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拍马之道 上-马屁经

是马就有癖好,名马更有癖好。

拍马不要自以为是,一定要摸清马的脾气,了解马的性情,知道马的需要。再想出恰当的拍马屁技术。

你一定要知道:不会拍马屁的人不会生存!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二、上司的心思你要猜

三、吹喇叭抬轿子

四、放长线钓大鱼

五、不见兔子不撒鹰

一、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人事鬼事都能办,千难万难都不难,

人话鬼话都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1.赞美的话处处管用

战国时期的张仪,学了一套“纵横术”,带了几位同乡跑到楚国去求富贵。因找不到登龙途径,在楚国潦倒起来,生活异常困难,同去的人捱不下去了,便怨气冲天地嚷着要回家去。

张仪就说:“你们是不是因为穷了,亨受不到什么就要回去?那根本不成问题。这样吧,再等几天,不是我夸口,只要见楚王之后,我包管大家吃穿不尽,否则的话,你们可敲碎我张仪的门牙!”

那时候,楚王正宠爱着两个美人,一个是南后,一个是郑袖。

张仪那天见到了楚王,楚王十分不悦。

张仪就说:“我到这里相当久了,大王还没有给我一点事做,如果大王真的不想用我的话,请准我离开这里,去晋国跑一趟,到那边碰碰运气!”

“好吧,你只管去吧!”楚王巴不得他快些离开,便一口答应。

“当然,不管那边有没有机会,我还是要回来一次的。”张仪说。“但请问大王,需要从晋国带些什么?譬如那边的土特产,您若喜欢我可顺便带一些回来!”

楚王冷眼向他扫一扫,淡淡地说:“金银珠宝,象牙犀角,本国多的是,对于晋国的东西没什么可稀罕的。”

“大王就不喜欢那边的美女吗?”

这句话像电流一样,楚王一感染,肌肉立即放松,眼一亮,连忙问:“什么?你说什么?”

“我说的是晋国的美女”。张仪假装正经他说,还做起手势向楚王解释,“哦——,那真是妙呀!漂亮极了!晋国的女人,哪一个不似仙女一样?粉红的脸蛋儿,雪白的肌肤,头发黑得发亮,走起路来如风吹杨柳,说话娇娇滴滴,简直比银铃还清脆,正所谓比花花枯谢,对月月无光,云鬓压衡岳,裙带系湘江……”

这一席活引起楚王的眼珠一直跟着张仪的手势转,连嘴巴也合不拢了,说:“对对对!本国是一个荒僻地区,我从未见过晋国的那些小娃们,你不说,我倒忘了,那你就给我去办,多带些这样的名贵土特产回来吧!”

“不过,大王——”

“那还用说,货款是需要的。”楚王立即给了张仪很多银子,叫他从速去办。

张仪又故意把这消息传开,直传到南后和郑袖的耳朵里。两人听了,大力恐慌,连忙派人去向张仪疏通,告诉他说:“我们听说张先生奉楚王之命到晋国去买土特产,特地送上盘缠,给先生做路费!”因此,张仪又捞了一把。

张仪要向楚王辞行了,装出依依不舍的样子,说:“我这一次到晋国去,路途遥远,交通不便,不知那一天可以回来,请大王赐我几杯酒,给我壮壮胆吧。”

“行,行!”楚王客气地叫人赐酒给张仪。

张仪饮了几杯,脸红起来。又装模作样地再拜请楚王,说:“这里没有别的人,敢请大王特别开恩,叫最信得过的人出来,亲手再赐我几杯,给我更大的鼓励和勇气。”

“可以,不成问题,只要你能早日完成任务!”

楚王看在“土特产”份上,特别把最宠爱的南后和郑袖请了出来,轮流给张仪敬酒。

张仪一见,连酒都不敢饮了,“扑通”一声跪在楚王面前,说:“请大王把我杀了吧,我欺骗大王了。”

“为什么?”楚王惊讶不已。

张仪说:“我走遍天下,从未遇见有哪个女人长得比大王这两位贵妃漂亮的。过去我对大王说过要去找‘土特产’,那是没有见过贵妃之故,现在见了,觉得已把大王欺骗了,真是罪该万死!”

楚王松了口气,对张仪说:“我以为什么呢!那你不必起程了、也不必介意。我明白,天下间就根本没有谁比得上我的爱妃呢,是不是?”又连忙向左右贵妃献上殷勤,做了个怪样。

南后和郑袖同时眨两下眼,嘴一撇:“嗯!”

从此,楚王改变了对张仪的态度,张仪也落得岁岁平安。

张仪拍马的成功,主要是顺应了楚王的心理,一是楚王的好色心理,这从他极端宠幸南后和郑袖上可以揣摩出来,二是楚王的虚荣心理。男人总希望自己所拥有的女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从楚王宠幸南后和郑袖的程度上来看,无疑是认为她们是天下最美丽的,先满足第一心理,再满足第二心理,前后呼应,绝妙至极。

2.上司的老底揭不得

人人都有隐私,谁也不想叫别人揭破。但一些人以此为好,其结果就想而知了。

封建君主不少出自平民,甚至无赖,当他们夺取权力后,他们的出身往往成了一块心病。于是手下的狗腿子趁机溜须献媚,或制造帝王是“神物”的神话,出生之时就是神仙投胎、自神转化而来,证明君权神授,天生就是当皇帝的料子;或从古代的圣君、帝王血统中寻根,以证明君主血统的高贵。

刘邦在做皇帝以前本是沛县的农家子弟,没有一点可资吹嘘的贵族血统。而且,刘邦在起义前只不过是一个横行乡里的地痞无赖,劣迹斑斑。而在夺取帝位后,张良、萧何等下属为了讨得主子的欢心,苦心孤诣地编造出了许多荒诞的神活,以抬高刘邦的身价,维护他的权威,愚弄百姓。

刘邦生于沛县,排行老三,所以字季(即老三),与长兄伯(老大)、二兄仲(老二)均是俗不可耐的名字,说明刘家并元多少文化。史书上也没有留下刘家父母的姓名,只是称“老头子”(大公)和“刘老婆子”(刘温)。

刘邦出生时,与别人大有不同。一日,刘老太婆有事外出,路过一条大深沟,感到脚力疲劳,十分困乏,就坐在沟边小息片刻。

哪知就在她闭目养神、似寐非寐、非梦非醒时刻,突然看见一个身穿金甲的神人,自天而降,站立在她的身旁。刘媪哪见过这等世面、这样的人物,吓得尖叫一声,竟惊得晕过去。

刘老大公在家,看见老妻出去好半天还没有回来,颇为担心。刚要出门寻找,突然只见天上乌云密布,黑幕重重,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而下。

大公更为焦急,忙带上雨具,三脚两步,寻找至大沟泽旁,只见岸上睡着一个人,好象是自己的老妻却又不敢肯定。此时,只见半空中有云雾笼罩,回环浮动,隐约露出鳞甲,象有蛟龙往来。

大公非常害怕,不敢近前,等到云收雾散,天日复明,才敢上前审视,一见果然真是老妻刘氏。

刘氏被大公叫醒,欠伸欲起,状态朦胧,对外面发生的奇异一无知觉。太公见他处暴雨如注,此处无一丝雨滴,更觉惊诧莫名。等到老妻睡眼惺松,说是刚才做了一个奇怪的梦,见一身穿金甲的神人钻人怀中,并昏晕过去。知道此事断非寻常。

过不多久,刘媪知悉又有身孕,等到10月期满,产下一子,生得长颈高鼻,左股长着密密麻麻的72颗黑痣,与寻常人大不相同。刘太公给这个晚来的儿子取名邦,俗字老三。

刘老三少小无赖,不务正业,四处游荡,骗吃骗喝,打架斗殴,无恶不作,很令老父老母头疼。

后来,刘邦仗着胆大、不服管教,就被委任为泗上亭长(乡长)一职,专管催征纳粮、抓丁捕盗之事。

公元前210年,刘邦接沛县令指示,要他带几个人押送十几名囚徒往骊山,帮助修筑始皇陵墓,走至丰乡大泽附近,十几个囚犯一哄而散,刘邦一下目瞪口呆,怅然失落。此番回去,失去人犯,定然难以交差,肯定要吃罪;若是逃奔,家有妻儿老小,定受牵累,况且前途又很渺茫,何去何从,实在是难以定夺。穷途末路,刘邦束手元策。

刘邦思量再三,决定还是偷偷回家,与父母、妻子商量商量。因此,剩下押解的几个人不敢走官家大道,只得从人迹罕至的小道中昼宿夜行,往家急赶。

一日深夜时分,伸手不见五指,众人以火把照明,仍是急急赶路,走着走着,忽然前边领头的一人吓得惊慌失措掉头就往回跑,说前边有一条巨蟒挡道,长约数丈,这回大家是死定了。

刘邦听后,不以为然,说:“壮士行路,岂畏蛇虫?”说完,一个人昂首阔步,仗剑前行,到达一水沟,果然只听哗哗直响,一条巨蟒横架沟中,全然不避众人。

刘邦一见,也不答话,走近蛇旁,手起剑落,就将大蛇劈作两段。然后拔开蛇身,继续昂然前行,到达一僻静地方,就地打卧,鼾然人睡,众人始则大惊失色,继则凛然佩服,都称刘邦乃是神人。

第二天黎明,众人醒来,刚要动身赶路,忽见一个自称是老乡的人赶来对刘邦说:“怪事,怪事,真是怪事!”

刘邦问道:“有何怪事?”

那人说:“我刚才遇着一个老太婆,在前面远处荒坡上嚎哭不止,我问她为何如此悲伤?她指着身边的死蛇,鸣咽着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化蛇挡道,现在被赤帝之子杀死了,说完又泪流满面。我想这个老妇人直是疯疯癫癫,把蛇当做自己的儿子,刚要转身离开,却突然发现老妇与蛇已经不见了。你说这是不是怪事?”

刘邦骇然不答,众人一听,顿时惊觉刘邦还真是有些来历,从此死心踏地,追随着他。

史书还记载说,刘邦无论走到哪里,头上总有一股云气盖着,刘邦家人与众将便由此寻找他的下落,保证十拿九稳。

历史上不少帝皇的出身并不好,这就需要臣下为他们编造光荣家史。

唐朝天子姓李,于是有人追根溯源说李氏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子(李耳)的后裔,以至于唐朝初年道教(创始人为老子)大盛。刘备本是一个一文不名的贩夫,发迹后竟也和汉朝宗室攀亲,莫名其妙地成了“刘皇叔”,其实,这个冒牌货充其量也只是祖上姓刘而已。曹操的父亲本是一名宦官的养子,按理说本无可资炫耀的家族史,但等到曹丕称帝后,好事音便旁征博引得出曹氏原是古代某宗室贵胄后裔的荒唐结论。

权贵显宦喜欢涂脂抹粉,自然有人大拍其马庇。但若有人不知趣,揭其老底,轻则丢官,重则丢命。

明太祖朱元漳出身寒微,做了皇帝后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穷哥们儿到京城找他。这些人满以为朱元漳会念在老朋友的情份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谁知朱元漳最忌讳别人揭他的老底,以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而不见。

有位朱元漳的少时好友,千里迢迢从老家凤阳赶到南京,几经周折才算进了皇宫。一见面,这位仁兄便当着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来:“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认得我吗?当年咱们俩一块光着屁股玩耍,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偷豆子吃,背着大人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打烂了,豆子撤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喉咙里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你忘了吗?”

朱元璋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处,让我这个当皇帝的脸往哪儿搁。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穷哥们儿杀了。

“为尊者讳”,这是官场的一条规矩。一个人,无论他原来的出身多么低贱,有过多么不光彩的经历,一旦当上了大官,爬上了高位,他身上便罩上了灵光,变得神圣起来。往昔那见不得人的一切,要么一笔勾销,永不许再提;要么重新改造,重新解释,赋予新的含义。这位仁兄哪懂得这一点,自以为与朱元漳有旧交,居然当众揭了皇帝的老底,岂不是自找倒霉吗?

可仍有这么一些不识相的。唐朝初年,有个多事的和尚当着唐太宗的面竟不知趣地奢谈唐室宗族乃是陇西李氏,非但与李耳毫不瓜葛,甚至连纯种的汉人也算不上。和尚言之凿凿,唐太宗无可辩驳,盛怒之下竟以杀头相要挟,逼迫和尚改变观点。其实,唐太宗心里很明白、和尚说的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不该当众揭短,皇帝作为一国之君,颜面何在?

3.天下的钱财就是皇上的钱财

张让在进入了权力核心圈后,仍不满足,为了得到皇帝更大的宠信,他元视百姓疾苦,只求满足帝王的欲望和贪求,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南宫大火后,汉灵帝乘机大敛天下钱财,就是张让的出的主意。

南宫是洛阳宫殿中的一组庞大建筑群,殿堂众多。窗上有清纺织锦,墙上有华贵壁衣,烛火通宵达旦,辉煌无比。太后、皇后们常常喜欢居住在这里。在南宫所有大殿中,云台殿最为富有,里面保藏着的皇家图书馆,卷帐浩繁,邻国外帮及各地郡县贡奉的珍玩奇宝,更是数以万计。然而自桓帝以来,宦官一心于权力的独占,内宫管理混乱。尤其是后妃住地,攀比奢华,灯烛愈添愈多,以至南宫多次起火。火虽扑灭,却无善治踵其后。此种情景的延续,终于酿成特大火灾。185年二月,云台殿大火突起,椽桶户窗,帐慢绵绣、家什书玩,触火即燃,大火蔓延成灾,半月才灭。迁都以来的豪华建筑和历年积累的无数珍藏,损失大半。

面对满目焦土,汉灵帝迫切希望重建南宫,但国库空虚,重建巨款无从支出,张让等人看到圣心不悦、龙体不安,急忙奏上一本,劝灵帝敛税天下。奏书振振有词他说,天下是皇上的天下,天下的钱财就是皇上的钱财,南宫遇火,陛下是用自己的钱财建自己的家,有何不妥呢?只是不要厚一处薄一处,又不收大多,天下自然无事。只要每亩地增收十文钱的田税,再下令调发太原、河东等地的木材石料,以供修复南宫。如此这般,南宫重放光彩是指日可待。

灵帝听后,非常高兴,以为此乃上上策。不禁感到,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张让,每遇难事,他都能谋划良策。灵帝居然童心大开,张口说道:“张常侍是我父亲啊!”张让终于一跃而登上权力的巅峰。

张让的马屁拍得极为低等,明白人一眼就能看出,可因为皇帝也是个坏蛋,正有这种需求,所以也能见奇效。看来拍马技术不在好坏,关键要看能否满足上司需求。

4.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封建时代,上级和部下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买卖关系:上级出售权力,属下以其才智武力去交换。上级视部下付出才智武力之多少而分配给其份额不等的权力,而部下如同任何一位精明的顾客一样,总希望花费最小的代价,去取得更大的报酬。因此,他要悉心去研究这位权力拥有者,如果拥有者是精明的,他们会规矩一些、收敛一些;如果拥有者是昏庸的、怠情的、幼弱的,他们便会肆无忌惮地去窃取、去抢夺。因此,一个部下对上司并不存在什么忠爱之情,他无非是想从上司权力的汤锅里分到更多的羹。

而一个上司,面临着那么多部下精明的心,窥伺的眼,攫取的手,纵然他是一个千眼千手的神仙,也难以应付,这就给部下的欺班留下了余地。

而那些会拍马的部下大多是连骗带哄的家伙。或者说欺骗是其拍马术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裴延龄是唐德宗时掌管财政的大臣,其实他对财政一窍不通,可为了显示他的能干,给德宗皇帝一个好形象,他就任之初,便上书皇帝说:“我通过清帐查库,发现有二十万贯的钱没有人帐,请将这笔钱放在另外一个钱库中贮存起来,以供陛下随时取用,永无匾乏。”

不久他又上书皇帝说:“朝廷仓库收藏的钱物多有失落,最近我在粪土中收得银钱十三万两,丝绸及其它物品又有一百多万,这些钱物也都没有人帐,应当算作节余,也该转移到别的仓库收藏,以供陛下支用。”

唐德宗这个人本来就十分贪财,一得知裴延龄意外地发现了这么多的钱物,他那奢侈的欲望便迅速膨胀起来,今日修这个,明日建那个,都伸手朝裴延龄要钱,其实,裴延龄所说的那些意外之财,全都是子虚乌有,是他为了炫耀自己能干,讨好皇帝而瞎编出来的。可面对着皇帝越来越多的索取,他又不敢暴露真情,只好加紧了对百姓的勒索和巧取豪夺、

有一次,德宗要建造一所寺庙,需用一根长五十尺的松木而无处可得,裴延龄却说:“我最近在同州发现一座山谷长满树木,大约有数千株,长度都在八十尺左右。”

德宗听了十分惊异,说:“听说开元、天宝年间在附近一带要找五、六十尺长的树木都没有,不得不到远方采购,如今怎么会在近处出现这么多的大树?…

裴延龄说:“我听说贤材、珍宝、异物,只有在国君圣明时才会出现。如今这批树木生长在京师附近,只是因为陛下圣明,开元、天宝时候怎么会有呢!”

其实哪里有这些大树,全是他信口雌黄编出来欺骗皇帝的,当时有人就指责他愚弄朝廷,如同儿戏,后来唐德宗也知道了他的虚妄,可是听了他的谎言还是很受用,若不是他死得早,还很有可能当上宰相哩!

江朝宗的升迁,也是靠江湖骗术换来的。

江朝宗原名江四,此人就是袁世凯当朝时赫赫有名的步军统领,府院之争时还当过几天国务总理。江朝宗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粗通文墨,曾在台湾巡抚刘铭传手下当过书办——衙门里缮写文书的小职员。后来江四落难来到天津,经人介绍给直隶某绿营参将高孝承当书办。这位参将乃行伍出身,不通文墨,因而对江四格外重用,倚为心腹。

高参将早年丧妻;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视若珠宝,迟迟未曾许配人家,有道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女儿的婚事成了高参将的心病。可是有财有势的门户谁愿意来娶这位芳龄已过的老处女?但一般小户人家,高参将又不甘心降格以求,日复一日,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把姑娘的婚事给耽搁了,越发难以出阁。

自从江朝宗进了参将署,做小伏低,十分殷勤,上下都欢迎,参将也常夸奖他,久而久之,遂有欲将女儿许配给他的心愿,未料一打听,江四已有妻室,便不再提及此事了。不久,高参将的一位幕僚与江四闲聊时,述及此中秘事,江听后内心十分懊丧,但又不可挽回,只有自怨自艾。

江朝宗是个工于心计的人,为了自己一时失言而未能成为参将的女婿,终日心猿意马,不得安宁,思想着一条补救的办法,也是江四求利心切,终于想出了一条迷人眼目的招数,只待高参将自己找上门来。

有一天,江朝宗备置了一桌酒菜,请那位幕僚和几名同事共饮。大家推杯换盏,开怀畅饮,都已有了几分醉意之时,蓦然间,江朝宗举杯嚎陶大哭起来。众人一怔,不知所以,都说:“四先生醉了!”江朝宗从怀中掏出一封“家信”,捧至脸前,涕泪俱下。那位幕僚先生拿过书信拆开一看,“哎呀”一声,说:“原来是嫂夫人病故了!”江朝宗哭得更厉害了。

过了几天,那位参将的幕僚笑嘻嘻地登门见江,一见面就说道:“四先生,贺喜贺喜!”江朝宗心想:果然计谋应验了,但却佯装不解地问道:“我有何喜?”幕僚先生随即把受参将之托,欲把他的爱女许配与他的话说了一遍。江朝宗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当即站起来向这位幕僚先生深深地三作揖。第二大,江朝宗梳洗整冠去参将府邪,叩见高孝承,拜谢知遇之恩,口口声声恭称岳父大人,喜得高参将眉开眼笑。事不宜迟,高参将立刻请人选择吉日,为他们二人办了婚事。江朝宗遂了心愿,人赘参将府,从此青云直上,参将岳父关照爱婿,为他连捐带保了一个候补知县,加授五品衔。

后来,高参将病故,所遗大宗财产,尽数为江朝宗继承。江四利用这笔家产,上下打点,终于攀上了北洋显贵袁世凯,成为民国初年投机政客中红极一时的人物。

在当今社会,仍有不少人欺上瞒下,并以此作为升官的终南捷径,有些政府官员随意虚报政绩,作为自己攫取高官的资本。然而,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有时仍不免遮遮掩掩。倒是“文革”期间那位红极一时的“副统帅”说得更为直率: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

做官如此,做大官更须如此!

5.说谎时不要脸红心跳

唐开元二十九年,御史中丞张利贞视察河北,平卢也是一站。安禄山感到这是向朝廷表现自己的好机会,他正要寻找通往京师的阶梯,只愁无门可进,现在朝廷使者来到跟前,何不巧施一招、疏通疏通呢?他吩咐部下百般讨好朝廷大员张利贞,迎来送出,殷勤周到。不仅如此,他还让人悄悄地给张利贞及其左右随员口袋里塞金银玉器等贵重东西。这位张大人受了贿赂自然在皇帝面前,大大夸赞安禄山一番。其他随员也是这个口径,都说安禄山有才干,是朝廷应该重用和可以信任的战将。“美名”带到了朝廷。时隔不久,这年八月,安禄山一身领营州都督、平卢军使、顺化州刺史三要职,可谓位尊身荣。

唐玄宗时期,滥设“使”职,其名目之多,是空前绝后的,既然如此,也就不免常常有各种名号的“使者”从长安、从皇帝身边来地方督察一番。安禄山从上次张利贞来平卢一事当中,进一步看到了“来使”对自己的用处。一次,他对一位吃了贿的使臣说:“卑职远离朝廷,皇上对我等不能了解。大人常接近圣上,万望在朝廷和圣上面前多多美言。”使者回朝,又是一番吹捧举荐。唐玄宗听得多了,心中自然有了安禄山的一个位置。天宝元年,将平卢军使“升格”为节度使,安禄山随之升任平卢节度使,兼柳城太守,充两蕃(奚、契丹)、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节度使,这是唐王朝首创的一个官职名称。它是由最初的“屯防”边将发展而来。节度使既管边防军务,又管屯田、度支、安抚、观察等政务,是边疆军政、财政、行政的长官。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非皇帝亲信之人是不得委任的。安禄山荣升平卢节度使,执掌一地的军、政、财大权,春风得意,仿佛眼前展现出一条金光灿灿的前程。

次年正月,唐玄宗第一次召见安禄山,这是何等荣耀之事!他要十分“珍惜”这个机会。首先他想到的是如何讨得皇上、朝臣们的欢心。即令部下从当地搜刮稀奇、珍贵之物,如貂裘、虎骨、鹿茸、蜃香、人参、宝石,良马、珍禽之类,精选一部分作为进京“孝敬”皇上的礼品。人到礼也到,玄宗看了安禄山送的这形形色色的稀奇东西,面带笑容,不由得产生几分好感,初次交谈也很投机。安禄山说:“去年秋天,营州害虫吃庄稼苗,臣焚香祈求天神说:‘臣若操心不正,事君不忠,愿神灵使虫食臣心;若无愧对神灵之事,愿神灵使害虫散去。’即刻,就有群鸟从北方飞来,吃尽害虫。”玄宗听了,龙颜大悦。接着,安禄山请求皇上将这件事传达给史官,以铭记青史,永垂千秋。玄宗立即准其所请。

玄宗感到自己与这位出生营州的安禄山有些投缘,因此对他“宠待甚厚”,常常召见他。特别是玄宗觉得无聊时,让人将他召进宫中,彼此不拘礼节地交谈。玄宗总是问这问那,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安禄山反应灵活,对答如流,显得无所不知,有时言语中夹杂一两句诙谐的语言,逗得玄宗开心之极。玄宗对边疆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颇感兴趣,安禄山也很熟悉这方面的知识,讲者津津乐道,听者滋滋有味。

这次上朝,安禄山给玄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也为自己捞到了真正的本钱,玄宗的宠爱,这是日后获得高官厚禄的大本钱。

大宝三年三月,原范阳节度使裴宽升为户部尚书,留下空缺。谁来补此肥缺?玄宗心里虽早有意向,却故意间他的近臣李林甫、裴宽和礼部尚书席建候。席建候极力称赞安禄山有才干,处事“公平”,为人“正直”,是张守圭之后又一个最适宜的人选。李林甫、裴宽也“顺旨称其美”。

令人不解的是,“口有蜜,腹有剑”的李林甫也居然称赞安禄山,极力举荐他,对他获得“甚厚”的恩宠而不红眼。

原来李林甫有自己的考虑和心思。唐初,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边帅皆用忠厚名臣,功名卓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李林甫担心有名望的儒臣以战功人相,于已不利,想杜绝边帅入相之路。但又不敢直截了当,只好拐了一个弯子,使边帅先不用“忠厚名臣”,而用“胡人”“蕃将”。因为这些蕃将只知兵刀,不大识文墨,易于控制,对自己的荣位不构成太大的威胁。所以,他对玄宗进言:“文臣为将,怯当矢石,不若用寒族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寒族则孤立无党,陛下诚以恩洽其人,彼必能为朝廷尽死。”玄宗非常赞赏他的话。安禄山正是胡人出身,又属寒族,曾经多次战斗考验,表现出“勇决习战”,他基本上具备了李林甫提出的、玄宗赞赏的几个要素。安禄山巧遇良时了,成为李林甫“新政策”的最早和最大的受益者。难怪他年年都有喜讯从京城来,年年都得到升官晋爵呢。

安禄山开始并不知道李林甫的“恩典”,自恃战功,又得到玄宗皇帝的宠爱,对李林甫不仅不感激,而且在他面前表现出几丝傲慢,让李林甫好生心思,心里说:我李林甫谁都不敢轻慢,该让你安禄山知道知道我的厉害。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一天,李林甫托言有事召请御史大夫王洪来见他。王洪,以每年负责向府库搜进亿万巨财,保证供给宫中宴赐和皇家挥霍而深得玄宗的宠信,官至御史大夫并兼二十余使,“中外畏其权”。就是这个王洪大夫得知李林甫有请,急忙前往,见到李林甫,趋步上前行礼,显得诚惶诚恐,毕恭毕敬。李林甫有意让安禄山在场目睹了这一切。安禄山惊恐,面堆羞色。李林甫看得清楚,召他进内宅交谈。李林甫能“揣其意,迎剖其端”,使安禄山十分惊骇。

从此以后,见到李林甫必点头哈腰,而且敬畏得身冒冷汗。李林甫乘机拉拢安禄山,安禄山深受感动,内心尊重、敬佩李林甫,呼他为“十郎”。他安排在京师的“联络员”刘骆谷每当奏事回范阳,安禄山总要问:“十郎怎么样?”如果听到的是李林甫的好话,安禄山喜形于色。如果李林甫说:“告诉安大人一定要好自检点。”安禄山就吓得要命,反手据床,说:“噫嘻,我要死了!”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曾在玄宗面前表演了安禄山的这一表现,玄宗看了,一笑而置之,并不往心里去深想什么。

安禄山善于用花言巧语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诚,实则蒙骗皇上,以售其奸。他在一份奏书上说:“臣讨伐契丹到达北平郡,梦见先朝名将李靖、李责向臣求食。”安禄山的用意是想把自己与唐初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名将李靖、李责相提并论,让玄宗产生比较和联想。可是,玄宗似乎没有去“联想”什么,只是下令专门建造一座祠庙,以供奉向安禄山求乞的李靖、李责魂灵。祠庙建造完毕后不久,安禄山又向玄宗进奏:“祠庙落成举行奠祭典礼那天,庙梁上生长出了罕见的灵芝草。”再次大放荒诞之词。可是,玄宗信而不疑。这些编造的迷信色彩极重的谎言,使皇帝和朝廷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天人感应,本朝廷所作所为得到了天神的肯定和赞许。无论是“神鸟食害虫”,还是“庙梁产灵芝”,都表明天神是相助,而不是惩罚,玄宗感到自己是“顺天应人”。这种对朝廷和皇帝的间接称颂,比辞藻华丽的颂扬文章不知要强多少倍。这大概是安禄山的良苦用心,而且,玄宗也越来越愿意听这类荒诞无稽之言。

唐玄宗李隆基,本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史书说他性格英武,善骑射,而且通音律、历象之学。他在位的前期被称为唐朝的全盛时期,即所谓“开元盛世”。但到后期,他不理朝政,不听忠谏,亲信李林甫、杨国忠这类奸臣,政治日益腐败。他本人不出官闱,深居简出,相信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安禄山了解皇上的脾气,所以,一次再次地在奏折中塞进玄宗爱好的荒诞内容,故弄玄虚,以讨玄宗欢心。

二、上司的心思你要猜

明明白白上司的心,真真切切需要你来猜。

无论什么样的人,总有他的优点或弱点。只要对准其要害,积极地拍其马屁,就能先发别人;出其制胜。

取悦上司,大树底下好乘凉。

1.做上司肚里的蛔虫

心理学认为,人们意见、观点一致时,彼此就会相互肯定,反之,就人会相互否定。所以,那些溜须拍马之徒,在谄媚巴结他的上司之前,总是先细细揣摩他的喜好、然后尽量迎合他,满足他的欲望,更妙的是,有的拍马馅媚高手,不只特别注意研究他所谄媚的对象,还能够抢先一步,将上司想说而未说的话先说了,想办的而未办的事先办了,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这是拍马者中的高手,是最被上司所赏识的角色。

隋扬帝杨广就是值得一书的主儿。

谁都知道,隋扬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奢侈荒淫的一个皇帝,可他在登上龙位之前,还曾经给他的老父亲隋文帝留下了一个生活俭朴的好印象。

隋文帝作为一个开国之君,生性节俭,对于已被立为太子的大儿子杨勇衣饰的华贵很是不满,曾告戒他说:“自古帝王,从来没有生活奢侈而能长久的,你是太子,要以俭约为先。”并送给他一件当年的旧衣服和打仗时所吃的臃菜一盒,让他不要忘了创业时的艰难,隋文帝的老伴独孤皇后又最憎恶男人亲近女色,对太子嫔妃如云也很反感。

当时杨广正在阴谋夺取太子的位置,他看出了父母的好恶以后,便刻意迎合,虚情矫饰,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十分俭朴规矩的模样,每当父母来到他的居所时,他便事先将自己那众多的宠姬美妾以及他们所生的子女另藏别处,只留下明媒正娶的萧妃在身边,连往来侍候的奴婢,也都是一些非老即丑的女人,穿戴元华。室内原有的华丽陈设全都撤下,一律换上陈旧的家什,乐器上的浮土也留着不擦,还故意将琴弦弄断,仿佛好长时间无人玩弄一样。

隋文帝老俩口果然上当了,对大臣们一再夸赞他的这个儿子是如何的不近女色,不喜声乐,杨广就用这种手段,挤掉了杨勇,而谋到太子的位置。

无论明君还是昏君,其周围都会有一般精干拍马的臣子。他们不论政治风暴如何强劲,总会化险为夷,跨越两个朝代的封伦便是这样的“英雄”。

封伦本来是隋朝的大臣,隋朝开国不久,隋文帝命令宰相杨素负责修建宫殿,杨素任命封伦为土木监,将整个工程全交给他主持,他不惜民力,穷奢极侈,将一所宫殿修得豪华无比。那个一向以节俭自我标榜的隋文帝一见不由得大怒,骂道:“杨素这老东西存心不良,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将宫殿修得这么华丽,这不是让老百姓骂我吗?”

杨素害怕因这件事而丢了乌纱帽,忙向封伦商量对策,封伦却胸有成竹地安慰杨素道:“宰相别着急,等皇后一来,必定会对你大加褒奖。”

第二大,杨素被召人新宫殿,皇后独孤氏果然夸赞他道:“宰相知道我们夫妻年纪大了,也没什么开心的事了,所以下功夫将这所宫殿装饰了一番,这种孝心真令我感动!”

封伦的话果然应验了。杨素对他料事如神很觉惊异,从宫里回来后便问他:“你怎么会估计到这一点?”

封伦不慌不忙他说:“皇上自然是天性节俭,所以一见这宫殿便会发脾气,可他事事处处总听皇后的,皇后是个妇道人家,什么事都贪图个华贵漂亮,只要皇后一喜欢,皇帝的意见也必然会改变,所以我估计不会出问题。”

杨素也算得上是个老谋深算的人物了,对此也不能不叹服道:“揣摩之才,不是我所能比得上的!”从此对封伦另眼看待,并多次指着宰相的交椅说:“封郎必定会占据我这个位置!”

可还没等封伦爬上宰相的位,隋朝便灭亡了,他归顺了唐朝,他又要揣摩新的主子了。有一次,他随唐高祖李渊出游,途经秦始皇的墓地,这座连绵数十里、地上地下建筑极为宏伟,墓中随葬珍宝极为丰富的著名陵园,经过楚汉战争之后,破坏殆尽,只剩下了残砖碎瓦。李渊不禁十分感慨,对封伦说:“古代帝王,耗尽百姓国家的人力财力,大肆营建陵园,有什么益处!”

封伦一听这话,明白了李渊是不赞同厚葬的了,这个曾以建筑穷奢极侈而自鸣得意的家伙立刻便换了一副面孔,迎合他说:“上行下效,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风气。自秦汉两朝帝王实行厚葬,朝中百官、黎民百姓竞相仿效,古代坟墓,凡是里面埋藏有众多珍宝的,都很快被人盗掘。若是人死而无知,厚葬全都是白白地浪费;若人死而有知,被人挖掘,难道不痛心吗?”

李渊称赞他说得太好了,对他说:“从今以后,自上至下,全都实行薄葬!”

所以,一个真正称得上大师级的拍马之人,不只要了解馅媚对象的心理、禀性、好恶,还要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及人事关系,这样,不只能作到先行一步,还能做到棋高一着。封伦的修官殿,表面上看是没有揣摩准隋文帝,其实他知道,真正当家作主的是皇后,他从她那里人手,连皇帝都得被他牵着鼻子走,这才是真正的揣摩高手呀!

当然,这样的拍马高手不只产生在古代,将其发扬光大后来居上者也大有人在,蒋介石的理论家戴季陶就是一个。

这个戴季陶一生疯疯癫癫,做了许多怪事,但他精通政治权术,善于揣摩上意,很能体会蒋介石的意思,关键时刻总能帮蒋介石一把,因而在民国官场立于不败之地。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在国民党五届中央执委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蒋介石决定辞去行政院长之职,各方以为宋子文救蒋有功,行政院长非其莫属。果然蒋推宋子文继任,元人异议,独有戴季陶站起来说,子文同志侃侃大才,党国倚界正殷,将来必委重任。但在今日之情况,则天下将以为委员长以国家名器为私人酬庸之具,以为子文同志出处之玷,非所以爱子文之道。

这一番慷慨陈词,显得堂堂正正,无可辩驳,弄得宋子文哭笑不得,眼看到手的行政院长一职又白白地丢了。

戴季陶的这番话不合宋子文的心意,却很合蒋介石的心意。蒋不愿宋出山,因为宋子文有才华,在英美方面很有影响,不愿对蒋俯首听命,这正是蒋不能容许的,因此,蒋就借戴季陶的“元老”地位阻止宋子文当行政院长。

不明白内情的人,还以为戴季陶这番话,既得罪了蒋介石,又得罪了宋子文,实际上蒋介石希望戴这样说,元怪乎蒋说:“知我者,戴公也。”

由此可见,民国政坛的斗争是错综复杂的。政客们表面上一套,背后又一套,玩得非常娴熟。

戴季陶作为蒋介石的政治工具,是很有用的,正因为这个原因,戴季陶官运亨通。

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另一次戴季陶对蒋介石用意的理解。

按照“制宪国大”会议决议,1948年为“实行宪政年”。实行宪政,就得选举总统。

显然总统非蒋介石莫属,但老蒋既要做总统,又要造出人们拥戴他的气氛。因此,他首先便采取以退为进的办法“坚决辞让”作总统候选人。

1948年4月4日,国民党中央在南京举行第六届中央临时全体会议讨论总统候选人提名问题。戴季陶本来可以因病请假,但他考虑到,选举总统是件大事,在这关键时刻,岂能袖手旁观?因此还是带病参加了会议。

蒋介石在会上致词,他假惺惺地声称:“渠不拟参加大总统竞选,望本党同志慎重选择未来元首。”接着他提出了总统候选人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

(1)文人;

(2)学者专家;

(3)国际知名人士;

(4)不一定是国民党员。

按照这些条件,显然只有胡适才够资格。让胡适当总统是美国人的意思,蒋介石提出这四个条件,也只是敷衍美国人。中华民国总统的头衔,他是不肯让给他人的。蒋介石讲话后,即宣布暂时休会,下午再开。

下午的会议,蒋介石未到,由何应钦主持,围绕总统候选人的问题,代表国民党各个派系的中央委员们便沸沸扬扬地闹开了。有的人直截了当地提胡适当候选人;有的人则不同意,认为胡适不配做总统;于是,一些人又提出吴稚晖、于右任、居正做总统候选人。这些人在发言中,都先把蒋介石恭维一番,说他如何“劳苦功高”,为了爱护“领袖”应该让他暂时休息一下。发言的多是一些比较年轻、对蒋介石素来不太满意的人,特别是黄宗人一再上台发言,闹得最起劲。

CC派的潘公展、萧挣等人则极力主张维护蒋介石的统治,他们提出反对意见,坚决拥蒋当总统。

戴季陶坐在最前排,他一声不响,静静地听着两派人物的发言,同时内心也在思考着自己的对策。他深深地知道,蒋介石提出不做总统候选人,是做戏给美国人看的,也是对国民党部属的一种民意测验,是争权力的一种手段。几十年的政治生涯,戴季陶对他这位把兄弟是深有了解的,以退为进,是蒋介石一贯的手法,他越是提出不愿当总统,就越是说明他想当总统,在这种时候,谁要是不明真意,顺了他的话去作,那保准是会倒霉的。戴季陶纵然对蒋介石也小有不满,但决不会与他作对的。而最主要的是,戴季陶看到,国民党政权已成崩溃之势,只有蒋介石能与共产党抗衡,收拾残局,能稳定这风雨飘摇中的半壁江山,因此,他认为,这末代总统非蒋莫属。

这时,刘公武上台发言,他主张接受蒋介石不任总统的提议,并剖析其利害,他们话没有说完,便遭到CC派气势汹汹地恫吓。见此情形,戴季陶再也忍不住了,他顾不得自己病势严重,以国民党“元老”的身份登台发言。他十分激动,满脸涨得通红,几乎是用教训的口吻斥责“总裁不当总统为宜”这一派人的意见。说他们不懂政治,不顾大局,此种做法只能致中华民国于绝境。他力言就国民党的历史来说,就目前的局势来说,就国民党对国家的责任来说,都非蒋先生担任总统不可。戴季陶一番话说得振振有词,台下顿时鸦雀无声,以戴季陶在国民党内的资历和威望,谁都不敢与之争锋。于是,戴季陶一锤定单,拥蒋派占了绝对优势。最后,通过一项决议,椎张君、吴铁城等5人向蒋劝驾。结果是蒋介石欣然接受。

2.赌博,不是为了赢钱

升官之道,五花八门,尤其是在乱世,歪门邪道的升官方法很多。讨好上司以求显达,这是拍马者的最终目的,然而,拍马也需要技术,除了一般的技巧以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技术。如:某君善打麻将,而上司也乐于此道,于是二人成了赌友,同台赌博,此君故意拆牌,让上司赢,讨得上司高兴,由此得以升官。又一君善打桥牌,而某领导也乐此不疲,于是双方交往增多,成了好友,一有机会自然会提拔提拔。

精于此道者,必须以掌权的上司为对象,瞄准上司的嗜好,以迎合上司的心理,讨取上司的欢心。

民国初年,有人因善赌而爬上了内阁总理的宝座。

潘复,山东济宁人。民国年间曾任财政部长、盐务署长等要职,是政坛上少有的“不倒翁”。潘复升官有一绝技——赌博。他爱赌,善赌,他在小小牌桌上发挥出神奇的魔力。他的宅第,客人来往不断,梁士冶、王克敏、张宗昌、李景林等权贵政要都是他家的常客。

潘复常利用赌桌广交朋友,再利用赌友关系在政坛上维持和攫取权力。潘复本来做的是皖系的官,皖系被直系打败后,他本应下台,但他在赌桌上与直系的刘彭寿、吴毓麟交往甚密,他得到两位赌友相助,平安无事,官照做不误。

奉系打败直系,人们以为潘复必下台无疑,谁知他不但没下台,反而升了官。

原来,潘复在赌桌上又结交了奉系的张宗昌。他与张宗昌是同乡,又是赌友,潘复爱赌,张宗昌更爱赌,每次张宗昌到北京必到潘复家豪赌。

有一次,张宗昌坐庄推牌九,潘复是押家,几注过去,张宗昌手头的钱就输光了。他一时输红了眼,从口袋里拘出刚从陆军部领来的5万元军饱的支票,当场签上名,“叭”地一声拍在赌桌上,瞪着牛眼冲潘复道:“再来一注!”

潘复斜眼瞄了一下支票,心中一惊,这可是军饱啊,不是闹着玩的。但自己也不能丢脸,就故作镇静,说:“愿意奉陪。”

张宗昌手气太背,揭开牌就傻了眼。潘复把那支票捡起来,慢慢地揣进西服的暗口袋里,含着笑对张宗昌说:“效兄,熏一口,缓缓劲再来。”

张宗昌大手大脚惯了,但此刻也有点急了,整师部队开不出响,是要闹事的!但他也不能丢份子,仍旧满不在乎他说:“走吧!”

两个人到了赌场专设的“福寿间”,躺上烟榻吞云吐雾吸鸦片烟。看着潘复笑吟吟地调理烟枪,张宗昌心中又气又恼,恨不得上前将他掐死,夺回支票。

潘复并不恼,他收拾好了烟具,揭开烟灯罩,开始点火。只见他缓缓地从西服暗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叠成引火纸捻,就着烟灯把纸捻引着,去点烟灯,灯点着了,他仍擎着这纸捻,一直等它烧成灰才松手。张宗昌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那个纸捻,正是那5万元支票!他不禁高叫道“馨航(潘复字馨航),这是——”

潘复轻轻一笑,摆摆手说:“咱哥们义气,就值5万块钱么?”

张宗昌感动不已,以后对潘复多有帮助。在张宗昌的支持下,潘复当上了财政总长。1927年6月,他终于爬上了内阁总理的宝座。

无独有偶,北洋政府的“财神”梁士冶对方城之战也颇有研究,他靠拆牌弄了个北洋政府的财政总长。

据说有一次,梁士治陪奉系军阀头子张作霖打麻将。他故意坐在张作霖的上家,偷看张作霖手中的牌,张作霖要吃什么牌,他就打什么牌,喜得张作霖连叫“好牌运!”好手气!”有一把牌,张作霖和坎“二万…‘清一色”,梁士冶和“二、五万”“平和”。对家打出一张“二万”按顺序在张上家,是该他“和”的。他却不动声色,直到张作霖一把把这张牌抓走,连叫“满贯!满贯广他才悄声对张说:“老帅,你瞧瞧我这把牌。”张作霖一看,心里明白,拍了拍梁士冶的肩膀,作了个会心的微笑,此后,张作霖逢人便夸梁士冶有韬略,有涵养,是位难得的“理财专家”。

在张作霖的游说和帮助下,梁士治稳稳地做了好几任财政总长。

一般来说,只要权力在手,众人就奉迎,但一朝失去权力,那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宋子文任财政部长时,下属都为他拆牌,让他赢钱。当他到美国当寓公时,再无人为他拆牌。一次,曾任财政部次长的徐堪在宋宅打牌时大赢宋子文,宋欲留徐继续打,想捞回本,徐却拂袖而去。事后有人对徐说:“TV(宋的英文简称)过去毕竟是提拔你的人,这点交情不能不讲。”徐却做然答道:“我已人了葡萄牙籍,哪管他TV不TV。”

3.“陛下自己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

唐高宗李治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此事,诸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定下,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顺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李责同长孙无忌、诸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人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诸遂良由于面折廷争,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

过了两天,李责单独谒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诸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

李责明白了,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了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诸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责,官运一直亨通。

李林甫则步李责后尘。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代的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口有蜜而腹有剑”而遗臭万年的大奸臣。他一度曾和张九龄共事,张九龄正直不阿,对唐玄宗后期的乱政经常是直言极谏,无所避讳,使得玄宗下不来台,而李林甫却总是顺着玄宗心意,处处和张九龄唱反调。

公元736年秋,唐玄宗住在洛阳,原来定好了等到第二年春天再返回长安,可他忽然觉得洛阳宫中有怪,仓促决定第二天就起驾西行,便召来宰相张九龄等人商议。张九龄考虑到当时正是秋季,农民正忙于秋收,皇帝车驾一过,千骑万乘,沿途所经之处,又要派民工修路,又要由地方安排吃住,很是扰民,便建议说:“现在正值秋收大忙,等过两个月再说吧!”

李林甫看出,玄宗很不高兴,但他当时没说什么,等张九龄退下以后,他独自留了下来,对玄宗说:“长安、洛阳,是陛下东西两座宫殿,往来迁住,还要择什么时候?如果担心妨碍秋收,只要免除沿途所经之处的租税不就行了吗!请允许我去通知各部门作准备,即日出发西行!”这话很对玄宗的心意,同意由他全权安排。

又一次,唐玄宗因为一个驻守边防的将领牛仙客能够节约开支,仓库充实,器械精良,很是赞赏,想加封他一个“尚书”的头衔,张九龄又不同意,说道:“这么作不大合适,这个职位,只有曾经担任过宰相的人,或者德高望重的人才能担任,牛仙客本是一个边关小吏,一下子提拔到这样一个重要的职位,会使人看轻朝廷的。”

唐玄宗退了一步,想赏牛仙客一个爵位,赐给他一部分土地,张九龄还是不同意:“爵位、土地,是用来奖励有功之臣的,牛仙客作为一个边将,充实仓库,修造器械,是他应尽的职责,算不了什么立功;如果认为他办事勤劳,赏他些金银绸缎足够了,封爵赐地是太过分了”。

唐玄宗沉默不语,李林甫看出皇帝又不高兴了,等张九龄退下去以后,他又表态说:“牛仙客是一个当宰相的材料,更何况一个尚书。张九龄是个书呆子,不识大体。”

玄宗看出李林甫事事处处支持他,对他更是满意,而张九龄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并指出:“牛仙客这个边关小吏,大字不识,让这样的人担当大任,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因此,玄宗同他严重冲突起来,李林甫却散布说:“只要有才干便可当官,干吗非要有学问?天子用人还会有什么错误吗?”

牛仙客终于被封为陇西县公,赏赐三百户,后来的事实证明,牛仙客是一个十分庸碌的人,居官期间,毫无作为。

还有一件事。唐玄宗因受宠妃武惠妃的患惑,想要废黜太子及另外两个被封为王的儿子,并将此事通知了张九龄。张九龄劝阻道:“陛下即位三十年,太子和几位王爷都不曾离开过您,每天都接受您的教诲,如今都已长大成人,又没听说有什么大的过错,怎么能够因为一些毫无根据的流言蜚语,凭着一时的感情冲动,一下子都给废掉呢?”在力陈废掉太子可能带来的后患之后表示:“陛下一定要这样,臣不能从命。”

这使得玄宗老大的不快,李林甫看出,又是他讨好皇帝的时机了,便通过一个宦官的头子递上话说:“这是皇上自己家中的事何必去问外人!”

就这样,张九齿因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迎奉,不苟合,使皇帝对他越来越疏远;而李林甫事事投上所好,迎合皇帝,并不断他说张九龄的坏话,越来越赢得皇帝的欢心。结果是张九龄丢掉了相位,而李林甫却成为朝中第一最有权势的大臣、祸害国家达十多年之久。

李责、李林甫之流,还有卢多逊、王钦若。

宋朝开国初年的宰相卢多逊,史称好相,他极有心术,善窥上司之意。宋太祖赵匡胤好读书,经常从皇家图书馆取书阅读,卢多逊已事先同图书馆的官吏打好招呼,将皇帝取阅的书目及时通知他,他当天夜里熬个通宵,将这本书浏览一通,第二天皇帝问及书中之事,他元不对答如流,不只皇帝满意,同僚们也元不叹服,谁知道他事先下的这番功夫呢?

王钦若的作法和卢多逊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在宋真宗时曾任宰相,也是个心术不正的人物,他每次上朝,必干事先预备好多种奏本,然后窥伺皇帝的意思,看该拿出哪一种,其它没有派上用场的再揣回去。他的这个秘密被同僚探知,便当着皇帝的面揭他的短说:“你干脆将怀中的奏本都呈给陛下得了,干吗还掖掖藏藏的呀!”说得王钦若面红耳赤。

李责、李林甫、卢多逊之辈,使用的媚上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投上所好”。这种手段,比起“善揣上意”来,要慢了半拍,缺乏后者的超前意识,而是在上司的意思表露出来以后,紧紧跟上、附和,属于紧跟派。在媚上之道上,是第二流角色,但是,这种人在官场上及社会上更具普遍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下级都具备“善揣上意”的智慧与条件,但是,如果在上司的是非爱憎表示出来以后,还不能紧紧跟上,那就根本就没有资格混迹官场。可以说,“投上所好”,是立足官场的最基本的条件。尽管“投上所好”从层次上看,不及“善揣上意”,但只要运用得当,实际效果则不比“善揣上意”差。

4.头儿玩的时候千万别打扰

历史上有一些帝王行为古怪、一味寻求刺激,这正好给了权好以谈君、媚君的机会,他们便利用帝王荒政元耻的弱点,千方百计满足其荒诞欲望,而且“出奇制胜”,诱君远离政权,以便从中渔利。

南北朝时期的刘宋后废帝刘呈是一个狂悖暴虐、“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视皇权如儿戏,只思淫乐,烦恼政务,就将政事全交给佞臣杨远长、阮佃夫、王道隆等人。这几人则处处设法满足刘显的狂暴欲望,极力诱使他陷入玩乐之中,将朝中大权攫人自己手中,成为仅次于君主的人臣。刘昱9岁即位,11岁撇开前朝顾命大臣亲政,以玩童与流氓身分横行朝廷与宫中。刘呈久呆宫中,很觉无味寂寞,对各种清规戒律十分反感,非常向往官外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几乎天天出宫游玩。

刘呈出宫时,坐着特制的露车,类似现在的敝篷汽车,只是车顶上加上一层篷布,以遮阳蔽雨;出宫之时,将随从侍卫统统赶走,留下几十名贴身随从,或出郊野,或人市廛,横冲直撞,耀武扬威。

刘昱每日穿行于京城的大街小巷,嫌皇袍衣冠不方便,就以小绔衫聊以蔽体,与社会最下层流氓地痞无赖打成一片,即使遭到怠慢侮辱,也不生气,还高兴异常,常常是早出夜归,或没日没夜玩乐,十天半月不回宫中,累了困了或夜宿客舍,或醉卧道旁。遇到臣民家中有婚丧红白喜事,往往与挽车小儿群聚饮酒,寻欢作乐。或者与侍从互相追逐、斗殴,以决胜负。刘昱还同右卫营中一个妓女通奸,每次和她游玩,就携带数千钱,作为买酒肉的费用。

刘昱根本不愿料理朝政,就将这些烦人事儿都托付给佞臣。本来帝王荒政到这样地步,大臣该劝阻为是,但杨运长、阮佃夫等人却故意纵君为乐,让他脱离朝宫,肆行玩乐。

本来刘昱天资聪颖,常有惊人之举,一般百姓家常琐事,他过目不忘,动手即会。锻炼金银、裁衣作帽等技巧,他十分精通,羌胡乐器,他也是无师自通,吹奏很有水准;并且在殿堂、御寝之内,亲手哺育养数十头驴、马,匹匹膘肥体壮,雄伟无比。

但是,刘昱又是非常凶暴,外出游玩,遇到不开心之时,随意滥杀,遇到任何东西挡道,是人是畜,都让侍从格杀无论,这使得都城建康,白天户户都大门紧闭,道路绝迹。并且,命令身边侍卫准备几十根白色木棒,各有名号,手执针、锤、凿、锯等刑具,别人稍有件逆,就施以击脑袋、锤阴囊、剖腹心等酷刑,每天受刑者常有几十人,且他以此为乐,一天不见有人流血,就闷闷不乐。

一次,他把一个人的阴囊用铁锤打破,旁边有个人皱了一下眉头,给刘昱瞧见了,勃然大怒,他让那人立正,袒露肩胛,用短矛刺穿。还有一次,他闻到大臣孙超身上有一股蒜味,就命人剖开孙胸,看看有没有大蒜。

刘昱如此横暴,给奸臣打击忠良正直大臣以机会,刘昱王朝覆亡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不久权臣萧道成乘机起兵,平息王族内乱,建立了萧齐王朝。

明熹宗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胜格”的皇帝。自幼不爱读书,好色贪玩。即位之后,仍有几大爱好。一是喜欢木工油漆,常常自己设计、亲手制作各种亭台殿阁模型及玩具,劈削刨锯,弹墨画线,描图刷漆,样样都亲自动手。做成又拆,拆了又重做,从不厌倦;二是喜欢机巧水戏,利用水的压力,做成各种形态的水喷,或泻如瀑布,或散如云雾,再将核桃般大小的金色木球置于喷处,让木球随水柱上下盘旋转动,这是一种非常精巧的机器活;三是喜欢骑马射箭,斗鸡弄狗,与伶优歌伎舞女鬼混。

魏忠贤了解到这些,不仅细心观察,投其所好,为熹宗的好色玩乐提供各种方便条件,以取得熹宗的好感,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诱使熹宗好色玩乐为手段,来转移皇帝的注意力,使熹宗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乐之上。每当熹宗正玩得起劲的时候,他便与王体乾等拿出一大堆奏章请皇上批示,或口头禀报一些重大问题请求皇上答复。熹宗无心过间,往往不耐烦地说:“朕知道了,你们去办就是了。”这样,熹宗就把朝廷抉择、批示的大权交给了魏忠贤。同时也为魏忠贤“矫旨”即假传圣旨提供了可乘之机。

5.英雄难过美人关

女人巴结男人,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出卖色相。这种办法之所以行之有效,乃在于男人多是好色之徒。若是妖媚的女人再加上一颗聪明的头脑及一副毒蛇的心肠,那么,她比女妖更可怕更可恶。“埃及艳后”克里奥帕特拉就属于这种女人。

克里奥帕特拉,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代国王托勒密十三世的王后,也是最后一位女王。她大生丽质、聪明伶俐,深得托勒密十二世的钟爱,视为掌上明珠。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加上天赋极高,18岁时就精通了7种外语,对天文、历史、地理、文学、艺术等都有很深的研究。由于她长得美貌又多才多艺,被人们尊为“维纳斯”女神。但聪慧与邪恶为伍,就会变得更加恶毒。她慢慢地变成了一个迷人、残忍的女妖。是她假罗马之手,把异母弟托勒密十三世溺死在尼罗河里,又是她无耻地用自己的美貌,把威名远震的罗马独裁者凯撒笼络到自己身边,还是她,依靠其美貌和手腕,把罗马统帅安东尼玩弄于股掌之中,甚至连奥古斯都也险些成了她的俘虏……

公元前51年,其父托勒密十二世临终前,让她遵照古埃及传统与其异母弟十三世成婚。两人共同接替王位,联合执政。十三世当时才8岁,年纪尚轻,懦弱无能。她独断专行,放荡无比,后来在与其弟争夺王位中被打败,投奔叙利亚国王,深得恩宠,但她一心打回埃及,东山再起,正好凯撒的政敌庞培兵败逃归埃及,克里奥帕特拉决心投靠凯撒这棵大树。

她知道自己的美色可以征服这个强悍的罗马人,在此之前就想好了施色的主意。她脱光了衣服,用一张巨大精美的毛毯裹往自己,差人通过秘密通道抬到凯撤的门前。她款款地迎着凯撒而去,正当凯撒不知何故之时,只见毛毯慢慢地转动开了,一个倾国倾城的美女裸体缓缓地展现在凯撒的眼前。他被打动了,陷入她精心设计的美人计之中。

是夜,克里奥帕特拉施展她作为一个女人所特有的全部本领,征服了这个强悍的罗马人。

凯撒虽然见过许多漂亮女人,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像她这样美丽而多情的女人,他完全陶醉在爱河的波浪之中,他欣赏她的美丽,更喜欢她的多才多艺。她赞叹凯撒的强健,崇拜他的勇武,更想利用凯撒强大的力量。果然她的努力没有白费,她挑唆凯撒帮她除掉政敌托勒密十三世,成为埃及真正的统治者。

克里奥帕特拉对她的情夫兼保护人凯撒百般逢迎。凯撒在埃及的日子里,两人形影不离,凯撒忘掉了一切,整日心醉神迷。她为了保持住自己和凯撒的关系”多次挽留凯撒。公元前49年人,她生下了她和凯撒的儿子,并且让凯撒承认这个儿子是他的继承人,并向人们表明,他准备正式与她结婚。

四年以后,就在她在罗马准备与凯撒结婚的前三天,凯撒被刺身死。凯撒手下勇将安东尼成了继承人。这时克里奥帕特拉妄图做罗马第一夫人的野心又膨胀起来。为了达到目的,她施展一切魅力向安东尼发起了爱的进攻。在她的诱惑下,安东尼屈服了,成了她最忠实的奴仆。

克里奥帕特拉乘坐一只豪华的游艇,从埃及出发,先到基里基亚,再经居德诺斯河抵达塔尔索斯城,这艘船上挂着名贵染料染成的紫帆,船尾用金片包镶,航行中与碧波辉映,闪闪发光。克里奥帕特拉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宛如传说中的美神维纳斯,安卧在串着金线的白纱帐中。帐前有四个明眸皓齿的侍童在旁边服侍,各执香房扇轻轻摇动,装扮成海中仙女的女仆,手持银桨轻轻划动。两岸的百姓见此情景,都以为真是爱神维纳斯乘金龙来此巡游。前来观看的真是人山人海。安东尼被邀至艇上赴宴,看到面前的克里奥帕特拉大仙般的芳容,听着她声圆玉润的话语,如同喝了一杯醇香的美酒,脸红心跳,举止失措,一下子坠人爱河之中,从此不能自拔。安东尼不顾部下规劝,跟着她跑到埃及去了。从公元前42年至公元前40年的两年多时间里,安东尼一直住在埃及,帮助克里奥待拉毒死了托勒密十四世,立她和凯撒所生之子为托勒密十五世,继而又杀害了她的政治对手异母妹雅西娜,清除了反对势力,坐稳了女王的宝座。她再施美人计,又一次稳住了王位及江山。这期间,她还为安东尼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最终,安东尼为她落得有国难投有家难回,战败之后在亚历山大城下伏剑自杀。而克里奥帕特拉成了屋大维的阶下囚后,还想靠美色迷惑这位罗马统帅,但屋大维不为所动。她最后找来毒蛇咬伤自己而死。这个不惜出卖肉体以献媚求宠实现自己目的的埃及女工,结束了自己39岁的生命。

6.把领导想办而未办的事先办了

从来的统治者,都标榜自己是好忠正、恶陷媚、近忠贤、远小人的,是虚心纳谏的,可是有几个人是真正作得到的。任何伟大的统治者,其实也同常人一样,喜欢奉承,喜欢吹捧,听人当面指着鼻于数落自己的不是,与听着用恭敬、柔媚的声音说着“皇上圣明”,那感觉绝对是不一样的。好佞之徒掌握了帝王们的这一精神上的弱点,便以馅媚之道来对付他,窥伺他的好恶,顺应他的意志,夸张甚至编造他的丰功伟绩,将他吹捧成天才、圣人,最大限度地去满足他好大喜功的虚荣心。这样一来,这条龙便能驯服得可以驾驭它。很少有统治者能逃脱这张用谄言媚笑织成的网。因此,在历代的官场上,馅媚之臣总是很得势。像自以为聪明绝顶的乾隆皇帝,最终也没能逃脱和精心编织的“谄媚”网。

和申虽然家世不佳,但有股聪明劲,好读书,史书上说他少贫无籍,为文生员,在官学中读书四书五经。他对汉族文化和历史有所了解,对中原的地理沿革、风土人情、文坛掌故都很留心,而且生性乖巧,能说会道,还爱耍些小聪明。

和申粗通中原文化,这点知识帮了他的大忙。还在给乾隆帝当銮仪卫听差时,就因读过五经四书而受到乾隆帝的喜爱。

有一次,和申在乾隆帝的轿前听差。乾隆的大驾急于起程。仓猝间找不到黄龙伴盖。乾隆帝发了脾气,问道:“是谁之过欤?”銮仪卫的轿夫、侍卫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回答,也不知该怎么办好,这时和申却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

乾隆看了这个说话的人,见他长得眉目清秀,仪态俊雅,回答得口齿清楚,语言文雅,对他就颇有几分好感。心想,听差的行列中,竟有这样才气的人。问起来,才知道他是满洲官学的生员,名叫和申。

清代,从圣祖康熙就很重视程朱理学,很重视文化教育和思想统治的作用。学堂里一律把《论语》、《大学》、《中庸》这四部书(即《四书》作为必读教材,科举考试的经典。

此时,乾隆坐在銮舆内,一边走着,一边询问了和一些“四书”中的问题,和申一一作了回答。乾隆听了,十分满意。从此,乾隆就让和申总管仪仗队,又升为侍卫。这官虽然不算大,但很重要,宫中的事务差不多都由他管理。

和申升为侍卫之后,常常在乾隆身边,他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甚至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处处注意,留心观察。时间一久,把乾隆的脾气、心理、爱憎等等,了解得十分清楚。乾隆什么时候想要什么东西,什么时候该办什么事情,他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得出个八九。有时不等乾隆开口,他早已把该要的东西准备好了。因此,和申费尽心机,在各方面都使乾隆非常满意。

乾隆还有一个特点:爱听奉承话,但又不喜欢看到人们是在当面捧他,就是访吹捧奉承需要技巧。他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很重视。相传文庙时刊印二十四史,乾隆怕有外谬,常亲自校核,每次核出一件差错来,觉得是作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中很是痛快。大臣们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看的书稿中,故意于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宸翰勘正”,这是变着法儿让乾隆高兴的。这样做,比当面奉承他学识高深,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正不到的,但经他改定的书稿,就没有人敢再动了。所以,今天见到的殿版书常有讹舛,有不少是这样形成的。

和申最了解乾隆的这个特点,他在任何事情上,都曲意承迎,选取最恰当的方法,博取乾隆的欢心,因此也最得乾隆的宠信。

和申除了对乾隆曲意承迎外,对乾隆身边的人,特别是对乾隆喜欢的人,更是百般讨好。

十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儿,后来被封为和孝公主。乾隆非常疼爱他这个小女儿。他常说:“我这小女儿长得像我,一定有福气。”“你可个不是个男孩,要是男孩的话,我一定立你为太子。”十公主性格刚毅,不像一般的女孩子,她有些力气,据说十多岁就能拉弯十石硬弓,乾隆对这个小女儿提出的任何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她说的话,乾隆听来句句顺耳。

和申为了讨好乾隆,就特别想法讨好这位十公主。和申知道,博得十公主的欢心,也就是博得乾隆的欢心1

有一次,乾隆去圆明园游玩,和申随驾,十公主也女扮男装一起前往。圆明园建造十分华丽,有“厅园之园”的美称:。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皇帝每年赐大臣在这里观剧。乾隆年间,每到新年,园中还设有一条买卖伙,这条街上,凡古玩估衣,茶馆酒肆,一一切应用之物,应有尽有。这些走买坐卖的,都是那些专门为宫中办事的皇商经营。

和申跟随乾隆和十公主来到买卖街,走到一家店铺门前,见有。一件大红呢夹衣挂在那里。十公主看了,微露喜欢之色,十公主脸上这细微的变化,一般人不会去注意,即便注意,也不一定看得出来。可和申却极善于察颜观色,而且一看就能猜出人的心理活动:,这时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转眼之间,就去以二十八金的高价把那件衣服买了下来,进献给公王。

和申还用许多小恩小惠,贿买在乾隆身边工作的一些太监。大监虽然没有什么地位,但他们天天在宫中进进出出。他们无意间的几句话,有时在皇帝和皇后面前会起很大作用。心眼极多的和申深谙此道。

据清朝野史记载,20年前,世宗雍正有一个妃子,长得很漂亮。乾隆那时年方弱冠,有事情进宫,恰好从这妃子身边经过。妃子正在那里梳妆,乾隆觉得好玩,就去和她逗趣。他走到妃子背后突然伸出两手蒙住妃子的眼睛。妃子以为是宫女来和她逗闹,顺手抡起手中的梳子向后击去。不巧,偏偏打在乾隆的前额上,脸上打破了一块皮,留下了梳于的齿痕。当时乾隆也没拿它当一回事。

第二大是初一,乾隆照例得去谒见皇后。皇后看到他脸上的伤痕,问他是怎么打破的。乾隆吱吱晤晤不肯实说,架不住皇后严加追问,他只好说出实情。皇后听了,十分生气,怀疑这妃子调戏皇子,降下懿旨,赐妃自尽,乾隆再辩白,说明她的冤枉。谁知越辩白,皇后的火气越大。乾隆没法。只好偷偷地跪在神灵前祷告:“是我害了你啊!倘若你的灵魂有知,20年后再来和我相聚。我诚心诚意等你,我若负心,大地共鉴。”

20年后,和申以满洲官学生员出身,在銮仪卫听差。乾隆第一次看到他时,就觉得和申相貌和20年前那个冤死的妃子十分相似。说来也巧,和申的脖颈上有一道暗暗的红印,这红印俗称“上吊绳印”。乾隆认定,和申脖子上的这道红印,就是那个妃子上吊的绳印。间起他的年庚来,恰又和妃子死的年月相合,乾隆就更加认为和申就是那个妃子的后身。从此,对和申特别宠幸。乾隆四十年,和申25岁,乾隆让他“直乾清门”,又提拔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兼内务府大臣,乾隆对他专意任用毫不怀疑,又让他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步军统领等,这些官都较有实权,而崇文门税务监督,则是个来财的职务。许多官员都明着暗着向他送礼纳贿。和申借着这个机会,狠狠地捞了一把。

和申揣摩了乾隆的心理,他见乾隆处处以康熙为自己的楷模,就投其所好,常常借着歌颂康熙的威德来赞颂乾隆的恩泽四海和武功盖世。

一次,他见乾隆说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话,就趁机向乾隆描述了江南的山光水色,还讲了康熙皇祖下江南的盛况。他在讲述这些的同时,忘不了以适当的方式称颂乾隆的盛德,说:“万岁的文治武功在百姓心中,和皇祖的一样。现在是太平盛世,如果万岁也能像皇祖那样南巡,乃是万民的幸福。”

乾隆被和神说得有些飘飘然了,就决定也要效法圣租巡游江南。

和申借机行文到沿途各省、抚台、衙门,让沿途地方官赶修行宫,疏浚水道,整修旱道,作好各种准备,迎接圣驾。

各地方官接到和坤的行文,个个吓得战战兢兢,深怕迎接圣驾不周,惹下滔天大祸。他们都争着向和申行贿,让和申从中周旋。他们知道和申是乾隆的宠臣,只要买通了和申,这一关就能过得去,因此,不惜用最珍贵的宝物来打通关节。和申借此又公开向他们索取贿赂。乾隆这次南巡,其排场之大,大大超过了当年康熙南巡的规模。和申借着南巡,把自己的私囊填得更加饱满了。

乾隆四十五年,和申因查办云南总督李侍尧贪私案,再次受到乾隆的恩宠,还在往北京回走的路上,就被擢升为户部尚书、议政大臣。和申回到北京,当面向乾隆汇报了云南盐务、钱财、边事等。他尽拣乾隆受听的说。乾隆听了他的汇报,很合心意,夺奖他能干,说他提出的办法可行。“授御前大臣兼都统。赐婚其子丰绅殷德为和孝公主额驸,待年行婚礼。”

从此,和申和乾隆又加了一层新的关系,即儿女亲家的关系。和神除了上述官职外,又授领侍卫内大臣,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藩院尚书事。至此,和申在清廷的权势达到了极盛。

7.为上司拉“皮条”

历史上不少君主都是大色鬼,对于国家大事,百姓生计,视如儿戏,能拖则拖,能躲则躲,有的干脆把政事全都交给亲信大臣,而自己则躲进温柔乡里纵情淫乐,作臣下的本该给领导提个醒,劝主好好治国,可他们不这样做,而是充分利用君主贪色的毛病,不断从四面八方物色各式各样的女人,送人君主的怀抱里,成了可耻的拉皮条的角色。结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朝廷一派乌烟瘴气。西汉汉成帝时期的大臣淳于长就是这等下流家伙。

淳于长的父族倒没有多么显赫的家世,可他的母族却非同寻常了。淳于长的姨娘是王政君。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皇太后。淳于长的舅舅王凤更是当朝权倾中外的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辅政大臣,其他五个舅舅也都同日封侯,号称“五侯”,他们共同操纵朝政,不可一世。

公元前22年,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病倒了。淳于长认识到,这正是加深甥舅之情的好机会。他主动要求去侍奉。他送汤递药,毕恭毕敬;白天黑夜,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大得王凤的欢心。

王凤的病情越来越重,淳于长也越来越精心照料。王凤觉得这个外甥真是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望着淳于长渐渐消瘦的身影,王凤突然感到一丝歉意浮上心头:自己在职时未能提拔这位贤外甥,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当太后和成帝分别来看望王凤时,王凤就向他们“吹风”了:他把淳于长如何尽心尽力地服侍自己大为夸赞了一番,希望皇帝能够加以重用。皇帝听说后,也十分赞赏淳于长的孝心。

在王凤死后,淳于长立刻得到了“孝顺”的报偿,被拜为列校尉诸曹,不久又迁升为卫尉。卫尉是汉朝中央九卿之一,掌管皇宫的禁卫军,并握有皇宫的禁卫部队--南军。汉成帝将如此重要的职位交给淳于长,可见皇帝对淳于长的信任。

淳于长没有为国家建立任何功劳就爬上这样高的位置,自然首先得力于王凤这股“好风”,更重要的还是皇帝的恩赐。因此,千方百计地赢得皇帝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由于长期出人宫廷,淳于长耳闻目睹了有关成帝的不少情况,逐渐对成帝的一些特点有所了解。他总是在瞅准时机,投其所好,以进一步取得皇帝的宠信。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成帝是一个以荒淫好色而著称的君王。他把政事全部交给王氏集团,自己却尽情游玩享乐。

成帝广开苑圃,大肆田猎。并且大张旗鼓,讲究排场。扬雄曾作《校猎赋》描写成帝田猎的场面:千万匹铁骑摆开阵势,千万名将士挥戈跃马,只见尘埃翻腾,旌旗飘舞,战马嘶鸣,万人呐喊,号角嘹亮,野兽吼叫,声震千里之外。烟火、铁骑、喊声、铃声布满了千里山野,成帝在声势浩大的大子仪仗簇拥下,在这铁骑滚滚、喊声阵阵之中享受到人间帝王的欢乐。

成帝还有一个嗜好,就是观看人兽搏斗,他派人驱使百姓人南山,西自褒斜,东至弘农,南驱汉中,捕来熊罴豪猪虎豹糜鹿,用槛车送至长扬宫射熊馆,放开禽兽,让胡人与兽搏斗,成帝在一旁观看取乐。

此外,成帝挥霍无度,不惜巨金营建了霄遥宫、云雷宫、飞行殿,还在甘泉紫殿中设云帐、云幄、云幕,极尽豪华,世人称之曰“三云殿”。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还“置私田于民间,蓄私奴车马于北宫”,本来封建君主可以随心所欲地占有天下财物,成帝这样私蓄财物,无非是想避开谏官耳目,免受束缚,好自己挥霍享乐得更随便些罢了。

生时享尽荣华,死后也要极尽富贵。成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大兴土木,营建陵墓,十年之内三移陵址,耗费金银无以数计。起初,先修初陵,后来成帝嫌规模小不满意,又看中了昌陵一带,于是罢初陵起昌陵。调集了成千上万的役夫,点燃脂火日夜赶修。昌陵地势坎坷,须“因下为高,积土为山”,以致运送一担上就要花费一担粟的价钱。为修昌陵,发人冢墓,使骸骨尸枢暴扬野外,百姓怨愤沸腾。由于种种原因,昌陵没有修成,不得不再修初陵。几经折腾,弄得国库空虚,吏民疲惫。

上行下效,成帝时的诸王、列侯、外戚、公卿们,凭借权势,动用各种手段,拼命聚敛财富,竞相奢侈享受。王氏家族自不待言,其他官僚也纷纷效尤。如丞相张禹妻妾成群,晚年靠人乳生活,整日笙歌漫舞。左将军、武阳侯史丹也是酒色俱全,玩得云天雾地。对此,成帝自己也曾表示不满,指责公卿列侯道:“奢侈逸豫,广务人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绮彀,设钟鼓,备女乐,车服嫁娶葬埋过制。方今世俗奢潜罔极,靡有厌足。”成帝自己奢侈,却要求臣下节俭,岂不可笑!朝内百官对此置若罔闻,奢侈豪华有增无减。

成帝为恣意纵乐,摆脱朝臣谏官的束缚,有时竟穿市人衣服,由富平侯张放引导,溜出皇宫,在市井民巷中逍遥寻乐。张放是个无耻好佞之徒,仗着是皇亲国戚,皇帝亲信,无恶不做。在他的怂恿引导下,成帝走集市串街巷,斗鸡走狗,随意寻欢。成帝自称是富平侯家人,吃喝玩乐,醉了就拥入百姓家里,杂乱而卧。经常是几日不回皇宫,不问朝政,而朝廷大员也不知皇帝之所在。

一次,成帝一行又微行出游,偶至阳阿公主家,宴席上有一歌女歌音婉转,舞姿轻盈,成帝不禁着了迷,就向阳阿公主讨来带回官里,这个歌女就是古今闻名的赵飞燕。

在成帝偷娶赵飞燕这件“艳事”上,淳于长起了非常重要的“拉皮条”和牵线搭桥的作用。

“后宫仕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赵飞燕的妖艳妩媚搞得成帝如醉如痴。成帝进而想立赵飞燕为皇后,但太后王政君不同意。成帝虽说是一国之君,但在立后这个问题上不能不听从太后的意见。如今太后反对,成帝也不敢一意孤行,整日郁郁不乐。

皇帝不乐,淳于长却高兴了。一直在察言观色、窥测时机的淳于长认为可遇不可求的机会来了。皇帝遇到了难题,如果能够为他解决这个难题,不就能得到皇上的宠信吗?

淳于长当时负责宫廷警卫,而且专门来往于皇帝与太后之间传递信息,加上太后又是自己的姨娘,有这双重身份,使他在太后面前无话不谈。当他得知太后之所以不同意改立皇后,主要因为赵飞燕出身微贱,就及时将这消息通报给成帝。同时,他也在太后面前尽力为立后一事斡旋,终于说得太后有点松动。成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先封赵飞燕的父亲赵临为成阳侯,以提高赵飞燕的出身,一个多月后,终于下诏正式改立赵飞燕为皇后。

几经周折,改立皇后终于获得成功,成帝非常高兴,通过这一事件,淳于长不仅赢得赵飞燕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友帝的极大信任。在成帝看来,没有什么大事比帮助自己将宠爱的赵飞燕立为皇后更令他高兴了。反正皇帝宫中有的是官爵,他决定给淳于长晋爵。

成帝本有后妃数人,赵飞燕人宫后,甚得成帝欢心,以前受宠的许皇后、班婕好等皆失宠。赵飞燕还有一妹,也被召进宫来。自从赵家二姐妹人宫,成帝把皇后、嫔妃全都抛到一边,一门心思扑在她二人身上。

成帝自得赵家姐妹后,从此君王不早朝,把政事抛置脑后,只在帷帐中厮混,还得意他说:“汉武帝好神仙,求白云乡;我终老这‘温柔乡’足矣。”为了讨赵家姐妹的欢心,成帝赏赐赵飞燕无数珍宝,又为赵昭仪修昭阳舍。昭阳舍金碧辉煌,豪华无比。中庭纯用彤朱涂,殿上遍漆髹漆,黄金为门槛,白玉为台阶。壁间横木镶以金环,嵌之以蓝田壁玉,饰以明珠翠羽。舍内玉几、玉床、象牙箪。

成帝迷恋声色,荒疏朝政,大臣们对此也多有规谏,只是成帝根本不听,进谏者反而因此得祸,以后人们就怨而不言了。一次,成帝与赵家姐妹以及佞臣张放同在宫中饮酒作乐,喝得高兴,几个人谈笑大噱,恣意忘形,招呼站在一边伺侯的侍中大夫班伯同来人席。准知班伯竞充耳不闻,只是站着不动。成帝再三召唤,班伯还是两眼目不转睛地盯在对面的屏风上。成帝再瞧那屏风,原来那上面画着商纣王和宠姬妲已长夜饮酒作乐的场面。成帝心中明白了班伯的意思,长叹一声,酒兴顿消,一场宴席不欢而散。

成帝朝政听任王氏,宫内放纵赵氏姐妹,弄出了许多素乱朝纲的事情来。成帝虽然嫔妃成群,只是没有子嗣。赵飞燕为保住尊宠的地位,急切希望自己早日得子。于是在后宫侍郎、宫奴中找多子的人通奸。为了行事方便,赵飞燕告诉成帝,要单独祈求子,请求独置一室,成帝连忙应允。

赵飞燕独室,除了心腹侍婢,连成帝也不得人内,过了一段时间,此法没有奏效,又使人召一些轻薄少年穿上女人衣服,用便车送至宫中,但她最终也没有身孕。

时间久了,赵飞燕淫事被人察觉,有人向成帝告发。赵昭仪闻讯,找到成帝哭得悲悲凄凄他说:“妾姐性情刚强,得罪人太多。有人陷害诬告她,请帝明察。否则我们赵家将灭种无人了。”成帝信以为真,对赵飞燕毫不怀疑,后来再有告发赵飞燕好事的,一概杀掉,以后就再也没有敢告发的人了,赵飞燕也就越恣意纵淫。

成帝眼看自己年岁渐老,赵氏姐妹又不能生育,很是焦急。而赵氏姐妹又忌妒成性,不容许成帝接近其他女人。成帝十分惧内,于是只能暗召美人,偷纳宫女,希冀早得贵子。

不久,宫女曹宫产下一子,成帝连忙暗中派了6个婢女去伺候。此事很快被赵昭仪闻知,便派一个中黄门前去下诏,把曹宫和新生儿及6名婢女全部关进狱室。此后,赵昭仪当着成帝的面下诏处死曹宫和新生婴儿。成帝一边听着,两眼直呆呆地,只是不作声,可怜的新生婴儿只在世上活了11天便结束了生命,6个无辜的婢女也被送出宫外逼迫自尽。

还有一个许美人,本住在上林涿沐馆中。成帝背着赵氏,暗地召幸许美人入宫,后来许美人生了一子,成帝暗中高兴,忙派人送去医生、乳母、补药。寻思赵昭仪这一关不好过,不如如实告知,也许会手下留情,保全皇子。谁知赵昭仪闻言大怒:“你常对我说从中宫来,那许美人的孩子从哪几来的!”一边说,一边嚎陶大哭,捣捶撞墙,寻死觅活,闹得不可开交。成帝被闹得六神无主,只好听从赵氏姐妹的摆布。结果,这个婴儿也被断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