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华仔天地”天地宽 上-刘德华传

“我宁取‘华仔天地’对我的情义,我相信她们,愿意和她们分享分担彼此人生路上的喜与忧。

别人奇怪我为何乐意花一整天的时间给这班小朋友?

为何我有耐性跟这些小朋友玩?

理由很简单:因为她们真!

我无需在她们面前虚假,又无需掩饰什么。

她们百分之百对我的真,叫我感动!”

2004年初,第二十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时,刘德华的歌迷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们人数众多、服装统一、热情最高,从明星走红地毯一直高叫到刘德华当上影帝。

仅凭“刘德华”这三个字,当选红地毯人气之王就毫不费力。

当天17时许,“华仔天地”的Fans们就已占据了文化中心红地毯两侧的有利位置,台阶右侧,几块彩色电子“华”字招牌异常醒目,让人感叹如今高科技的追星武器。

20时许,一身黑色礼服的刘德华出现在人们的眼帘中,整个场面沸腾起来,“华仔”、“华仔”的声浪此起彼伏,刘德华只好专门跑到隔离栏前和Fans打招呼,随后才徐徐走上台阶。

刘德华太受欢迎了,摄影记者们屡拍不厌,因颁奖礼即将开始,红地毯司仪不得不请求他“用慢动作慢慢进入剧场”。

当晚,刘德华的风头无人能及。

为什么刘德华的歌迷会如此疯狂地拥戴他?

这是因为,刘德华的歌迷会组织“华仔天地”办出了水平。

不少明星都有自己的“追星族”,刘德华也一样,所不同的是,他的“追星族”无论人数和声势,都是让人惊叹的。

“追星族”为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文化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越来越受到社会学家们的重视。

作为偶像,刘德华的偶像生命力可谓是最长的,从80年代初直到今天,整整二十多年,“追星族”一拨又一拨,到今日,刘德华自己都步入中年了,可还是风头不减,一直就这样被“追”着。

“追星族”的歌迷、影迷们,均是来自于社会各阶层的男女老少,其中最为疯狂的,是那些天真浪漫、喜欢做梦的少女。

在一个小品中,喜剧演员蔡明就把这类女孩子盲目崇拜的追星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刻画得淋漓尽致。

今天,虽然对这种偶像崇拜现象持否定态度的人已经不多,人们更多的是将这种现象视为一种心灵体验,但是,在广大歌迷、影迷中,确实存在着盲目狂热的崇拜现象,也曾经发生过一些令人尴尬的事情。

1987年,天皇巨星谭咏麟的地位受到异军突起的张国荣的威胁,两人的歌迷便形成敌对之势,双方相遇时,不但经常互骂,而且撕、踩对方偶像的相片。

在1987年举行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晚会上,谭咏麟的歌迷向张国荣发难,他们起哄、捣乱,致使张国荣无奈而尴尬地落了泪。

此事震动了当时的香港娱乐圈。

进入90年代,这种冲突又在刘德华与黎明的歌迷之间有过重演。

黎明的歌迷,素以投入著称,在1994年初的十大中文金曲颁奖晚会上,刘德华被人投以荧光棒,据反映是黎明的歌迷所为,舆论界一片哗然。

黎明表示,要在歌迷会上彻底追究此事,刘德华则大度地表态,不再追究。

后来,又有风传说“华仔天地”的会员,与黎明的歌迷展开骂战,刘德华不信,他坚持认为,其中必然事出有因。

刘德华为什么对自己的歌迷如此自信?

因为,他是一位有着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明星。

为了把“华仔天地”办成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歌迷组织,他对“华仔天地”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对自己的歌迷已经有所了解。

刘德华的歌迷会是港台歌星中规模最大的,据说总人数已经达到几十万人,“华仔天地”的会员,早已超越了香港及台湾的范围,它遍及东南亚、日本、韩国乃至美、加,成为一个真正的国际性歌迷会。

其中,年纪最大的已近八旬,而年龄最小的却还在吃奶,这样广大的歌迷层面,连刘德华自己都始料未及。

“因为,我们规定歌迷15岁以下,一定要爸妈陪,所以,很多歌迷都是父子或母女一起参加。”

在香港,像这样的父子会员或母女会员、甚至全家会员的现象,确实不在少数。

一般来说,对儿女参加歌迷会的举动,很多家长均不愿意,害怕自己的孩子卷入狂热崇拜的怪圈,因此玩物丧志,沉溺其中,最终耽误学业,浪费光阴。

但“华仔天地”似乎是个例外,家长们非但不阻止孩子参加,还陪同子女一同加入。

因为刘德华在创办歌迷会时就立下规矩,要把自己的歌迷会办成健康娱乐、交流心得、提高修养的俱乐部。

“华仔天地”办得算是规范的,它有常设机构,有办公室,有固定的工作人员。

通过这个常设的办事机构,“华仔天地”的成员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办事机构热心为歌迷服务,除定期组织活动外,还长年开设各种“才艺班”。

如:粤语班、英文班、烹饪班、国乐班等等,还有定期的文艺训练,以期在公开性的活动中,歌迷会成员能够以较高的素质为刘德华提供最佳后援。

刘德华说:“从我懂性开始,深深知道家长们不会喜欢子女加入歌迷会此等组织,认为子女花精神、花金钱、很荒唐等。

我就是要想办法搞好歌迷会,改变家长们的思想,要他们明白,子女加入‘华仔天地’是学好,不会学坏。”

“我的歌迷会和人家不一样,不是只有纯粹的吃喝玩乐,我会教大家分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会教大家念书、书法、常识问答,每年有四次的活动,我改变了一般人对歌迷会的感觉。”

其实,在刘德华的歌迷会刚刚成立时,并没有良好的纪律和公众形象。

这里面,融入了刘德华的一片苦心。

1988年6月18日,“华仔天地”正式成立,那天,在大专会堂举行了首次大聚会。

这个会堂拥有1000多个座位,因歌迷人数太多,仍有大批歌迷在会堂门口挤来挤去,刘德华的汽车到达时,不少歌迷甚至不顾危险,激动地向汽车扑过来。

当时,与刘德华同车到来的曾志伟无意中说了一句:你的歌迷这样乱哪!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刘德华感到非常难堪。

自那一天起,他便下定决心,一定要严肃纪律,管好自己的“华仔天地”。

歌迷会是一个松散的组织,要想管理好是很困难的。

为此,刘德华首先强调一种整体观念,他对歌迷说:“既然大家都已成为了“华仔天地”的一员,就一定要时刻记住,你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整个“华仔天地”的公众形象,而“华仔天地”的形象,也就是我刘德华的形象,你们应该让我为你们而骄傲!”

在刘德华的引导下,“华仔天地”建立了一套健全的组织程序,每个歌迷都有正式的登记手续,会中有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全体歌迷会成员都必须按章办事,歌迷会一切收入公开,歌迷们自己管理自己,秩序井然。

在加强纪律、倡导良好精神风貌的同时,刘德华还有意识地通过举办各种有益的活动,来加强歌迷会的群体观念和社会意识。

其中,陪伴偶像出席电视台举办的一些活动,也是重要内容之一。

如在电视台拍摄的《劲歌金曲》、《欢乐今宵》等综艺节目中,刘德华带领自己的歌迷们共同配合,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素质出现在社会大众面前,为“华仔天地”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

刘德华对自己的歌迷、影迷的精神气质、人格修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华仔天地”中,提倡“四自”精神,即:自信、自知、自爱、自然。

刘德华以此要求,与广大歌迷、影迷们共勉。

刘德华在演艺事业上不断进取,他也希望自己的歌迷、影迷们共同进步,“华仔天地”因此特设有“进步奖”,这个奖是给歌迷的,也是给刘德华自己的。

这个奖的设立,使“华仔天地”成员中的每一个人都具有求上进的意识,弘扬了一种正气。

与一些纯以娱乐为主、耽于对偶像的痴迷的歌迷会相比,“华仔天地”的层次自然高了许多。

不过,歌迷之间小小的磨擦也偶有发生。

2003年,刘德华与黎明在《无间道》一片中合作,两人都是“四大天王”中的演技才子,都曾获得过不同影展的影帝称号,私下里,两人都表示一定会倾心合作,并且,在该片中,两人均未提出增加片酬的要求。

但后来,香港个别媒体大肆炒作,说刘德华与黎明为争戏分大斗,引起双方歌迷、影迷的相互攻击。

对此,华仔和黎明都亲自给寰亚公司发去传真,表明各自立场。

黎明在传真中明言:“我会做好我本分,期望合作愉快。”

华仔更是立场鲜明地说:“不要在这一点上着笔,这会令双方影迷可能误会争执,原本没事的也会出现问题,这是没有意义的。”

两位天王——尤其是刘德华的鲜明态度,使风波很快平息。

前面说过,歌迷会的成员大多是天真浪漫,喜欢做梦的青春少女,她们中不少人把刘德华当作自己永志不忘的爱恋对象。

因此,总有一部分歌迷、影迷沉溺于对心中偶像的苦苦追随之中。

她们给刘德华写信,收集有关刘德华的一切信息;更有一些忠实的歌迷,想方设法探听刘德华的行踪,寻找机会与自己的偶像接触。

每次有刘德华出现的地方,即使是在深夜,也总可以见到几位少女在耐心等候,等着与自己心中的偶像见上一面。

有时,更有专注的歌迷、影迷通宵达旦地陪着偶像拍戏,其恒心、耐心,确实令人感动。

有一位刘德华的忠实追随者,多年以来,只要有可能,便不知疲倦地跟随在刘德华左右,后来,女孩有了男朋友,但陪伴刘德华拍戏、等候刘德华出现,仍在他们的恋爱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内容。

终于,他们要结婚了,但女孩明确地向自己的未婚夫表示,在两人结婚以后,自己仍然会是一个刘德华的追随者,还是要经常去看刘德华拍电影,希望对方能够理解她的感情,而且,最好,丈夫能够陪同前往。

面对歌迷如此的热情,刘德华只能冷静对待,他说:“她们对我是介乎朋友与歌迷之间,一方面,她们很拥护我,但却并非完全盲目的,遇有不对之处,她们同样会提出批评,我想,她们应该是把我视为一个长者吧!”

但是,得知另一些歌迷、影迷的过火行为,刘德华就有些坐不住了。

2006年3月下旬,内地许多媒体相继报道了兰州姑娘林鹃(化名),为见偶像刘德华而倾家荡产的消息。

1994年2月的一个晚上,16岁的林鹃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这以后,刘德华的影子几乎出现在她的每一个梦中,12年不变。

为此,林鹃的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能和刘德华见一面,早在1997年9月,她父亲就借了10000元钱,让她随旅游团去香港,谁知因时间太紧未能如愿。

2004年10月,刘德华在北京开演唱会时,她父亲又东拼西凑地借了5000元钱,让林鹃去北京工人体育馆观看,虽然林鹃买到了11排的甲票,但还是没能靠近刘德华。

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2005年9月,债台高筑的林鹃父母只得将一套不足40平米的住房卖掉,让林鹃第二次随旅游团去香港。

这一次,在的士司机和“华仔天地”歌迷会的帮助下,找到了刘德华的住地。

可是,刘德华并不在家,她只好留下自己给刘德华的信,失望地回来了。

但是,至今她都没有收到刘德华的回信,于是2006年1月,她又办了去香港的“港澳通行证”,准备4月份再去香港。

“如果实在凑不到女儿去香港的钱,我就去卖肾”。

说这话的时候,林鹃父亲十分无奈。

因为林鹃曾对父母说:“如果今生见不到刘德华,我决不嫁人!”

后来,兰州有医生告诉林鹃父亲,私自买卖人体器官属违法行为,老人只好放弃卖肾,林鹃也只得取消4月去香港的计划。

据报道,这件事情已经传入刘德华耳中,他表示未收到林鹃给自己的信件。

在接受内地电视台驻港记者的采访时,刘德华说:“其实,我很不开心,如果一个女孩子因为喜欢我,而做那么多伤害爸爸的事情,我觉得有一种遗憾,(忽略了)一种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我希望媒体把这件事情好好的整理出来。

如果真的要见我的话,可以通过我的歌迷会,在我不同的活动上都可以。

如果在金钱上面有问题的话,(其实)在我的歌迷会里面,有很多(歌迷经济困难),我们没有收他(们)的钱,我们调查之后,觉得她真的喜欢我,然后也没钱,那我们也会让她进来。”

好在林鹃2005年10月去香港时,虽未见到刘德华,但“华仔天地”歌迷会吸收了她为该会会员,今后,她有机会参加“华仔天地”歌迷会的活动,并可以通过健康的追星之路,与刘德华见面。

除了林鹃这样的典型事例,更有个别少女不仅对刘德华心驰神往,而且将这种心中的思念化作行动,把刘德华的名字刻在自己身上。

听到这样的消息,刘德华更是惊讶万分,他通过媒体向歌迷发出呼吁,告诫歌迷千万不要再这样做,因为刺名于皮肤上,会对身体造成不应有的损伤,他希望以往做了傻事的歌迷尽快痊愈,待伤口愈合后不要再有类似的不理智的行为。

他耐心地对歌迷讲道理,说:在身上刻字,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学生们有这样的行为,无疑会使家长感到不可理解,并会对孩子们的热情持否定态度,甚至由此而影响到整个歌迷群体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因此,他真诚地规劝歌迷要端正态度,多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

听说,在自己的歌迷之中,有些孩子放松学业、无心向学,甚至经常逃学,刘德华感到责任重大,他要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孩子们,使他(她)们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

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虽然成绩并不很差,但是,当年确实未曾刻苦攻读,而是全凭小聪明考试过关,日后想来,终觉有些遗撼。

因此,成名以后的刘德华始终对读书有着很大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