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毛主席留下的女儿(3)-两个人的长征

爱德35岁生日后两天,我们到达了贵州的桑木镇。经过在路上四个多月的奔波,爱德似乎已经“大彻大悟”,了解了哪怕是最琐碎的商品、最不值得一提的服务的价值,以及人们各种行为的起因。他觉得自己是一个“专家”。

我们在桑木住的旅店的老板娘热情友好,和三个女儿共同打理生意。我们早上结了账,包括前一天晚上的饭钱。以当地标准看,价格有些高,爱德让老板解释一下。她一项一项地核算,最后算到我们昨天晚饭时喝的茅台啤酒。

“茅台啤酒,si元。”她说。

我们已经习惯了当地方言中10和4的发音混淆问题。爱德确认了一下:“是四,对吧?”同时还竖起四根手指。但他却因为疲劳昏头昏脑地犯了错误———以为老板娘什么都不说就表示“赞同”,把我们这四个月以来从无数次教训中得来的经验忘得一干二净———永远不要把对方的沉默当做是他已经理解我们的意思。

最后的合计价格不对。爱德要求重算,老板娘就把所有东西的价格都写下来。最后她写道:“一瓶茅台啤酒,10元。”

我们从没买过5块钱以上的啤酒。这种明目张胆的要高价让爱德更加怀疑整个账单都是在弄虚作假。这个女人看上去那么和蔼,那么通情达理。爱德怒斥她是骗子。几个从隔壁商店过来的男人跟我们解释说,茅台啤酒很高级,所以价格要贵一些。

“简直是垃圾。”爱德说,“它尝起来味道也不怎么样。你们这是骗钱,你们这些买卖人合起伙来想敲诈我们。”

“拿着钱吧!”爱德大叫,把钱扔给他们。他完全爆发了,大骂旅店老板和那些店主是骗子,给国家丢脸。

刚走出10米,爱德记起来他的照相机落在旅店了,便回去取。

“这是找你的钱。”女房东说,递给他一把钱。

“我们让他们出丑了!”爬上一座小山丘时马普安说。疾病带来的不适使我们的心态十分武断和封闭。

“对,他们肯定忘不了他们的第一批外国顾客了。”爱德说。

快到镇子边时,爱德的好奇心驱使他走进一家商店。他想进一步证实自己“英明的判断和可靠的经验”。

“茅台啤酒?”店主说,“那可是高级酒,8元。”

爱德又试了另外一家商店。“8元。”

爱德知道中国人眼中典型的“坏老外”形象:没有耐心、自高自大、好像什么都懂,就像长征电影里演的那样。他不想变成“坏老外”,也不想别人把他当成“坏老外”。他下结论太草率了,侮辱了那些诚实友好的人。

“我的天,我快成李德了!”爱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