前,我们参观剑桥时,剑桥给张艮留下的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而剑桥大学在科学和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却让我感慨万千。在剑桥,我萌发了张艮到剑桥读书的愿望,但是想到从曼思桥小学到剑桥大学的漫漫长路,我满腹困惑,感到步履艰难。离开剑桥时,望着车窗外正在消失的一座座书院,我的心情很沉重。我想,这是我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参观剑桥,如同很多游客那样,那些书院对我和对张艮将永远是陌生的。

今天,张艮像所有剑桥大学的新生一样,带着一个梦幻般的理想,要到剑桥大学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证明自己的能力。今天,我像所有剑桥大学新生的家长一样,要把孩子送进剑桥大学的一座书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剑桥大学这个"摇篮"中长大。不过,我还有一个额外的愿望,张艮在剑桥大学读书期间,我一定要重游剑桥,那一定是一个初夏的周末,天气一定要好。我要再去看一看剑河和剑河上的那些桥。我想,我的感受与第一次参观时会大不一样。

在丘吉尔学院门前,我给张艮又照了一张相。进入了这个校门,他就走完了通往剑桥大学的路,同时又开始了新的道路。丘吉尔学院是剑桥大学比较大的学院之一,也是理科学生最多的学院之一,一九六零年为纪念丘吉尔而创办,迄今为止,丘吉尔学院有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战时丘吉尔为英国首相,被认为是英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丘吉尔也曾为军人、记者、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丘吉尔年轻时就读哈罗公学,因学习不好,经常被惩罚。后来,他的学业也不顺利,考了三次才进入英国皇家军事学院。他的入学考试成绩几乎是一百零二个考生中最差的,但是毕业时他的成绩是第八名。可以说年轻的丘吉尔很不顺利。然而,挫折没有让他低头,可能正是那些挫折使丘吉尔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剑桥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它的理科多次被评为世界第一。剑桥大学的物理系更是其佼佼者。世界许多著名物理学家出自于剑桥大学物理系,包括牛顿、麦克斯韦(第一个预测了电磁波)、汤姆逊(发现了电子)、卢瑟福(核物理的奠基者)、克里克和沃森(基因密码的发现者)。可以想见,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系学习绝非易事,竞争将是激烈的。

无论是在温切斯特公学,还是在剑桥大学,最难得的不仅仅是那儿有第一流的老师,最先进的实验室,最好的环境,同等重要的是那儿有最优秀的学生。同许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学到不仅仅是如何做事,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如何为人。同优秀的人在一起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会有很大的压力。

张艮留在了丘吉尔学院,我们要离开剑桥大学了。像所有送子女进大学的家长那样,千叮咛万嘱咐:要努力学习,珍惜上大学的机会;要注意营养,锻炼身体;要经常给家里打电话……

在丘吉尔学院,我看见大量的资料介绍剑桥大学八百周年的大庆。再过三年,二零零九年,是剑桥大学创建八百周年。剑桥大学计划在建校八百周年时,能够得到捐助十亿英镑,保证剑桥大学在世界科学和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剑桥的街上,我看见一对年轻一点的亚洲人夫妻,也许是一对中国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在参观剑桥。那个男孩有七——八岁,与十一年前的张艮年龄相仿。他的父亲大概也是一个读书人,带着一副眼镜,站在国王学院大门前,在给孩子讲什么,大概也有我十一年前的困惑和希望。

此时此刻,我想明年的十月初,又有许多家长要送孩子到剑桥大学来。有许多家长同我一样,驾车把孩子从英国各地送到剑桥,也有许多在世界各地的家长要把孩子送到机场。每个家长都会有与我类似的感受,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剑桥大学这个"摇篮"中长大;每个学生都会有与张艮艮类似的梦想,要到剑桥大学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大概十年后,百年后,依然如此。总是有人要到剑桥来的,包括一些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