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达按:宰予非疾而昼寝,故孔子严责之。此亦孔子奖劳戒惰之事也。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大戴礼记•五帝德篇》曰: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于灭明邪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于师邪改之。”
《韩非子•显学篇》曰: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之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汉书•孙宝传》曰: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昂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稚季者,大侠,与卫尉淳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宝前失车骑将军,与红阳侯有隙,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附之。始视事而长以稚季托宝,故宝穷,无以复应文。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著威名,今不敢取稚季,当且阖勿有所问。如此竞岁,吏民未敢诬明府也。即度稚季而谴它事,众口哗,终身自堕。”宝曰:“受教。”《毋将隆传》曰: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徙合浦。赞曰:“孔子曰:吾未见刚者。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淳于长封定陵侯。)况俗人乎?”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卫灵公篇》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又《大学篇》曰: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道。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树达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也。行忠恕之道,于才质沈潜者为易,而子贡则高明之才也;故孔子因其自言而姑抑之,亦欲激厉之,使其自勉云尔。孔子之答问也必因材;子贡有一言终身之问,而夫子以恕教之,亦可证此章之义矣。朱子谓“无加于人为仁,勿施于人为恕,恕则子贡能勉,仁则非所及”,似不免强生分别之病,殆未是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礼记•杂记下篇》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韩诗外传•卷一》曰:孔子曰:君子有三忧:弗知,可无忧与?知而不学,可无忧与?学而不行,可无忧与?
《先进篇》曰:由也兼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逸周书•谥法篇》曰: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
又《襄公三十一年》曰:郑人游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乎?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吕氏春秋•下贤篇》曰:子产相郑,往见壶丘、子林,与其弟子坐,必以年,是倚其相于门。
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左传•昭公十二年》曰:郑简公卒,将为葬除,及游氏之庙,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即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弗毁,则日中而。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又《昭公二十年》曰: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其使民也义。”
《左传•襄公三十年》曰: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后汉书•陈宠传注》引《新序》曰: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史记•管晏列传》曰:晏平仲,莱之夷维人也。
又《张耳陈余传》曰: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张耳与赵王歇走入钜鹿城,王离围之。陈余北收常山兵,得数万人,军钜鹿北。王离兵食多,急攻钜鹿。钜鹿城中食尽兵少,张耳数使人召前陈余。余自度兵少,不敌秦,不敢前。数月,张耳大怒,怨陈余。使张、陈泽往让陈余曰:“始吾与公为刎颈交,今王与耳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不肯相救,安在其相为死?苟必信,胡不赴秦军俱死?且有十一二相全。”陈余曰:“吾度前终不能救赵,徒尽亡军。今必俱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张、陈泽曰:“事己急,要以俱死立信。安知后虑?”余乃使五千人命张、陈泽先尝秦军,至皆没。项羽悉引兵渡河,赵王歇、张耳乃得出钜鹿。张耳与陈余相见,责陈余以不肯救赵。及问张、陈泽所在,陈余怒曰:“张、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张耳不信,以为杀之,数问陈余。陈余曰:“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乃脱解印绶推予张耳,张耳遂收其兵。陈余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由此陈余、张耳遂有隙。汉元年,项羽立诸侯王,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以南皮旁三县封陈余,陈余愈益怒,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张耳败走。汉二年,东击楚,使使告赵,欲与俱。陈余曰:“汉杀张耳乃从。”于是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持其头遗陈余,陈余乃遣兵助汉。汉之败于彭城西,陈余亦复觉张耳不死,即背汉。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余泜水上。太史公曰:张耳、陈余始居约时,相然信以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相慕用之诚,后相倍之戾也?岂非以利哉?名誉虽高,宾客虽盛,所由殆与太伯、延陵季子异矣。
《汉书•萧育传》曰:育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后汉书•王丹传》曰: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何如其知也?”
《左传•文公二年》曰: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展禽,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作虚器,纵逆祀,祀爰居,三不知也。杜注云:作虚器,谓居蔡山节藻也。
《礼记•明堂位篇》曰:山节藻,天子之庙饰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国语•楚语下》曰:斗且曰:昔斗子文三舍令尹,无一日之积。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左传•文公六年》曰:季文子将聘于晋,使求遭丧之礼以行。其人曰:“将焉用之?”文子曰:“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过求何害?”杜注云:所谓文子三思。
又《哀公二十七年》曰:中行文子告成子曰:“有自晋师告寅者,将为轻车千乘以厌齐师之门,则可尽也。”成子曰:“寡君命恒曰:无及寡,无畏众,虽过千乘,敢辟之乎?将以子之命告寡君。”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杜注云:谋一事则当虑此三变,然后入而行之,所谓君子三思。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曰:晋人复卫侯,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
又《僖公二十八年》曰:卫侯与元讼,卫侯不胜。执卫侯,归之于京师,诸深室。甯子职纳橐焉。
又《僖公三十年》曰:晋侯使医衍卫侯,甯俞(武子名俞)货医,使薄其,不死。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孟子•尽心下篇》曰: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过蒲,适卫。去卫,将西见赵简子。临河,乃还反乎卫。又去卫,复如陈。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季桓子卒,康子代立,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夫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曰:孔子曰:不克不忘,不念旧恶,盖伯夷、叔齐之行也。
《后汉书•寇恂传》曰:恂复拜颍川太守。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颍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颍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遂共车同出,结友而去。论曰:传称喜怒以类者鲜矣。夫喜而不比,怒而思难者,其唯君子乎!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于寇公而见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