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欲望蛊惑人心-悠着点,别太累

孔方兄:你悠着点

人们凑在一起,议论最多的是孔方兄——钱,多少人为它困惑、迷惘、痛苦,昼思夜盼地想它,死去活来地爱它,咬牙切齿地恨它。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竟像魔棒一样,把人们操纵在它的股掌之上。

没有的总想有,得到的还盼望,有谁能说没盼个透心凉呢?

如今,最弄不明白的是,不知谁领导谁。没有钱的老板不是老板;没有挣钱的职工,也就不存在赚钱的老板和赢利的公司。正因为有那么多人想挣钱,才有公司的不断壮大,才有脑满肠肥的老板存在。职工挣得越多,公司的营业额相应地增多,老板的腰包才会越鼓。老板的腰包膨胀得越大,公司的规模也就会发展得越快,就能赢更多的利,办更大的事。

这里好像存在着一个“目的”问题。为了某个目的的实现,才对钱产生无所畏惧的执著,为了挣到它,每个人才不懈地努力着,坚持着,拼着力气去挣。一个“目的”的实践过程,往往造成很大压力。当今社会,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现象,似乎不是钱造成的,而是“目的”使然。

我国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宰相,叫季文子。

季文子身居高位,却以俭为荣,从不铺张浪费。他家的住房非常简陋,也不多用仆人。

他叮嘱家人说:“不要搞浮华,讲排场。饮食粗茶淡饭就可以了,衣服不脏、不破就很好。”

有一天,他有公务出门,让他的侄儿备车。等了一会儿不见动静,就径直向马厩走去。

刚到马厩门口,他就看到侄儿慌慌张张地将青草盖在马槽上,显出不安的样子。

季文子纳闷,问道:

“你在干什么?”

侄儿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季文子上前一看,原来马槽里有粮食。

季文子十分生气,说:“我已经说过,不许用粮食喂马,有充足的草就可以了。许多穷人衣食都成问题,你竟还如此浪费!”

侄儿点点头,说:

“你说的道理我懂,我只是怕别人嘲笑我们。”

季文子回答道:“被嘲笑又如何,简朴生活才是美德。”

慕僚仲孙站在一旁,不以为然地说:

“大人做宰相这么多年了,出出入入连一件像样的绸缎衣服都没有。喂的马,不给粮食,只给草吃。你每天乘坐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说你太小气了吗?”

季文子听了仲孙的话后,严肃地说:

“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没有懂得节俭的意义。一个有修养的人,他可以克制贪念,因为他知道节俭可以使人向上。相反,一个人铺张浪费,必然贪得无厌。一个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百姓齐心,这个国家必然会越来越强大。”

季文子句句在理的一番话,说得仲孙哑口无言。他红着脸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

后来,季文子听说,仲孙真的想通了,一改过去铺张浮华的缺点,重新做人了。

不要去责怪和辱骂孔方兄,我认为它对待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公正的。

正道获取它,它会非常珍惜你的劳动,因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你贪婪的手伸向它时,它会伸出蛇蝎的舌尖狠狠地蜇你一口。知疼者惊悟;不知疼者,它的毒素会传遍你的全身,让你腐败、堕落、消沉、犯罪,最后将你推上审判台。

当你正确使用它时,它是非常恭顺谦良的。它会让你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乐融融。反之,它也能让你暗无天日,如陷人间地狱。

你的生活目的是否明确,你有了钱应该怎样去消费或利用它去干什么样的事情,决定这一切的是人,而不是钱。

为了“钱”而迷惘、苦闷、愤恨、爱恋的所有人们应该看清自己,弄清楚自己生活的目的。孔方兄其实既光明磊落,又刚正不阿,它之所以给人带来烦恼,都是人们对它认识不清造成的。

“钱”是生活的必须。善待了钱,也就善待了生活。

建立了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生活目的才能够明确。有了明确的生活目的,孔方兄所造成的压力才会自行消散。别误会了孔方兄,实际上,压力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没有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

美酒与鲜花,萝卜与苦瓜都在一个天平上,就看你倾向于哪一端,而生活能否顺心如意,也全由你一手掌控。

在孔方兄面前,你要谨慎喽!千万别把它用在错误的地方。

秋天到来时,体会收获的力量。冬天来了,勇敢地面对风雪。当又一个春天到来,让心悄悄地换上童装,去细瞧小草怎样破土泛绿;大口吸吮春花释放的芬芳,使生活的内涵丰盈,让人的世界袒露最诱人的华彩。

金钱买不到幸福

春雨霏霏,绵密的雨丝浇灌的不仅仅是久旱的田地,也浇灌着人们内心的焦灼。

久违了,“春雨”!

在多少个难眠的深夜里,一块块裂开的土地是那么渴求你的降临!还有小草、小树、温柔的小溪……它们对雨的渴求,像盲人渴求光明般热烈!

那么,穷困的心有如龟裂的土地渴求春雨的滋润一样,渴求富足带来生活的温慰。“钱”真的能把脊背压弯?

一名青年总是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这天,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走过来问他:“年轻人,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样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没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我折断了你的一根手指,给你100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变成90岁的老人,给你100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1000万元,你干不干?”“不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1000万了呀!”老人说完笑吟吟地走了。

看来,感叹自己不幸的人,幸福之神不是从未光顾过你,而是因为你心灵的空间挤满了物欲,感受不到拥有的幸福。其实,幸福本来就是“现在”。只有一个个“现在”串成的幸福,才有一生一世的幸福。

所谓幸福,其实是一种观念的东西,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人们可以帮助你去摆脱贫困,可以帮助你富裕,但无法帮助你幸福。因为,幸福需要你自己去发现,去体验。

那些总是抱怨自己不幸的人,不要用沉重的欲望迷惑自己,不要总是看着你还不曾拥有的东西,而要静下心来,放下心灵上的种种负担,仔细品味你已拥有了的一切。这时你就不难发现,原来自己竟会拥有这么多值得自己宽慰的东西,那么,幸福已在向你频频招手了。

“钱”是每个人对物质的一种企求,很少有人能够满足。欲壑难填嘛!

当你穷困潦倒时,缺钱的苦恼,欲求而不及的失望,都能使你精神崩溃,智气锐减。在“缺钱”的重压下,你的脊梁是否还能直得起来,最关键的是“精神”。

人的精神状态是决定生活状态的基石。

乞丐的思想就是不劳而获,那么,纵然他能讨个万元户当当,仍然摆脱不了行乞的惰性;商人的思想就是投最少的钱获最大的利,那么,他就算借钱给你,自然也是要收取利息的。没有哪个人生来就有渊博的学识,相反,有些人在没有降世之前,就很可能拥有了万贯家财的继承权。但即便是万贯家财,也完全有坐吃山空的可能。

在某一个时候,也许你连买束玫瑰献给爱人的能力都没有,但没有人敢断言,你不会为自己的家人种植整片温馨的玫瑰。

在某一日,也许你连一顿可口的晚餐都没办法得到满足,但没有人敢断言,你不会有坐在豪华饭店上座的机会。

在某时间,你可能为寻找职业而四处碰壁,但没人断言,你不会成为拥有众多员工的老板。

是的,任何高度都不是不可攀登的,就像再长的路都最终会被踏满足迹,再复杂的歌曲都会有人去演唱,再阴霾密布的天空也会重新被阳光笼罩一样,关键的是人的精神状态。

在黑夜里行走的人,最终的目的绝不是为了一直行走在黑夜里;目睹戈壁荒凉的人,直接的意念是绝不再重复荒凉;沙漠固然在沧桑中渗透美丽,但更多的人都是抱着欣赏艺术作品的目光去体会,没有谁会想着拥有它或被它拥有。

生活状态归根结底是一种思想和精神境界。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现实生活。

贫困不是与生俱来的。俗话说:“穷不扎根,富不打籽。”记住,千万不要让贫穷挫伤了你的锐气,要有勇气面对贫困,从主观上藐视贫穷,才能挣脱开贫穷的压力,信心百倍地向贫穷挑战。打起精神,在贫困面前不屈不挠,要知道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战胜一切困难。

设法走出这贫困的迷茫,从自我的桎梏中解脱。钱,怎么会把脊背压弯呢!

当心被呼唤重新点燃,夜空点亮所有星星,覆盖生命美好的东西都闪烁起来,如潮涨潮落般绚丽。天空是蔚蓝的,大海丰裕蕴藏神秘,心田里也就装进了春天的霞彩。

欲令智昏,劳心伤身(1)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喟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众,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诸及久,殁身不殆。”

人的心灵本来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则失其常。所以我们要尽力使心回复到虚明宁静的状态,这样就能够看清万物蓬勃生长、往复循

环的道理。

万物纷纷纭纭,各自返回到它的根本,这叫做“静”,也叫做“常”。了解“常”叫做“明”。不了解“常”而轻举妄动,就会有祸害。

了解“常道”的人是无所不包的。能坦然大公,才能做到无不周遍,才能符合自然,才能符合于“道”。符合“大道”才能永垂不朽,这样,终身也不会有任何危险了。

“致虚”和“守静”的功夫做到极笃,就能明察事理;能洞知万物变化的常规,就能深得自然的妙趣,而与道同体。

北风呼啸着,卷着鹅毛大的雪片,时而东,时而西,时而在空中飞旋。

好大的雪,好冷的天!

五更时分,风小了些;雪,渐渐停止了。街上的店铺燃起了灯火,早饭的香味从一家家饮食店铺里飘逸出来。

一辆旧马车在街上慢慢地走着,车上坐着刘獭A蹶淌翘瞥����渭遥�朴诠芾砭�谩K�僦磷笃蜕洌�歉涸鹑��普�拇蟪肌?/p>

他手中管理着全国亿万钱财,而自己的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马车是旧的,衣服十分普通,几乎与普通百姓一样。

他使劲搓着冻僵了的双手,对车夫说:

“找一家早点铺,买一些早点充饥,然后再去上早朝。”

“是,大人。”

车夫答应着,将马车停在一家店铺前。刘晏走下车子,步入店铺。他一看价格,比别的店贵。他犹豫了一下,退出店外。

车夫问:

“大人,怎么退了出来?”

刘晏说:

“这家太贵,我们往前找一家便宜些的。”

他们往前走,在一家价格便宜的烧饼铺前停下来。他对车夫说:

“你去吧,买些烧饼,够我们两人吃的即可。”

车夫买来了热气腾腾的烧饼,刘晏急忙摘下帽子,将烧饼放在帽子里。然后,他和车夫一起,站在雪地里吃起来。

几个也要上早朝的官员看到刘晏站在雪地里啃烧饼的样子,小声讥讽道:

“刘晏身为国家大臣,太寒酸了!”

“嘿,他怎么跟乡下佬似的!”

刘晏听到了,毫不在意,说:“这烧饼很好吃!”他的仆人听了大家的讥讽,心中憋着气,愤愤不平地说:

“大人,你也太不讲气派了。你不在乎,可我们都觉得脸上无光啊!”

刘晏听了,呵呵笑着说:“别被那些世俗的说法拉过去,个人要有主见。记住,仁人君子从来就是讲求节俭的。一个人光讲奢侈,那才是真正丢了身份呢!”

车夫听了,点点头说:

“老百姓还是赞成你的看法的。”

刘晏的家位于闹市,居处人口杂乱。他的宅院既无高楼亭阁,亦无奇花异石。因此,朋友们劝他:“换个地方重新修座庭院,也可风光风光。”

刘晏笑而不答,仍然住在原处。朋友们见他按兵不动,就暗地里为他找了一块地皮。那里紧挨朝中一些大臣的宅第。若在那里修起豪华住宅,该是令人十分羡慕的。

地皮找好了,就告知了他。

“我们实在看不过去,你的住处太差了。一个普通的官员都比你的宅第强,何况你是掌管全国财富的大臣呢!地皮都给你找好了,你就下决心修造新府第吧。”

刘晏想了想,说:

“感谢你们对我的关心,但修建豪华宅院,我刘晏是决不会干的。住宅能挡风御寒、住人、休息也就可以了,不必去追求豪华。希望各位明白我的主张。”

刘晏作为财政大臣,掌管着亿万钱财,他却依然生活得十分简朴,不贪、不占、不为私欲所蒙蔽,保持着心灵虚明宁静。所以他坦然大公、清正廉洁的美誉才得以不朽于世。

利欲与浮躁是人心灵的蛛丝网,有多少人因图一己之欲而贪赃枉法,见利忘义,慷国家之慨,饱自己私囊。有多少人利用不义之财,挥霍无度,放浪形骸,昏昏然,飘飘然,而最终落得身败名裂,锒铛入狱,成为无耻的罪人。他们被熏心的利欲吞食,给自己及家人造成无法解脱的压力。因此,对物欲与浮躁,真该绕开它走。

去除心灵的蛛丝网。明智的人们信奉这么一句格言:在事物抛弃你之前首先抛弃它们。哪怕是你的末日,你也应该使它成为一场胜利。

太阳有时会隐没在一片云彩后面,这样便没有人能看到落日西沉。

品格高尚,能激发起各种各样的伟大情怀。它使人增加趣味,放宽心胸,拓展视野,高贵修养,以堂堂之风为其所欲。

其实,灵魂有其美丽的服饰,即使人的胸怀光彩照人的那种精神上的潇洒与豪放。它从不炫耀成功,从不装腔作势,即便其成功凭本事得来,它也懂得怎样不露痕迹。

心性浮躁的人们,当知天堂里万般皆乐,地狱里万般皆苦,惟有在居于二者之间的地球上,我们苦乐皆具。我们生活在两个极端领域之间的地方,因此可以兼得两个极端赋予的东西。祸福无常,人不可能永远幸福,亦不可能终身受苦。

欲令智昏,劳心伤身(2)

以淡泊之心看待世事的冷暖浮沉,才是审慎的良方;真正的智者对新奇之物往往漠然处之。人生犹如一场戏,有开幕自有闭幕,聪明人须注意有个好收场。

你了解物欲与浮躁的危害了吗?那么该知道如何绕开它走了吧。以上浅见,不为训。

清理心的垃圾

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欲望是无止境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物欲更具诱惑力。如果管不住自己的欲望,任它随心所欲,让各种欲望在内心深处滋生蔓延,杂念丛生,纠结缠绕,就必然给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物欲、利欲、私欲、贪欲、野心等等心理杂念像垃圾一样在心里堆放,让心感到非常的沉重和累。心理杂念造成的压力,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烦恼和苦闷,甚至是不幸和灾难。

有一个扫地和尚的故事,说的是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刚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天天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它再抽技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走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老和尚在世时,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对着他唱了一首歌: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有人说这是传说,也有人说这是真事,但有无此事并不重要。这个故事能使人彻悟打扫心地的要义:心明清净才是人生智慧的提炼和升华。

现代人也许会讥笑这位老和尚除了扫地,还是扫地,生活太平淡,太清苦,太寂寞,太没戏。其实这位老和尚就是在这平淡中,给小城扫出了一片净土,为自己扫出了心中的清净,扫出了137岁的高寿,谁能说这平淡不是人生智慧的提升呢?

记得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自由不自由,不在于随心所欲,而在于能时时顺心尽意。”有权有钱,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这并不等于自由。

哲人说:“人的自由并不仅仅是在于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还在于永远不做影响、危害别人的事。”这句话提醒人们:任何自由都是有限度的,有规则的。有了行为的不自由,才能获得精神上的真正自由。精神自由的人,大多能慎物节缘,自甘平淡,保持一种宁静的超然心境;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躁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愠不怒,不暴不躁;面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他们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这才是心灵的最大舒展。

那些拒绝平淡者,他们管不住自己的物欲,心存贪念,利己小事无一不沾,不管是公是私拿到手就是自己的,最终有的掉了脑袋,有的成了囚犯,有的侥幸没有被检举揭发出来,也整日担惊受怕,寝食不安,使心失去了自由。

在追名逐利惟恐不及的现代社会里,不要小瞧这不起眼的平淡心态,它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它能抗拒物欲的诱惑,教你彻悟人生真谛,进入宁静致远的人生境界,而不至于让心猿意马把你搅得心神不安。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认为现代人物欲太盛,他说:“10岁时被糖果,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岁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可见,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物欲太盛所导致的。

人生在世,却也不能没有欲望,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是促进社会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动力。可是,除了生存的欲望以外,要有节制地预防物欲的侵害,时常提醒自己,要淡泊明净,只有心干净,才不至于腐化变质。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如果人人都能把心地打扫干净,那也就无处不是净地了。人心安,社会则安。有了安定的社会氛围,生活将是多么美好,人生该有多么幸福。

切记,要时常清扫一下心地哟!心里杂念太多可真不是好玩的。我们要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要以自然和修养更新你,更新你的性格。

人们常说,人的境况7年一变,那么,你的品位也应随之升华。在人生的第一个7年以后,我们到了有理性的年龄。此后的每一个7年都有新的改善。注意这个自然的改变,助其发展,并希望别人也同样有所进益。许多人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地位或职业,初不自知,直到发觉变化是如此之大时才如梦方醒。

人活一世,到了什么都不是时,回首往事,不因曾有过的某些瑕疵而懊恼、悔恨,心如明镜,让你活之安然,去之坦然,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了。

真诚地希望我们都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生活品位和高境界的人生。

身外物,不奢恋

托尔斯泰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就都归你。那人于是拼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了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时说:“一个人要多少地呢?就这么大。”

贪婪,是人性的恶习,贪得无厌者,终毁其己。贪往往给人造成精神上无止无休的压力,最终导致无谓的伤害,损人不利己。

民间流传着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

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纱,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

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

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所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毁灭。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

上面故事里的死者正像《伊索寓言》里所说的:“有些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所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票子等,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属于你的,那些东西不过是暂时寄托于你,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了最后,物归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统统视为身外之物。

著名演说家卡耐基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

要知道,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也只需一日三餐,只睡一张床。人要学会知足。

我们快乐是因为帮助别人得到快乐,努力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嫉妒和怨恨别人,爱人类之所有,并且尊重他们,不求任何人施予恩惠,只求生活所需。知足,才能常乐,才能免除恐惧与焦虑。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从贪婪的精神桎梏中解救出来。

“身外物,不奢恋”,是思悟后的清醒。它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遇事想得开,放得下。身上修筑的这个无形的“桃花源”,才会花香四溢,心情才会舒畅,生活才会既多姿多彩又清馨安逸。

真实的开心滋味

真正的开心不是用金钱和权势换来的,有钱有权的富贵们,不一定人人都开心,个个都能领略生活的乐趣。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对金钱、权势的追求和对物质的占有,殊不知,金钱和权力固然可以换取许多享受,但却不一定能获取真正的开心。

过去有个大富翁,家有良田万顷,身边妻妾成群,可日子过得并不开心。

挨着他家高墙的外面住着一户穷铁匠,夫妻俩整天有说有笑,日子过得很开心。

一天,富翁小老婆听见隔壁夫妻俩唱歌,便对富翁说:“我们虽然有万贯家产,还不如穷铁匠开心!”富翁想了想笑着说:“我能叫他们明天唱不出声来!”于是拿了两根金条,从墙头上扔过去。打铁的夫妻俩第二天打扫院子时发现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心里又高兴又紧张,为了这两根金条,他们连铁匠炉子上的活也丢下不干了。男的说:“咱们用金条置些好田地。”女的说,“不行!金条让人发现,别人会怀疑我们是偷来的。”男的说:“你先把金条藏在炕洞里。”女的摇头说:“藏在炕洞里会叫贼娃子偷去。”他俩商量来,讨论去,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从此,夫妻俩饭吃不香,觉也睡不安稳,当然再也听不到他俩的笑声和歌声了。富翁对他太太说:“你看,他们不再敌Γ�辉俪�枇税?办法就这么简单。”

铁匠夫妻俩之所以失去了往日的开心,是因为得了不明不白的两根金条。为了这不义之财,他们既怕被人发现怀疑,又怕被人偷去,有了金条不知如何处置,所以终日寝食难安。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大款虽然守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守着一幢豪华的洋房,守着一位貌合神离的天仙,却未必能咀嚼到人生的真趣味。

开心不开心,同样也不能用手中的“权”来衡量。有了权,未必就能天天开心。我们时常看见,有些弄权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处处阿谀逢迎,事事言听计从。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哪里还有什么真正的开心?

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拿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上歌厅舞厅“泡妞”,虽然获得了一时的感官刺激,找到了一时的开心,但却给自己带来了诉不完的懊悔。他们就像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拿自己的灵魂去换取一段开心快乐的时刻,结果变成了傻瓜,他们最后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和开心,甚至连生命也一起失去了。

在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幸福和快乐》中,诗人找遍俄国,最终找到的快乐人物竟是枕锄瞌睡的农夫。是的,这位农夫有强壮的身体,能吃、能喝、能睡,从他打瞌睡的倦态中以及打呼噜的声音中,无不飞扬和流露出由衷的开心。这位农夫为什么能开心?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知足常乐,二是劳动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开心。

法国杰出作家罗曼·罗兰说得好,“一个人快乐与否,绝不依据获得了或是丧失了什么,而只能在于自身感觉怎样。”

有的人大富大贵,别人看他很幸福,可他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心里老觉得不痛快;有的人,别人看他离幸福很远,他自己却时时与快乐邂逅。

有对下岗的年轻夫妇在早市上摆了个小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全家五口人的生活。这夫妻俩过去爱跳舞,现在没钱进舞厅,就在自家屋子里打开收录机转悠起来。男的喜欢喂鸟,女的喜欢养花。下岗后,鸟笼里依旧传出悦耳动听的鸟鸣声;阳台上的花儿依旧鲜艳夺目。他俩下了岗,收入减少了许多,却仍然生活得很快乐,邻居们都用惊异的目光看着他俩。

是的,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没了工作不要紧,但不能没有快乐,如果连快乐都失去了,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快乐是人的天性的追求,开心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执著的律动。

不管富贵与贫穷,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只要开开心心,生活的趣味就会更浓厚,恐惧和压抑感就会自然从内心深处消失。坦坦荡荡地做人,开开心心地生活,美好的日子就会处处飘满幸福的花香。

充满希望地生活,内心的动力会把你推向完美生活的极限。

功名皆为身后事

百姓如沃土,官似一棵树。

国家栋梁材,来自百姓处。

在人的一生中,不知有多少次会说到拍马屁一词。大概是拍的人多,说的人也多,见的次数多,说的次数也多,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拍马屁的人屡见不鲜,成为社会上

的一种普遍现象。

一些人为了谋得某种目的的实现,最妙的一招就是拍马屁。这种务虚不务实的行为,多是名利官场上的惯用伎俩。这些人活得很累,种种无形的压力也很大。

居里夫人是发现镭的著名科学家,为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天,居里夫人的一个女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奖给她的一枚金质奖章,“这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给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笑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守着,否则几将一事无成。”

通过这则居里夫人的故事,你是否悟到了点什么?

谚语云:“名声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这是为什么?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回答得很好,“这只因前者过分顺应世俗,而后者能够大胆反抗的缘故。”

现实生活当中,有一部分人,追名逐利,处处钻营,不惜血本地去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为满足自己的一官、一事、一职之贪。

这种现象之所以能盛行于世,原因有二:一是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一边反对拍马屁.一边又接受别人拍马屁,就像清代俞曲园《春在堂全集·一笑》记载的那样:“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与欤?”二是拍马屁的人本领高强,令人防不胜防,被拍得昏昏欲睡也不知道。

鲁迅先生的《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非常清楚地记述道:“《颂》诗早已拍马,《春秋》已经隐瞒,战国时谈士蜂起,不是危言耸听,就是以美词动听,于是夸大,装腔,撒慌层出不穷。”

著名女诗人秋瑾《演说的好处》中称这种人为“最上等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最拿手的本领就是谄媚,奉承,今日迎,明日送。有马立即拍马,无马到处寻马,以拍马为荣。他们惯用的谋略主要是瞒天过海,借刀杀人,无中生有,暗度陈仓,有的时候是单独运用,有的时候是多种并举。

然而,这种“最上等的人”也有拍马屁被马踢着的时候。

拍马,本意是指用手掌轻轻地、用力均匀地拍打马的额部旋毛处。这种刺激能够恰到好处地调节马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脏腑功能,而使其和善。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将拍马头说成拍马屁呢?是否有误?这话一点也没说错,这是务实不务虚的人们共同的心声。因为他们看透了这种“最上等的人”拍马屁的利弊关系,又无回天之术,只得无可奈何地指头为屁,略作慰藉。但愿天下拍马之人都有被马踢着之时。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那些不善于拍马屁的人虽然不如拍马屁的轰轰烈烈,却也会有人为其歌功颂德。谁是英雄,谁是楷模,只有盖棺之后才能定论。那些善于拍马屁的人,多数只能善始而不能善终。

因为,他们用钻营谋得来的权势,对上不得不唯唯诺诺,言听计从;对下虽能专横跋扈,逞一时之威,可是不受百姓拥戴,就像无源之水易于干涸,无本之木易于腐朽一样。

功名可求不可贪,还是把精力放在干些实事上吧。钱权交易是非常害人的。不如有钱干有钱的事,有权干有权的事。切记不要用钱去谋取权力,也不要用权换取金钱的侵蚀。它于己无益,于社会更是有害。

还是不要太过于顺应世俗,把花费在贪取功名上的精力投放到现实生活当中,踏踏实实走路,老老实实做人,摆脱贪权求荣的束缚,你才会活得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丰富多彩。

淡泊处事,悠闲度日

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的漫长一生都在发明创造。从1869年到1910年,他得到了1328种专利,平均每11天就有一种发明贡献于世。每当他完成一项发明,并确定这项发明能给他带来大量金钱时,他会兴奋地跳起来。他一边跳舞,一边口中咒骂自己的新发明。跳舞之后,他告诉大家这项新发明并没什么了不起,只是一个开头。爱迪生用跳舞加咒骂来庆贺发明成功,其中就有“得福避祸”的睿智成分。

生活就是这样,当它一脸和气地对你时,你往往觉得事事都顺,一笔可观的款项揣进腰包的感觉,就像是喝了蜜一样,透心的甜。随之你可能就忘乎所以了,殊不知张狂过后该是怎样的结局。要知道“福”的负面就是“祸”,过于张狂了,“祸”也许就会随之而至,那时,你是否能够经得起这福去祸至的压力呢?

小说《白鹿原》中有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世事就是俩字: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说,俩字相互牵连着。就好比箩面的箩筐,咣当摇过去是福,咣当摇过来就是祸。所以说,凡遇到好事别张狂,遇到祸事也别乱套。”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灾祸的里面,未必不隐藏着幸福,而在幸福之中,未必不隐含着祸患的根源。人常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阿毗达摩俱舍论》中有个福祸双至的故事。故事说,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年轻人,愿上天能赐予他最大的幸福。他日复一日,虔诚地向神佛祈祷。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帝释天。一天夜里,他听到有敲门声,当他把门打开时,这位美丽的姑娘开口了,她的声音非常美妙,犹如黄莺出谷一般:“我是负责管理幸福的女神,是吉祥天神。”

年轻人不禁喜出望外,立刻邀请她进屋里坐。吉祥天神含笑对他说:“请等一等,我还有一个妹妹,她跟我是形影不离的!”随即将站在其身后暗处的妹妹介绍给年轻人。

当年轻人看清她的面孔后,不禁大惊失色,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丑陋的人?

他疑惑地问吉祥天神:“这位姑娘真的是你的妹妹吗?”

吉祥天神严肃地回答:“她就是我的妹妹,叫黑暗天神,是掌管不幸的女神。”

年轻人听了连忙恳请:“只要你进来就行了,叫黑暗天神留在门外好吗?”

她回答道:“你的要求恕我无法接受,因为我和我的妹妹从小到大都是形影不离的。”年轻人听了深感苦恼,而迟迟不能决定。

这时,吉祥天神说话了:“如果你还是难以决定,那我俩就告辞了。”当年轻人还在犹豫不决时,她们很快就消失了。

福与祸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福也好,祸也罢,有时发生在瞬间,仅仅就是一念之差。人生在世如果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就会受到福祸的捉弄,即使幸福来临,也会失去。

那么,当功、名、利、禄一起降临时,你该如何对待呢?

现实生活当中为什么那么多人大红大紫之后又身败名裂了呢?我们不得不深思。

淡化利欲是应对不测的上全之策。凡事看淡些,看轻些,别贪一时之欢。好事降临时要记住居安思危的道理,淡泊利欲的诱惑才是处世的自然之道。要做到淡泊,睿智,以平常心待之。这样,当不幸降临时,你才能应付自如,才不会被突然降临的不幸压倒。

人生的岁月是条河,有平缓的顺流,也有激流险滩,驾船而行的你,一定要把好自己的舵。

生活有许多的误区。一般人都认为,有钱有势就快乐,可是金钱买不到幸福与快乐。缓下脚步,愉快悠闲地过日子,才能体味生活的美好滋味与乐趣。

幽默小贴士:属蟒

甲问乙:“喂,老兄!你属什么?”

乙回答:“属蟒,今年55岁。”

甲说:“大家都知道12生肖中只有蛇,我从没听说过有蟒,也许你说错了。”

乙说:“嗯,老兄,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是我讲得也没有错。无疑地,我属蛇,你想想,一条蛇活了55年,哪怕是一条小蛇,也早该长成大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