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5)-论语疏证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易•象传》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宪问篇》曰: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庄子•逍遥游篇》曰: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孟子•离娄上篇》曰:位卑而言高,罪也。

又《离娄下篇》曰: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于我室,毁伤其薪木。”寇退,则曰:“修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于不可。”沈犹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思居于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子思易地则皆然。”

树达按:子思在位,曾子不在其位,故处之不同,此古人之辩证法也。

《左传•文公六年》曰:晋于夷,舍二军,使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佐之。阳处父至自温,改于董,易中军。阳子,成季之属也,故党于赵氏,且谓赵盾能。曰:“使能,国之利也,”是以上之。宣子于是乎始为国政。贾季(即狐射姑。)怨阳子之易其班也,(本中军帅,易之为佐。)九月,贾季使续鞠居杀阳处父。《书》曰:晋杀其大夫,侵官也。

树达按:侵官者,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也。

《韩非子•二柄篇》曰: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曰:“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曰: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者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圃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树达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经也;弦高佯为郑吏以犒秦,权也。国家存亡在呼吸之顷,如弦高以不在其位而不谋,则悖矣。此又古人行事深合辩证法者也。

《说苑•善说篇》曰:晋献公之时,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问国家之计。献公使使出告之曰:“肉食者已虑之矣,藿食者尚何与焉?”祖朝对曰:“大王独不闻古之将曰桓司马者,朝朝其君,举而晏。御呼车,骖亦呼车。御肘其骖曰:‘子何越云为乎?何为藉呼车?’骖谓其御曰:‘当呼者呼,乃吾事也。子当御,正子之辔衔耳。子今不正辔衔,使马卒然惊,妄轹道中行人,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其祸亦及吾身,与有深忧,吾安得无呼车乎?’今大王曰:‘食肉者已虑之矣。’设使食肉者一旦失计于庙堂之上,若臣等之藿食者宁得无肝胆涂地于中原之野与?其祸亦及臣之身,臣与有其深忧,安得无与国家之计乎?”献公召而见之,三日与语,立以为师也。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篇》曰:君子爱日以学,及时以行。

《荀子•修身篇》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人不远矣。

《淮南子•缪称篇》曰:文王闻善如不及,宿不善如不祥。非为日不足也,其忧寻推之也。

又《泰族篇》曰:人莫不知学之有益于己也,然而不能者,嬉戏害之也。人皆多以无用害有用,故智不博而日不足。以凿观池之力耕,则田野必辟矣;以积土山之高修堤防,则水用必足矣;以食狗马鸿雁之费养士,则名誉必荣矣;以弋猎博奕之日诵诗读书,则闻识必博矣。

《说苑•建本篇》曰:晚世之人,莫能闲居心思,鼓琴读书,追观上古,友贤大夫,学问讲辨,日以自虞;疏远世事,分明利害,筹策得失,以观祸福;设义立度,以为法式。穷追本末,究事之情,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此皆人材之所能逮也;然莫能为者,偷慢懈堕多暇日之故也,是以失本而无名。(文本《淮南子•修务篇》,因《说苑》文较明,故舍彼引此。)

《法言•问明篇》曰:辰乎辰,曷来之迟,去之速也?君子竞诸。言败俗,好败则,姑息败德。君子谨于言,慎于好,亟于时。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卫灵公篇》曰: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论衡•语增篇》曰:舜承安继治,任贤使能,恭己无为而天下治。故孔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史记•五帝纪》曰: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尧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

《说苑•至公篇》曰:《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非帝尧孰能行之?孔子曰:“巍巍乎,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论衡•艺增篇》曰:《论语》曰:“大哉尧之为君也!荡荡乎民无能名焉。”《传》曰:有年五十击壤于路者,观者曰:“大哉尧德乎!”击壤者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等力?”此言荡荡无能名之效也。

《春秋繁露•奉本篇》曰: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则之者,大也。“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言其尊大以成功也。齐桓、晋文不尊周室,不能霸;三代圣人不则天地,不能至王。阶此而观之,可以知天地之贵矣。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后稷教民稼樯,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树达按:《集解》引孔安国说释五人为禹、稷、契、皋陶、伯益,是也。其说实本孟子此章,而疏家皆不及,失之。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曰:苌弘曰:《大誓》曰:“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此周所以兴也。

又《襄公二十八年》曰:叔孙穆子曰:武王有乱臣十人。

又《成公二年》曰:君子曰:《大誓》所谓商兆民离,周十人同者,众也。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

《毛诗•序》云:《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逸周书•太子晋篇》曰:如文王者,其大道仁,其小道惠。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敬人无方,服事于商。既有其众,而反失其身,此之谓仁。

《左传•襄公四年》曰:韩献子曰:文王帅殷之畔国以事纣。

《周书•程典解》曰:维三月既生魄,文王合六州之众奉勤于商。

《吕氏春秋•古乐篇》曰:周文王处岐,诸侯去殷三淫而翼文王。散宜生曰:“殷可伐也。”文王弗许。

又《行论篇》曰: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之庙,文王流涕而咨之。纣恐其畔,欲杀文王而灭周。文王曰:“父虽无道,子敢不事父乎?君虽不惠,臣敢不事君乎?孰王而可畔也?”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说苑•反质篇》曰:古有无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宫室,损薄饮食,土阶三等,衣裳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