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洲事变”为出发点-检证战争责任:从九一八事变到太平洋战争

是陆军一手制造了“满洲事变”。挑头的是一批陆军大学毕业的少壮派“优秀”军官,当时担任“参谋”。而高级干部们则默许了他们的“下克上”和“干预政治”。让我们来追溯一下在各种决策场合发挥作用的这些“军事官僚”骨干的所作所为。

1928年(昭和3年)3月1日,由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军官组织的研究会“木曜会”举行了第五次聚会。该会以铃木贞一为中心,成员包括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石原莞尔和根本博等人。

聚会中,在根本博作完报告并进行了讨论之后,当时为陆军省中佐的东条总结道:“为了帝国自己的生存,需要在满蒙确立完整的政治性权力”。当有人问“所谓完整的政治性权力是指‘攫取’吗?”东条回答“是”。

“为了日本民族的生存,为了解决人口问题,必须确保满蒙。而这与苏联的南下政策相抵触,可能会引发日苏之间的战争。届时,要把中国变成兵站,还要为与美国的战争作好准备。”

“木曜会”的战争方针就这样定了下来。下面来看一看军阀集团的发展情况。

在“木曜会”之前有一个叫做“双叶会”的团体。其核心人物是陆军士官学校时同年级的永田、冈村和小畑敏四郎三人。1921年(大正10年)他们在欧洲时,对“长州派阀人事的刷新”和“面向国家总动员体制的军政改革”等问题达成了共识。这就是著名的“巴登巴登盟约”。后来,东条也加入了这个集团,中国通河本大作也是其中活跃的一员。

1929年5月,“双叶会”与“木曜会”合并,组成了新集团“一夕会”。武藤章、田中新一、富永恭次等新的成员加入进来。“一夕会”在第一次聚会上支持荒木贞夫、真崎甚三郎、林铣十郎三位将军,同时呼吁解决满蒙问题。那么,“一夕会”又是考虑到什么程度呢?

虽然对柳条湖事件那样的计谋还没有一致,但是很多研究家认为,对迟早要动用武力是有一种默契的。根本博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到了昭和4年(1929年)年底,终于作出了决定,‘除了使用武力驱逐张学良外,别无他策’……都在为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装甲车行进在沈阳城最繁华的大街上。(新华社稿)

酝酿军内的氛围而努力”。

“满洲事变”的主谋石原在1928年1月的“木曜会”聚会上,阐述了“世界最终战争论”。同年10月,石原留下“我在任期间,一定让诸位看到我将满洲全部拿下”的豪言壮语后,前往满洲担任关东军作战参谋。

陆军中枢又如何呢?1931年6月制订的“满蒙问题解决方策大纲”是一个重要说明。

制订大纲的成员有: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长建川美次、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和补任课长冈村宁次、参谋本部编制动员课课长山胁正隆、欧美课课长渡久雄、支那课课长重藤千秋共计五课课长。大纲的主旨如下:“与外务省联手,缓和张学良政权的排日政策,同时,让关东军慎重从事。但是,如果经过这样的努力,仍看到排日行动在发展的话,最终可能不得不采取军事行动。”

在大纲出笼之前所归纳的“形势判断”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满洲不可不处理,政府若不遵从军方的意见,就要下决心坚决地进行处置。”

插入这段话的是第二部俄国班班长桥本欣五郎。他是“满洲事变”前发生的未遂武装政变“三月事件”等的主谋。

陆军大臣南次郎对这一事件采取容忍的态度,他于8月4日发表训话,暗示了在满洲采取军事行动的可能性。陆军对此所表示的见解,反映了陆军内部的振奋情绪。“军人既然担负着军事政务这种政治,本来就负有应该干预政治的责任”“不应该受政治家世俗言论的蛊惑而扭曲了自己的信念”。

此后不久,“满洲事变”就发生了。当时“一夕会”成员的名单如图表所示。其中永田、冈村、板垣、土肥原同为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的学员。没有指挥过日清、日俄战争实战的这一代军官承担起了指挥新战争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