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社团是留学人员在海外留学人员进行联谊、交流、反映留学人员心声、关心国家发展和群体利益所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由于留学人员在海外留学时,绝大部分都参加过留学人员自己的社团组织,很多人都养成了参加社团活动的习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对于留学归国人员来说,他们特殊的受教育背景和人生经历决定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一群体联谊性。正因为如此,海归社团对于这一群体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重要性。目前,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海归社团当推中国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留学人员社团当属有90多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近年来,随着海归大潮的兴起,不仅在欧美同学会内部出现了诸如欧美同学会商会这样的新生组织,国内外也涌现出不少其他海归社团,如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留美经济学会等。
大多数社团以交流联谊为主,一般通过沙龙聚会、主题论坛、公益活动等形式,联系和团结海外留学人员互帮互助,促进海归学人创业发展。
1.欧美同学会
中国最早的留学人员组织形成于各留学国家。先期赴欧美的学人身处异国,深感团结互助的必要,自然而然地组建了同学会、同乡会等组织。归国后,留学人员为了维持友谊,便于学术交流和事业合作,依然愿意保持这样的组织形式,于是先后在京津等地成立了以留学国别划分的留学人员组织。
顾维钧:“把各国中国留学生联合在一起”
在进步思想和革命浪潮的影响下,归国学人迫切希望建立更大规模的组织,商讨报国之计。这时,留美学者顾维钧提议“把各国中国留学生联合在一起”,深为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赞许。
1913年,在著名学者梁敦彦、周诒春、颜惠庆、王正廷、顾维钧、叶景莘、詹天佑等人的发起和赞助下,京津两地的同学会合并,创建欧美同学会。中国建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并延续至今的留学人员组织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欧美同学会创立之初,就以“修学、游艺、敦谊、励行”为宗旨,鼓励留学回国者继续研究其所学而又互相团结,担负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任务。同学会定期召开各类问题的讨论会,开展学术性、交际性会务活动,同时兼有国民外交的意向。
1911年,在梁敦彦先生(首届会长)的倡议下,由会员集资两千两白银,购得南河沿街口的石鞑子庙,拆修后建立了会所。
新会所除供同学座谈、集会、游憩之外,还经常举办学术讲座、举行交际舞会、开设西餐厅、兴办新式文明婚礼等,日益成为引进西方文明的窗口。周培源、汪德昭等学长就是在此举行新式婚礼仪式的。以上活动的开展,使欧美同学会成为当时华北中西方民间文化交流的中心。
欧美同学会会员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表现在北洋政府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领域。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了难度极大的京张铁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曾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反对封建教育体制,在教育领域内不断实行改革。此外,外交家陆征祥、孙宝琦、王正廷、伍廷芳、颜惠庆、施肇基、顾维钧等人均为同学会早期会员。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批又一批留学生学成回国,加入欧美同学会。随着形势发展,各种活动空前增多,学术团体纷纷创立,欧美同学会会址遂成为众多学会的诞生地。例如:中国工程师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化学学会、中华医学会等都曾借址欧美同学会会所办公。
自同学会成立以来,聚集着一批又一批来自社会各领域的归国留学人员,逐渐形成了一个即掌握国外近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又了解世界和中国国情的特殊社会群体。翻开欧美同学会会员名录,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连串闪光的名字: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教育家蔡元培、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胡适、“侯氏制碱法”发明者侯德榜、人口学家马寅初、建筑工程师贝寿同、地质学家李四光。此外还有:钱学森、茅以升、严济慈、周培源、竺可桢、吴仲华、晏阳初、邓稼先、赵君迈、吴作人、陈翰笙、钱三强、钱伟长、费孝通、卢嘉锡、雷洁琼、程思远、吴阶平、朱光亚、王淦昌、汪德昭、钱钟书、经叔平、宋健、周光召、成思危、路甬祥、韩启德、白春礼、陈章良、郑荃、冯长根等。此外,还有众多久居海外、蜚声世界的著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陈省身、吴健雄、顾毓砺、田长霖、林家翘、林同炎、朱棣文、崔琦等。
欧美同学会自1982年恢复活动以来,已选举产生了五届理事会。总会理事人数已由1986年的94位增加到2003年的184位。茅以升、卢嘉锡、吴阶平、丁石孙、韩启德学长先后担任会长职务。
截至2003年,欧美同学会北京地区的会员数已由恢复活动初期的300余人增加到11400人,留学国别涉及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400多个专业领域,拥有14个国别分会和9个专业委员会。
留学人员社团组织是凝聚、发挥海内外学人力量的有效载体,发挥组织优势是实现留学人员与国内结合的有效途径。80年代中后期,欧美同学会利用人才智力优势,成功开展了科教文诸方面的学术交流和社会咨询活动。1987年,欧美同学会组织各方专家举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评价”咨询,成为欧美同学会开展大型学术活动的良好开端。
1993年10月,在庆祝欧美同学会成立80周年的大会上,江泽民曾非常前瞻地寄语留学人员:“广大中青年留学人员和所有中青年知识分子,是跨世纪和下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宝贵人才,是我们未来事业的脊梁。”
1996年,欧美同学会成功举办“21世纪中国”研讨会,至今已举办多届,得到众多海外学人社团组织的响应和广大海内外学人的参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欧美同学会还先后组织了25次为国服务团,引导500多名博士参与回国服务工作。2003年9月,中央编制委员会同意欧美同学会增挂“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牌子,使欧美同学会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留学人员组织。2003年10月8日,胡锦涛、贾庆林、曾庆红、黄菊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有5000多名回国留学人员参加的欧美同学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国家对广大留学人员更进一步的重视。
我相信,作为全国性的留学人员社团组织的欧美同学会,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更是重任在肩,任重道远,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