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宋朝故事

小宋是南京来的大学生,可是实际上他不是南京人。

家在黑龙江,冰雪的黑龙江,人们乘着狗爬犁沿着黑龙江畔来回,阳光耀眼,嗤溜一下,江面上被留下一道白色的印痕。满眼透明清爽脱俗的黑龙江。

黑龙江的家有爹妈叔舅姨婆表哥表妹一大家子人,寂寞的时候小宋一个人想黑龙江便会泪流。

如果小宋不离开黑龙江,那事情完全就是两个样子了。

不会有越剧演员夏琳,也不会有作家老秦,蒋白城将由另外一个人表演,《人面桃花》将通过另一个声音使另一个寂寞的女孩子心灵震颤。这种震颤也许在这个世纪,也许在下个世纪,也许永不会发生。

小宋来到徐州蒋家遗址之前,常常想起他的黑龙江。他天真地一遍一遍揣想,将来有一天回到黑龙江我做些什么呢。

黑龙江风雪漫天,小宋常常在这样的风雪中出现在家门口,伸出的帽檐上一层密密的雪珠,他在风雪中向白发苍苍的母亲怀中扑去,他想说,妈我回来了,可是他泣不成声。小宋即使在幻想中也难丢小资产阶级情调。

偶尔天晴的日子,小宋将携一册书,一壶酒,一把刀,进山砍柴。砍柴是假,诗情是真。小宋手里的书当然是《人面桃花》一类的,当然还有《蒋白城》。小宋想,蒋白城只适宜于战争时期,这种感情太激烈。他想他宁愿读《人面桃花》一类的书。空谷足音,小宋携书担酒飘飘洒洒向深山中寻找洞天福地。

小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想,我太累了。

我要回我的黑龙江。

小宋在逃离剧团的第二天中午,又自动回到了屈原剧杜所在的小村庄,他不知道昨夜稀里糊涂一阵走竟然走了那么远。

他在路上走过了十三个村庄七座小桥,问了二十九次路人才回到了剧社,因为他迷了路。

中午时分,当他摇摇晃晃疲惫不堪地出现在村口时大家都惊呆了。这时小宋满脸热泪地被围在战友们中间,说了一句更有戏剧效果的台词:“我又回家了。”令在场的大学生们感动不已。

后来小宋的这句话曾在解放后的许多部电影中被反复运用,十分引起观众的共鸣。

历史有两种版本。

一说,徐州来的豆腐小贩蒋白城投军后,积累军功,连连晋升,终于在三十一岁时被封为靖远郡玉。

二说,蒋白城因娶权贵女儿攀龙附凤,皇上恩赐靖远郡王称号。

临安小巷里长大的卖杏花女孩杏雨儿进府做了韩国舅的侍妾的时候,二十四岁的蒋白城只是府内一个小小的排军。排军当然不是一个很高的职位。

事实上在那场火灾之前杏雨儿和蒋白城从不相识。而他们的相识便是徐州刽子手蒋家第六代子孙蒋白城一生中最辉煌的转折点。

那场发生在韩国舅府第的火灾来得全无征兆。

蒋白城在走廊里劈面遇见了杏雨儿。他几乎来不及看她一眼便擦肩而过,但他还是看了。不是因为杏雨儿的特别美貌,杏雨儿不是个十分出众的女孩子,但他看了,干生万世中偶尔交错的一瞥。然后就是擦肩而过。

侍妾杏雨儿在这场火灾中携带细软私逃,这在以后几天里成为南京大街小巷谈论的话题。韩国舅遣人急速捉拿也全无下落。

两个月后,蒋白城在离临安二千余里的一个小镇上看见火灾当夜走廊里的那个女孩杏雨儿在买丝线。蒋白城猛然间有所悟。

他想,机会来了。

杏雨儿临死前睁着眼睛问行刑的蒋白城:你为什么不肯放过我,蒋白城漠然地眼睛转向一边去,冷然一笑。

在同一时刻,遥远的徐州城内蒋三猛然在睡梦中惊醒,对面墙壁上挂着的鬼头大刀静寂许久,又呛然作响。蒋三枯坐了一夜。

杀杏雨儿用的是箭。百步之遥,蒋白城左手如拒,右手附枝,弓如满月,箭如流星。

这是一个瞬间而已,而在蒋白城却经历了一次顿悟,一次脱胎换骨,他的手臂颓然垂下。他真的把自己造成了一个刽子手。他不无怅然地想,老道所谓的“无心之射”是否就是这个。他执拗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领悟老道的神秘的例子。

蒋白城回忆起十一岁时他一声惨叫从徐州蒋宅后院奔出的情形,嘴角浮起了一层微笑。

两年后,蒋白城在韩国舅的推荐下远赴边疆平定胡夷,临行,蒋白城与韩国舅小女儿成婚。

五年后蒋白城擒杀北部流寇头目何七及其部属七百人,唯何七之子失踪。

南宋皇帝封蒋白城为靖远郡王。

这时,在北部沿河的一条大道上,何七之子衣衫褴褛被一群闲汉追打。

一群七八岁的男孩在后面扔石块,喊:“傻——瓜——蛋——光——屁——股”,“傻——瓜——蛋——光——屁——股”,一声声喊得颇有节奏。

何七之子挣脱众人,一溜小跑,跑得尘土飞扬,跑了一会儿,回头看看,从怀里掏出一个印了黑黑手指印的窝头,大模大样地吃起来,边吃边抬头向路人嘻嘻地笑。一个匆匆而过的商人侧头向他看看说,原来是个呆子。低能儿何七之子一路漫无目的走在原野里,逐渐靠近徐州。

一九三八年初秋逃出又返回抗日剧社的演员小宋不明白自己犯了一个大错,此生不应该做一个逃兵,又同时在行动上叛逆了这次逃跑,他是一个不成功的逃兵。然而命中注定他该被一个“逃跑”的罪名所处决。一九三八年初秋小宋以自己的方式从自己的生命里逃逸而去,同时夏琳亦永远地离他而去。

小宋在秋天里深深怀念一去不复返的夏琳。

剧团再没有让小宋演唱《蒋白城》。有一些新剧目,比如《老两口上前线》、《送子参军》等。战争形势变化极快,敌强我弱。我们的战士、群众需要一些通俗易懂、激人奋起的戏,当然《蒋白城》也是一部爱国作品。小宋苍白着脸对团长说,当然,我服从组织安排。

没戏的日子里,小宋变得很空闲,眼神空空荡荡得存不住任何东西,小宋的眼睛变成了一只破竹篮子,镜中花、水中月都毫无例外地穿过他的眼睛,径直漏向无穷的深渊里去了。

秋是初秋,已颇具寒意,天明时路边的野草上已微有白霜。一只孤雁从天际飞来,叫了一声又转向北去了。一如几百年前的同一场景。小宋孤魂野鬼一般游荡在蒋家故址,他席地而坐。霜露打湿了他的衣衫,小宋不胜寒冷,他垂下头,闭目想,夏琳,我不怪你,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再早些时当小宋对黑龙江四大粮商之一的父亲平静又不无胆颤心惊地宣告:“这是我自己的选择”的时候,父亲一言不发地给了他一记清脆的耳光,然后扔给他一句话,你去,你去找死。

当时日本人已到了东北,小宋父亲的话不无道理,简直就是预言。挨了父亲的耳光,小宋有些羞愧,但很快就如释重负,回房心平气和地收拾行装。那时小宋很潇洒地把墙壁上写有“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的字画卷成一条长筒,扔在墙角,把《人面桃花》塞进小皮箱就关上房门走了。那时心里忽然有了一种悲壮感,他想他这辈子大概不会再回来了。

月明星稀,母亲追出来,一把没拽住,父亲顿足冲他的背影喊:你去,你去送死。小宋没有回头。

小宋后来忆起父亲的两句话:“你去,你去找死。”“你去,你去送死。”“找”“送”用词的转变,小宋觉得意义非同寻常,从后一句话可以体味到父亲真是对他的离家表示了无奈和绝望,还有彻底的伤心。

“好男儿志在抗日”。小宋把“好男儿志在四方”的句子改了,豪情满怀地登上了去南京的列车。买票时,他犹疑不决,去南京还是去北京。

小宋把《人面桃花》翻开,默念左手一页码如是单数去北京,双数去南京。

页码赫然写着“43”。小宋想,我要去北京了。

然而,小宋登上了去南京的列车。一个留着齐眉短发的女孩怯怯地问他,你也去南京吧。一句无助的问活决定了小宋的去向乃至人生。这句问话是月光下,一座静默的墓碑,墓碑后面的小路依稀可辨,无可更改地通往一九三八年初冬的一个死亡的夜晚。

那个留着齐眉短发的女孩后来差一点成为他的妻子。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某一日,她在南京的街头被几个日本人拖进小巷深处后,便再没有睁开屈辱的眼睛。

从此小宋便逃进《人面桃花》里不肯出来。夜深人静,他一个字一个字地默念:俺这里萧条掩画屏,你把往事来重省。似这般泼淋漓叶上题红怨,还则见冷冥迷花底泪波明。人去暗飘零,你可也徘徊立遍苍苔径。算相逢一面都是生前定,不做美东君却怎生?早是你到了河津,我留下空庭。霎时惜过锦前程,这也是咱红颜多薄命!

所以当一年后夏琳以求助的口气对他说,我们逃吧。他就毫不犹豫地逃了。他逃到什么地方都无所谓,哪儿都没有她。

一九三八年初秋的时候,小宋安静地想,夏琳,我不怪你,这是我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