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海归时代

与中国历史上历次留学运动不同的是,新中国派遣留学生计划与国家工业建设计划密切结合。1949年初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12]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1950年35名,1951年381名,1952年231名,1953年675名,1954年1518名,1955年2093名,1956年2401名。1957~1960年每年减少至400~500名。60年代初中苏关系紧张后,派出人数进一步减少,1964年以后基本停止向苏联派遣,改向西方各国。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捷克238,波兰160,匈牙利88,罗马尼亚75,保加利亚68,阿尔巴尼亚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13]

除前述教育部门派出的以外,还有50年代军委系统派出的军事留学生800人,共青团中央派出138人。为执行各项苏、欧援建计划,“一五”期间由工业部门独立派出7800人去苏联、东欧工厂、矿山对口实习工艺技术和管理,其中管理人员609人,工程技术人员4876人,工人2291人,其他44人[14]。

这一代留学生中绝大多数根红苗正,其中不少人不是烈士遗孤,就是革命后代,像江泽民、李鹏、邹家骅等,因此,他们身上寄托着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一个新世界、新中国的殷切希望。毛泽东主席那段著名的题词“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就是他在出访苏联接见中国留学生代表时讲的。

这一代留学生也没有辜负老一代革命家的期望。50~60年代中国派出的1万8千多留学人员全部回国,无条件地服从分配,愉快地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青春年华,成为后来发展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他们在苏联、东欧各国学习期间得到了各国政府和人民的热情帮助,与教师、同学建立了诚挚的友情,成为中俄、中欧友好时代的美好佳话载入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