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检证战争责任渡边恒雄()
第十二章日中战争()
面临三种“外部压力”()
以“满洲事变”为出发点()
石原、板垣是主谋()
驻朝鲜日军司令官林铣十郎擅自越境()
软弱首相若无力坚持不扩大政策()
觊觎满洲,退出“国联”()
华北分离工作()
因西安事变而一致抗日()
广田脱离亲英美路线()
恢复现役武官制等三大失策()
因日清战争而骄傲自满,低估了中国的力量()
“二二六事件”后未能违抗军方()
趁“卢沟桥事变”之机,扩大派进行阴谋活动()
没有停战的和平,白费周折()
近卫虽是众望所归,但却缺乏领导能力()
战费骤增,议会默许()
第十三章日美开战()
为实现三国同盟,陆军开始行动()
利用德军闪电攻击的机会()
陆、海军中的亲德派成为主流()
只有构想无力实行的松冈外交()
“盲信”德国的大岛电报()
模仿纳粹的大政翼赞会()
进驻法属印度支那()
北进还是南进,迷失了方向()
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错误估计美国的决心()
海军主导的南下()
为下决心开战,在数字上做手脚()
走向决裂的日美谈判()
东条未完成“避战”任务()
姗姗来迟的对美通告()
第十四章太平洋战争()
含糊不清的战争目的()
中途岛海战,丧失4艘航空母舰()
固执坚持“舰队决战思想”()
山本五十六没有努力进行说明()
隐瞒失败,不追究责任()
成为“饥饿”之岛的瓜达尔卡纳尔()
无援的孤岛,接连不断的“玉碎”,“战阵训”的咒语束缚()
陆海军对立,以致不能统制()
大东亚会议召开,远不能建立“共荣圈”()
英帕尔作战,“无能”的代价()
绝望战况下的决战计划“捷号作战”()
付出巨大牺牲的“冲绳战”()
知事放弃职务()
全部动员起来的县民()
大和“一亿总特攻”的先驱()
第十八章概括“昭和战争”的责任()
从“满洲事变”到战争结束的14年()
“满洲事变”:点燃战争之火的石原、板垣()
日中战争:近卫、广田的无能使战争陷入泥沼()
三国同盟、南进:松冈、大岛外交的误导()
日美开战:葬送了“回避战争萌芽”的东条英机()
持续战争:对连战连败“视而不见”的东条、小矶()
“特攻”和“玉碎”:强求“殉死”的大西、牟田口()
本土决战:固执于彻底抗战的阿南、梅津()
原子弹轰炸、苏联参战:东乡为“和平”虚耗时间()
第十九章检证“昭和战争”责任的最终报告()
天皇恪守立宪制的框架()
东条的责任最大:缺乏国际理解的开战()
近卫听任军部的独断专行()
广田、松冈、杉山、永野、小矶:领导层接二连三的错误判断()
失控的军部官僚也负有责任:介入政治,扭曲国策()
也有人作过和平努力:木户、铃木、东乡、米内等人()
美、苏的“战争责任”()
检证:与“东京审判”保持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