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刘邦

【第九章】▕鸿门宴

刘邦项羽推杯换盏,谈笑风生,急坏了范增,他正为项羽喝酒一时兴起忘了大事而着急,便屡屡举目,示意提醒项羽,项羽没有反应。范增又再举所佩之玉,暗谕项羽速下决断,杀死刘邦。

项羽的大军兵分三路向关中匆匆进发。

巨鹿之役,项羽战败章邯,降服秦朝全部将士,这其中当然包含他们的主将董翳、司马欣等人。至此,秦军的主力丧失殆尽,很难再组织起反扑的力量。

此时,刘邦尚未进入咸阳。

项羽马上组织指挥军队西进。他要力争先行入关,杀进咸阳,为列祖列宗报仇雪恨,自己也将称霸称王,号令天下。

毕竟路途遥远,刘邦先行一步,走到了他的前头。但项羽此时尚不确切知道这已经是既成事实,仍督令大军从速行进。

项羽收服了秦朝降卒,沿途加上吸纳招募了大批民兵,军力军威大增,数达四十万,号称百万,浩浩荡荡,首尾不见,杀向关中。

所至新乡,秦朝降卒企图叛乱,项羽大动肝火,残酷地镇压了他们。项羽的余怒未消,传来的另一条消息更令他焦急上火。

有人来报,刘邦已经入关。

刘邦入关,是否进驻咸阳不得而知,但这已足够这位性情暴躁的项羽将军烦心焦虑的了。

“先入咸阳者为王。”这是怀王事先与诸将的约定,自己也是点头赞同了的。虽说自己可以凭借武力使这个约定变成废话,但那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火速进军,直抵咸阳。”

项羽下达了命令,神态就像一只饥饿的狮子将吃到可口的食物一般。

项羽自任先锋官,几十万大军隆隆向西跑进,马蹄声声,脚步匆匆,卷起的黄土遮天蔽日。

先锋部队很快进至函谷关。

函谷关地势极为险峻,两边是陡峭的山峰,无法攀援,中间筑起一座城池,城墙厚实高大。这里是进出关中的必经之地,可用咽喉要塞比喻它的位置,所以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这个军事要地,对它都曾加以修筑加固,易守难攻,这是人们对函谷关的普遍看法。

项羽老远就看到城墙上有人影忙忙碌碌地来回走动,几面颜色各异的大旗在风中呼呼摆动,但看不清上面绣着何人的名姓。

项羽率领几位将军和卫队飞马来到关前,定睛细瞧,旗上都绣着硕大的“刘”字。项羽明白了,刘邦的军队驻防此地。

英布扯着嗓子高声喊道:

“城上的人听着,上将军项羽在此,还不打开关门迎接。”

城上的兵士听说项羽到了,不禁一阵骚动和慌乱。从由远而近涌动的黄尘判断,一支大军奔到了关前。从旗帜辨别,这是项羽的部队。但他们不敢相信项羽会处在先锋的位置,而且眼下就在关下。

他们都非常怕项羽,项羽力可举鼎,气冲斗牛,杀人如麻。在普通兵士的心目中,项羽是魔鬼,是死神。

“沛公是否已进咸阳?”

一个军官回话:

“沛公已去过咸阳,但他现在不在咸阳,驻在灞上。”

啊!刘邦已先入咸阳。项羽震怒了。

“本将军在此,还不打开城门迎接。”

“我们奉沛公命令,驻防这里。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准入关。”

城墙上传来的还是那个军官的声音。军官回答比较策略,没有讲明是在堵防项羽。

但尽管如此,在项羽听来已经非常刺耳,甚至不仅是刺耳,而是刺心!

“哇呀呀!”项羽暴叫起来,像一头发怒的野兽。

“刘季小子实在无礼,竟敢派兵阻挡本将军的进路,公开与本将军为敌。英布听令,命你火速攻下函谷关,杀他个片甲不留。”

英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少年时因罪受黥面之刑,故又称黥布。在秦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他也投入这场洪流,后来归于项羽帐下,成为项羽的一位得力战将。

英布得令后,即刻组织、指挥军队攻城。一时战鼓擂响,杀声四起。一队队兵士扛着云梯,呐喊着蜂拥扑向城墙。

守城的士兵张弓发箭,密集的箭雨使许多楚军倒地毙命,相当一批人受伤。但仍有不少人冲到城下,搭起云梯攀登。可是,城墙实在太高了,竖起的云梯根本无法伸及城头。项军无可奈何,刘军乘势扔下许多滚木和雷石,楚军又倒下一片。

观战的项羽又气又急,哇哇暴叫,他命令英布把两支云梯相互绑结起来,云梯的长度增加了一倍。一排排的士兵扛着云梯再次冲向城墙。

云梯高高竖起,项军攀登而上。刘军一边掷石猛砸,一边把搭上的云梯推翻。云梯有的被中间压断,有的被推倒,项军被摔伤、砸死的又多了一批。他们败退下来,可迎接他们的是项羽咆哮的怒骂和宝剑的无情的砍杀。

对于后退的士兵,项羽的惩罚非常简单:革杀勿论。今天的项羽眼睛瞪得血红,淌血的宝剑在败退下来的士兵中间挥舞翻飞。士兵害怕了,又冲了上去。

项军攻城的人马越来越多,他们都像拼命的野兽,一群群、一轮轮地扑向目标。

守城的刘军人数不足一万,一天的坚守已死伤过半,在项军的猛烈攻打下,顾此失彼,顾彼失此。到傍晚,函谷关陷落。守军大部被杀,只有少数侥幸逃脱,跑到灞上向刘邦报信去了。

项羽挥师入关,行至鸿门已是人困马乏,便驻扎下来。项羽下令杀猪宰羊,犒赏三军,同时召集高级将领和谋士到大营议事,商讨对付刘邦之策。

英布首先发言:

“刘邦无才无德,我等与秦兵冲杀,他却乘势进入关中,又派兵驻守函谷关,阻挡我军,他野心太大,应趁早将他消灭。”

针对英布的意见,众人当下便展开了讨论,有人主张应与刘邦决裂,也有人主张从缓。项羽为人本来有谋无断,也一时举棋不定。大厅内你讲我驳,争执不下。

正在吵吵嚷嚷之际,门卫进帐通报,说有人求见。项羽不耐烦地摆手拒绝接见。门卫退出。少倾,门卫再次通禀,说求见之人是刘邦属下左司马曹无伤派来的使者,有要事禀告项羽。

听说是刘邦手下的使者,项羽马上允准接见。

使者进帐,向坐在上首的项羽深施一礼,说道:

“小人是刘邦左司马曹无伤的属下,今有要事向大将军通报。”

此人说完,警惕地向帐内的前后左右扫视了一下。

“有事请速讲,不必顾虑。”性急的项羽催促道。

使者定了定神,说道:

“将军可能有所不知,刘邦进关中后,四处招揽人心,屯粮聚兵,准备封秦王子婴为相,自己做关中王,欲与将军抗衡为敌”。

“哗啦。”项羽一脚踢翻桌子,破口大骂起来。

“刘邦匹夫,自不量力,敢与本将军为敌,本将军定将其生擒活捉,碎尸万段。”

主张与刘邦决裂的谋士范增见项羽动怒乘机帮腔,试图从其他角度阐明与刘邦决裂的依据,他捋着花白的胡须,缓缓说:

“刘邦本一无赖好色之徒,进入关中,却不近女色不贪富贵,着意拉拢人心,可见其野心勃勃。”

范增是项羽的高级谋士,他说话的时候,人们一般都聚精会神倾听,今天同样如此。范增见状,故作神秘地接着说道:

“刚才我派望气之人远眺灞上,天空有龙虎之气笼罩,此乃帝王之相,对将军而言,刘邦便是死敌,因此,歼灭刘邦势所难免,而且应及早动手。”

秦汉时期,人们对天象的认同胜于人世,所以,范增所谓刘邦有“龙虎之气”笼罩的说法对项羽的刺激更大。

对刘邦先入咸阳的嫉妒,对刘邦派兵阻挡他的行动的愤慨,对刘邦“龙虎之气”笼罩的恐惧,以及曹无伤密报所提供的证据,这一切,都在此时坚定了项羽要与刘邦分裂的决心。便重赏了曹无伤派来的使者,命他火速赶回灞上,要求曹无伤明日在内部接应,一举消灭刘邦。

随后,项羽又瞪起了一双豹眼,发布命令:

“全体将官听令。今日全军酒足饭饱后,好生休息,明日一举杀向灞上,取刘邦首级。”

鸿门军营内,秣马利刀。一场大战即将开始。

月色清冷。

一匹快马从项羽的军营内奔出。

弓腰骑坐在马背上的是一位年逾五旬的长者,满脸的焦虑。

马虽然已跑得极快,但此人还是不断挥鞭催促。

坐骑似乎很理解主人的心思,对这种深夜的劳作和不断地摧打不感丝毫的厌恶。撒开四蹄,飞速奔驰,达到了它所能达到的最快的速度。

从方向看,马的主人是要赶往灞上。

这个人并不是曹无伤的使者。他叫项伯,是项羽的本家叔父。

项伯早年获罪被迫外避他乡,逃到下坯。一个戴罪之人,避居他乡,人生地疏,举目无亲,经受着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正值穷困潦倒之际,项伯遇到了刺杀秦始皇未遂的而逃避缉拿的张良。相同的境遇,相同的脾性,二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识恨晚之感,他们开始在一起生活,他们偷偷挣点钱糊口,夜间在油灯下小声议论国事,畅谈理想志愿,经济上不分彼此,精神上互相慰藉,成为一对莫逆之交。后来,二人又一起加入到起义军的行列。起义军分兵两路时,项伯留在了侄儿项羽的身边,张良则跟随了刘邦。二人虽然分别,但真挚深厚的友谊并未了断,项伯时时挂念着张良,张良也时时思念着项伯。

侄儿项羽率军进入关中,项伯分外高兴。分别很长一段时间的朋友就要重新见面了,那将是多么美好的情景!项伯做梦都在憧憬着这一天的到来。

可今天,项伯却无法高兴起来了。

刘、项两军要开战,虽然他竭力反对这件事,在刚才争论与刘邦决裂与否时,他就站在反对者的行列。刘邦生死荣辱,项伯并不在意,他在意跟随在刘邦身边的挚友张良。交战开杀,刘邦必然倒霉,他担心这种厄运也同时降临到张良头上。

可是最终既是主帅又是侄儿的项羽已经做出决定,项伯本人无力更改。在回自己营帐的途中,项伯想到应给张良通风报信,但转念一想,张良很可能及时转告刘邦,他的举动等于是对侄儿的背叛。

项伯陷于两难境地。

患难之中培育的友谊毕竟有着坚实的基础。项伯心一横,便牵出一匹快马,奔向灞上,去找张良。

刘邦的军营内,灯火通明,一幅备战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