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刘邦

【第十七章】▕楚王被贬

韩信也不再分辩,把头一低,摆出一副无可奈何、任人宰割、听天由命的样子。高祖一看也不便多说什么,就命左右把韩信押到车上。

栎阳是个不很大的小城邑,高祖一行在这里住下后,这个城就更显得小了。

这日高祖正想派人去看看萧何在咸阳督建的宫殿如何了,就听有人来报,说北方传来警报,燕王臧荼公然起兵谋反朝廷,请万岁速出兵征讨。

高祖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大怒道:

“臧某这小儿,真是不知好歹,他本来并没立下什么大功,只因我看他能见机投降朝廷,也算识时务,才命他王燕地,他却不知图报圣恩,今日竟敢公开起兵反我,真是气煞我也,我定要亲自讨伐他。

于是传旨部署人马,不日整装出发,北上攻燕。

高祖亲自领兵,昼夜兼程,很快攻入燕王境地,一举占领了很多城邑。

这时臧荼还正和部下商议如何攻打汉朝一事。忽听报,高祖已亲自率兵攻入燕地,真是始料未及。部下也都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臧荼表面镇静,可心中早已吓得慌乱起来,但事已至此,也只好勉强一战了。

于是升帐传命,出兵迎战,这样两军在蓟城外相遇。

只见高祖在阵中大喊道:“臧荼小儿,想我高祖对你不薄,你不思图报,今日反来叛我,这是什么道理?现我已率大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燕境,看你还有什么本领就全使出来吧!”

臧荼本来就心中有鬼,一见高祖的队伍阵势宏大,自是不敢多言,硬着头皮上阵。高祖阵中自有大将出战,没几个回合,臧荼就赶紧率败兵逃回城中,紧闭城门,负隅顽抗。但燕地百姓不愿再受刀兵之苦,自然无心支持叛军,城内只有臧荼父子两人和少数随从,不能坚持很久。

没几天,汉兵便攻城而入,臧荼父子狼狈而逃,但臧荼不幸落入汉兵手中,其子臧衍微服走脱,投奔匈奴去了。

高祖这时命人将臧荼带上来,问他还有何话讲,臧荼哪敢复言,于是高祖下令将他斩首示众,燕民一看臧荼已死,自然降顺。这样,燕地的叛乱才平定了。

燕地虽已安定下来,但高祖心中仍有一事不能放下,那就是该立谁为燕王呢?

他在脑子里将那些还没被封为王侯的人过了一遍,忽然想到卢绾。卢绾原和高祖同乡,有几代的世交,并且他还和高祖同日出生。小的时候是同在一个私塾念书的同学,经常在一起,长大后又一同远游四方,彼此亲密无间。

高祖当年在沛县起兵时,卢绾就跟着他,后来又被封为太尉。高祖对他分外照顾,规定他入宫面圣,不必有什么避讳,也不必受他人约束,而且高祖对他的衣食住行也很关心,总是不时地赏赐他大量的布匹或金银。只不过卢绾这人没多少才能,在军中表现平平,没立过什么大的功绩。只是曾和刘贾前去攻打江陵时,捉住了共尉,稍有战绩,但在大臣们眼中,卢绾的地位却很一般。

这次高祖亲征臧荼,卢绾也随军出征了,在这次平叛进程中,立了两件小功劳,高祖就想推他为燕王。但心里又总怕别人不服气,便找来心腹陈平嘱咐道:

“现在燕地已平,我们也该另立燕王了,不知卢绾这人是否能担任此职?”

陈平一听就明白是高祖有意推举卢绾为燕王,自然也不敢反对。只好说:“万岁既然认为卢绾可以为燕王,那就封他吧,只不过最好还是通过叫大家推荐的方式来决定。我看倒不如我先去向大家说明,让他们都推卢绾,然后您顺水推舟地将卢绾封为王,不是两全之美事吗?”

高祖点头称是,于是陈平自去大家面前遍告卢绾的功劳,应举他为燕王的意思。

到高祖召大家来推荐封谁为燕王时,大家只好都说卢绾。虽然心里都明白他不是这块材料,但已知这是圣上心愿,谁敢反对,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所以大家都向高祖说,太尉卢绾,随从征战,立有战功,理应立为燕王等等奉承之辞。

高祖听了,更是心满意足,遂传命道:“朕决意卢绾为燕王,驻守燕地。”

这样卢绾就率部分人留驻燕地,高祖和众人起兵回栎阳了。

临近年底了,萧何督建的宫殿还没消息,高祖就考虑回洛阳过新年的事。群臣自从知道高祖打算新年时回洛阳过,都很高兴,忙着收拾东西。高祖也已命宫里人着手准备,不多日就要回洛阳。正这时,内侍急匆匆入宫来报,说原楚降将颖川侯利几,也开始叛乱造反。

高祖一听,心想这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吧!正好趁着快过年了,再来个大胜仗。我亲自出征,一举铲平这场叛乱,也好让别的人知道我还没老。看他们谁还敢再叛乱我汉朝。

这样高祖亲率大军直抵颖川,颖川只不过是个小城,颖川侯利几还没来得及组织好队伍出去,汉大军已兵临城下。这颖川城没到一日就被汉军攻下,利几也是自找倒霉,城一陷落,他也落入汉兵手中。高祖一看利几已被擒到,立即命人推出去斩首。

这场颖川叛乱还不到十日就被彻底平定了。

这时,新年已近,这是汉朝六年。高祖已率众回到洛阳。

元旦之日,宴请众臣,群臣也纷纷向高祖祝贺,真是热闹非凡。新年过后,朝中也没有什么要事可做,高祖就常在宫中看些书。想想以前的事。

这一日他正闲着静思,忽然想到楚大将锺离昧还没有下落,因年前忙于迁都平叛这些大事,没顾得上考虑还有个锺离昧。现在一想到他,心中不免增了几分忧虑。高祖在房中来回踱了几步,认为应该先下令各地缉捕他,以免有后患。

不几日,通缉捉拿锺离昧的告示就贴遍了各处重要地带。

这一天,高祖正召集群臣商议如何捕捉锺离昧之事,有人上前奏道:

“万岁,臣曾派人四下微访,最近听人说这锺离昧在韩信府中避居。”

高祖一听这话,脸色险沉下来,心中有些吃惊地想:“这韩信怎么敢窝藏锺离昧呢?若真是这样,恐怕不好。本来韩信就自命不凡,不太顺服,再有个锺离昧在他左右,保不住哪天会造我的反呢!”

沉思半晌,高祖对群臣道:“应赶紧先派人到韩信那里传圣旨,让他交出锺离昧,他若不交,我们就以叛逆之罪讨伐他,想他现在刚安定了,还不敢公开和我作对吧!”

群臣连连点头,高祖便传命使者去下邳传圣旨。

本来韩信定都下邳为楚王后,心中也想暂时安定休养些日子,以后再看形势而动。但他从内心中并不想要背叛高祖。

这日正在府中习武,只见侍从来报,说外面有一壮士自称是韩信的朋友,前来拜见。韩信忙传令引进来相见,不一会儿,从外面来了一位身体高大、相貌堂堂的大汉。

韩信一看,正是楚将锺离昧,便忙屏退侍卫,问道:“你来这里作什么?”

锺离昧先拜了韩信,道:“韩将军,今日你已是佐汉有功的楚王,而我却是败将,来此只想投奔你幕前。以免汉王追杀我。”

韩信想想说:“锺将军,我们毕竟是曾在一起出入疆场的,今日你既来投我,我怎能不收?你暂且先住在这里,等以后有机会再出头露面。”

锺离昧自是感激不尽,于是就留居在下邳了。谁料到高祖竟没忘了他,现在又开始在四下缉拿他。

韩信闻信后,正想将锺离昧安置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忽见有朝中使者传圣旨,要先交出锺离昧。

韩信便装作不知何意的样子说:“高祖说那楚将在我这里避居,这可是没有的事,肯定是有人想害我才故意捏造谎言,欺皇上来逼我的。烦使者回去替我申冤,就说韩信乃朝廷命官,怎敢知法犯法,窝藏罪犯呢?请万岁相信我,也可以派人来下邳查缉,若真查出楚将,我愿同罪!”

使者一听,只好告辞回朝,如实向皇帝报告。高祖知道韩信这话中有诈,但又无法再去逼他,只好派一些手下微服到下邳,探听虚实,看看韩信有何动静。

不多日,就有手下来报,说韩信在楚地,很是嚣张。有次出巡,车马喧闹,前后护卫,不下三五千人,声势浩大,威震百姓,根本不把当今天子放在眼里。只是觉得自己是天下第一,看样子想要谋反。高祖本来就对韩信放心不下,一听手下这般报告,心中更是慌乱忧虑起来,忙召群臣上殿议事。

群臣上朝后,一听说韩信有谋反之意,个个摩拳擦掌,都跃跃欲试,并大声喊道:

“万岁,不必惊慌,小小韩信有何可怕,只要他小子敢造反,我们就会如同天兵天将般,将他捉拿。”

高祖听了这些傲慢之谈,没说什么,这时群臣才觉得言过其实了,也便很知趣地不再说什么了。

高祖便叫他们先下去,这时正好陈平来见驾,高祖就问他有什么好主意可以制服韩信。

陈平心中暗想,韩信一定还不敢明着造反,但今日即已有人这样传言,万岁必定心中更不安,便说:

“万岁请放心,韩信佐汉有功,您也没亏待他,要是说他造反,那也得有凭证;不能随便就去征讨,那样会酿成大乱的。不如先等等再说。”

高祖着急道:“这事如何不着急呢?你还是快替我想个办法吧!”

“那不知诸将领和大臣们听了这个消息后有何议论呢?”

“大家都说要让我率兵去讨伐韩信。”

“陛下您又是怎么知道韩信要谋反的消息呢?”陈平问道。

“这是已有人向我密报,是我派去暗中监视韩信的人送的密书,一定不会有假。”

陈平又道:“那除了您派去的人密报这件事外,是否还有别人也向您呈报过这件事呢?”

“这倒是还没别人说过,可能是还没人知道这件事吧!”

“那么这韩信也不知道有人在家告他谋反吧?”

“是的,应该是不知道。”

陈平接着问道:“陛下,您想想用现有的手下部将去攻打那韩信楚兵,能否取胜呢?”

高祖连连摇头道:“当然不能取胜!”

“您再想想如果您要派兵去攻打楚地,就必须挑选一名大将来率军前去,可是现在您手下这些将领中有谁能抵过韩信呢?”

高祖又忙摇头说:“没有,没有呀!”

陈平接着说道:“陛下,您看目前我们兵不能胜楚军,将不能赢韩信,若果真起兵去征讨楚地,双方交战,造成事实,恐怕韩信就真得不反也要反了。到那时,我们又无法取胜,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认为陛下若想去讨伐韩信,是很不周密的考虑,应该放弃这个想法,再另想一个万全之策。”

高祖这时眉头紧皱,说道:“你说得都很在理,只不过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陈平说:“陛下先别急,让我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