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埃里森在一次出海时几乎丧命,那次,他驾莎由娜拉号参加悉尼帆船比赛,途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使他夺冠的梦想成为泡影,其中有6名水手丧生。埃里森回忆风暴过后的清早的情形说,他的帆船途经德温特河的时候,正赶上日出的美景,他说,“天空呈现琥珀色,那是一种蓝、黄、绿色的一种混合色,船在忧郁的风笛声摇摆着,甲板上没有人说话,每个人都仰望着天空,惊异于自己能够得以生还。”在吉•布鲁斯•克内克特《证明》这本记录这件事的书中,埃里森解释了自己喜欢比赛的原因,他说,“速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书面含义,另一种是相对的概念,即超越别人的力量,我认为后者的意义更加值得玩味。”埃里森执意要去证明他的速度,这同他在商界上的竞争的概念又有所不同,那不是一种盲目的痴迷,而是源于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冲动。谈话中,埃里森习惯用“输”和“赢”,而不是用“成功”和“失败”,而且,他每当提到失败就流露出一种惧怕之情,似乎成功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他说,自己年纪越大,就越难接受失败,年轻的时候承受力要强得多,如今的他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因此,作为老板,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控制欲了。
2000年6月,埃里森和雷•莱恩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后者辞职。90年代,莱恩是与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以及美国在线的鲍伯•皮特曼并驾齐驱的高科技行业的精英人物,他担任过很多公司的CEO职位,埃里森曾经为了能够留住他,不断增加他在公司的股份。
但是另一方面,莱恩的名气也让埃里森颇有不安,他知道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上莱恩。当初是莱恩力挽狂澜,把公司从危机中解脱出来,抢走了自己的风头,埃里森对此一直耿耿于怀。还有,当埃里森忙于公司之外的事情时,是莱恩负责掌管公司。莱恩离开甲骨文公司之后,就职于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他说,“拉利希望人们把他当作行业的先驱看待,但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敬。”
商圈中的人常常会遇到名誉的争议,一个职位较高的高层经理和一个自我的老板之间尤其如此。一般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难处理,经理为了担任别的公司的CEO而离职,老板公开致谢并且允许他持有公司的股份,这种做法本身不是一件难事。
但是埃里森和莱恩的解体却是典型的甲骨文公司的风格——沸沸扬扬、剑拔弩张。根据与莱恩关系不错的人说,开始时,埃里森限制莱恩参加高层会议,而且制定重大计划时也不跟莱恩商量。公司的职员都很清楚莱恩已经名存实亡了,但埃里森就是不跟莱恩摆明。埃里森是个不愿意和别人有冲突的人,所以他坚持着,直到两个人的关系已经到了非挑明不可的地步。
最后还是莱恩采取了主动。他分别于2000年3月和5月找埃里森进行了两次交谈,他问埃利森是否要求他离开公司,后者都否认了。但是关系继续恶化着,莱恩最后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公司事务,只能从媒体了解公司的状况,他在公司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这时,埃里森终于提出让他辞职,他才离开了甲骨文公司。
莱恩离职之后不久,他和埃里森都参加了华尔街日志的有关他们决裂的讨论专栏。在这里,一切善意的伪装都不存在了。埃里森说,如果莱恩晚两天离开公司,那么他的7000万美元的股票就会为公司所拥有,另外,他还提到莱恩在公司的八年间,总收入达到了10亿美元。我故意问他,莱恩当时是不是很平静的离开公司的,他面带微笑的说,“哦哦,这个………”——这就是他的回答。
莱恩把自己在公司的遭遇归结于“拉利的作风”使然,他认为在他之后,还将不断有人选择离埃里森而去。但是他离职与其他人区别在于:原因不是因为他和老板的个性冲突,而是因为当时公司正处于一个变革时期——信息时代已经来临,而埃利森认为这正是自己斩露头角的时机。莱恩说,“拉利希望自己被看作世界顶尖公司的领头人,这也是他名垂青史的机会。”
这也是他与盖茨争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