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的第一块馒头-海归时代

2004年新年钟声临近的时候,中南大学校长黄伯云向海外留学人员公开发出了一封《致留学人员慰问信》。信中写道:“学校正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学校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您的理解、支持以及所作的贡献。我们殷切地期待着您一如既往地支持和参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谒诚欢迎您学成回校工作、讲学和访问。”

这封洋溢着新年气息的慰问信,不仅向广大留学人员乃至社会各界全面介绍了中南大学2003年的峥嵘历程和未来展望,还和许多迈入2004年的中国高校一样,深情召唤留学人员回国投身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在高校开创自己的事业。

加快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的迫切要求。人才问题始终是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和头等大事。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把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作为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大学这一战略重点的重大举措。中外高等教育史上高明的、有远见的大学校长们都是把招揽人才作为头等重要工作。高校实际上已成为海归回国创业发展的第一块馒头。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上海的同济大学更是领引进海归风气之先,截止2003年底,近3年里,同济大学共引进61位留学回国人员,学校的11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都是海外留学归国或有留学经历人员,有10位留学归国人员担任学院院长、副院长、系主任等职务。留学回国人员对国际学术前沿把握较准,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比较密切。依托留学归国学者,同济大学发展了许多新兴学科,创办了汽车学院、传播与艺术学院、软件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亚太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

近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优秀人才计划,高校极具优秀拔尖人才的能力不断提升。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1998年启动实施以来,已在76所高校聘任494名特聘教授,平均年龄41岁,其中93%具有海外留学或者海外工作的经历。同时,一批高水平大学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和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了解,首批实施985工程的9所重点大学直接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数量从1998年的92人增加到2003年的251人。

清华大学还聘请了美国工程院院士担任该校工程系的主任。浙江大学引进了柏林工大前校长等一批国际上有著名影响的知名学者,组织有影响的创新团队。南京大学成功实现了成团组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等等。这些事例证明中国高水平大学已开始成为集聚国际一流人才的战略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