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归的故事还可以再往下写,更精采、更辉煌的故事也正在演绎之中。在中国,这支八九十年代出洋,如今又回到中国的海归已超过几十万人之众,而如侯鸟似飞去飞回或心向往之却正在等侯时机的更是难以数计。在科研院所、大学课堂、政府机关,在大公司大企业大医院,在文化界艺术界体育界,在法庭上在律师事务所里,在开发区重点建设工地或近郊农村的现代化园艺场,在留学生创业园区或繁华地带的写字楼,已经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或他们的公司。有时随便谈到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企业,不期然会得知,这是一批留学生办起来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才的流动,留学生的走向,有时会折射出某种世界经济的态势。有资料分析,如果说冷战时期东西方是在全面对抗、相互封锁的条件下角逐的话,那么后冷战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则是在相互依存、跨国流动条件下的竞争。其中人力资本的流动和国际化,则反映出世界各国对高层次人才的激烈竞争。从发展中国家出去的留学生,大多是已经有了较高学历和工作经验的科技人员,是已经成熟只待收获的人才。欧美等国之所以对各国留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网开一面,并给予居留权或就业权,就是看中了这笔巨大的人才资源。有统计说,仅留学生一项,美国就可以以每年12至14万人的速度,用各国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持续地为自己补充高级人力资源的新鲜血液。
但是,由于竞争的激烈性和各自优势的此消彼长,人才流动的趋势并非一成不变。近年来,一个动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了人才回流的端倪?台湾地区自九十年代以来每年回归的人数超过了6千人。当今个人电脑和集成电路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的台湾新竹科技园区,园内193家公司中,有81家为海外学人所创,园内雇佣的5万人中,有半数是从海外归来的学者。
香港移民局统计,1991年至1995年5年间,香港每年专业人员迁居他国2万人,但向外来专业人员发出的就业签证却有4万。换言之,近5年来香港专业人员流出入相抵有不下10万的“入超”。
印度近年来的人才“东流热”则提供了另一类引人注目的例子。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研究报告,印度留美学生数连续3年呈下降趋势。许多印度留学生开始选择到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留学,然后前往泰国、新加坡、印尼和香港等地工作。……
九十年代,中国的发展似乎是一个神话,上海更是神话中的神话。1996年,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到上海访问,称“上海是当今世界最富活力的城市之一。”这是一个极精确的评价,它并非指上海现有的繁华水平——离真正的发达与先进,它还有着相当长的距离——而是就其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以及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2003年上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5000美元,达到新兴工业国家的水平。
一位海归吐露这样一种心声:移民是为了发展,回归也是为了发展。已经出国的人不会仅仅为了爱国而回国,或是为了绿卡而留在他乡。真正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不是别的,而是发展的机会。
当代留学生热潮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浪潮,它伴随着中国的振兴、也意味着中国的更加振兴。这批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新移民近20年来达到70万人,其中留学生(包括他们家属)有40万人。他们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又亲身感受了世界科技、经济和文化的高速发展,他们当中一些人已经在许多学科领域里崭露头角,有的甚至创造了跻身世界前列的辉煌业绩。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最有价值的是,这当中的优秀人物,通过对世界的闯荡,对中国更加忠诚和热爱,心更加纯。他们对国家忠心耿耿的劲头,恰恰是在国外十几年锤炼出来的。他们真正的知己知彼,他们把国外的长短看得很透,也思考着中国的路应该怎样走。沟通世界,他的品牌足够。这些人应该说是中华民族的精英,是我们未来的栋梁。
上海的领导人对当代留学生的价值有着充分的估价,也非常了解上海集聚这批人才的独特优势,因此他们声称要建立适应上海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人才高地”,并把它作为一个大的战略在加紧实施。而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参与上海的建设,便是这个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在一次小范围的座谈会上,上海的高层领导人透露:他们考虑今后上海的趋势是城市户籍人口减少,机动人口增加,而增加部分就是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文化人,高层次、高学历的科技人才和留学生。上海的大门要向这些人敞开,让他们进得来出得去。就像在美国,干得好留下来,呆不下去走也顺理成章。国际化大都市就是要有这样的胸襟气度。
而更多的先行者,或许早已体会过这样的人世沧桑。美国是美国人的,美国用人是要讲实效的。二十来岁年轻力壮,三十岁正当年华,最棒的时候,你可能处处逢源,倍受青睐;但到了四、五十岁,在某些岗位上你的脑力、体力都逐渐走向衰老,头上的“玻璃屋顶”就离得很近了。一些更高的位置,你看得见,却到不了。叶落归根,真正到了叶黄枝枯的时候,你就错过了枝繁叶茂的大好风景。更何况,很多人说美国是老年人的地狱。本国的老年人尚且视为地狱,遑论他乡异客?
前不久,世界著名的F1赛车大赛在中国上海新建的豪华车道上开跑,美国NBA秋季热身赛也在上海和北京拉开帷幕,紧接着中华文化年的各种文化活动又轰轰烈烈展开,还有不远将来的广州亚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以及伴随着这一出出,一幕幕经济文化体育活动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和入世承诺的落实,随之而来的是诸多挑战,更是无数机遇。目前的中国,真正是汉唐气象,八面来风。写到这里,中国唐代著名诗圣杜甫的诗句涌向笔端:借用杜老先生一生诗作中感情最奔放、节奏最明快的这一首,
寄语海外的亲人和年轻的朋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是祖国对海外游子的呼唤,也是对祖国与海外游子之间血浓于水的关系的当代版诠释。正是祖国万里明月在,游子何时彩云归。无论是人的回归还是才的回归,都是为国服务。在机遇面前,除了有准备的头脑,还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和决心。花开当折直须折,莫等花落空折枝。21世纪头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广大海归学人创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与西方接轨的过程中,海归群体有着天然优势。可以预期,在当代海归群体中必将涌现出新一代商界领袖、学术大家、艺术巨匠乃至政坛巨擘。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吾辈复登临。这是一个需要海归的时代,也是一个成就海归的时代。21世纪头20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广大海归学人创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正在加速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与世界接轨,政治上的开明与文化上的开放,是近百年来少有的时期,这一切为学有所成、有志创业的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正所谓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