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派在从政始自清末,辉煌于民国;黯然于文革,复兴于当代。与历史上的叱咤风云相比,当代海归对中国政坛的最大贡献是专业技能与先进理念。
▲海归高官知多少是一个有趣而又无解的话题,随着中央有关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出台,可以预期,一大批高官会走出去接受海外培训,而更多海归也会成为新的技术官僚。▲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海归人员应逐步摆脱以往对政治的冷淡心态,积极参与身边的社会公共事务,并最终以参政议政的形式,为社区和大众作出应有的贡献。
终观中国近代历史,如本书前面章节所叙,海归人士都在中国历届政府各个部门和机构中发挥了积极的和突出的作用。在孙中山先生组建成的临时内阁中,归国留学生在9个部的18名部长、副部长中占了15个席位。从1912年至1928年,北洋政府先后更换了32届内阁,历任国务总理和内阁阁员中分别有41.93%和51.37%的人为留学人员出身;其中20年代的24任外交部长几乎全为欧美归国留学人员。
中华民国成立后,留学欧美、日本的留学生先后归国服务于外交界。据1935年版的《中国外交年鉴》记载,在外交部86名重要职员中,留学生出身的有73人,约占85%。据1948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传》中,共收录198名国民党党政军要人,有留学经历的占了88位,占44.4%,包括蒋介石本人,宋氏姐妹,以及在民国时期其央行行长和财政部长也多为归国留学生担任,像孔祥熙,宋子文等。
留学生对20世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也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留学生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诞生,也同海归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1日召开成立大会,出席代表12人中有8人是归国留学生,占三分之二。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元帅中有6位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政府委员共63人,在国外留学或工作过的42人,占三分之二。中共第一代领导核心即时称毛刘周朱陈林邓的7大常委中,除毛泽东外,其余6人均有在国外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中,邓小平曾经先后多年留学法国、苏联,他后来在中国对外开放和改革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中共的第三代领导核心中,江泽民、李鹏、李岚清等都曾留学前苏联,至于中央各部委及地方各省市负责人中留苏(东欧)学生如钱其琛/邹家骅等也有相当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