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痴情的阿妹-人之窝

许达伟走了,我和张南奎在床上和衣倒下。

朱品是和阿妹一起走的,他们出了许家大院以后应该分手,应该是一个向东,一个向西。阿妹向东拐弯进藏书里,朱品向西回到他那纸品仓库里去。他没有房子,是和一个看仓库的老头住在一起。

朱品确实是喝多了,走起路来打晃,脚步是S形的。阿妹不放心,一直跟在朱品的后面,当朱品一个踉跄的时候,阿妹连忙依偎到他的身边:“阿哥,让我送你回去。”阿妹伸出了右手勾住了朱品的腰。

朱品伸出左手搭在阿妹的肩膀上:“阿妹,你扶住我吧,我不行了,我没有力气,我需要你。”

“阿哥,你别怕,我有力气。”阿妹把朱品勾得更紧点。

“好,我就依靠你啦,慢慢地走呀,别着急,没有人等我回去,我可以一直走到天亮,一直走到天亮……天亮了以后再去画毛主席像。”

“阿哥,你不要着急,也没有人等我回去。”

两个人都不着急,两个人都没有第三个人在等待,相互等待着的实际上就是他们自己。他们紧紧地依靠着,在小巷子里漫步向前……

苏州的小巷还是那么安静,行人还是那么稀少,路灯还是那么暗淡。沿街巷的小窗里有灯光,灯光都被窗帘遮得严严实实的。此种夜阑的恬静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带有一种恐怖的气氛。

他们两个人对这种相互间的依靠好像也不陌生,似乎已经在一起走过了很长的路程。十七年前差点儿就走到一起来了,那时候阿妹是个童养媳,朱品也有未婚妻。多情的阿妹已经不顾一切了,表面吊儿郎当的朱品内心却是纯真的,他不敢移情,不敢辜负少女的痴心。

现在,这一切都不存在了,阿妹那个大肚子的小丈夫已经去世,朱品的那个未婚妻也已经成为过去。他的那位未婚妻是学理工的,解放以后分配到一个绝密的军工厂里,那里是进去了以后就不能出来,结婚的对象要经过严格的审查,首先要是共产党员,其次是三代都要清白,再其次是不能有海外关系。那时候的朱品还没有打成右派,已经是样样都不合格了,特别不合格的是海外关系。朱品是浙江宁波人,他有个叔叔在美国开饭店,朱品没有见过这位叔叔的面,因为叔叔出国的时候朱品还没生下来呢。朱品的未婚妻最后是服从了革命的需要,和朱品分手了,这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痛苦和悲伤,因为痛苦和悲伤都是小资产阶级的消极思想,无产阶级是不应该有的。那时候,所有的革命青年都在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无产阶级,就像教徒想升入天堂似的。

照理说,阿妹和朱品之间已经没有什么障碍了,可那反右派却又把他们两个人的事搁在了一边。

这种耽搁不是阿妹造成的,阿妹有一种十分奇怪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已经是朱品的妻子了,因为她曾经赤身裸体地抱住过朱品。孟姜女只不过是被万喜良在荷花池边偷看到了手臂和肩膀,她就碰死也要嫁给万喜良,而且万里迢迢去送寒衣。在阿妹的心目中,孟姜女是她的精神寄托,也是她的道德楷模,她会唱《孟姜女》的四季歌,会唱得流下眼泪。

十七年前,当我们纷纷离开许家大院的时候,阿妹含着眼泪把我们一个个地送走,送到火车站,送到轮船码头。当时连张南奎也走了,因为刚解放的时候实行的共产主义,每一个参加革命的人都要集体行动,睡在集体宿舍里。阿妹一个人在许家大院里留守,看住我们当时无法带走的东西,那些东西就集中在张南奎住的房间里。眼下张南奎住的一间房,就是当年房管部门分给阿妹的。

阿妹本来是想到上房里去服侍费亭美,可是费亭美却连自己也活不下去了。万青田逃走的时候,拿走了许家所有的现金和贵重的东西。逼得费亭美只能靠变卖自己的手饰和旧衣服度日,那时候的珠宝和手饰又不值钱。过不多久,费亭美定为地主,从上房里搬到了厢房里,雇佣人当然是不可能了,她要自食其力。

费亭美搬出了上房以后,那上房便一分为二,给了一位吴局长,还有一位渡江过来的书记叫夏海连。两户人家都用围墙和许家大院隔断,把大门开在藏书里。

夏海连书记是山东人,有三个孩子,夫人叫褚芳,在民主妇联工作。他们原来的保姆是从山东带来的。那保姆对苏州的生活样样都不习惯,闹着要回去。夏书记只得通过派出所,想在居民里物色一个。

前远派出所的所长和林阿五是同乡。解放之初,派出所的所长到前远巷来了解情况时认识了林阿五。所长觉得林阿五的成份好,是属于城市贫民,人也好,又熟悉当地的情况,于是便推荐林阿五当了居民委员会的主任。所长和林阿五成了朋友,有事就找林阿五,夏书记要找保姆,当然要找林阿五。

林阿五一听,说是何必兜这么个大圈子,这差事只有阿妹去,再没比阿妹更可靠,更勤劳的了。

阿妹对城市的生活已经不陌生了,她样样都会做,从烧饭、洗衣、送孩子上托儿所,到打扫夏书记住的那座房子。那房子虽说只是当年许家上房的一半,可这一半也是够大的。

阿妹有个特点,是谁见谁欢喜。这个特点是由多种元素合成的,主要是勤劳、利落和美丽。夏书记夫妻二人也不把她当佣人看待,当成了他们家庭的成员,夫妻二人每月的工资都交给阿妹掌管,听她去支配。家里的人都不叫她阿妹,叫她小妹,真的把她当成了小妹妹。

小妹妹总是要长大的。阿妹一天天地长大了,夏书记夫妻两个都知道,小妹不能在他们家做一世,总有一天要嫁人的。他们也常常提起,要替阿妹找一个好好的人,要政治可靠,思想进步,人品也要过得去。一会儿介绍某某司令的警卫员,一会儿又介绍给他的小秘书,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叫尤金。

阿妹对这些好意都是摇头,开头推托她是童养媳。褚芳是在妇联工作的,当年妇联的工作重点便是为妇女求翻身解放,一听便把胸脯拍得嘣嘣响:“没有问题,童养媳是不合法的,俺写个条儿就可以让你离。”这位褚芳也是山东人,说话做事都很爽气。

等到那小丈夫死了以后,阿妹又讲心里话了,说是和朱品有情意。

夏海连和褚芳听说阿妹有了心上人,而且是个洋学生,画画儿的,当然也欢喜,还叫阿妹把朱品带来吃顿饭什么的。阿妹不敢请朱品来吃饭,因为朱品说话很随便,人家书记家里是有规矩的。平时,那个小秘书尤金来有事,都是毕恭毕敬,横一个请示,竖一个汇报。夏书记过去在部队里当过政委,他的老部下来了都是叭地一个立正:报告!……这一切朱品都不会,不仅是不会,他可能还要故意装出一种吊儿郎当的样子来破坏这种尊严。

当然,朱品也不会到夏书记的家里去,他认为奔领导,爬小楼梯的人都有点不怀好意,至少是一种拍马屁的行为。同时,他和阿妹的关系也很微妙,好像有点若即若离。自从他的未婚妻与他分手之后,朱品倒反而像是获得了自由,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当时的各个单位里,都是一两个老干部带着一大帮小辫子与小伙子。所谓的老干部也都不超过三十岁,五十岁以上的老爷爷简直看不见。这些小辫子与小伙子都是些高中生或大学生,都是些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人。当年的朱品是一表人材,才华横溢,而且幽默风趣,落拓不羁,欢喜罗曼蒂克的小辫子对他是颇为瞩目的。可那朱品还是老脾气,使他人迷的不是女人,而是那缨斯女神,他当时正对国画产生了兴趣,觉得中国画和西洋画可以得到一种微妙的统一。所以他只在上帝的苹果园里散步,却不急于去采摘。

朱品在上帝的苹果园中走了几圈之后,发现最好的一只苹果还是阿妹。是的,阿妹没有文化,谈吐也不如那些罗曼蒂克的少女有趣;在人家当保姆,职业也不是高尚的。可是那些高尚有趣的少女却总是想得到什么,而阿妹却总是想贡献出一切。这种区别说不出来,可是却很明显地感觉得出来。更何况阿妹的美貌和那他曾经为之震惊的肉体都是无双的。

朱品渐渐地向阿妹靠拢了,已经谈到了嫁娶。突然之间他成了右派,事情又耽搁了下来。

夏海连夫妇都是领导干部,政治第一,得知朱品成了右派之后马上关照阿妹:“小妹,你赶快和那个朱品划清界限,你知道什么叫右派分子吗,右派分子就是反革命分子,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他不反,他的心是好的。”

“不反会画那样的画儿吗?”

“他是画着玩的,他这人欢喜开玩笑。”

“不对,开玩笑也是有思想根源的。你赶快和他分手,要不然的话你会跟着他受一辈子的罪,连你生的孩子也受累。”

阿妹也弄不清楚此种政治事件的严重性,因为她对受苦和受罪缺少那种干部们的恐怖感,她想不出还有什么罪和苦比她在乡下当童养媳更难受的。不怕死的人最狠,不怕苦的人倒也是挺强硬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很有道理,一个人如果既不怕苦又不怕死,他还怕什么呢?

倒是朱品犹豫了,他曾多次对阿妹表白过,说他并非是不爱她,实在是怕使她受累。成了右派之后要到农场里去劳改,或者是到农村里去劳动,永远回不了苏州。

阿妹对这些好像都有思想准备:“阿哥,你别怕,农村里的事情我熟悉,我只要有三分自留地,就能养活你。”

还好,朱品没有到乡下去,因为他有一技之长,他会画画,会写美术字,会布置橱窗和各种展览会。那时的展览会很多,主要是暴露阶级敌人,歌颂伟大的领袖。各单位都来借用朱品,因为用右派比用左派便宜。右派有辫子抓在群众的手里,不敢贪懒,不敢调皮。左派要抓你的辫子,用他的人还得当心点。更主要的是右派能出各种成果,左派只能出一张嘴。

朱品当然也要反抗,反抗的手段也很可怜,只不过是以赖皮的方式去讹诈一点酒肉和香烟。用一种极其玩世不恭的态度来对付极其艰难的生活,使生活变得轻松点,或者说是变得有些麻木。

朱品每天晚上吃饱喝足以后回到纸品仓库里,点起一支烟,两眼望屋梁,倒也有点悠然自得,好像阿Q睡在土谷祠里。一人吃饱了,全家都饱了,无牵无挂,无忧无虑。比当官的好,当过官的人现在正在挨批斗;比造反派好,他们要夺权,要武斗;可就是有一点不能想,阿妹怎么办呢?

……

朱品和阿妹已经走过很长的一段路了,朱品不知道走向何方,阿妹依偎在朱品的怀里,走到哪里她也不管,因为朱品的胸膛就是她的目的地。

夜晚的凉风吹走了朱品的酒意,他慢慢地清醒过来,清楚地感觉到阿妹是在自己的胸前,感觉阿妹的体温和那异性特有的气息。朱品把阿妹搂住,觉得这是一个支柱,是一个人生的落点,这落点能使高空的孤雁飞去又飞回,飞去时想摘取天边的硕果,飞回时有一个栖息之地,有一个温暖的嘴唇帮着梳理羽毛,安抚伤口。在这个世界上,猎人是到处都有的。

“阿妹,我们结婚吧。”

阿妹在朱品的胸前颤抖了一下:“阿哥,你忘啦,我们早就结过婚了,是那一年……”

朱品笑起来了:“哎呀,真的,我真的喝多了,怎么连这样的事情也会忘记呢,我不是结了婚之后就出差去的吗,怎么一出差就是十六年!快回去吧,阿妹,我走的路太长了,我要休息。”

“好的,你别性急,很快就会到家了,我已经替你烧好了饭,烧好了水,你吃了饭就洗脚,洗了脚就休息。”两个人像孩子似的说着梦话,这梦话是阿妹的一种憧憬,是朱品的一幅画图。

突然间,大街上灯火通明,炮竹连天,人声如潮水。朱品吓了一跳,好像是亚当和夏娃突然遭到围捕似的。跟着也就明白了,毛主席有最新的指示要发表。每当毛主席发表最高最新指示的时候,哪怕是半夜,哪怕是凌晨的三点,只要新华社一广播,便要组织群众欢呼,大游行,放鞭炮,喊口号。这叫最高指示不过夜,等到天亮是不行的,万一有片刻的耽误,就说明你贯彻毛主席的指示不及时,不得力。

人们喊着口号,背诵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从阿妹和朱品的身边走过去。这一次的最新指示有点特别,人们背诵起来零乱无章,参差不齐。

阿妹问道:“阿哥,你听清了吗,是什么最新指示?”

朱品侧起耳朵:“听不清楚。”

“毛主席会发表一个最新指示大赦右派吗?毛主席啊,我求求你!”阿妹合起双手,作了两个揖。

朱品叹了一口气:“别幻想啦,阿妹。阶级斗争能没有对象吗,原来的对象是地富反坏右,现在又加叛徒特务走资派,还有臭老九。对象越多越热火。”话虽这么个说法,朱品还是侧耳聆听,想听清楚。那时的人有一种心理,每逢毛主席要发表最新指示的时候,总希望他能发表一条最新指示来结束“文化大革命”这一场灾难,让人们的日子稍许好过点。

朱品还是听不清楚,最后只听到什么呼气、吸气、二氧化碳……好像是肺部出了问题。

朱品和阿妹从大街上一拐弯,进了藏书里。他们虽然走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路,可却一直在许家大院的四周兜圈子。

阿妹住的地方就是夏海连书记的家。就在藏书里的西头。西头那高高的围墙上开了两个门,一个门里住的是吴局长,一个门里住的是夏书记,门前都有高高的石级。

阿妹拉着朱品,走上石阶,掏出钥匙开门,又把门轻轻地锁上。然后搀着朱品摸黑走进夏书记的家,这里当年是许家的上房。

朱品对这里很熟悉,他曾经在这里的楼上为费亭美画过一幅速写。费亭美在外走廊上,依着栏杆,点着香烟,抬头看着笼中的画眉,典型的资产阶级。如今是人去楼空,不仅是费亭美去了,接着而来的夏书记也去了,他成了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不知道被关在哪里。褚芳也被斗得七死八活,如今住在医院里。据说有好几个人看中了这座房子,正在争夺之中,第三届的主人还不知是谁。

阿妹住的地方原本是三舅万青田住的,万青田在时从来不许人进来,只有费亭美晚上可以进来寻求性欲的满足。一座房子可以窥视几代人的秘密,房子要比人经久些。

阿妹打开了灯,叫朱品坐在床沿上,他坐在朱品的身边,轻轻地依着朱品,真像一对年青的夫妻从远处回到了家里。

这一次朱品可忍不住了,把阿妹抱到双膝上,吻得阿妹透不出气。

阿妹挣脱了朱品的嘴唇,透了口气,用手指在朱品的额上点了一下:“坏阿哥,我恨你。”

“恨啥?”

“那一年你为啥不敢抱我呢?”阿妹把头埋在朱品的怀里。

“现在不是敢抱了吗。”朱品说着便伸手去解阿妹的纽扣。

阿妹说:“别急,我们应该先拜堂,先点起两支红蜡烛来,在观音菩萨的面前拜三拜,让她老人家做证明,我们今天晚上结婚。”

朱品说:“咦,你忘啦,我们早就结过婚了,还拜什么堂?”说着便把阿妹抱上床。

阿妹笑得咯咯地响:“是的,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