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启中国留学运动新时代-海归时代

1978年7月美国卡特总统科技顾问弗兰克?普雷斯(Dr.FrankPress)向方毅副总理发出邀请,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团去美商谈中美互派留学生的有关事宜。与美国达成协议后,国家教委陆续与英国(1979)、埃及(1979)、加拿大(1979)、荷兰(1979)、意大利(1980)、日本(1981)、联邦德国(1981)、法国(1981)、比利时(1981)、澳大利亚(1986)等国政府达成交换留学生协议。第五代留学生,留学时间为1978年中国对外开放以后。留学人数超过前五代的总和,他们将在21世纪的中国释放出巨大能量。近年来国内外媒体已对其中的佼佼者作了大量的

报道。

大门一开,被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断和抑制了20多年的留学渴望迸发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留学潮。与西方世界隔绝了30多年之后,1978年12月首批50名赴美留学人员到达华盛顿,进入各高等学校。从1978到1989这十年中,经国家教委派往前述各国的留学生达到96100人,其中公费派出的29990人。

从1979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向西方各国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万7700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统计之内。

八十年代中国政府根据中外的实际情况,完善了留学生政策,那就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核心依然是鼓励回国工作,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为祖国服务。邓小平1992年南巡时说:“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不管他们过去的政治态度怎么样,都可以回来,回来后要妥善安排。这个政策不能变。告诉他们,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

在这二十多年中约70多万人出国留学,这是中华民族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运动的伟大成就之一。第五代留学生,很多已经或陆续回国,成为发展中国科技研发、高新产业、新经济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新一代骨干力量。仍在国外工作的学子们,也在寻找机会,珍惜机遇,用各种方式为祖国的振兴和人类科学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