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述而篇(1)-论语疏证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礼记•中庸篇》曰: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本篇曰: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

又曰: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汉书•儒林传》曰:周道既衰,坏于幽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缀周之礼,因《鲁春秋》,举十二公行事,绳之以文、武之道,成一王法,至获麟而止。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说苑•建本篇》曰: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按顺读为慎。)

窃比于我老彭。”

《大戴礼记•虞戴德篇》曰:昔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扬则抑,抑则扬,缀以德行,不任以言。

○子曰:“默而识之,

本篇曰: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本篇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孟子•公孙丑上篇》曰: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吕氏春秋•尊师篇》曰: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树达按:此章与本篇下文若圣与仁章意皆相反。盖此为圣人谦辞,而言之殆亦非一时也。

○子曰:“德之不修,

《易•象传》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学之不讲;

《易•象传》曰:郦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后汉书•献帝纪》曰:诏曰:孔子叹学之不讲,不讲则所识日忘。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易•象传》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颜渊篇》曰:子张问崇德辨感。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荀子•大略篇》曰:君子之学如蜕,幡然迁之。故其行效,其立效,其坐效,其置颜色出辞气效。无留善;无宿问。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吕氏春秋•抟志篇》曰:盖闻孔子、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

○子曰:“志于道,

《礼记•学记篇》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

《孟子•尽心上篇》曰: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

《里仁篇》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据于德,

《礼记•乐记篇》曰:德者得也。

又《中庸篇》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依于仁,

《里仁篇》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游于艺。”

《礼记•少仪篇》曰:士依于德;游于艺。

又《学记篇》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礼记•学记篇》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又曰:君子之教谕也,开而弗达,开而弗达则思。

《孟子•尽心下篇》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庄公四年》曰:冬,公及齐人狩于郜。《公羊传》曰:公曷为与微者狩?齐侯也。齐侯则其称人何?讳与雠狩也。前此者有事矣,后此者有事矣,则曷为独于此焉讥?于雠者将一讥而已。故择其重者而讥焉。莫重乎其与雠狩也。于雠者则曷为将一讥而已?雠者无时可与通,通则为大讥。不可胜讥,故将一讥而已。其余从同。

树达按:《春秋》之择重为讥,正举一隅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