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归在中国的发展,我觉得存在着导向的问题,一个是地域的导向问题,一个是创业的导向问题。
从地域上来讲,目前海归主要集中在京沪穗和深圳等这样一些大城市,仅京沪穗三地就可能聚集了全国80%以上的海归。所谓海归变海待主要是出现在这样一些城市。然而,在中国与国际接轨最广泛的战线上,在中国与国际商务交往发展最快的前沿上,如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北地区,在东莞、温州、厦门、义乌、宁波、杭州、青岛、南京、大连等城市,像海归这样通晓国际文化和语言的人才还是稀缺的。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沿海一带活跃着一大批支撑中国每年5000亿美元出口的各类企业。它们是中国制造的脊背和国民财富的创造者。然而在中国每年出口的5000多亿产品,相当一部分还是附加值低的产品。一条牛仔裤生产成本两个美元,卖到北美是50美元,但由于中国大量的企业没有国际化的人才和国际化的网络,整个牛仔裤价值链中间的品牌、设计、代理、保险、运输、营销、批发、零售中大量附加值都被外商挣去了。原因就是中国大量的企业中缺乏国际化的人才。我见过许多沿海企业的产品介绍书,很多都没有英文介绍或没有懂外语的人才,结果产品卖不出好的价钱,只能挣个劳务费。中国的出口和国民财富要继续快速增长,有一条现成的捷径就是大量地嫁接海归中的优秀国际化人才到分布在中国沿海中小城市的大量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中去,一定可以发挥出他们的国际化的优势,帮助中国中小企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4年,我去了一趟浙江省桐庐县的分水镇,这里是中国的制笔之乡,全世界的笔有相当大一部分都在这里制造,各式各样都有。但分水做的主要是帮外商生产,这里看不见海归的踪影,大部分企业都依赖外商或者是外资公司,没有自己的国际化人才。中国有许多国际知名生产基地,如打火机之乡、小五金之乡、牛仔裤之乡、钉扣之乡等。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更是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买家。海归如果能和中国的广大中小民营企业结合起来,套用毛泽东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国每年5000亿美元的出口还能大幅增长。
其实,不仅是中小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中也缺乏国际化的商务人才。我2004年在东北大连参加了中华海外联谊会举办的振兴东北论坛。我在发言中提到,中国要成为世界的工厂,东北就应当首先成为中国的大工厂。要振兴一大批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大中型企业,除了机制体制的转变之外,大量吸引外来的国际化人才也是一项重要措施。而这些已在国内的大量国际化的海归,也可以在振兴东北的大潮中发挥优势。
此外,开发大西部,开发内地,也需要大批的海归。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机会,像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太原、合肥、南宁、昆明、长沙、南昌、郑州等都有海归用武之地。
除了地域上海归应避免扎堆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我认为海归要避免成海待,还应避免目前海归大部分都集中在外资企业的状况。留学人员出国留学之后,很多都脱离了原单位,还有很多直接就是从学校出去的。因此,很多都不在体制内。回国以后,最需要,也懂得海归价值的是大量的外资企业,这也是为什么外资企业是吸纳海归就业最主要的雇主。此外,还有大专院校,但现在出去留学的人属于师资培训的比例很小。
中国要想改变海归变海待的状况,主要靠外企吸纳是不够的,中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政府部门、民间机构都还有巨大的吸收海归人才的空间。这特别需要在思想上的解放。国有企业要打破论资排辈的现象,民营和私营企业要破除任人唯亲的习俗,政府部门要排除海归不可靠的旧观念。这样,在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在世界中崛起,没有一大批海归优秀人士的参与是不可想象的。如何利用好我们现有的海归国际人才,如何吸引众多尚在海外的留学人才加入到中国崛起的大潮中来,而不仅是外企重视他们,是新时期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政府部门都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重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