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释-袁世凯评传

1�黄纪莲编:《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安徽大学出版社版,第235—237页。

2�统监,日本官名。1905年,日本强迫朝鲜接受《日韩保护条约》,朝鲜由此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为此在汉城设立统监府,统监成为朝鲜政府的太上皇,相当于日本驻朝鲜总督,首任统监即发动甲午战争,迫订《马关条约》的侵略老手伊藤博文。又过了五年,日本最终将朝鲜吞并。

3�苍赤,苍生、赤子,在这里作为人民的代称。

4�亡韩,即已经灭亡了的朝鲜。上述要求,也是日本当年要求朝鲜接受《日韩保护条约》时所提出过的。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提出这些要求,意在把中国也变为它的保护国。

5�刿沭,刿,割;?,刺。刿?在这里引申为刺激、振作之意。

6�悠忽,轻忽、放荡;这里指优游岁月,不思进取。

7�林林,即林林总总,纷然众多的意思。

8�齿,这里指年岁,意思是“年岁小于我的”。

9�发墨,即磨墨,引申为用力;针肓,针,古代医疗工具,引申为治疗;肓,膏肓,古人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全句意为:即使病入膏肓,也要全力医治。

10�程,考核、衡量之意。

11�蚩蚩,意为敦厚;氓,草野之民;语出《诗经》,这里的意思是“敦厚无知的民众”。

12�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语出《易·丕卦》,比喻根基稳固,又有岌岌可危之意。

13�郭廷以:《中国近代史事日志》(下)第1281页。

14�同上,第1360页。

15�参见吕一燃:《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209页。

16�参见《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上卷第二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17页。

17�参见同上,第378—379页。

18�参见吕一燃《中国北部边疆史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版第201页。

19�清末“移民实边”的规模相当可观:在东北,河北、山东等省“闯关东”,移居东北的人口超过1000万;而自1902年取消对“口外”的封禁后,“晋、秦、燕、豫贫民争趋之,日操畚锸者常数万人”,截至清末,内蒙古移民已达160万人。参见池子华《流民问题与社会控制》广西人民出版社版,第177页。

20�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1870—1924),喀尔喀蒙古人,亦称博格多汗,是库伦活佛。1911年在沙俄策动、支持下,被部分库伦王公拥立为“大蒙古国”皇帝,背叛清廷“独立”。

21�同注18,第206页。

22�郭廷以:《中国近代史事日志》(下)第1396页。

23�参见《边疆忧患录》,西藏人民出版社版,第266页。

24�《唐努乌梁海历史资料汇编》,西北大学出版社版,第219页。

25�此人自称为安集延(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人,于1905年来到策勒村,是个负有沙俄喀什领事馆秘密使命的奸商。起初,他策动引诱当地居民购买假护照,说是交钱即可拿到俄国的侨民证,享受俄侨在华的一切特权。在他的诱惑下,有些商人和居民加入了“俄国籍”,塞依提借机牟利之外,还将这些所谓“俄侨”纠集成为当地的一股恶势力,横行乡里。欺压良善,甚至霸占了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都至关重要的水源,并以此要挟策勒村民,诱迫他们加入“俄国籍”。当地正直的百姓为了反抗这伙人的欺压,组织起来向官府告状,但和田和于田两县官员惧怕外交交涉,互相推诿;百姓们遂向喀什道上告。正值1912年5月,喀什会党(哥老会)组织起义,掌握了南疆政权;南疆民军派出参将熊高升(熊也是叶尔羌一带的会党首领)带兵三十余人到策勒村查办此案,熊召集乡民、绅耆和俄商调查事情原委,但塞依提依仗沙俄淫威,拒不到场。经过三天调查,熊打算调解解决,塞依提等不仅拒绝商谈调解,反而聚众武装对抗,首先开枪打死前往其居处商谈此事的中国士兵和百姓,使当地居民蓄积已久的愤怒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事态遂失去控制。聚集于塞依提家中的“俄侨”被民众打死、烧死二十九人,塞依提化装潜逃到喀什,向俄国领事诬告。俄国遂抓住此事大做文章,除进兵喀什外,还直接派兵到策勒村抓捕中国居民。

26�马福兴,系云南回族人,清末因犯案被发遣新疆。马行伍出身,胆识过人;辛亥革命时,杨增新为了控制住新疆局势,用马组织回族军队,作为自己的基本武装。马先后担任马队管带、回军统领;1914年杨派其出任喀什提督,马在喀什作威作福,成了地方上的土皇帝,野心渐大。在沙俄和英国领事的策动下,他企图在南疆建立“回教独立国”,杨得知后,遂利用另一回教首领马绍武与马福兴的矛盾,面授机宜,除掉了马福兴父子。

27�参见包尔汉《杨增新统治时期的新疆》,《新疆文史资料精选》(第一辑)第98—101页。

28�杨增新:《补过斋文牍》庚集一,第2—3页。

29�1945年2月,美英苏三强在雅尔塔签定的协定中,罗斯福、丘吉尔为了争取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与斯大林作了私下交易,在没有征求盟国意见的情况下,同意维持外蒙古独立的现状。而蒋介石政府未能顶住压力,嗣后在与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照会换文中,承认了外蒙的独立。中国作为二次大战战胜国,居然丧失大块领土,为世界史中前所未有之奇闻。二战中,中国与美英为盟国,但美英出于自身利益,背弃了中国。这再鲜明不过地证明了国际政治中,利益为真,公理为假的现状。

30�朱尔典(1852—1925)英国职业外交官,生于爱尔兰的巴罗,毕业于贝尔法斯特皇家学术研究所和皇后学院。1876年来中国,历任英驻华使馆翻译、助理秘书、秘书;后任英国驻朝鲜领事馆总领事,与当时任职朝鲜的袁世凯结识,甲午战前曾协助袁世凯脱险,交情深厚。后任驻华公使,北京公使团团长等,在晚清民初政坛上,是个极为活跃的人物,在南北和议、“二十一条”交涉和洪宪帝制运动中,朱尔典都是幕后的重要人物。

31�叶恭绰:《英、德、美、日对袁世凯关系的内幕》,《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第131—132页。

32�内田良平(1874—1937),出身于日本士族家庭,是狂热的扩张主义分子。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曾打入朝鲜东学党起义军内部搜集情报;后又深入西伯利亚和俄国刺探情报。1900年组织“黑龙会”,在内田主持下,“黑龙会”成为日本侵略政策的先遣军和别动队。内田并亲自组织和操纵了朝鲜的卖国组织“一进会”,为日本并吞朝鲜制造“民意”舆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内田亲自起草了《对华问题解决意见书》,要求政府抓住时机,提出一系列全面控制中国的条件,胁迫中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并提出支持宗社党和革命党人在中国制造内乱,搞垮袁世凯政权,以顺利推行日本计划的建议。这份意见书是一个多月后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的蓝本,反映了日本扩张主义者侵略中国的基本思路。

33�《日本历史人物传·内田良平》(近现代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版,第339页。

34�大隈重信(1838—1923)出身于日本士族家庭,年轻时醉心西学,积极参加倒幕维新运动。明治维新后出任公职,1880年以后,与伊藤博文、井上馨等共同发起立宪运动,组织立宪改进党,并出任总裁。后来多次担任内阁大臣,两度出任首相,因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上未能取得完满结果,而遭到炸弹袭击,失去右脚。大隈1907年一度退出政界,创办了早稻田大学并任校长。1914年大隈再入政坛,出任首相;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隈内阁力主参战,为的是乘机侵略中国,并攻占青岛,接管德国租界和德国在山东全部权益,训令驻华公使向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试图一举将中国变为日本的保护国,受到挫败后,于1916年辞职。1922年因患胆石症去世,终年85岁。

35�《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7页。

36�同上,第8页。

37�同上,第9页。

38�《顾维钧回忆录》(1),中华书局版,第119—121页。

39�参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670—678页。

40�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16页。

41�参见同上,第117页。

42�曾彝进,字书度,四川华阳人。早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帝大法学部,于有贺长雄有师生之谊。毕业后回国,先后任职于工部、邮传部、大理院、资政院;民国时曾任约法会议议员、政事堂参议、国务院参议兼总统府秘书,是袁世凯的心腹幕僚。“二十一条”交涉期间,负责对日外交秘密事务。

43�有贺长雄(1860—1921),日本国际法学家。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系,后留学德、奥,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枢密院书记官、东京帝国大学国际法教授。1913年由袁世凯的英籍政治顾问莫里循推荐,被聘为中国政府法律顾问。

44�松方正义(1835—1924),日本元老政治家,曾两次出任日本内阁首相,七次担任日本大藏大臣,创办了日本的金本位和纸币制度,因此贡献被天皇封为华族,生前是日本政界和财界有影响的重量级人物。

45�山县有朋(1838—1922)日本长州人,出身于武士家庭,元老派政治家;历任内务大臣、枢密院议长、法务大臣、陆军大臣,日俄战争时任日第一军军长,后升任参谋总长、陆军大将、元帅,他也曾两度出任日本首相,先后被天皇晋封为侯爵、公爵。

46�曾叔度:《我所经手二十一条的内幕》,《近代稗海》(第3辑)第282—284页。

47�同上,第284页。

48�同上,第286页。

49�孙宝琦(1867—1931)字慕韩,浙江杭县人。长期任职于北洋,袁世凯小站练兵以前,即与其结拜为兄弟,两人关系既深且久。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孙官运亨通,从直隶候补道而先后出任驻法国、德国公使、山东巡抚;民国后与袁氏结为儿女姻亲,历任外交、财政总长、审计院长、代国务总理等职。

50�日置益(1861—1926),日本外交官,1914—1917年任驻华公使,是“二十一条”交涉时的日方首席代表。后出任驻北欧国家公使和驻德国大使。

51�芮恩施(1869—1923),美国外交官。威斯康辛大学毕业,曾任该校政治学教授。1913—1919年出任驻华公使,此后被北洋政府聘为法律顾问。

52�《顾维钧回忆录》(1)第122—124页。

53�参见《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下)第398、401页。

54�《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381—382页。

55�包尔汉:《杨增新统治时期》,《新疆文史资料精选》(第1辑)第139页。

56�曾叔度:《我所经手的二十一条的内幕》,《近代稗海》(第3辑)第286页。

57�参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35—36页。

58�曾叔度:《我所经手二十一条的内幕》,《近代稗海》(第3辑)第287—289页。

59�袁静雪:《我的父亲袁世凯》,《文史资料选辑》(第74辑)第140—141页。

60�王禹廷:《中原大战史话》,书目文献出版社版,第80—81页。

61�《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142页。

62�《三水梁燕荪先生年谱》,《北洋军阀》(二)第782页。

63�《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234页。

64�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转引自贾熟村《北洋军阀时期的交通系》,河南人民出版社版,第87—88页。

65�同上,第89页。

66�《中日二十一条史料全编》第236页。

67�《曹汝霖一生之回忆》第127页。

68�参见《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大事记)第三辑,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7、62页。

69�日置益提出的五项“引诱条件”是:

(1)在一定条件下,将胶州湾交还中国;

(2)保证袁大总统及其政府之安全;

(3)严格取缔日本及其保护下之革命党员、宗社党员、留学生及不法日本商民与浪人;

(4)奏请给袁大总统及其政府各部部长援助;

(5)同意修改税率。

以上参见《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史料全编》第13—14页。

70�唐德刚、王书君:《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上),山东友谊出版社版,第586页。

71�同上,第435—4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