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总理和元帅的摇篮)
第二代留学生的著名,有很多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新型政党在中国的建立,他们主要留学法国、俄国、日本,特别是勤工俭学这一批。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李石曾(1881~1973,1902年留法)、蔡元培(1868~1940,1907年留德)、吴稚晖(1865~1953,1901年留日)、汪精卫(1883~1944,1903年留日)等人激奋于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鼓励青年向西方学习,提倡“勤以做工,俭以求学”,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在河北高阳县办“留法工艺学校”,为贫寒子弟留法做准备。李石曾还组建“法华教育会”,与法社会各界建立联系,为留法创造半工半读条件。到1916年已接待100多人,至1920年赴法求学人数已达1600人,逐步形成全国性潮流,延续了20多年,为以后中国的政治、科技、文化、艺术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蔡畅、李富春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严济慈、童第周、巴金、徐悲鸿、钱三强、肖三、冼星海等著名科学家、艺术家、音乐家都随此潮在法国学习和工作过。
2004年6月,我参加了欧美同学会在巴黎举办的“21世纪中国留学人员与中外交流”研讨会。会上,还举办了留法学生图书展,其中老一辈的赴法勤工俭学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中国驻法前大使,现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曾说过,中国近代在海外的留学生中,在法国的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