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真的贬值了吗-海归时代

有这样的一则新闻:“如果不是事先得知,你难以相信这是一场海外留学人员专场招聘会。2500元人民币——这就是北京某科技种植公司昨日打出的某职位的月薪价码。

当然,这条新闻和其结论有点失偏颇,但是也有其一定理由的。海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样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影响海归价值的其它因素。

首先,有一种说法,叫海归的“重返本文化休克”。当一个人在异国不同文化环境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经历了文化休克,适应了异国文化后,当其回到祖国后,往往出现对自己本国文化有不适应的症状,这叫“重返本文化休克”“ReverseCultureShock"。重返本文化休克主要症状表现在心理和态度上,心理上,在回国后几个月的新鲜兴奋的“蜜月期”过后,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一些小挫折时,常常想起国外的好处和方便,心里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从而,有些人发展成沮丧和消沉。在态度上,由于社会提供给“海归”的各种优惠条件和较高的报酬,尤其那些从比较发达国家回来的海归,容易产生优越感。重返本文化休克表现在行为常常是不容易沟通,自大,没耐心,眼高手低等。根据一些猎头公司的调查,有不少公司拒绝聘请刚从国外回来的“海归”,有些公司明确表明“海归”回国两年以上的才要。

实际上,产生“重返本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一是“海归”自己在本文化环境中原有的社会角色丧失了。尤其是那些在海外生活多年的海归,中国已经不是他们眼中熟悉的中国,某种程度上感到落伍了。

二是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在国外形成的一些价值观和中国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不和谐和相抵触。这些矛盾和冲突给“海归”造成心理压力。

三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工作方法等方面的不同。这些差异使“海归”在异国文化里的经验在本土文化里不灵验。会在本土文化里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海归自己重返本文化休克也影响他们价值的发挥。新加波、台湾、韩国等政府有专门的培训项目帮助留学生克服“重返本土文化休克”,加快他们适应新的生活。

对海归价值影响的还有“海归”的能力发挥的问题。海归的真正优势在于他们的外语能力,跨文化沟通、管理能力,国际视野,掌握先进技术等,如果他们就职的企业和机构根本没有国际业务,也根本没有近期国际计划,没有先进的设备等,当然,海归的才干无法发挥,他们的价值也就无法体现。罗兰.贝格曾对中国50家最国际化大企业跨国经营的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经营海外业务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受访的企业认为东道国语言文化是海外经营区域选择中最次要的因素。但是,实践证明,经营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以及对国外语言文化的通晓是影响企业海外经营的关键的因素。[*]RolandBergerStudy:FromMiddleKingdomtoGlobalMarket。对东道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正是海归的优势,这也说明中国本土企业对国际人才不够重视,有些企业只是为了赶时髦,招几个海归赶赶潮流。某种程度上,中国国际化程度低的环境也影响海归的价值发挥。

再一个影响海归的价值是海归的素质参差不齐。海归泛指在海外留学回来的人,他们之间的差别非常大。用简单的一个词海归来描述他们是不全面的。一个人的知识和才干是要通过劳动付出的学习过程来获取的。当然,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帮助,如老师水平、语言或学术环境等,但是如果一个人主观不努力,环境再有利也不会自动成才。加上国外的学校的水平差别也非常大,比如在美国,提供MBA学位教育的学校就有750多家,但是有国际商业教育协会(AACSB)认证的只有一半左右,接受认证学校教育和非认证学校教育经历的差别是非常大的。所以有海外学历的“海归”不等于一定就是高级人才。

由于海外生源竞争,降低了出国留学的门槛,使中国出国大潮似乎已经发生了从质到量的变化。一些国外高校的门槛和学费都一降再降,让一些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有了拿钱混张洋文凭的机会。目前,中国已成为留学澳大利亚人数最多的国家,且仍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到英国留学的学生也以成倍的速度成长。

那么海归到底有几种人?他们回国就业的待遇又如何?北京市外企服务集团人力资源分公司总经理王晓平认为:“海归”派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国内有经验、有学历背景的,他们出国进修或者在国外有工作经历,也就是真正“镀金回来”,是很受外资公司、民营、国营企业青睐并高薪聘请的,其薪酬的增值幅度最大,翻几倍都是正常的。第二种是在国外留学,没有专业工作经历的“海归”们,他们对一些发达国家的文化、经营管理、电子商务方面比较了解,但他们通常的想法是由于出国“投资”比较大,一回来就想快速把“成本”收回来,因而对薪酬的期望值也比较大,甚至要3─5万美金的年薪,实际上1─2万的都难找。另外一种就是在国外瞎混的,包括一些高中生,学习也不怎么好,未必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但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好,有钱、有机会,能出国混个洋文凭回来,但混的结果是有的甚至连外语说得都不利索,他们的前景就比较令人担忧。

中国大陆留学生的现象和台湾和韩国相似。现在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少而精”。1950年代到196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尚不发达,很少有家庭能够负担得起子女留学的费用,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凭优异的成绩取得各种奖学金出洋深造。这批留学生后来大多成为台湾社会的中坚力量。从60年代后期,台湾人生活水平开始提高。中国现在就像台湾80年代一样,大批人开始选择自费留学,以期“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