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在梦中向他挥镰砍去的小孙子交给他的妈妈,他要开始送粪,就不能搂他睡了。为保险起见,晚饭后他打了个长盹,待夜深下去,村里无声无息了,他就起身走到院里。大门外的粪堆是不敢动的,那是给队上积的,不能动。再说也招眼。只有从猪圈里挑。他已经提前把粪从圈里撂在圈外面,他找来两个筐子,往筐里装粪。媳妇已经知道种黑地的事,听见公公起身的声音她也起来了,到院里帮公公装粪。从心里说,她不忍心让公公担惊受怕、没黑没夜地种这黑地,她曾多次劝说公公放弃,可公公固执得很,对她说不会出事的,那个两不管的地方会掩护他,不会让人怀疑。她清楚公公这样做全是为拉巴她和她的孩子们,心里万分地感激和疚痛。
装满了筐,她就悄悄开了街门,探头向外面看看动静,没有人。五爷就挑着粪筐出门了。他像每次出门那样,心里很紧张,今晚又挑着一副粪担,就更慌得不行,心里像有面鼓在咚咚地敲。脚步乱了,两个粪筐就不停地摆晃,摆晃得他的身子踉踉跄跄,直到转过“家门口的汉子”,他才松了口气,步子也放慢下来。
月亮圆缺轮转,天上还是个月牙儿,是个肥胖了些的月牙儿。天幕显得明净。也许由于绿色的覆盖,那座威武大山和它脚下的岗岭,却透不出亮光来,黑沉沉的,山路倒很分明,看得出很远。春风在夜晚是不大停息的,轻柔地抚过林子和山坡,温乎乎的。闻得见青草芽子那股浓烈的带苦味的香气。
挑着担子就更能感到山路的倾斜了。这条狭窄的路依傍着一道沟谷,向上蜿蜒,由于雨水的冲刷,路面呈凹槽型,凹槽里裸露着粗细不一的树根和石头,构成一道道天然的、不规则的阶梯,可以踏着这个阶梯往上攀登,防止脚下打滑。
他对外界的感觉很快便被担子压在身上的感觉取代了,他觉得担子在不断递加着分量,像要把他压进地底下。开始,他只是感到与扁担接触的肩膀处压得很痛,火辣辣的,后来便向下传递:膀子、背、腰、大腿和小腿,无一处轻松。浑身的关节儿都挤压得紧紧的,发热、发木,胸中有一团灼热的气体急于喷发出来。
这算得是一个庄稼人吗?
咳,他有许多年没正儿八经地挑担子啦。自从小车在农村普及后,农民便不大挑担子啦,山地也有小车上不去的地方,多半用牲口往上驮……所以他才这么不适应,觉得累。再说,他也真正的不年轻了,胡子一大把的人,这副粪担够难为他啦。
要是能用小车推就不会这般吃力啦。他不止一次的这么想。尽管推车上山也不会有多么轻松。而现实却恰恰连车子也不允许他用。小车越不过那道没路的山梁子。当然,他还可以先用小车把粪推到山梁下面,再用担子挑过去,可他又考虑到小车在夜里会发出些声响来,也招眼,他就没办法不像眼下这么干啦。不光明正大的事儿干起来够别扭的啦。
其实他尽可放下担子歇一会儿,松弛一下全身的关节,喘口气。可他又不,一个劲地挑着往前走。他倒不是图早把粪挑到地里,而是出于一种深刻的习惯心理。庄稼人对于许多事物的观念,都有着他们自己的、独特而又莫名其妙的认识。这些观念经过千百年的因袭就形成一种被视为真谛的清规戒律,比如看待劳动,再沉重的活路也是不能出汗的,汗流满面的庄稼人被认为不是一个真正的庄稼人;挑担子换肩可以,而放下担子在路上歇息便是不光彩的,丢人的,是女人和孩子的作为,会给人留下耻笑的话柄……诸如此类。眼下,五爷一人行走在这深夜万籁俱寂的山道上,本不必担心会有人耻笑他的,可那种深深地熔铸于骨血中的意识,却不容许他放下担子,他甚至连这个念头也不存。
他艰难地向山上攀登着,频繁地换着肩。渐渐的,疲劳已经浑然一体了,他已经感觉不到哪个具体部位的酸痛,甚至感觉不到肩上还压着一副重担,担子似乎化整为零,变成无数个铅坠子均匀分布在全身各处;他也不觉得自己是在迈步向前,却像背后有人往上推送,推得他脚跟不稳,踉踉跄跄……
再后来,他竟失去了所有的感觉,没有酸痛,也没有疲劳,气也喘得匀了,身上的铅坠子也越来越减少,他觉得甚至轻松自如。他不知道这是疲劳达到极限后所呈现出来的一种状态,只是高兴地想:这可好啦,这样一直挑到天亮也是不碍事的……
已经看到在月光下静静隆起的山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