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 2-羊行天下

一部手扶拖拉机将刘瑞旗拉到了无锡藕塘乡的井亭村。双方一拍即合,开创了互联互惠发展双赢的恒源祥模式的雏形。加盟厂在苏南遍地开花。刘瑞旗点石成金,恒源祥为大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无锡藕塘乡的井亭村,一座座高不过百米绵延数里的小山丘,将井亭与烟波浩淼的太湖分隔了开来,让人丝毫感觉不到“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处在山凹凹后面的井亭村地不过百,人不过千,曾经是无锡地区最穷的一个贫困村,绝大多数人依然“脸朝黄土背朝天”,终日以田耕为生。上一世纪70年代末村里也办起了几个乡镇企业,其中之一便是与上海华丰毛纺厂联姻的藕塘绒线厂,说是一个厂其实不过36个工人,一个车间里摆着600纺锭子,年景最好时一年生产200吨绒线,包括金鱼牌混纺绒线与群英牌全毛绒线,一日两班开足马力一年的产量不过400吨。

传说中明清时期有一条通往京城的驿道从这里路过,所谓驿道也就象今天国家级的高速公路了,公路有加油站休息区,古驿道5里一亭10里一井,也是供车马饮水休息“加油”的,到了这儿恰好井亭交汇,水井就挖在亭子里,故取名井亭。

1990年的年末还是1991年的岁初,在井亭村担任了26年党支部书记的陈伯清已经记不清楚了,当时担任着绒线厂厂长的王公翼打来电话,说是上海著名的绒线店恒源祥的刘瑞旗刘总要到井亭厂里来考察,要他亲自去接。其实不用小丁关照,陈伯清也会亲自去接的。1989年的那一场政治风波以后,国家处于困难时期,不少乡镇企业要下马关门,藕塘厂也处在下马关门之列。要生存下去只有自寻出路,刘瑞旗的到来,自然是一个极好的机会。纯朴的乡下人用自己可以拿得出手的最隆重的方式——开了一辆手扶拖拉机,在车斗里搁上一把藤椅,开了10多里路,到无锡火车站将刘瑞旗接到了厂里。

其实此刻刘瑞旗也处在困难之中。自从1989年刘瑞旗以义无反顾的宏大气魄打破了绒线行业计划经济的重重壁垒以后,整个行业开始松动、向市场靠拢,商店也可以直接向工厂定货了。经过市场调研,刘瑞旗明白,小包装的全毛绒线,即一两一团一斤一盒的绒线比一斤一绞用方纸包扎这样粗放型的包装要好卖得多,再有就是防蛀防缩全羊毛的高档绒线在城市里更是供不应求。他联系了上海生产全毛绒线的骨干企业,即第17毛纺厂,工厂答应生产,定价为8.5万元一吨,而且这个价格对全市所有的商店是一视同仁的。刘瑞旗盘算一下,同意先按这个价格试一试。但一试下来便发现困难重重。商家向工厂要货,工厂是朝南坐的,它机器一开,每天出货,一出货便朝店里一送。但绒线是季节性非常明显的商品,旺季好销,淡季滞销,春末到秋初有半个年头是销售淡季,绒线送到店里,旺季吃不饱,不够销,但一到淡季就给你看颜色了。恒源祥的仓库100平方米都不到,在这里还要隔出4平方米的财务室和4平方的总经理办公室,一到夏天到处堆满了绒线,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而工厂却还在源源不断地将绒线送过来……

此外,刘瑞旗梦寐以求是想创出一个自己的品牌,即恒源祥。其实这已经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老牌子了。但是刘瑞旗几乎跑遍了上海的所有的毛纺厂,却找不到任何一个厂愿意生产恒源祥这个品牌的绒线!

机会就象丙寅年虎票与股票认购证一样,是在不意之中产生的,就看你是否能够抓得住。1990年市有关方面对上海各厂家开设在郊区或外省市的一些联营小厂进行整顿,许多联营厂面临着关门倒闭的危险。刘瑞旗敏锐地察觉到发展的机会来了,开创自己品牌的机会来了。他把目光投向毗邻上海的外省市一些做过相关业务的乡镇企业,而无锡藕塘绒线厂就是这样一家替华丰毛纺厂贴牌加工生产绒线的小厂。他决心亲自到这家小厂去看一看。他把日期记得很清楚,是1991年的1月8日,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

刘瑞旗坐在手扶拖拉机的车斗的藤椅上,浑身冻得冰凉,来到了藕塘绒线厂。他一下车,就直奔工厂车间,说是要实地转上一圈,考察一下。说是考察,其实一走进车间,便已是一目了然。厂很小,机器设备也有点陈旧,但是陈伯清的真诚,以及他那种强烈地要求摆脱贫困,为家乡人民造福的热忱还是深深地打动了刘瑞旗。

陈伯清是个苦出身,他没有读过多少书,他的见识和胆略都是参军以后人民解放军的部队教会了他的。他18岁参军,23岁复员归来,先后担任过井亭村的治保主任,团支部书记,1976年成为第一把手即村的党支部书记。

前面说过,井亭是无锡最贫困的一个村,陈伯清意识到,要想脱贫单单靠种田是办不到的。陈伯清为人敦厚,是一个当书记的料,缺乏办厂经验,他所在的井亭村先后办过纺织配件厂,染织厂与布厂,但依然没有摆脱贫困的枷锁,正如他在80年代初时的一次发言中所讲的:“工业翻三番,(利润)没超3万元”。一个千把人的乡村,就靠这3万元要办方方面面的事,其贫困与窘迫可想而知!直到1987年他听从朋友的介绍,办起了绒线厂,与上海华丰厂合作,做它的贴牌产品,情况开始好转。由于绒线是个长线产品,毛线衣人们总是要穿的,而他办绒线厂,解决了乡村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国家又给予百分之二十三的免税优惠,村里开始富裕起来。但是绒线厂仅办了两年,就面临关门停产的危险,陈伯清的焦虑与不安是可想而知的。

由于刘瑞旗的一再坚持,当晚陈伯清只在工厂的食堂里加了几个菜款待上海来的客人。就在当天的饭桌上,双方一拍即合:由藕塘绒线厂按照它拥有的指标额度采购50吨羊毛,生产恒源祥全毛绒线;刘瑞旗负责设计,包装与销售,产生的利润一人一半。大家细细核算了一下,50吨羊毛可以生产37.5吨全毛绒线,每一吨绒线的生产成本为6万元人民币,出厂价为7万2千元,这中间产生的1万2千元差价就是利润,一人一半。这便是互联互惠发展双赢的恒源祥模式的雏形。双方没有纸面上的合约,但君子一诺,重于千斤!

第二天返回上海时,刘瑞旗再三叮嘱陈伯清和王公翼,第一炮一定要打响,毛要用进口的,生产出来的绒线一定要小包装:要一两一团一斤一盒。

刘瑞旗回到上海就联系上海纸盒厂生产包装盒,但包装盒设计到落款时碰上了难题:制造商是印无锡藕塘绒线厂?还是印上海恒源祥绒线商店?商店怎么会有工厂生产绒线呢?而直接印上乡镇企业在当时更是犯了大忌,是会极大影响绒线的销售的。于是刘瑞旗斟酌再三,打了个擦边球,在制造商一栏含含糊糊地印上了“上海恒源祥绒线”这几个字,随后是商店的电话号码220616。也从这个时候起,刘瑞旗产生了要将恒源祥商店注册成为一个公司,今后注册成为一个集团公司的雄心和念头!

陈伯清和他的藕塘绒线厂也一下子忙开了。通过朋友帮忙,陈伯清从银行里获取了200万元的贷款,进口了50吨澳大利亚羊毛开始生产绒线。但由于当初他替华丰厂生产的绒线都是5斤一绞的,现在要做成一两一团的怎么办?进口一台成球机要100多万元人民币,它有30只球,芯子是金属的,有点像自动伞的伞骨,绒线绞上去后一点一点收紧,最后团成球后自动落下,但当时工厂处于困难时期,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陈伯清思虑再三,自己设计了一台团绒机,委托钱桥机械厂去加工。他叫车工用木棍车了几只木瓜桶型的小棍子,将绒线绕在木棍上,一试居然还成功了!这样一台土法上马的团绒机,花费仅为7500元。

这些日子,刘瑞旗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两三天是在无锡藕塘的井亭村里度过的。他清晨起床,坐早上6点的火车直奔无锡,自然他再也不会让工厂派手扶拖拉机来接了,一到无锡有什么车便坐什么车,一到工厂直扑车间,吃饭也就在工人食堂里,连加菜都不要,回上海时连送给他几盒无锡油面筋和无锡肉骨头都不允许。这一切,陈伯清都看在眼里,他原先总以为上海人滑头,在初次交往中小心谨慎,唯恐上了“狡猾的城里人”的当。但是他从刘瑞旗的身上感到了上海人的聪明和热情,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一个人做人的真诚。从此以后他和刘瑞旗兄弟相称,成了最好的朋友!

1991年3月,恒源祥绒线生产出来了,产品的质量是第一流的,色质鲜艳,手感极佳,用上海话来讲“弹眼落睛”。3月1日第一斤绒线上柜,恒源祥的职工喜气洋洋地将它搁在了柜台的最醒目处。但是一上柜却挨了个闷棍:恒源祥绒线?没听说过,上海人只晓得英国人生产的蜜蜂牌、学士牌;德国人生产的仙鹤牌、老鸭牌;自然还有中国人自己生产出来的英雄牌、美女牌、双洋牌、皇后牌……恒源祥绒线?什么厂生产的?质量如何?会不会褪色?不得而知。营业员使出了混身解数,但销量依然不佳。将绒线运到外地委托外地的经销商们代理,由于品牌刚刚确定,市场尚不认可,生意同样不好,几个月下来37吨绒线只卖掉13吨。到了绒线销售的淡季七、八月份,藕塘绒线厂的车间里办公室里旮旯角落到处都堆积着推销不出去的绒线,而工人的工资倒有几个月没发了。有人已经发牢骚说上了上海人的当了。更令人雪上加霜的是,王公翼厂长也一走了之,出去自立门户,临走前还拉走了几个技术骨干。陈伯清急得嘴上燎泡都出来了,他赶鸭子上架,自己担任厂长。他将管销售的小丁叫到身边,再三叮嘱他无论如何先要筹到5万元的人民币,给工人发工资。但同样困难重重的刘瑞旗却拿着一张10万元的支票走进了上海电视台的大堂,寻到了广告部,要求制作一档15秒的广告,分拆成5秒一次播3次,还要连播3个月……

关于刘瑞旗在广告上的一系列的大举措、大动作,笔者将在下一节里详细描述。但广告的作用是神奇的,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挠动了亿万消费者神经,挠得他们心里也痒痒的……

1991年6月,恒源祥商店第2次装修,9月装修完工,绒线进入销售旺季。上海人毕竟是识货的,外地消费者同样也是识货的,无锡藕塘绒线厂生产出来的恒源祥绒线销售一空,当年他们不是生产50吨,而是75吨。但是第2年产量就达到750吨,整整翻了10倍!1993年藕塘绒线厂的恒源祥绒线产量竟然达到1800吨!井亭村从此脱贫,摆脱了贫困,成为远近著名的富裕村。陈伯清开始扬眉吐气,他大刀阔斧,1992年增加了600纺锭子,1993年再增加600纺锭子,1994年办起了印染厂,到了1995年锭子扩展到4800纺!

江苏第二家加盟恒源祥的是环城毛线厂,厂长秦发行的情况与陈伯清颇为相似。

秦发行也是复员军人,在部队里入的党。他说在他的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3个人:一个是部队里的连长,对他非常好,教给了他做人的道理;第二个是张家港毛纺总厂的厂长,说是总厂,其实也是一家村镇企业。秦发行复员后进了这家厂,先后做过保健工与车间主任,以后还担任了车间支部书记,在这里他学会了如何管理生产;而第三个人便是刘瑞旗,教会了他怎样发财……

1986年秦发行从张家港毛纺总厂出来,他将原有的纺织设备卖掉,买了600纺锭子,自己办了家绒线厂,就是环城绒线厂。开始为上海市的一个毛纺厂贴牌生产绒线,但是到了1990年大整顿,与原来一家厂的关系一下子断了,自己厂里一年生产出来的100来吨绒线成了无牌产品,销售碰到了极大的困难。秦发行利用种种关系,先将绒线送到北方一个城市,货发了出去,不久便退了回来;他再找一个关系,发到另一个城市,结果又退回来……倒贴了车费不算,销售一塌糊涂,秦发行自我解嘲,将环城厂生产的绒线叫“旅游毛线”。但厂里几十个工人要发工资,要活命,工厂面临倒闭的危险。走投无路之下,秦发行通过张家港纺织公司朋友的介绍,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到上海南京路恒源祥找到了刘瑞旗,时间是1992年的12月25日。

1993年的1月17日,刘瑞旗到张家港环城毛线厂考察,第二天就明确表态,让他将毛线样品送到恒源祥来检测,同时正式答应他加盟恒源祥。刘瑞旗仿佛有一双点石成金的手,秦发行加盟恒源祥以后,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最高的一年即1996年生产绒线1200吨,盈利1200万元。是自己的家乡小河坝村效益最好的企业,在整个张家港市排名第7。秦发行变成了秦发财!

其实在秦发行的环城绒线厂加盟前,也是在江阴,恒源祥还曾有过一个加盟厂,加盟时间是1992年初。这个厂比初加盟的藕塘厂规模要大,它有2个车间,一个生产恒源祥细绒线,一个生产它自己的产品。刘瑞旗为1两1团的恒源祥细绒线特意设计了一个腰封,非常漂亮,上面是6只憨态可掬的小羊。但不久市场上出现了1两1团的“恒源祥细绒线”,腰封印的同样是憨态可掬的小羊,细细一数只有5只,更要命的是这种绒线的质量比套有6小羊腰封的绒线要差得多!刘瑞旗晓得碰到了“李鬼”,他派人仔细调查,一查竟查到了江阴的这个加盟厂。原来这个厂长过于精明,他看恒源祥绒线好销,便让另一个车间偷工减料也生产这种绒线。恒源祥有一个规矩,作为宏观调控的一部分,它让自己的加盟生产多少产品就提供多少商标(包括腰封)。于是这位厂长自己印制了一批腰封,他“犹抱琵琶半遮面”偷偷将腰封中6只羊印成了5只。1993年4月,刘瑞旗正式通知这位厂长,停止供应其商标,要求他进行整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心,7月,刘瑞旗特意安排所有的加盟厂来到江阴,在这家厂里召开质量会议,希望他改弦更张,狠抓产品质量。但当时绒线好销,这位厂长没有将刘瑞旗的再三规劝、苦口婆心当一回事,而是执迷不悟,干脆将2个车间都生产5只羊的“李鬼”。刘瑞旗是一位很重情义的人,他念念不忘最早一块儿与他同甘共苦、下海闯荡市场的兄弟。8月初,他再一次赶到江阴,准备再给他一个机会,拉这位兄弟一把,结果扑了个空,两人通了电话,厂长说他人已在上海。刘瑞旗连夜赶回上海找到那位厂长,与他彻夜长谈,语重心长地告诫他产品质量是恒源祥的生命。但依然没有效果。于是8月中旬,刘瑞旗痛下决心,正式通知这位厂长,与他中止了加盟的关系,同时将该厂生产的细绒线等产品,全部转给了刚加盟恒源祥不久的毛二度。

1996年,恒源祥的绒线生产发展到了顶峰,各加盟厂大赚特赚,百元大钞要用点钞机来数。而这个厂的生产却一落千丈!这位厂长几次找到刘瑞旗,希望重返恒源祥,但伤透了心的刘瑞旗没有答应。这位厂长痛定思痛,吩咐他手下的几位副手拿了500斤自己生产的劣质毛线,在工厂的大阳台上一把火烧个干净,以示永久的警诫!这壮士断腕的举动由江阴电视台全程拍摄记录了下来。

后来这位厂长多次痛心疾首地讲:我失去了恒源祥,丢掉了一只大皮夹子,而这只皮夹子给毛二度捡了去……

毛二度,一个奇怪的令人过目不忘的名字。他的样子犹如他的名字一样令人难忘:身材壮硕,声音洪亮,性格豪爽,派头十足。他与陈伯清与秦发行不同,他在乡亲们的眼里从来就是一个能人,一个会赚能花,乐于助人,让人仰慕不已的人。

他出生在江阴鼓山镇的南曹庄村,该村与大名鼎鼎的“华夏第一村”华西村相邻,但不同的是华西以富裕著名,而南曹庄村却以贫困著名,全村年收入不到10万元,还要靠国家扶贫。这在以富裕繁华著称的江南水乡是颇为罕见的。

其实南曹庄村贫困的最大原因在于交通闭塞,它处在江阴、无锡、昆山、常熟4县的交汇之处,河网纵横,高速公路修通以前,到上海还要靠坐船。这样贫困而又闭塞的地方自然也留不住人才。

毛二度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困的乡村里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但父亲颇有见识,咬紧牙关供毛二度读完了中学,为了让毛二度读书,一家人含辛茹苦、省吃俭用,家里穷得连买一枝2分钱的铅笔也要盘算再三。遗憾的是1976年毛二度中学尚未毕业父亲就去世了,临死前父亲把毛二度叫到床头,再三叮嘱一定要照顾好比他小上近10岁的妹妹,一定不能让她吃苦受委屈,毛二度答应了。时过几十年,提起这段往事,毛二度依然会潸然泪下!他向父亲发誓,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妹子受委屈,一定会让自己的妹子过上好日子的。现在,他的妹妹毛荷英在他任董事长的江阴市针织绒线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企业家了,不说得多,上千万的身家肯定是有的了。

毛二度中学毕业在村办小五金厂里当车工,一干就是13年,1981年甚至担任了小五金厂的厂长!上一世纪80年代初时,党号召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毛二度辞去了让无数村民羡慕不已的厂长职位,毅然下海,当了个体户,做布料生意。他南来北往东奔西走餐风宿露,吃尽了苦头,但3年多的时间竟让他赚了六七万元人民币,这在当时已是一笔很不小的数目了,更重要的他在商品经济的海洋里遨游、呛过水、抽过筋,但结识了许多朋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86年他回到江阴,在另一个镇的童装厂里跑供销,以后还担任了副厂长。1991年当时担任鼓山镇党委书记的李建新听说毛二度是个能人,便把他叫回来,要他在自己的乡镇里办厂,为家乡人民造福。

毛二度至今还记得李书记问他的话:你一年能拿多少钱?毛二度想了一想回答说:大概2万多块吧!李书记苦涩地笑了:那你是我们镇的首富了,我们镇干部的年薪不到1万元,这还是靠上级领导支持由财政补贴的。别人留不住,但你是南曹庄村人啊,家乡需要你这样的能人……

毛二度被深深地触动了,他毅然回到故乡办了一家绒线厂,设备是上海市的一些大厂家淘汰下来的旧机器,时间是1991年的7月。没想到毛二度的绒线厂开业,正逢绒线行业的困难时候,全行业不景气,一个无名小厂生产出来的没有品牌的绒线销售就难上加难了!于是他就四处联系,想要和一个大厂家联姻,结果找到了恒源祥。

1993年初夏,李建新带着毛二度找到了坐落在南京东路的恒源祥,当时恒源祥已经注册成立了公司。经过2次装修,恒源祥从3层变成了4层,底层是两开间的铺面,3层、4层是仓库,2层一半是办公室,中间还有一台电梯。然而总经理办公室依然很小,还是原先不到10个平方米的那一间。刘瑞旗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毛二度一行,一口答应只要考察下来产品质量通得过,完全可以加盟,其它一切均按恒源祥模式运作。到了吃饭时间,刘瑞旗便在隔壁的新雅饭店定了一桌饭,热情款待了江阴来的客人。毛二度心想:我两手空空到上海,什么礼都没带,我是有求于人家,人家还是这么客气,这顿饭钱就一定要由自己来付的。当他掏出钱来准备付账你时,刘瑞旗却沉下脸来。他讲:你们是看得起恒源祥,看得起我刘瑞旗才找上门来的。到上海一切开销就应由我来承担。如你一定要“买单”,那么加盟的事就算了……

事情都过去10多年了,毛二度还清晰地记得刘瑞旗当时说的话。当时他的眼睛就湿润了,他觉得交上这么一个朋友是值得的,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1993年8月3日,毛二度的针织绒线厂正式加盟恒源祥,开始生产恒源祥毛线,在余下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生产了130多吨绒线,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工厂获利近200万元,南曹庄村当年脱贫,这在地方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1994年,毛二度的绒线厂生产绒线700多吨,销售超过6000万!不久,旧厂房扩建,成套的新设备引进安装,毛二度思绪万千!他在厂门口的空地上造了一群羊的雕塑,后面立了一块碑,碑上写着“为羊奋斗,共发羊财”。

毛二度早就听说:刘瑞旗对加盟厂的领导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赌不嫖不吸毒,他讲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刘瑞旗自己不仅做到上述3点,而且不下舞厅,不洗澡按摩,不去洗脚店洗脚,对自己极为“苛刻”,唯一爱好便是与熟人和部下玩牌“拱猪猡”、“斗地主”。其实刘瑞旗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便是他希望加盟厂的厂长最好是共产党员。这对如今已成为一个私营大企业集团的老总来讲,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995年春节,刘瑞旗带着妻子和女儿专程赶到无锡、江阴,向一位位厂长拜年,同时与一位位厂长和他们的家人谈心。到了毛二度家里,似乎在无意识的闲聊之中他对毛二度讲了,你是否考虑过进步?考虑过入党?我们企业要上进,对领头的人要求就要高一些。毛二度吃了一惊。他想自己是一个个体户,现在被人们称作为私营企业家,从踏上社会的那一天他起就立下一个信条:“不从政不入党,围墙里面赚钞票”。入党后就一定会从政,一入党一从政就是从围墙里朝外搬钞票了。当天夜里,毛二度躺在床上,睡不着觉……他反复想了很久,甚至想到了自己父亲,想到自己父亲的临终嘱咐……他终于想通了,钱再多也是花得完的,乡里的人沾亲带故,每一个都是自己的兄弟姐妹,他有责任让大家都过上富裕的日子。于是他入了党,接下来自然是从政,从1999年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是江阴市的人大代表。他关心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厂,而且要关心整个鼓山镇1143户人家3853个村民的生活与富裕,尤其要关心弱势群体与残疾人。笔者两次到访,均见到一些弱智人在他的办公室里“大闹天宫”,而毛二度仅是笑笑,让家人将他们领回去,第二天安排他们到厂里来上班。他有一个车间是专门为残疾人、弱智人设置的,让他们干一点最简单机械的活,而每个人都能自食其力,并享受到工厂的种种福利。现在这个鼓山镇是仅次于大名鼎鼎的华西村的富裕村了!

在恒源祥所有的加盟厂中,红柳床单集团公司(当时叫江阴市被单厂)是最大的一个。它始终是江阴市的一个镇办骨干企业,拥有自己的发电厂,车间厂房严整,可见其的规模与气派。但是一进厂每一个人都会看到“爱党爱厂爱恒源祥”这么一条醒目的标语,又清晰地点出了它与恒源祥千丝万缕、极为亲密的关系。

红柳床单集团的两位掌门人,一位叫黄建钧,一位叫王雨洪,关系就像亲兄弟一般。

黄建钧与王雨洪原先都是江阴要塞镇乡村里土生土长的基层干部。要塞镇紧贴着万里长江,扼滔滔长江入海的咽喉,地势十分险要。现在新建的江阴长江大桥的引桥穿镇而过。要塞镇地处要冲,交通十分繁忙。但在上一世纪改革开放的初时,要塞镇还是十分贫穷落后。恒源祥创牌子的时期,加盟恒源祥的几乎都是苏南地区的贫困村、贫困厂。这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名言:穷则思变,而变则通!黄建钧与王雨洪都读过书,有一点文化,是乡村中的能人。两人形影不离,当时黄建钧在公社大队担任大队会计时,王雨洪任小队会计;以后黄建钧任大队长,王雨洪也就接替他任大队会计。领导上叫黄建钧办厂,也就是江阴市被单厂,不久黄建钧也就将王雨洪调到自己身边,担任自己的副手。现在黄建钧是红柳床单集团的董事长总经理,王雨洪也就是副董事长兼副经理。

黄建钧是一个颇有战略眼光的人,在被单行业生意还十分兴隆的时候,就在1988年办了一家绒线厂,说是厂,其实不过是一个车间,只有六七十名工人,生产红柳牌绒线,办厂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残疾人的安置,当时绒线厂的职工里,有一半是残疾人。

从1990年开始,绒线行业大滑坡,江阴厂同样受害,原先替上海19毛生产的定牌毛线,在工厂仓库里积压了60吨,几乎将被单厂所有的仓库都塞满了。其实不仅是绒线业,上一世纪90年代初时,苏南几乎所有的乡镇企业都不景气,镇里面决定将镇办的菌种厂、电扇厂等都并到被单厂来,残疾人又增加了不少。当时被单等床上用品生产与销售状况尚好,主要用于外销,两位厂长唯一担心的是绒线厂,只想让它能自给自足,不赢利不亏本,至少能解决残疾人的吃饭问题。

1992年的春节,黄建钧在家里看电视,看到了恒源祥的广告。他想这家绒线厂(他还以为恒源祥是一个绒线厂呢!)在如今这个世道还能在电视台做绒线广告,肯定实力不凡,就萌发了想与恒源祥合作的念头。但是左思右想,苦于没有牵线的人!

但是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牵线人出来了,他叫徐云鹏,黄浦区商业协会的秘书长,江阴人,当时正在江阴老家过春节。在一次饭桌上,杯觥交错之际,黄建钧谈起了他的苦恼。徐云鹏一听哈哈大笑,讲:“你们说的是恒源祥的小刘?没问题,我和他很熟。小刘待人非常热情,是个‘模子’(这里是褒义,有非常仗气的汉子的意思),过了节我叫他过来看看……”

1992年的清明节刚过,刘瑞旗轻车简从,果然来到了江阴。两位厂长陪着刘总仔细地考察了工厂的每一个车间,总体感觉非常满意。

王雨洪心里有数,他直截了当地对刘瑞旗讲:“刘总,我们绒线厂的生产车间非常小,与你的其它一些加盟厂不好比。我与黄厂长商量过了,只想让绒线厂2台400锭的机器转起来,解决工厂残疾人的生活问题……”

刘瑞旗笑了:“侬锭子一转,解决的就不是这区区几十个残疾人的生活问题了。你们是捡到了一只金饭碗,捧到了一个了聚宝盆……”

果然正如刘瑞旗所说,红柳厂捧到了一只聚宝盆。加盟恒源祥以后,红柳厂的绒线生产,从原先只想“讨一口饭”吃,到突飞猛进,1993年生产全毛绒线380吨,1994年生产800多吨,1995年生产1500吨,1996年更是达到创记录的4000吨!当年全厂的总产值为5.8亿人民币,而绒线占了3.2亿人民币,占全厂总产值的百分之五十五还要多!红柳厂人人眉开眼笑!两位厂长更是笑都笑不动了,逢人便说捡到了一只金元宝,捧到了一只聚宝盆!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发展,刘瑞旗与他的各加盟厂之间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互惠互利合作发展的经营模式,即“恒源祥模式”。这个“模式”的基本要点是:各加盟厂只管保质保量进行生产,每年拿年产值的10%上交给恒源祥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负责产品的检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更重要的是进行恒源祥这个品牌的广告、策划与宣传,进行恒源祥品牌操作。这个模式在恒源祥运作得炉火纯青,同时引起了中国企业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许多研究机构已开始对“恒源祥模式”进行跟踪与研究,以寻求民营企业如何走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之路。

1996年是恒源祥,是恒源祥各加盟厂,自然也是刘瑞旗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年,所有的加盟厂都经过了扩建改造,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设备,用毛二度的话来讲,除了不养羊,粗糙的原羊毛一进厂,经过剪毛,洗毛,制造成毛条,染成各种颜色,然后纺成毛线,全部自动化一条龙生产!仅仅毛二度的一个厂,这种国际上最先进的生产线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三十条,厂房总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这一年陈伯清的绒线厂生产绒线4400吨,秦发行的绒线厂生产绒线1200吨,毛二度的绒线厂生产绒线2100吨,黄建钧、王雨洪的绒线厂生产绒线4000吨,仅这4厂相加达到11700吨!绒线生产过万吨,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讲全球每100只绵羊就有1只是为恒源祥饲养的。国际羊毛局授予恒源祥全球最大的纯羊毛手编毛线生产厂家的荣誉匾额。

这一年绒线的销售也是出奇的好,经过刘瑞旗他们的精心编织,在全国布下了5000多家恒源祥绒线的特许销售点。除了西藏,大陆的各省各市都有恒源祥。陈伯清清晰地记得:当时他们村上一家原先无锡县财政局的培训中心,每天都住着几十个从各地赶来要绒线的商家客户,载重汽车就在各厂的厂门口排着队,绒线一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包装、贴上品牌标签,便装上卡车运往全国各地……而这4个厂家所在的乡村,也成为当地最富庶的村庄。刘瑞旗到藕塘毛线厂考察,看到这种繁忙的景象,回想起当年坐着手扶拖拉机冻得瑟瑟发抖第一次来到这家厂的情景,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将井亭村到国家民政部注册,改名为恒源祥村。要将财政局的这个培训中心买下,改建成恒源祥度假村。他要让所有的恒源祥人到这里来休闲度假,寄情于湖光山色的同时,饮水思源,永远不忘当年创业时的艰辛……

这是一群制造财富的人,这是一群点石成金的人,这是一群为构筑乡村和谐社会自觉的无私奉献的人。让我们记住他们,恒源祥旗下的陈伯清、秦发行、毛二度、黄建钧、王雨洪……一群纯朴的苏南农民,一群实实在在的中国企业家,一群实现梦想,创造奇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