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203”会议室,又称“常委会议室”。在整幢省委大楼里,它的地位,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说是“至高无上”的。当然,常委会并非全在这儿举行。比如座落在近郊黑松林中间[被屏蔽广告]
的那个白云宾馆七号小楼,就是举行常委会的另一个地点。这样的地点还有两三个。但常委们最常使用的,还是这个“203”。就近嘛,方便。
常委们从昨天晚上起,就不约而同地在等待着这个开会通知。他们看到,由于连续二十多个小时没有得到充分休息,在此期间又两次经受晕机的折磨,贡开宸的眼圈有一点发黑。“……总书记没有接受我辞去省委书记职务的请求……”贡开宸在向常委们简单报告了此次北京之行的过程以后,单刀直入,先把所有人最关心的那个结果做了宣示。这时,“203”会议室里静得简直可以听到大头针落地的声音。在回K省的飞机上,贡开宸反复啄磨过,要不要向常委们报告他向总书记提呈“辞呈”的事。考虑的结果,决定向他们报告此事。不说,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现在,所有人都在关心他是否会离任,都在关心他自己对此事究竟持何种态度。他要让全省上下都清楚地知道,贡开宸愿意为发生在K省的任何问题负起他应负的责任,绝不会推卸任何责任,直至摘去自己的“顶戴花翎”,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引导全省上下严重地关注大山子问题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问题,开拓全省经济工作的新局面。
“……总书记同时又非常严肃地批评了我。他说,如果我坚持要辞职,他可以把我的请辞报告提交中常委讨论。但是,总书记认为,我这个时候想辞职,是一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是避重就轻的做法,是在大局面前缺乏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感的做法……他说K省的问题,的确需要认真总结教训,它也集中表现在大山子的问题上。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还是要解决我这个班长的精神状态问题,要解决我们省委常委一班人的精神状态问题。他让我回来首先解决这个问题……他说他完全相信K省一班人能够解决好以大山子为突破口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造问题,让K省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正在做记录的宋海峰这时停下了笔,似乎分心了,走了一下神,但很快又控制住了自己的注意力,接着埋下头去继续记录贡开宸的讲话。
“……总理在我离开北京前,也单独找我谈了一下。他主要是谈大山子问题。他认为,当前解决大山子问题,重要的有三点。一个是人的问题,也就是领导班子问题;一个是调整产业结构问题;第三,就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问题。从大山子的情况来看,当前最迫切的最关键的还是解决人的问题,领导班子的问题。不首先解决好班子问题,一切问题都免谈……然后,他还问了一下我们去年搞的农业产业化试点的情况。这次在北京还谈了一个问题,就是本月内将有三个集团军,并包括一部分海空军,在我省马公岛举行一次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抢滩登陆联合军事演习……”
怎么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这些最新指示精神?
贡开宸提议暂时休会,请常委们对此认真做一些准备。用三五天时间。假如觉得不够,还可以延长一点——但绝对不能拖,可以有针对性地下去做一点调研,找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进行座谈,拿出一些针对性强、而又切实可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个全面的贯彻落实方案,呈报中央。一经批准,就尽快召开常委扩大会,一竿子插到地县级主要领导,部署落实这个贯彻方案的措施。
散会后,贡开宸回到办公室,又做了一系列的安排。首先,让郭立明通知省委宣传部、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报的几位领导下午三点来见他。他让他们马上组织人,围绕总书记的谈话精神,着手撰写一篇专谈领导干部精神状态问题的重头文章,在适当的时候,以省报社论的形式发表。然后又通知省计委、经贸委和体改委的领导下午四点来见他。他要他们列席复会后常委会,并作专题发言。每人的发言,既要具体,又不得超过十五分钟。话题集中在一件事上:根据总书记和总理的最新指示精神,针对我省特大型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当前最迫切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怎么做?发言必须具体。一切套话、官话、外交辞令,皆免。
假如说到人事问题,必须点名:谁,哪件事,怎么样。谁绕圈子,趁早闭嘴。然后他又给省工大和省财经大学打电话。他曾通过有关部门,给这两所大学下达了一个研究课题,专门研究“大山子发展问题”,并为此还成立了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拨了五万元的专项研究经费。他让郭立明通知这个课题组正副四位组长,下午五点三十分左右到他的办公室汇报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最后他又跟省军区司令员通了个电话,请省军区代表省委省政府,及时跟军委、总参的有关部门沟通,及时了解此次军(事)演(习)对地方党政组织有什么具体要求,及时跟省委省政府通气,以便省委省政府及时采取措施,组织配合实施……
下午八点零五分,一直还没吃晚饭的贡开宸匆匆到楼下机关食堂要了一碗热汤面,并告诉小郭,马上备车,他要去前任省委书记潘祥民家“看望潘书记”。
“……您不回一趟家?小眉、志和他们都还在枫林路十一号等着您哩!”小郭提醒道。
贡开宸还真把这档子事给忘了。他长长地“哦……”了一声,歉疚似地笑了笑,拍拍自己的脑门。郭立明马上掏出手机,替他把家里的电话要通,然后把手机递给了他。接电话的是修小眉。姐弟几个真是等得一点脾气都没了——已经整整等了二十多个小时了!修小眉接完电话,忙向那几位宣布:“……爸已经回省里来了。刚开完常委会。让我们别等他了。过一两天,他会另找时间,跟我们再好好谈一次。”贡志和忙问:“他没被免职?”“他没提免职的事,只说他开了一下午的常委会,还要去办一些要紧的事,怕一时半会儿是回不了家了,让我们别再等他了。”“他倒好。让我们等了一天一夜,就这么一句话,把我们打发了。”志英有点不高兴。“这说明他没被免职嘛!你还要怎么的?!”贡志雄眉飞色舞地大声嚷了一句,赶紧又问:“他还说了啥?”“他……”修小眉想了想,“他提醒我们千万不要相信社会上正在流传的那些谣言,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对对。做好咱们本职工作。”贡志雄连声应和,然后挑衅似地问贡志和:“怎么样,我是不是可以走了?该‘刑满释放’了吧?”贡志和没答理他的挖苦,只是怔怔地打量修小眉,似乎是在捉摸她脸部神情的每一点细微变化,从中进一步验证她刚宣布的那个消息的真实程度;然后突然地一转身,什么也没说,便向大门外走去了。不一会儿,便听到他那辆菲亚特车响起发动机的声音,并很快驰远。
十二
前任省委书记潘祥民住在南城大法寺后边。那是个老城区。他住在老城区一个六七十年代盖起的省厅局级干部住宅院里。那院里耸立着六七幢四层高的青砖楼房,被一道高高的青砖围墙护围着。围墙里大树参天。进大院,紧往里走,又有一道青砖围墙(并不太高,也不太厚),一道铁栅栏门(常年也不关)。铁栅栏门里,有一个砖砌的花坛和一片高大的毛白杨。毛白杨丛中便座落着几幢当年专为副省级干部盖的住宅小楼。用现在的眼光看,这些小楼虽然够宽敞,但无论式样,还是设备,都可说是既老旧,也很过时的了。每一幢小楼住两家,楼上一家,楼下一家。各走各的门。各用各的院子(一家用前院,一家用后院)。潘祥民从任省委组织部部长时搬进这院里,从大院,住到小院,一直到担任省委书记,他也不肯搬走。他喜欢这儿。用他的话来说,这儿有一股少见的“人气”。他所谓的“人气”,就是普通市民的生活气息。大院就座落在普通居民区中间。一出大院门,走上不到几十米,就是狭窄泥泞的菜市场、弯曲嘈杂的小街、斜街,或后横街。这里,有些商场虽然早已改建得豪华气派,安装上了滚动电梯,可在当地居民们嘴里,它们还是“XX大合作社”。可以这么说,这个大院是K省唯一“残存”下来,还“混迹”在普通居民生活区里的高干住宅区。潘祥民看中的就是这个“混迹”。他任省委书记后仍不肯从这儿搬走,别人当然就不能再跟他一起分住那幢小楼。原先跟他分住一幢小楼的那位副省长很快找了个理由撤走了。他倒也自在,独住一幢小楼,独享前后两个院子。只是楼上那一部分,他很明智地让它们空关起,也不让儿女们占用。有时在那儿堆放一些用不着又舍不得扔弃的旧书旧报旧家俱旧衣物,也堆放一些一时半会儿消费不完的烟啊酒啊水果啊,还有那些“名优”土特产品等等等等……
潘祥民的老伴过世有两三年了。去年,他又找了个“新老伴”。
听说现任省委书记贡开宸要来看望“老潘”,潘祥民的“新老伴”徐世云还真有点手忙脚乱。“小徐”是一位老战友向老潘隆重推荐的。她是北京一家中型学术刊物的编辑。父母都是退休的大学教授。她起小跟着父母在上海长大,随父母搬到北京,家里的保姆又是从上海带来的,所以沾染了一身的南方习性,至今还适应不了K省那套生活习俗。比如说,K省人不管做什么菜,起油锅时总要先将蒜片或蒜泥或大葱丝段扔进油锅里炸上一番,美其名曰:吊味儿。但徐夫人打小就忌大葱忌蒜如同忌毒品,至今仍是只要一提及此等做法,依然“大惑不解”,并“心有余悸”。
“贡书记会在咱家吃晚饭吗?要不要……为他准备一点点心什么的?”忙乱了一阵后,她突然想起这么个重要问题,便带着那位她亲自从市妇联创办的“家政服务咨询中介中心”挑来的“家政服务工”,一起来请问“老潘”。
“随便随便……”潘祥民笑容可掬地随口应了句,眼睛仍没离开秘书小董刚送来的大字本“内参”。
“哎呀,什么叫‘随便’嘛?‘随便’这道点心叫人怎么做嘛?!”“小徐”非常认真地表示着不满。
“他不会在我们家吃晚饭的……”
“你怎么知道他不会在我们家吃晚饭嘛?”
“老潘”无奈了,这才抬起头来,看着他这位新夫人,心想:你既来‘请示’我,我说了,你又不信,叫我如何是好?这话当然是不能说出口的;说出口的却是这么一句话:“……这么吧,你上楼去找找,看看有没有好的绿茶拿两筒下来。贡开宸就好喝那玩意儿……”
“水果呢?起码得有一点水果吧?”
“他有糖尿病。不碰那玩意儿。”
“碰不碰也得上一点啊。要不然,茶几上空荡荡的,多不像样。再说,也不够那个规格啊。”
“上。那就上。那就上。”“老潘”说着,眼睛又向大字本“内参”低垂去了。
“人家不是请教你嘛。”“小徐”不满意“老潘”那种马虎应付的态度。
“请教好。请教,好嘛。”“老潘”只得又抬起头,笑着补充了一句。
贡开宸今晚来是要跟老书记说说他准备如何处置马扬。贡开宸曾作为潘祥民的副手,在潘的身边工作过多年。军人出身的潘祥民骨子里有一股矿工的憨厚和稳重,而矿工出身的贡开宸却天生有一种军人的果断和豪气。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在气质、天性和思维行为方式等方面互补和多年在各种风浪里建立起来的默契关系,使得贡开宸在接任省委第一把手后,一直保留着那样的习惯:但凡遇到特别重大、特别关键的问题,他总要来找潘祥民“聊一聊”。
贡开宸并非处理不了马扬这个人和这件事。但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处理好了,能起一石数鸟的连带作用。处理不好,也会像推倒一副多米诺骨牌似的,引发一系列的麻烦。
“……对大山子,你究竟有什么考虑?”潘祥民沉默了一会儿,反问。没有直接就“马扬”问题做出回答。
“我这一届,还有两年任期。我一定得在这两年里拿下大山子!”贡开宸声色不动,却说得“咬牙切齿”。
潘祥民放下他那个青花玲珑茶杯,往沙发背上一靠,无声地笑道:“两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了。主席从四七年到四九年,在解放战场上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一下把坐拥八百万重兵的老蒋赶到台湾,也不过用了两年时间嘛。小平同志从七七年到七九年,差不多也只用两年时间,把整个党的工作调整到搞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了。按说,用这点时间去收拾一个大山子,应该是够用的了……”
贡开宸忙笑着打断老潘的话:“我等之辈怎么能跟主席和小平同志相比?他们是伟人,大手笔哦!”
“是啊,我们没法跟他们比较……”潘祥民也感慨了一声,突然掉转话题说道,“马扬这小子也够能写的了……六七万字……挺老厚一摞哩……”潘祥民一边揉着有些酸疼的后腰,一边慢慢地在客厅里遛达着。“听说他已经办了调动手续,要去南方某省?”别看潘祥民都退了好些年了,对省里正在发生的一些重要情况,却依然掌握得相当及时,相当清楚。各地可能都这样,一些老同志在当地经营多年,总有一些亲熟关系,在他们退下来以后,仍会经常地向他们通报一些情况。
“我已经下令把他扣下了。”贡开宸回答得非常干脆。
“怎么,你想收拾他?”潘祥民一下站住了,问。
“您觉得呢?”贡开宸微笑地反问。
“……”潘祥民不作声了,长时间地没作任何反应,然后就在沙发上坐了下来,端起那杯茶,慢慢地啜了一小口,然后又慢慢地啜了一小口,却仍是不作声。
这时,贡开宸从公文包里取出一本打印的材料,放在潘祥民面前:“您先替我看看这个。”
潘祥民随手翻了一下那本“材料”,问:“啥材料?是马扬写的那个‘条陈’?你真想收拾他?”
贡开宸仍微微笑道:“您先看看。”
潘祥民沉吟了一下,把材料推回到贡开宸面前:“如果你真有那意思,要收拾马扬,那……
还是让政策研究室的那帮眼镜儿们帮你拿主意吧……”
贡开宸哈哈一笑道:“潘领导,您怕啥呢,啊?”
潘祥民却只是默坐不语,过了好大一会儿,才说了句:“喝茶。喝茶。这是江苏的一个老朋友送来的太湖碧螺春。好茶……好茶……”
十三
贡开宸到潘祥民家去,没带秘书。每回都这样,只要去潘祥民家,他都不让任何人跟着。这“任何人”,当然也包括郭立明。因此,贡开宸走后,郭立明抓紧时间处理了几档子由于赴京而积压下来的文案,再看看备忘板,备忘板上也没记着什么特别需要急办的事,这时候,他觉得自己真该回家走一趟了。妻子怀孕六七个月,刚把岳父岳母从河南农村接来,许多后续的事都还没安置妥贴,但他在光线已很暗淡的办公室里呆坐了一会儿,却怎么也起不了身,总觉得还有什么事情没办利索。一种忐忑,一种不安,一种不稳定感……隐隐地搅动着他的心。不知道为什么,近期来,这种感觉总时强时弱地在袭扰着、困惑着他。
十分钟后,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他一愣。心跳骤然加快。这是预料中的。他知道这个电话是谁打来的。他明白自己迟迟不走,其实是在等这个电话,但又有点害怕……怕它会打来……犹豫了几秒钟,他还是去抓起了电话。果不其然,电话是省委副书记宋海峰打来的。最近,宋副书记总是在贡书记不在的时候给他打电话。这一个规律,已表现得非常明显。电话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脱离工作,而“漫不经心”地向非工作领域延伸。郭立明是个非常敏感的年轻人。虽然秘书这个工作要求担任此职务的人头脑比较灵活,但又不希望他们时时表现出自己天性中的那种敏感和冲动,不过,此时此刻,他拿着电话机的那只手的手心里却已经渗出许多的汗水了。一时间,仍然是那许多的忐忑不安和那种不稳定感一齐袭来……甚至还有一点点难堪……
“……回来了?”宋副书记的声音很平和。
“宋书记。回来了……上午就回来了……”郭立明立即拿起电话机的机身,拖着长长的话线,一边连声应答,一边忙去关上办公室的门。其实下午开常委会时,他俩已经见过面了,小郭还特地过去和宋副书记打了招呼。但宋副书记还是要这样问,显得他特别关注小郭似的。“一路辛苦。”宋海峰寒暄了几句,然后轻轻地问道:“贡书记怎么样?没事吧?”“没事……没事。”“一点事儿都没有?”宋海峰再问。他想知道,除了在下午的常委会上公开传达的那些情况以外,贡开宸在北京还遭遇了些什么。宋海峰当然不便问得那么直截了当,但含意是相当明确的。“从大的方面讲,应该说是……没有……”“从不大的那些方面讲呢?”宋副书记故意笑着追问。“这我就不是很清楚了。中央领导跟贡书记谈话时,我没在场……”“那很好。很好。什么时候上我这儿来坐一下,咱们随便聊聊?”
郭立明没马上回答,本能地向贡开宸办公室所在的方向扫了一眼,然后才连声说道:“好的……好的……”“现在有时间吗?能不能现在就过来一下?”“好的……好的……”郭立明这么答应着,但真的起身向宋副书记办公室走去,那还是二十分钟以后的事。二十分钟里,他什么事也没干。他只是呆坐着。他心里一阵阵发虚。他知道,作为省委书记的秘书,他不应该和其他省委领导同志发生除工作需要以外的频繁往来和过于紧密的联系。这是在高等级的政治生活中,特别忌讳的事情——有关这样的“工作纪律”,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却是此类政治生活中,早就约定俗成了的“规则”。大家都这么很自觉地遵守着,以保持这一层次政治生活所必须的和谐和周全。但二十分钟后,郭立明还是犹犹豫豫地跨过了这道“门槛”。
他安慰自己道:“我这样做,也是为了工作……”是的,他这么说,并非没有一点道理。近一两年出现的种种迹像都在表明,如果贡书记一旦离任,宋海峰接任省委第一把手的可能性极大,最重要的明证便是前不久,经中央批准,在贡书记率团去德国访问期间,被确定来临时主持K省省委工作的便是宋海峰。为工作着想,也应该让他了解更多的情况。但是,宋海峰当前毕竟还不是书记。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郭立明这么做,仍然是严重违纪的——要知道郭已经不止一次去宋副书记处“串门”了。但……这是宋书记主动邀请我去的,我……我能拒绝嘛?每一次都这么犹豫。犹豫之后,也还是要去。带上几份本可以这时候去送,也可以不在这时候送的文件,郭立明便起身向宋书记办公室走去了。
宋海峰的办公室总是布置得那么有特色。这跟他整个人的气质一样,虎虎有生气。他从来不用秘书替他起草讲稿。特别是那些重要讲话,他都会像当年在学校里写毕业论文一样,找来一大堆参考资料,还要找一些对这一专题素有研究的同志,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跟他们做一些尽可能的探讨和切磋。他会和他们争论,诱导他们向他提出种种反驳,以便他在最后阶段生成一条对问题非常明晰而又有力的逻辑思路和阐述走向。他始终认为,“副手”的主要职责,就是给掌握最终拍板权的一把手当高级咨议。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一个称职的优秀的副手都要十分重视和十分善于掌握情况,研究问题,准备方案,提供思路,当然还应具有相当全面的行政能力,去推行一把手所拍板定下的工作思路。即便是当了省委副书记这样的高级“副手”,已经在分工管辖的许多领域、许多部门里被赋于了相当的“拍板权”,他认为其工作的基本性质仍然没有变。贡开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十分欣赏他身上这种研究问题的浓烈兴趣和深厚功力。这使他在政治上显得特别生动,特别不一般,洋溢着一股少见的学者气和强大的行政能力。
他今天找郭立明,是想摸一下底,确切地了解一下贡书记对马扬的态度。
“……还不太清楚贡书记最后准备怎么处置这件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他已经让人去搞清马扬的情况。他把这件事交代给组织部了。”郭立明回答道。如果说在走进宋海峰办公室前的那一刻,他对自己究竟应该不应该来见宋海峰还有所犹豫和忐忑的话,一旦坐在了这位副书记面前,所有那些犹豫和忐忑倏然间都弱化了,甚至消失殆尽。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应和着宋海峰的每一点要求,去回答他的每一个问题。每次来见宋副书记,郭立明都会产生这种感觉。宋海峰也的确有这样一种非常的亲和力和镇摄力。机关里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不能当面跟宋副书记说事。只要当面跟他说事,不管原先是怎么地跟他不一致,说着说着,你就会认同他了,就会跟着他的思路走了,你就不想再坚持自己那一套东西了。等走出他办公室,回过味儿来了,可这时,你往往已经不好意思再去“纠缠”他了。所以,有人开玩笑说,宋副书记身上有一股特殊的“气场”,对人能起催眠作用。也有人说那是一种先天的气质,既俯瞰一切,又亲和一切,是天生的“领袖”胚,学是学不来的。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一个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吧。
“他交代给组织部谁了?”宋海峰问。
“吕部长。”
“跟老吕是怎么交代的?”
“他原话是这么说的,情况不管正面的反面的,都要搞清楚,搞彻底。”
“哦……”宋海峰稍稍沉吟了一下。常委分工,他管组织。贡书记为什么没跟他提一下此事呢?他心里不由得掠过一丝淡淡的阴影。他接着问:“你看贡书记的意思是要起用这个马扬,还是想收拾他?”
“他没明说。”
“……你这个郭立明啊,”宋海峰淡然笑道,“这样的事,书记他怎么会明说呢?依你的分析呢?”
郭立明犹豫了:“我……我真不太清楚……”
“那……好吧……”宋海峰没再为难对方,然后又问了些生活方面的问题,比如郭的岳父岳母从河南来替他带孩子,住房有没有困难等等等等。然后,郭立明就赶紧告辞了。
郭立明走出宋海峰办公室不多远,宋的秘书又追出来叫住他,跟他说:“宋副书记还有点事儿……”郭立明一听,忙转身要回宋的办公室。那位秘书笑着忙拉住他说:“你不用去了。是这么回事,宋副书记知道你家里来亲戚了,住房有点紧,刚才他亲自给管片的区房管局领导打了个电话,让他们给你岳父母找个临时住房,解决一下困难。这是管你们那一片的区房管局局长的手机号码……”郭立明忙说:“这……怎么可以……”宋海峰的秘书笑道:“没事。宋副书记早先在那区里当过区委书记,跟他们特熟。区房管局的几个领导都是他一手提起来的。你就说是临时租用的。当然,到底什么时还,就看你方便了。”说着,把那张记有房管局局长手机号码的小纸条塞给了郭立明。
郭立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面对着那张小纸条,又呆坐了一会儿,心里七上八下,仍然是忐忑,仍然是不安,同时又有许多的感动和感激。贡书记什么都好,但的确没问过他岳父母的事……忽然间,他觉得自己真有点对不住宋副书记。有一个重要情况刚才应该告诉他的,自己却犹豫了没说。常委分工,宋副书记管组织,把这个情况告诉他也是符合组织原则的嘛!他站了起来,又呆想了一会儿,终于鼓起勇气,下决心拨通了宋海峰办公室的直通电话:“宋书记,我是小郭……房子的事,太谢谢了……”
“郭秘书,你干吗?”
“真的特别感谢领导的关怀……”
“嗨,忙你的吧。”宋海峰已经没有兴趣听小郭说这一类的“客套”话了,说着就要挂电话。郭立明忙说:“宋书记,您先别挂电话,还有件事……下午,组织部送来一份材料,是对部份重点培养的干部的民意调查,其中也涉及到了马扬。我想您会感兴趣的。”
“对马扬的民意调查?是吗?结果怎么样?”
“认同率相当高。尤其在大山子。大山子接受调查的人中间,有百分之七十三点二的人认为,如果调整大山子领导班子,马扬是担任总公司和市委一把手最合适的人选……”
“哦?”
“不知道这个调查真实可信度到底有多高。如果真实可信程度较低,直接报给贡书记了,对省委领导产生重大误导,那负面作用就大了……”
“先拿来我看看吧。”
“行。行……”
这时,有人敲郭立明办公室的门。是省长邱宏元。郭立明忙对宋海峰说了句:“邱省长来了。一会儿我把材料给您送去。”放下电话,忙把邱宏元迎进办公室。邱宏元是来找贡开宸的。两人刚说上话,贡开宸却打电话来了,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贡开宸在电话里让郭立明马上找到省长,说他有事要跟省长商量。郭立明放下电话,立即告诉邱宏元:“贡书记正在往回赶的路上。他说,可以的话,请您在这儿等他一下。”
贡开宸没在潘祥民家待得太久,自然也没品尝潘夫人徐世云特地为他烤制的那些颇为精致的无糖小点心。潘祥民到最后也没答应为贡开宸“审看”马扬的“上告材料”。
从老人今晚的态度来看,有一点很明确:他反对“收拾”马扬。
很好。奥迪车驰离潘家时,贡开宸松了一口气。他今晚去潘家,主要目的,就在搞清这位前任书记对马扬这个人和整个这件事的态度。潘在一大批退下来的老同志和在位的基层干部中,仍享有很高的声望。因此,他对问题的态度和看法,是不能不顾及的。当然,搞清潘书记对事情的看法和态度,还是不够的。严格地说,事情做到这一步,还只能松下“三分之一口气”,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是要摸清省长邱宏元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有个细节,我在下午的常委会上没敢传达,怕吓着了各位常委。总书记在找我谈话时,说到大山子问题,非常激动,一下站了起来,把外衣扣子都解开了,拍着桌子大声说,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如果解决不好中国的国有企业问题,就不仅仅是个历史欠债问题,也不仅仅是什么失职问题,对你我这样的人,都是个盖棺论定的大问题……”贡开宸一边说,一边递了支烟给省长,却久久没给他火柴。老邱接过烟,也久久没点着它。他俩都曾想戒烟,戒了无数次又都宣告失败,已经不准备再下这个决心了,但又不知从谁哪儿学来三“点”经验,据说可以减少抽烟危害。该“经验”称:烟拿上手后,晚点一会儿;点着后,少抽一点儿;抽了以后,少往肚里子咽一点儿。对此,他们贯彻执行得倒颇为坚决。
“……大山子问题,要打屁股,应该打我这个省长。我主管经济嘛。你不必在中央面前大包大揽。”邱宏元诚恳地叹道。
“你到K省才几年哦?”贡开宸苦笑着摇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道,“再说,大山子问题远不止是个经济问题。在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它是个政治问题,体制问题。我不大包大揽,在道理上说不通,在良心上党性上也过不去,更没法跟中央交代啊!”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邱宏元试探道:“……我尽快找省经贸委和省计委的同志再对大山子问题认真作一次论证,准备几套方案,供下一次常委会讨论时做选择?”
贡开宸默默地点了点头。
“听说你要留下那个马扬?”又过了一会儿,邱宏元居然主动提起了马扬,“留他何来?”
“留下他干什么,我真还没想好。”贡开宸坦诚地说道。
邱宏元一笑:“这倒是你的风格。许多事,往往先干了再说。”
贡开宸也一笑,叹口气:“批评我呢?”然后又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不能让他一走了之。”
“别让马扬离开K省,是上边的意思?”邱宏元试着问。
贡开宸摇了摇头:“他们怎么会管得那么具体?”
“……据说这个马扬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如果上边没人发话,他会留下来吗?”
“我已经把他所有的关系都冻结了,他还能往哪儿跑?”
邱宏元拿起火柴,似乎要点烟了,迟疑了一下,听贡开宸说话口气如此强硬,不免心里一格愣,便又放下火柴来问:“对他来硬的,好吗?”
贡开宸笑笑:“……谁说我来硬的了?所有的事情都在协商之中嘛。”
“嚓”地一声,邱宏元手中的火柴划着了,但仍没有往烟头上凑去。“你那种所谓的‘协商’,我可是领教过。”邱宏元慢吞吞地笑道。小小的火焰不一会儿便燃到了火柴棍的尽头,灼疼了省长的手指。他不紧不慢地晃灭了它,把多半截已燃成炭条的火柴棍扔进那只异形烟缸。有各种各样的人给贡开宸送过各种质料的烟缸,纯金纯银的,水晶绿松石的,镶嵌镙钿珐琅磨漆竹刻玻璃不锈钢的……等等等等,甚至还有一只像牙的,一位印尼侨商送的,雕着三个裸女顶着一艘旧式木帆船。木帆船的甲板上又雕有三只硕大的“木筐”。“木筐”全敞着盖儿。
一只“木筐”用来装烟,一只“木筐”用来盛火柴,另一只则用来掸烟灰。裸女瀑布般的长发、精美小巧的乳头和秀足上每一个光润肉感的脚趾,以及船帆上每一个补钉、木筐上每一个木结疤都雕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但贡开宸全都没留,全送了人,只留下这一个。这一个是K省汽车厂开发的第一辆轿车下线时,送来的纪念品,给省委省政府每个办公室都送了一个,形状酷似那辆轿车,还带一个烟盒和自动打火器。只要你取烟,合上烟盒的盒盖,那打火器就能自动打着火,还会响起一个女孩的声音,甜甜地送上一声:“我是中国名牌车,谢谢惠顾”。但使了没多久,那“女孩”就不出声了。“名牌”也不嚷嚷了。从那以后,贡开宸每回见到汽车厂厂长,都要“臭”他一通:“瞧吧,火车不是推的,名牌不是自己吹的。自己吹出来的‘名牌’,准得哑吧了!!”那位厂长好几回都要拿一个新的烟缸来换,贡开宸都没允许。他说:“给我撂这儿。哪天你们厂子的车真成了中国名牌,我亲自带人敲锣打鼓把它送省博物馆去。”
“其实……留下马扬,也是个麻烦……”邱宏元进一步试探。
“何以见得?让他一走了之,你我就痛快了?”贡开宸也试着追问。
“嘿嘿……嘿嘿……”省长同志含意不明地干笑了两声,再一次划着火柴。这一回真把烟给点着了,但只吸了一口,就闷那儿了。过了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定定地看着贡开宸,冒了这么一句话:“不过……真要让马扬那小子走了,不管他去哪个省,都让那个省白拣个便宜。怎么说,这小子也是个人才啊。人、才、啊……”在说最后那三个字时,他用了很感慨的语气,很重的语调,很深沉的眼神,脸部表情忽然间也变得十分严肃,就那么直瞠瞠地看着贡开宸,似乎是在用这些无言的表达传递着一种确定的“意向”。
邱宏元一时间拿不准在处置马扬的问题上,贡书记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也不知他是否已经做出最后的决定。他不想在不明情况的前提下,草率地和书记同志“唱了反调”。但作为一省之长,他确实又不舍得放走这么一个“人才”,又觉得自己应该不失时机地向书记同志表明自己对马扬这个人、这件事的看法。要很得体地,很婉转地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这是非常必要的……
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宋海峰打来的。他向贡开宸报告:“……老吕那儿搞到一些有关马扬的情况,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让他们过来向您详细汇报一下?”
贡开宸立即答道:“尽快谈。你告诉小郭,让他安排一下。还有一件事,去北京前,我曾经让老吕组织人到大山子去搞民意调查,看看大山子群众心目中有没有合适的一把手人选。他们搞了没有?材料里有这方面的情况吗?”
宋海峰略略迟疑了一下,说道:“没有……在我看到的这部分材料里,好像……好像没有这样一份民意调查材料……”
“那你赶快催办。让他们赶快把情况搞全面了!这件事,你过问一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