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构想无力实行的松冈外交-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推动“三国同盟”的日本外交的主角是松冈洋右。现在来研究一下松冈外交。

松冈作为全权代表退出国际联盟(1933年)的时候作了一番精彩的表演后,于1935年(昭和10年)就任南满洲铁道总裁。强烈希望松冈担任外相的,是1940年7月22日第二次组阁的近卫文麿。对此人事任命,“木户及近卫周围的其他人大多反对,天皇也反复劝近卫多加考虑”。(冈义武,《近卫文麿》,岩波新书)

有分析认为,近卫之所以坚持任命松冈,是因为在《排除英美本位的和平主义》的论文中自己所阐述的“国际秩序构想”与松冈的外交政策在国际感觉上存在着共同点。

敕令下达后的7月19日,近卫在私邸“荻外庄”召见松冈以及拟分别就任陆军大臣和海军大臣的东条英机和吉田善吾,协商加强日德意轴心关系。松冈在8月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并明确表示共荣圈包括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属东印度。同一日,松冈向德国驻日大使奥特探询加强日德合作问题。

松冈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松冈的构想不仅是凭借日德意三国的同盟“对抗美国在东亚的压力”,而且对在东西两端“建立新秩序日德之间相互给予承认”。为了使这一构想实际发挥作用,需要对安全构成威胁的苏联给予理解,他认为能够从中斡旋的就是德国。(三轮公忠,《松冈洋右》,中公新书)

松冈就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开展外交的。

他曾对秘书官加濑俊一充满自信地说:“除了凭借三国同盟打开局面外别无方策。但是最终目的是调整日美关系。你就等着看吧。”

另外,松冈还对其心腹、外务省顾问斋藤良卫说:“眼前的真正对手并非德国,而是苏联。与德国握手不过是为了便于与苏联握手……如果把德国、苏联都变成朋友,什么美国、英国都不会再考虑与日本开战。”

松冈打算通过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协商,与英美取得力量平衡并与其对峙,扭转日美关系。对松冈来说,三国同盟是实现日美绥靖的手段。

松冈加紧进行缔结同盟的谈判,并于1940年(昭和15年)9月27日正式缔结日德意三国同盟。其内容是,日本与德、意彼此承认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和欧洲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并规定三国中任何一国受到现在未参战国的攻击时,相互给予援助。事实上这是一个针对美国的军事同盟。

海军反应如何呢?在缔结同盟之前的海军首脑会议上,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以“无法承担导致内阁垮台的责任”为由而赞成,军令部总长伏见宫也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也是没有办法的。”(半藤一利,《实录:走向太平洋战争之路》,PHP文库)可见海军已经不再反对。

昭和天皇曾问前来晋谒的近卫首相:“可能会陷入极大的困境和黑暗之中。你有这种准备吗?”表示了对前途的忧虑。(《冈田启介回忆录》,中公文库)

在9月19日的御前会议上,当枢密院议长原嘉道对美国的态度表示担心时,松冈一个劲地反驳,还说:“它(美国)或许越来越强硬,那样局势会更加险恶;它或许冷静反省,可能性各占一半。”松冈的外交就是建筑在这样危险赌博的基础上。果然,9月26日,美国宣布禁止向日本出口日本为制造武器而大量采购的废钢铁。

事到如今,松冈构想能否实现就看与苏联的邦交调整结果了。1941年(昭和16年)春,松冈踏上了历访欧洲之旅。顺访莫斯科后,他在柏林和罗马分别会见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松冈预感德苏战争已经迫近,但他又重访莫斯科,与斯大林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4月13日)。

两个月后的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松冈战略的前提——日德苏协作遂成泡影,松冈构想轻易地破灭了。由此奠定了英、美、苏与日、德、意的对决构图。结果,中立条约“无论是从迫使日本与英、美作战的苏联的大战略来看,还是从与德国的关系处于紧迫状态来看,都是苏联的巨大成功”。(冈崎久彦,《重光、东乡及其时代》,PHP文库)松冈还深入参与了此后的日美谈判以及“南进、北进”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