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普遍的需求转化为特定的理智领导的催化剂是冲突。许多18世纪和19世纪的知识分子似乎是由自身内心的冲突所驱动的,这种冲突表现为情感崩溃、退缩或冷漠。大卫•休谟(DavidHume)在经历了理智上的才华横溢的时期之后,在18岁时患上了癔病、疑病症和忧郁症,长期处于精神崩溃的症状。伏尔泰(Voltaire)也经历了一段充满理智和情感危机的时期。傅立叶(Fourier)还是一个小男孩时,就曾沉湎于性内疚不能自拔,在后来的生活中,他变成了一个爱吵架、性情古怪的隐士(很多伟大的思想家,不管是女是男,都一直保持单身)。据说圣西门(Saint�Simon)年轻时非常顽固且任性,以至于他的父亲曾经因他不听话而监禁过他;长大之后,他成为了一个冒险家、放荡不羁的人、叛逆者和思想家。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StuartMill)在他早年的一段时间里,也患有严重的精神忧郁症,失去生活目的(尽管在他回忆时可能对此有所夸大)。孔德(Comte)也曾反复遭受精神崩溃的折磨,发作时,他总是乱扔刀子,用各种动作表现野心勃勃的想象。韦伯和曼海姆(Mannheim)同样经历了他们情感上的磨难。
在过了大约一个世纪之后,我们不能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这些思想家,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某些例子中,他们所遭受的磨难和压力肯定迫使他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新的理解。更为重要的,而且很可能更为确定的是,这样的知识分子在道德和社会的冲突时期出现了。特别是在18世纪的法国,受过教育的男女对一系列问题产生了深刻的分歧,其中包括:人类与上帝的关系、自然的本性、传统和习俗的合法性、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理性与激情的关系、罪恶的必然性、人的自然权利以及由这些问题派生出来的各种哲学和现实问题。也许知识分子的生活——尤其是理智领导者的生活——天生就是由冲突驱动的,在纯理论家和实用者、否定者和肯定者、分析家和预言家、相对主义者和绝对主义者、古典主义者和理性主义者之间存在着紧张状态——这被称为“古人与现代人的争吵”。但是这些冲突的表现形式却会因社会和政治环境而加快、激化、僵化、转变、压抑和扩大。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早期和中期的英国,18世纪末的美洲和20世纪早期美国的“改革”时期,都是社会冲突的时代,它吸引理智领导者们登上了政治斗争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