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的一个春日的下午,几百名学生和他们的教授坐了满满一教室,焦急地等待着埃里克·施米特的出现。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脱掉了外套,领带也松开了,腰间别着一台黑莓智能手机;他迈着轻快的步伐拾阶而下,走到演讲厅的讲台,蓄势待发,要在微软的地盘上贬低微软,提升Google。许多业内专家在比较两家公司的时候,都把重点放在他们的软件策略和产品上,而倾向于忽视最重要的战场,而这就是最重要的战场。因为在改变商业模式和技术方面两家公司都具备相对的优势,所以在Google和微软之间的斗争的焦点并非市场份额、浏览器、计算机操作系统,或者什么你死我活的竞争。真正的战役是招徕和留住世界上最优秀的技术人才的斗争。这是个重要参数,它能决定到底哪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拥有最强大的找出并解决最有意义的、重要的新问题的能力。
在此之前几个月,Google胆大妄为地在距离微软总部不远的华盛顿的柯克兰设立了一家办事处。在那里,微软成功地诱走了一大批希望既能够为Google工作又能够继续留在西雅图的软件工程师。现在,施米特到达了敌人的后方,正待在由微软的联合创办人保罗·艾伦投资兴建并命名的华盛顿大学保罗·G·艾伦计算机科学及工程中心。这次施米特身负重要使命。他决心要说服这家备受推崇的学校里的师生们,现在,同微软相比,Google是更好、更激动人心的工作单位。
施米特站在讲台上之前,埃德·拉佐斯卡(EdLazowska)教授热情洋溢地向听众介绍了他。拉佐斯卡教授是华盛顿大学比尔及梅林达·盖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会的主席,他的座右铭是“如果你不能够成为蒸汽压路机,你就会成为它脚下的路”。施米特意气风发,正欲展翅高飞,而Google拥有大把大把的资金:它的股票市价已经达到了250美元每股,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700亿美元。从他的角度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坐在自己面前的学生中有多少人愿意加入Google以及它历史性的进程。
在过去几个月里,甚至是同一天的早些时候,在另一个场合,当被问及同微软公司的竞争时,施米特都表达了对微软充分的敬意,而且避免做出正面回答,他说,微软是一家规模比Google更大的公司,而且拥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更多的资源,将它同Google进行比较是可笑的。但是,在这个讲台上,他传达的信息却非常尖锐:Google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单位,而微软是个衰老的巨人,其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根据施米特对世界的描述,由盖茨带领的这家公司根植于较早的技术阶段,这个阶段已经被互联网革命的理论超越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软的作用将越来越小,而Google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你们会拥有更大的舞台并有望获得更丰厚的回报。”他说。
然后施米特将匕首刺进了敌人的胸膛。
“我们每天都在同雅虎竞争,”他说,“微软已经宣告进入了搜索市场,但是他们还不是重要的竞争对手,虽然我确信他们将会朝这个方向努力。”把匕首又往深处推了几寸,施米特接着说,“微软曾公开宣布他们将会把搜索嵌入每一台台式电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进入,但是,根据制定时间表的不同,实现这一条他们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
同一个礼拜的早些时候,当施米特和盖茨在一个技术大会上会面的时候,施米特就清楚地知道Google带来的非比寻常的轰动效应、发展势头还有不断上扬的股票价格已经给盖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让他头晕目眩了。就在几个月之前,人们还在谈论Google是否会变成另外一个网景公司。网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繁荣时代的标志,后来被微软所摧毁。而现在,人们却在谈论Google是否会取代微软成为软件、技术和创新方面的世界级领军人物。盖茨是美国最富有的人,现在他却发现自己总是处于守势,不得不应付同这家硅谷的搜索引擎公司对微软的竞争威胁有关的各种难以回答的问题。
“要知道,Google现在还是一家完美无缺的公司。”盖茨面对大会上聚集的记者和技术专家们不无讽刺意味地说,“泡沫还漂浮在空中。无论股票价格如何,你都可以购买,稳赚不赔。我们也曾经有过10年这样的蜜月期。”
盖茨或是任何精明的技术和投资行家都不会忽视的情况是,1998~2005年间,微软的股票价格基本没有上涨,而Google却从一家新创公司成长为一个业界霸主。一想到微软在过去几年间一直在谈论在互联网搜索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是其几个月前首次发布的“MSN搜索”却没有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盖茨就不由的面色苍白。好在微软的操作系统还统治着个人电脑的桌面,所以盖茨决心在下一代Windows操作系统Vista中植入搜索引擎来赢得数百万用户。他将要建立一个操作简便的搜索引擎,让用户在打开电脑的时候随时都能看到。这就是他的计划。
盖茨承诺说:“任何同搜索相关的事,我们都会去做。”
尽管微软的触角无所不及,而且资金雄厚,在搜索创新方面他们还是落后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咎于公司虽然拥有大量软件开发宗师,但是却缺乏专攻搜索的专家。施米特知道,初出茅庐的软件工程师都渴望有机会为Google这样的公司工作,因为他们可以作为小团队的一分子开发成效显著、影响巨大的项目,他们可以取得世界范围的突破。对于雄心勃勃的极客或者技术人才而言,没有比这更重要的动机了。
这一天,施米特对微软的一系列重拳出击是最清楚的标志,它表明了Google到底有多么雄心勃勃和信心十足:微软无论怎么做都不能阻止Google的发展壮大。施米特说:“我们的用户遍天下。”在头顶的投影屏幕上,他播放了一张虚构的《新闻周刊》封面,显示了如果Google创始人去为盖茨工作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是一张布林和佩奇的合影,照片上面的大标题写道:“微软的新时代:新加入MSN的两个人会将雷德蒙(微软在华盛顿的总部)变成搜索之王。”
施米特在西雅图的巡回演讲是为了消除《财富》杂志上发表的一片破坏性很强、立场鲜明的文章带来的影响。《财富》同《华尔街日报》都是美国商业人士的必读刊物。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财富》的记者弗雷德·沃格斯坦(FredVogelstein),文章的题目是《为什么Google吓坏了盖茨》。文章开篇描述了2003年盖茨认识到微软将如何不堪一击时的场景。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耸人听闻又非常个人化的竞争场景,并造出一个吸引眼球的短语“GatesVS.Google”。
同微软过去的竞争对手不同,Google凭借自己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基本构架、开发不需要分销和市场推广成本的免费软件的优势,吸引了世界各地数百万名计算机用户。微软通过自己的集成办公产品轻易击败了其他竞争对手,但是要除掉Google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Google正在利用自己的内在软件开发一套类似的补充性工具,并已经通过领先发布用于帮助计算机用户在自己电脑上查找信息的免费桌面搜索工具将了微软一军。雪上加霜的是,多年以来微软的IE浏览器都是网络搜索的出发点,但现在,数百万人却转而使用一家叫做Firefox的新创公司的产品,而这家公司接受了Google的投资,同时内置了Google的搜索功能。微软对计算机桌面的控制会因为其浏览器IE陷入危机而被动摇,因为它的主要产品,从微软的Word到Excel,都设计成与浏览器共同作用才能顺利激活和操作的形式。
“在比尔·盖茨知道事实真相之前几个月里,微软已经在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意图击败Google,”这篇《财富》报道中这样写道,“那是2003年12月,盖茨正在随意浏览Google公司的网站,突然,他发现了一张描述Google空缺职位的招聘网页。他纳闷,为什么有那么多职位对申请人资历的要求同微软的招聘要求完全一样?”这个搜索公司在公开招聘接受过操作系统开发、分布系统建设以及其他一些领域专门训练的人才,这些领域不是Google而是微软的传统优势领域。“盖茨担心微软将要面临的战争已不仅仅是在搜索领域的了,”文章写道,“他给许多高级管理人员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中写道,‘我们必须注意这些人的动向,看来他们正在开发一些同我们抗衡的东西。’”
而盖茨却完全摸不透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因为Google发布的一系列新产品,从照片管理软件到网络电子邮件,到通过手机进行搜索,加起来都不能对微软的桌面系统构成有决定性意义的威胁。不过,使用这些服务的用户对盖茨公司的软件的依赖度的确是降低了。这些产品的潜在威胁是,它们为用户提供新的工具,使他们在编辑文件、发送邮件、分享信息和打印文件的时候,不再使用Windows和Word,而这两项产品是微软王国的中流砥柱。
“Google引起我的注意,并不仅仅因为网络搜索,而是因为他们正在试图利用网络搜索进军其他软件领域,”盖茨告诉《财富》记者,“如果他们拥有的只是搜索,我就不需要为它而如此担忧了。但它也是一家软件公司。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比起之前同我们竞争的那些公司,它与我们的相似性更强。”这篇影响巨大的文章还有当时其他的评论都宣称,Google超越Windows和其他的微软软件,并将它们边缘化的想法已经不再是未来的计划,而是实际已经开始成为现实的事情。
这篇长篇累牍、分析透彻的报道引用了备受尊崇的业内分析师、美国著名金融投资顾问机构PiperJaffray的萨法·拉施特奇(SafaRashtchy)的说法:“Google是个超级品牌。在我看来,在这场对决中微软会是输家。”而杂志中一篇标题是《生活在Google世界》的姊妹文章,总结了技术行业的专家们对于两家公司以及他们各自发展趋势的分析,他们的看法总结起来就是:“欢迎来到微软的噩梦时代!”
这天下午在西雅图,埃里克·施米特结束了自己火药味十足的讲话,开始接受在座师生的提问。他也不知道自己会听到什么样的问题,因为这所大学在地理位置上距离微软公司很近,而且很可能在座的一些计算机科学家曾经为这家公司工作过,或者在那里实习过,或者接受那家公司的奖学金来支付学费。当然,Google公司也从这所大学招聘了40多名本科生和至少15名的博士生。这个数量同微软从该校雇用的员工数量还是不具可比性的,不过,在短短几年中达到这个数量也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施米特还饶有兴致地扫视了一下在场的听众,当然,微软至少派来了一个间谍来记录他所说过的每一句话,并记下在场观众对他的发言的反应。
第一个问题是询问项目小组的规模,这是个简单的问题。Google最擅长的就是以3~5人的小组为单位来进行不计其数的创新活动。这些小组的领导者被称为UTL,也就是超级团队领导。“我们努力保持小的团队。如果团队的人数太多的话,生产能力就降低了。”施米特说。学生们发出的球都没有什么杀伤力,下一个问题问的是公司推出新产品的周期。“我们开发新产品的步伐比业内任何人都要快,而且速度大大领先于我们的竞争对手。”他直言不讳地说。下一个问题,更是施米特迫不及待想要回答的问题,因为他知道在座的计算机科学家有多么热爱自己的独立性。这个问题是关于公司对技术人员的管理的。“我们的秘诀不是如何管理人,而是如何选择员工,”他说,“这种模式只有在你选对了人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在某个组织里,而且在进行规模很大的项目,人们希望别人告诉自己该做什么,那么,在这个组织里,这种模式会彻底失败。我们尽力减少中间管理层,因为他们总是碍手碍脚。”
考虑到现场听众的思考能力,施米特知道自己不可避免要回避一些问题,比如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为什么Google不愿意提供更多关于它生财之道的细节,好方便分析师建立模型来预测其未来的获利前景并决定其股票价格是否合理。他迟疑了一下。“我们决定不公开这些信息,”他说,“因为我们不希望竞争对手了解这些信息。我们发明了他们没有的模式,这是确保良好收益状况的原因之一。”然后,他又抢到了篮板球。一个学生问道,为什么Google没有试图利用其很受欢迎的Google新闻网站来赚钱呢?是因为它免费使用其他新闻提供商的内容吗?为什么上面没有广告呢?“Google新闻是我们很成功的一项产品。开发团队问我们,‘你们是希望得到更多收入呢,还是希望发布阿拉伯国家的新闻?’这听起来是个愚蠢的问题。我们当然要发布阿拉伯国家的新闻,毕竟,世界上只有300个左右的国家。最终我们不会再遇到这样的问题,那时我们就会想办法用它来赚钱。”
现在,可以预见,更难应付的问题来了。有人问道,Google收集并传播世界的信息会造成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施米特深吸一口气。“我们也不知道,”他说,“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正确的比喻是,将世界上所有的信息看做是一个苹果iPod。如果你能够随身携带这些信息,而且可以实时更新这些信息,是不是很棒?当学生们回答问题的速度比教授来得及说出答案的速度还快的话,这对教学会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是个很尖锐的问题。一个学生说,Google并没有可以出售的产品,也没有多少注册用户,如果被人发明出了更好的搜索技术的话,它就可能失去自己的追随者。难道这不是一种风险很大的经营方式吗?“我们的企业的确相对缺乏锁定的顾客群,”施米特承认,“也就是说我们的竞争力是通过一次次搜索和一个个用户赢得的。我们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且经常谈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每次搜索和每种语言的搜索中做到最好,无论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
然后,有人提到了微软的教训,问道,随着Google的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Google有可能要同政府的市场规范者交火,其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刺激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官员采取措施来抑制Google迅速成长的步伐。这曾经发生在盖茨身上,它会在Google身上重演吗?“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担心的问题,”施米特承认,“现在我们强大的能力已经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了。而且我们已经招惹了一些反对我们的逆流了,这些人要么自身权益因为我们受到了一定损害,要么因为我们而不高兴,要么为了一些别的原因不喜欢我们。我想,随着我们成为网络体验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这种情况还会恶化。”
施米特不愿意用这样一个严峻的前景来结束这次演讲,这样学生们听完这次演讲之后,可能会觉得Google会成为司法部下一个反垄断的目标。Google的座右铭——“不作恶”,是一层薄薄的面纱,使世界各地的技术人员们了解了拉里和谢尔盖不仅仅是Google的创办人,还是好人,致力于为用户和员工做正确的事情。而针对盖茨和微软的严厉指控则将他们描述成致力于摧毁对手的掠夺者,Google不会那么残忍。施米特暗示说。他很喜欢宣称Google并没有真正的敌人。
施米特的运气很好,下一个问题是,如果网站希望出售自己的内容,公司如何起到网站守门人作用。尽管通常他不愿意谈论尚未完成的产品,但是,施米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能使学生们同自己一样自信,让他们觉得自己是Google的自家人。这是他过去就曾经成功使用过的、经典传统的吸引人才的技巧。“我们开发了被称为所有权内容(内容经所有权者许可使用)发布的系统,现在还正在开发过程中,”施米特说,“大量的金钱会流入内容提供者手中,而我们会为提供宣传服务收取一定费用。”然后,他在公司互联网门户角色这一点上继续发挥:“即使Google现在还不是,但从信息发布者的角度来看,Google很可能成为最大的客流源。所以,你们会愿意同我们一起努力的。我们希望成为网络内容发布商最大的客流发生源。我们认为这很不错。”
第二十四章大马力的赚钱机器
数百万热爱这个搜索引擎的人还是理解不了Google依靠什么来赚钱,因为他们是免费使用它的。还有很多人分辨不出免费搜索结果同其旁边出现的广告的区别。即使是那些理解其中差异的用户,因为很少点击那些广告,也不理解Google是怎么赚到数十亿美元的,尤其是,每次点击的价格通常是以美分而不是以美元来计算的。
随着Google股票价格的不断攀升,困扰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变成:这是一只值得购买的股票,还是一只隐藏着危险的股票?华尔街评论员和专家警告人们对其保持距离。Google搜索引擎无处不在,但是,Google股票可是很难理解的,像个谜。然而,一位独立思考的投资宗师却不肯人云亦云,他的看法与众不同。他就是巴尔的摩的比尔·米勒(BillMiller),他经营着久负盛名的莱格-梅森共同基金,在其经营公司的13年中,公司在股票市场上一直运作良好。这使他成为了一个自成一格的人物。他是个严肃的人,年龄几乎是Google两位创办人的两倍。米勒曾经研究过哲学,他总是在寻找那些拥有实实在在竞争优势,并且从长远来看发展前景广阔、获利丰厚的年轻公司。然后,他就将巨额赌注押在这些公司身上。
当米勒看到Google为IPO提供的财务报告时,他看到了一台由搜索引擎驱动的大马力赚钱机器。作为一家年轻的公司,Google拥有竞争优势和广阔前景,赚钱能力一流。当时,它年盈利达到了数亿美元,销售额也高飞冲天,而它还处于婴儿期。公司会越来越壮大,发展速度也会越来越快。Google用这样快的速度赚到这么多钱,而且还没有负债。更美妙的是,其利润依靠的是互联网广告,而这是一块越做越大的馅饼。人们在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而各个商业机构都寻求在网络上接触他们的机会。
“看到所谓的FUD因素(恐惧、不确定和怀疑)统治整个过程的时候,我们很高兴,这些因素致使股票的售价被定在了非常合算的85美元,而公司的实际股票价值被估计为230亿美元,”米勒说,“到处都在传播负面的新闻,什么公司的两位创办人刚愎自用、缺乏经验;什么不同表决权股份结构带有恶劣的公司统治意味;什么公司没有提供足够的关于其经营状况的信息;什么公司拒绝为公司前景提供指导性意见,林林总总。”这些噪音压低了Google公司IPO的价格,但是,它们并不影响公司长期的发展及其业务的获利潜力。事实上,根据米勒的说法,“我们相信这造就了机遇。”
在米勒的指示下,莱格-梅森公司在IPO时购买了超过400万股Google的股票,花费了数百万美元,下了巨大的赌注。米勒对互联网一点也不陌生,他领导的著名基金拥有大量的亚马逊和eBay网站的股份,这两家公司属于最棒的公司,作为网络公司中的明星,它们当时即将庆祝各自的10周岁生日。对于读不懂财务报表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最简单的一个在股市中赚钱的方法,就是跟随一位投资天才的步伐。对于任何一个想要知道是否应该在IPO之后很快吃进Google股票的人来说,2004年秋天公开的米勒大量购买Google股票的消息是一个信号,它在大声告诉人们:“买!”
其他人举棋不定之时,比尔·米勒却对Google的广告模式非常有信心。广告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数十亿美元的广告费正在从传统媒体转移到网络世界中。而Google比任何其他一家公司准备得都更充分,他们找到了在这个新的领域中利用多种渠道来获利的方式,成为了一家业务繁荣的技术公司。广播电视、杂志和报纸已经被广告养活数十年了,获利情况一贯良好。米勒推测Google同它们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它是在互联网中做广告罢了。
几年前,硅谷由繁花似锦变成满目疮痍,那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好高骛远的公司;很多人错误地将Google的股票同那些公司的股票相提并论。那时候,有些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也提到了大量的广告收入,但是这些广告大部分都是由互联网公司出钱购买的。而Google的广告收入主要来自成千上万的中小型企业,其中有许多公司过去从来没有在网络上做过广告。而且,其中既有网络企业,也有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公司。亚马逊和eBay都是Google的大广告客户,这两家网站在Google网站上购买目标性广告,借此吸引数量众多的计算机用户到自己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网站上来。Google还避开了那些计算机用户讨厌的广告形式,通过由搜索激发的文本广告牟利。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掌握的是与大众市场推广相反的广告形式。在网络搜索和冲浪的过程中看到Google提供的广告,就好像在沿着公路驾驶的过程中只看到同你们当时正在思考或者讨论的内容有关的广告一样。
Google商业模式的规模是惊人的,因为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来支持这个体系。即使在其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公司也几乎完全通过在线自助服务来注册新的广告客户。这削减了成本,增加了收入,并且扩大了包括广告客户、网络出版商、顾客和Google在内的各方的发展机遇。
米勒欣赏的另外一个竞争优势是Google的品牌知名度。在历史上,还没有另外哪一家公司能够这样无须花费大笔广告和市场推广费用就获得这种水平的国际认可。而且,Google的合作网站体系也是一个别人很难复制的优势。这个体系中包括数千家网站,其中包括美国在线、纽约时报网,还有Univision网站,他们网站上的显著位置都添加了Google搜索框、Google的名称和标志。随着这个体系的壮大,Google品牌的知名度也会变大。
事实上,数千家大大小小的网络出版商毫无争议地在自己的网络上发布Google提供的广告,这家搜索公司事实上成为了网络广告代理商。在公司的合作网站,即使不是一贯,这些广告也通常都标注着“广告由Gooooooogle提供”的标签。Google将慷慨地与合作网站分享这些广告的收入,因此这些公司非常希望这个搜索引擎能够维持其财务成功,因为这意味着它们也能够从中受益。但是,虽然Google每个月都给这些出版商送支票,但是Google却不愿意告诉他们自己是怎样计算应付金额的。因为竞争的关系,它还拒绝透露关于某个特定广告效果的硬性指标数据,所以内容发布网站别无选择,只能选择信任Google,或者干脆退出这个收益丰厚的网络体系。
尽管如此,因为这个体系的获益实在太丰厚了,许多网站还是兴高采烈地加入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skJeeves。在加入Google广告体系之后,AskJeeves公司的价值激增,2005年的时候,它成为一个价值18.6亿美元的收购目标,这充分显示了Google经济的力量。AskJeeves几乎所有的收入都同Google向企业出售广告的能力以及在其搜索引擎上发布广告的做法有关系。
数百万热爱这个搜索引擎的人还是理解不了Google依靠什么来赚钱,因为他们是免费使用它的。还有很多人分辨不出免费搜索结果同其旁边出现的广告的区别。即使是那些理解其中差异的用户,因为很少点击那些广告,也不理解Google是怎么赚到数十亿美元的,尤其是,每次点击的价格通常是以美分而不是以美元来计算的。
就像Google其他的奥秘一样,这也是个单纯的数学问题。Google运作的规模大得惊人,每天提供数亿个搜索结果,只要每10~15个搜索者中,有一个人点击了一个广告,而假定每次点击的平均价格是50美分,公司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它在2004年取得的季度收入。
普通用户很难理解Google是怎样赚到数十亿美元的,而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也还在为公司特立独行的运作方式而困扰不已。这个公司为世界各地的数百万计算机用户的查询提供答案,可是,从某些角度看来,它却将自己藏在了暗处。它故意选择不像别的公司一样为分析师们提供未来产品信息和季度利润报告。谢尔盖和拉里不得不允许公司上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Google就会从此公布能帮助竞争对手参破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信息。相反,公司三驾马车组成的领导集体频繁宣称在扩张过程中,Google将会采取机会主义的方式,不过,也会忠实于自己的使命。
分析师们不得不自力更生地对付各种问题:Google会报告什么样的季度收益,尤其是Google一直强调公司的经营严格服从远期利益?在上市交易的头6个月里,市场将如何吸收这些多出来的股份?微软对它又会造成什么威胁呢?而且,Google的股票也不是对所谓“大数法则”完全免疫的。随着公司的发展,即使它还能够保持极高的获利能力,终究还会有一天,它扩张的速度会慢下来。但是,Google跟它的创办人一样,正当年富力强,雄心勃勃,而它的股票正是米勒的最爱。
在IPO之后6个月内,根据计划,还会有数百万股Google股票供内部人士购买,这给Google股票带来价格下跌的压力并有可能为股市带来洪灾。在华尔街,他们把这叫做股票的“积压待发股票”(overhang),它可能造成交易的起伏和价格的大幅浮动。但是,Google的股票却被证明是能够迅速反弹的,其价格稳步上升,10月就达到了135美元每股。此时,距离其股票以85美元的价格上市刚刚两个月。不过,几个华尔街分析师还是催促投资者们赶快抛出其股票,并把股票价格如此巨大的增幅称为惊人的疯狂。
“近期没有迹象表明这只股票的价格会下挫。”美国技术研究(AmericanTechnologyResearch)的分析师马克·曼哈尼(MarkMahaney)说。不过他同时警告说,Google泡沫会因为公众对公司季度利润“过高的期待”而很快破灭。但是,在10月22日,Google报告了良好的销售和获利情况之后,股票价格又开始上升了。
仿佛是为了挑战供求关系规律,股票价格继续攀升。2005年1月3日,Google迎来新年的开门红,股票价格第一次达到了200美元,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2月1日,在公司报告了特别出色的季度销售成绩,10亿美元收入和2亿美元利润之后,股票价格升到了216美元。
Google的股票市场价值现在已经超过500亿美元,比美国许多最大、最有名望的企业的价值都高。而它的销售额和利润额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都期待它持续的出色表现,所以,股票价格再创新高。不过接下来,其股票还要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2月14日情人节,掌握在员工和其他公司内部人士手中的1?郾77亿股Google股票将要售出,这是一个庞大的数量。即使对于Google来讲,这个数字也不小,这比公司已经发行的股票的数量还要多,而且,这样一来,可供交易的Google股票的数量就达到了约3亿股。因为预期到这个数量,在2月14日之前几周,Google的股票价格就开始降低了,并跌到了200美元以下。这时,许多持股人开始犹豫,不知道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的好运到此为止,应该抛出股票了,或者这仅仅是一次暂时的挫折。
公司股票还面临其他压力。Google的管理者们宣布了出售自己拥有的数百万股股票的计划。这些都被公开报道,并且是财经新闻媒体不断争论和讨论的话题。他们的出售计划让投资者不安:他们可不想在连拉里和谢尔盖都在抛出股票的时候吃进股票。即使这两位创办人还是拥有几乎所有原始的Google股票,出售股票只是为了使自己的投资多样化,这也让投资者非常困扰。而且,现在股票的价格水平又那么高,一些华尔街的怀疑论者已经给Google贴上了江河日下的标签。他们把Google称为技穷的黔驴。通过这个说法,他们想说明公司所有的收入都只有一个来源:同搜索相联系的互联网广告。但是,随着Google股票价格的升高,华尔街的分析师们不得不调高自己对其目标价格的估计,即使他们还在抱怨说自己不可能对这只股票的真正价格有个清楚的概念,因为Google坚决拒绝为他们提供任何指导。
2005年2月9日,Google第一次向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打开了公司的大门。这些人长途跋涉到硅谷去见拉里、谢尔盖以及公司的领导集体。几天后,额外的1?郾77亿股Google股票就要上市交易了,这次会议的目标就是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米特意识到这是个关键的转折点。他理解Google采取更开放姿态的重要性,而且只有让公司平稳地度过情人节,不要引起股市风波什么的,才能够避免动摇人们对公司的信心。
一开始,施米特就发表了缓和人们焦虑情绪的讲话。“我们的广告体系看起来很美,”他说,“妙的是我们拥有形形色色的广告客户。我们并不过分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广告类型或者广告客户。”
“部分的原因是被称为‘长尾巴’的概念,”他接着说。所谓“长尾巴”,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越来越小,因为低成本的分销手段使得满足非常特别的需求的产品可以吸引大量的用户。事实证明,最流行的书籍、音乐和电影的销售在亚马逊、Netflix和其他零售商的销售额中,只占据一定的比例;剩下的销售额来自于不显眼的工厂构成的‘长长的尾巴’,而互联网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这些工厂和它们的产品。在Google,这个概念适用于购买搜索引擎广告的各行各业类别奇多的企业群体。
“这条长尾巴最出人意料的部分就是,它的延伸部分到底有多长,到底有多少家面向‘小’众的小企业,”施米特说,“我们在‘这条尾巴’中间干得很不错。虽然我们的广告还不能涵盖所有我们设想中的产品和服务,还没有服务于最大可能范围内的广告客户,吸引哪怕是最不起眼的广告客户。但我们希望能够为‘整条尾巴’提供出色的服务,而这是我们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施米特的话清楚地表明,Google的广告和商业模式还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而且,2005年,公司打算争取资金雄厚的《财富》500强企业的广告业务。“我们并非如我们一贯宣称的那样反传统,”他说,“我们特别的地方在于我们创造出来的产品,但是,商业运作的其他方面,大部分还是以常规的方式运转的,虽然目前的水平很不寻常,但我们还是很传统的。我们事实上很注重目标。每个季度末,我们都会问,‘我们干得如何?’”
所以,Google毕竟还是关心自己的财务成果的。只不过因为有那么多工程师和数学家,公司的研发方式在许多方面更像一所大学而不像一家公司。至于管理和财务资源,施米特解释说它们的分配比例是70∶20∶10。也就是说,70%用于核心的搜索和广告,20%用于相关产品,而10%用于全新的想法,也就是对未来的预测上。“公司必须努力经营核心业务,因为这是为公司带来现金、顾客和生意的源泉。”至于10%,“我们拥有非常复杂的产品管理和技术开发领导结构,这些人知道怎样从这些聪明的想法中筛选出一部分,并将它们转化成业务。”
这些分析师已经从施米特那里听到了他们需要听到的东西,现在他们期待两位创办人发表见解。虽然施米特说了许多让人放心的话,但是,毕竟这两个人才是拥有公司控股权的老大,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有能力影响Google未来的经营方向。
布林说自己的任务是激励和留住来自世界各地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现在Google已经上市了,公司需要提供新的经济激励机制。他说,为了鼓励创新,Google设立了“创业者奖”,价值数百万美元的股票会定期奖励给产生出最好的想法的小团队。如此巨额的奖金在其他公司是闻所未闻的。他说,这笔奖金的目的是留住优秀的发明家,如果没有这笔奖金,他们也许会带着自己的创意离开公司。
佩奇说自己的任务是创新和改进现有产品。为了以尽可能低廉的成本向数亿名用户提供出色的搜索结果和相关性广告,公司使用了数量庞大的计算机处理资源。“我们试图生产出效率非同凡响的产品,而我们正是指望这一点来赚大钱的,”他说,“不过,我们做的事情中也有一部分不单纯是为了赚钱。”
分析师们离开的时候都很满意。他们看出施米特是个经营行家,而布林和佩奇也日趋成熟,Google的股票价格还会继续上涨。在他们看来,虽然布林、佩奇和施米特将会出售价值数亿美元的股票,减少他们为Google下的赌注,但这其实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有权利改变自己的投资数额,不管怎样,两位创办人还是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Google股票。
公司于2005年5月12日在Googleplex召开第一次年度股东大会的时候,其股票价格已经超过了225美元。几个月前,他刚刚公布了2005年头3个月公司运营的情况,情况惊人得好。利润提高到原来的600%,达到36920万美元,而销售额达到13亿。公司为出席大会的几百个股东提供了午餐,其中包括Google笑脸饼干。其他人,包括被拒绝入内的新闻记者们,只能通过在线直播来了解会议情况。
排队进入会场的第一个人是杰夫·德卡格纳(JeffDeCagna),来自华盛顿特区的股东,职业是投资顾问。他对Google管理会议的每个方面,包括防止股东在公司内部乱逛的方式印象深刻。股东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竞争对手派来的间谍。“我会继续购买并持有手中的股票,”德卡格纳说,“据我看来,就是达到200美元,也还是很便宜。伟大的公司相信创新的力量,并为此投资,因为这才是他们成功的根源。如果他们继续保持现在的管理风格,我想,一股卖到一两千美元也是可能的。”
6月,Google股票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它的价格开始在接近300美元的位置浮动,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800亿美元。它甚至掩盖了拉里和谢尔盖的光芒,虽然他们得到了久负盛名的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的提名。在有线电视网络CNBC每天追踪报道股市行情的节目中,Google股票的价格被显示在最突出的中心位置,紧挨着道琼斯工业指数。现在全世界都拭目以待,看看这家在不到一年之前以85美元每股的价格上市的公司,股票价格什么时候能够达到300美元。“没有哪家公司比Google人气更旺了。”《金融时报》在社论中写道,“只要出现一点点小不幸,或者广告的增长有一点点趋缓,它的股票就会骤然下跌。但这重要吗?也许不。只要Google还是一家骄傲的、独立自主的公司就没有关系,而各种迹象都表明它还是。但是,过分重视它现在的惊人价值的人又可能会犯严重的错误。”
在7月4日就要到来的那个礼拜,Google也释放了属于自己的焰火,因为它的股价终于突破300美元。2004年10月其价格达到135美元时,曾经建议投资者抛出股票的分析师马克·马哈尼(MarkMahaney)现在对Google股票的升值前景非常乐观,他还换了一家公司工作。他的新东家是花旗的所罗门美邦,而他设定的新价格预期是360美元。其他分析师也相信Google的股票价格应该在300美元以上。就像为它提供了动力的Google搜索引擎一样,这只股票也成为了一只独一无二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