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真的是永平十年才传入中国的吗-颠覆历史(选载)

“佛教自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四五百年间……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许多宗派”——这段摘自1979年版《辞海》的注释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中国人对佛教的认识,从而也把相当一部分人引入了一个误区——

我们知道,佛教是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创始人,据传是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悉达多•乔答摩。作为反婆罗门教的一种思潮,佛教以无常和缘起思想反对婆罗门的梵天创世说,以众生平等思想反对婆罗门的种姓制度,因此很快流行了起来。

佛教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

拨开佛教徒编造的重重迷雾

中国古代有一部很有名的“奇书”——《山海经》,司马迁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关于这部书的作者,自西汉刘秀以来,正统的说法均以为是大禹和伯益二人。为了将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尽量前移,以便与道教争个高低,有些佛教徒遂根据《山海经•海内经》中“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加以附会,认为“天毒”即“天竺”,“偎人爱人”即佛教的“大慈大悲”。据此说佛教于伯益时代就已传入中国。伯益生后的千余年悉达多•乔答摩方才出世,断无先有佛教后有佛陀(乔答摩)的道理,所以,此说不能成立。

“商太宰问孔子孰为圣人?孔子动容曰:丘闻西方有圣人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是《列子•仲尼第四》中的一段话。唐代有一个名叫道宜的佛教徒据文中“西方有圣人”一句,认为佛教在孔子时代就已传入中国。

此说因《列子》一书被指认为魏晋时的伪作,所以也不攻自破。

燕昭王是战国时代一个有名的贤君,流传至今的“黄金台”、“千金买马骨”等故事都与他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了使国家强大,他曾广招天下贤士,南北朝时梁朝有一个叫萧琦的人,根据《拾遗记》中“沐胥之国来朝,则天毒国之一名也。有道术人名尸罗,问其年云,百十三岁,荷锡持缾云,发其国五年至燕都,善炫惑之术,于其指端出浮屠,十层高三尺”的记载,认为佛教于燕昭王时代(公元前311年至前278年)就已经传到了中国。

此说因印度无“沐胥之国”、燕昭王时代佛教未出天竺一步等原因也为后人所不取。

“秦始皇四年,西域沙门宝利防等十八人,赍经来化。帝以其异俗,囚之。夜有丈六金神破户出之。帝惊稽首称谢,以厚礼遣出境。”——这是南北朝时宋人志磐所撰《佛祖统记》中的一段话,这段话转引自《行经录》,有人据引文说佛教在秦始皇时代就已传入中国,但因后人考证出《行经录》系后人伪作,所以,也站不住脚。

张骞是西汉时代有名的探险家,他曾几次出使西域,富有传奇色彩。于是,又有佛教徒打上了他的主意。

《魏书•释老志》:“及开西域,遣张骞使大夏还,传其旁有身毒国,一名天竺,始闻浮屠之教。”

不明真相的人可能极易上当,但查《史记》、《汉书•张骞传》均无此段记载。范晔所撰之《后汉书》中更有“至于佛道神化,与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张骞但称地多暑湿,乘象而战”的说法,直指其伪。

“《汉武故事》曰:‘昆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之甘泉宫。金人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上使传其国俗事之。’此神全类于佛。岂当汉武之时,其经未行于中土,而但神明事之耶。”——这段记载源自《世说新语•文字》注。《汉武故事》相传是班固所撰,但据唐人张柬之考证,却是南北朝时的伪作。又据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所载,亦可证明此说为伪造。

按《史记•匈奴列传》曰:“其明年春,汉使骠骑将军去病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余里,击匈奴,得胡首八千余级,破得休屠王祭天金人。”并无“帝以为大神……”之类的说法。

问题在于那“金人”,它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

据《史记•匈奴列传》:“岁正月,诸长小会单于庭祠。五月大会龙城,以金人祭其先天地鬼神。秋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霍去病所获之金人,乃是匈奴人用来祭天的神主,这一点也可从《汉书•金日■传》中“休屠作金人,为祭天主”得到验证。我们知道,金日■系休屠王太子,降汉后,因其国祭金人,故赐姓金。如金人为佛像,则日■当奉释教,史书亦不致全无记载,由此观之,此说又非。

刘向是西汉时代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奉汉成帝之命校阅群书,撰成《别录》,系我国目录学之祖。因为他博览群书,所以,有佛教徒打上了他的主意。

南北朝刘宋王朝有个叫宗炳的人,他在《明佛论》一书中说:“刘向《列仙传》叙七十四人在佛经”——认为佛教在刘向所处的西汉时代就已传入中国。

真实情况如何呢?

北朝北齐学者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书证》中云:“《列仙传》刘向所造,而赞云七十四人出佛经,盖由后人所伪撰,非本文也。”直指其伪。

“永平十年”一个不可信的时间

上述种种说法既然于严肃的正史无证,那么,剩下的似乎只能是“代表权威说法”的《辞海》(1979年版)的“永平十年”一说了。

有意思的是“永平十年”同样没有见诸正史。

不妨摘引范晔的《后汉书》为证。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初,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其名曰佛。陛下所梦,得无是乎?于是遣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像焉。”——文中只是用了一个“初”字,并没有点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

我们再来看看《后汉书•西域传》的记载:“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这段记载中也只是用了“世传明帝梦见金人”一句,没有点明时间,更没有确认佛教之传入中国为永平十年。

严肃的正史没有记载其事,那么,“永平十年”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它来自《佛祖统记》(南北朝时南朝刘宋人志磐所撰)。

据《佛祖统记》上记载:“七年,帝(东汉明帝——引者)梦金人六丈,项佩日光,飞行殿廷。且问群臣,莫能对。太史付毅进曰:臣闻周昭之时,西方有圣人者出,其名曰佛。帝乃遣中郎将蔡愔、秦景、博士王遵十八人,使西域,访求佛道。十年,蔡愔等于中天竺大月氏,遇迦叶摩腾、竺法兰,得佛像梵本经六十万言,载以白马,达洛阳,腾、兰以沙门服谒见,馆于鸿胪寺。”《佛祖统记》此说似来自《历代三宝记》。该书云:“至明帝世,永平七年,忽感神梦,觉已欢悦,命使西行”,其书明帝十年下有注云:“使还,得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即翻四十二章经。以白马驮经来,即起白马寺。”而早有人指证《历代三宝记》“未可凭准”。

佛教真的迟至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才传入中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主要人物——东汉光武帝的儿子楚王刘英。

刘英,《后汉书》有传。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载:“英少时好游侠……(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入缣赎。英遣郎中令奉黄缣白纨三十匹,诣国相曰:‘托在蕃辅,过恶累积。欢喜大恩,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国相以闻。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浩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馈!”——这是迄今为止,严肃的正史中所记载的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载。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不妨对文中提到的三个稀奇古怪的译名略作诠释。

文中提到的“浮屠”即通常所说的“佛陀”,这一点没有任何问题。那么“伊蒲塞”与“桑门”又指什么呢?

“伊蒲塞”即“优婆塞”、“桑门”即“沙门”,这二者均为佛教专门用语。

古往今来,凡有名称者必先有事实,既然已经在永平八年把“浮屠”、“伊蒲塞”、“桑门”等写入诏书,那么,由之推断,至少在永平八年以前,佛教就已传入中国。

当然,有可能比这个还早。

早到什么时代?

裴松之《三国志•魏志》卷三十注认为当在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

南北朝时《魏书•释老志》祖述其说云:“(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经。中土闻之,未之信也。”

文中所述大月氏王其时正兴兵征服罽宾,而罽宾乃当时佛教极盛之地,月氏使臣可能因此而信佛。

可惜此种说法目前尚找不到旁证,所以,只能算一种最为接近事实的说法。

反正,不管怎么说,佛教并不是迟至永平十年(公元67年)才传入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