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地盘-品三国(选载)

上一集我们说到,刘备这个人,有英雄志,有英雄气,有英雄魂,有英雄义,就是没有“英雄地”(自己的地盘),只能东奔西走地寄人篱下,反复无常地投靠他人。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曹操出于一念之差的疏忽放跑了刘备。现在,刘备已经龙归大海虎归山。能不能成气候,就看他的运气了!

谁也没有想到,刘备的运气出奇的好。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对于刘备和曹操来说,真是一个重要的年头。就在这一年九月,曹操最欣赏的谋士郭嘉不幸病故;而也就在这一年,诸葛亮却来到了刘备身边。三十八岁的郭嘉去世了,二十六岁的诸葛亮出山了,历史的轨迹开始拐弯。

为什么要把郭嘉的死和诸葛亮的出联系在一起呢?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有。这种联系或者关系,当然不是这两件事发生在同一年。这不过是碰巧。关键在于这两件事对曹、刘双方的影响。我们知道,斗争的胜负,在于力量的对比;而力量的对比的变化,则无非此长彼消和此消彼长。诸葛亮来到了刘备身边,这是“此长彼消”:刘备长,曹操消。郭嘉不幸去世,则是“此消彼长”:曹操消,刘备长。怎么算,都是曹操吃了亏。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两人的分量和量级。如果分量不够,这种计算就没有什么意义。同样,如果量级不同,或者差异太大,这种比较也没有什么必要。那么,诸葛亮和郭嘉的分量如何?他们是同一量级的人物吗?或者说,他们有相似之处吗?

有。郭嘉和诸葛亮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第一,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郭嘉二十七,诸葛亮二十六),但思想和谋略却都已经相当成熟。第二,他们都“审于量主”。在大家都认为袁绍是绩优股时,郭嘉却看出那是垃圾股;而在大家都以为刘备是垃圾股时,诸葛亮却把他看作绩优股。第三,他们都“谋功为高”。郭嘉帮助曹操统一了北部中国,诸葛亮帮助刘备实现了三国鼎立。可以说,他们一个是天生奇士,一个是旷世良才。当然,他们的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一样的。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鱼得水”,甚至却有一份情谊。

郭嘉去世后,曹操悲痛万分。据《三国志·郭嘉传》及该传裴松之注,曹操给朝廷上表,给荀彧写信,和其他人谈话,多次追忆郭嘉,每每痛哭流涕,声泪俱下。他说:奉孝年不满四十(实为三十八岁),和我在一起的时间就有十一年。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全都是他和我一起硬挺过来的。那都是千钧一发的艰险呀!我自己都拿不定主意,全靠他当机立断鼎力玉成。奉孝其实是知道危险的。他身体不好,南方又多瘟疫,因此常说要是到了南方,只怕就不能活着回来了。可是和我讨论天下大计,却说是要先定荆州。这是拼了命来为我立功呀!这样一份情义,如何叫人忘得了!如今,我虽然为他请了功,讨了封,可这对一个死了的人来说,又有什么用,有什么用啊!天下相知的人是这样少,好容易有了一个又弃我而去。苍天哪,你叫我怎么办,怎么办呀!

根据曹操的这些说法,我们不难看出,曹操和郭嘉的关系非同一般,可谓既同甘共苦(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心心相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郭嘉也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可谓既忠心耿耿(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又能谋善断(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这些特征和这种关系,都很容易让我们马上就联想到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