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是怎么偷来的-偷

一.情节来源:

1.

《偷》的故事大框架,始于2004年报纸上一则篇幅非常小的报道,内容大约是一个小偷在公车上行窃之后,给失主写情书,结果失主报案,小偷顺利被抓获。看了这篇报道,我觉得非常遗憾,这样有趣的小偷,姑娘应该捺下性子,继续等待他的情书才对。也就是这种遗憾,让我想写一个这样的故事。

2.

小说中,乐蓓家中失窃的情节来源于: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每日新报》的编辑王小柔打电话给我。那时候我在上海,朋友甚少,王小柔便是其中一个。她常常在夜晚打电话给我,我们聊一些故事,一些琐碎的事。她告诉我,她家有一次失窃,爷爷打电话给她,小心谨慎地问道,为了保护现场,我是不是一直不能动?

3.

小说中,漂亮女生租房事件,来源于:

几年前,陪我的朋友,《南京日报》的编辑陈李娟去看南京军区的一套房子,进门时,士兵并未要求查看证件,也没要求办通行证。没有半小时,我们出门,士兵拦下我们索要通行证,表示没有通行证,就要户口本,并且不接受陈李娟的集体户口,要求她的家长带着她的身份证明,从遥远的家乡赶来。当我回击说,你不要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时,解放军叔叔黑着脸咆哮如雷,威胁说要我们尝尝关24小时禁闭的滋味。

4.

小说中,施刚鄙视学生的那段情节,来源于:

传说,我们的金融老师,原本在联合国工作,后来一个不小心,被调到了外交部,又一个不小心,调到了一个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最后还是不小心,又被调到了我们学校——同学们说到这里,都会惊讶地互相看看,说,“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金融老师虽然已经年过四十,仍然姿色非凡,非常之帅,女生们都很喜欢他。他上课时根本不看学生,只仰着头看

天花板,仿佛胸有成竹地等待一块陨石砸进教室。这骄傲的姿态,让女生们欢喜得发狂。某天,一个女生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在他讲课讲了一半时突然插嘴提问,其实只是希望他能把高贵的头低下来,让大家看个仔细。结果他仍然望着天花板,毫无感情色彩地回答说,“看来是真的,智商高点的人,根本不会坐在这里。”

5.

小说中,女孩在屋中上吊自杀,公安员看见尸体吓跑的情节,来源于:

2002年,我认识一个曾是户籍警察的文化骗子——这个称呼是他自己分配给自己的。他擅长找到一些想出名的

文化人,替他们联系上电视的机会,从中得到好处。一次在北京碰见他,他和他以往的警察同事在一起,讲了这样的故事:辖区内,一个女研究生跳河自杀,报案后,刚当警察的他第一次出勤,到达现场时,远远看见淹死的女孩的面部就吓得两腿哆嗦,心跳不已,夺门而出,看见他吓成那样,所有围观人群也都跟着拔脚就跑,现场以及现场附近一片混乱……因此,他差点遭到处分。说完这段故事,他和他也已不再是警察的旧同事一起放声大笑——显然他们都不喜欢当警察。

6.

小说中,自杀女孩的故事,来源于:

一个朋友无意对我说起的故事。某校一大四女生自杀,留下了四本日记。日记详细地纪录了父母婚姻的失败,同学间人际关系的失败,失恋的痛苦,以及到最后,一直想自杀的念头。朋友说时,充满同情,大致讲诉了她的家庭恋情。

7.

小说中,漂亮女生冲进男厕所的情节,来源于:

和朋友在一所大学礼堂参加电影交流会,这座建于解放前的宏大礼堂,男女厕所分别在左右两边。我和朋友跟着厕所的标志走到右手边,才发现是男厕,女厕则需要再绕场半周。正在我犹豫之时,这位正在申请国外读博的女知识分子飞起一脚,踢开了男厕的门。厕所里一个男生迅速抬起惊愕的脸,而我的女友则笑容可掬,两眼望着厕所挡板,文雅地说,“你们学校的厕所真脏。”男生羞愧不已,喏喏地说,“是啊,不好意思。”说着,手忙脚乱地整理好衣服,跌跌撞撞跑出厕所。

8.

小说中,施刚编著教材,卖给学生的情节,来源于:每个人的大学生活。

9.

小说中,乐蓓在牛牛死后,总是犯困的情节,来源于:

一个孩子对他的妈妈说,“妈妈,如果你死了,我就睡觉。”——如此聪明的孩子。他或许知道睡觉可以接近死亡,同时远离死亡;或许,他只是有着异常的敏感,知道如何逃避现实;或许,什么也不是,他甚至不知道死亡和睡觉有什么区别。

10.

小说中,何越诈骗男妓的情节,来源于:

我有一个相识十几年的女朋友,而她多年的男友,是一位前公安员,后因对犯人行刑逼供,导致犯人死亡,被判刑,刑满释放后四处谋生,长期过着一种我无法想像的流民生活。诈骗男妓的细节,由这位胆大包天、浑身江湖气的前公安员提供。另,他因贩毒再次入狱,没有血缘和姻亲关系的女友甚至不能合法探视,一个人在幻想中苦苦等待——在此,我只能够给他们一个祝福:无论如何,我们大家都在寻找幸福中死去。

11.

小说中,十二点关电梯,乐蓓和何越爬十九楼的情节,来源于:

如同北京的无人售票车上照样有售票员一样,北京的电梯也大半都有专门负责开电梯的工人,可能北京管理人员觉得,开电梯的技术含量过高,一般市民无法胜任。一到十二点,这些技术工人下班,就把电梯锁了,不管多高的楼,住户只好一层层爬上去。我有一对在华工作的比利时朋友,在北京租住一套公寓楼。因为从业文化,大部分晚上加班,半夜才能回家,常常爬楼爬得大汗淋漓,心脏加速。有一天,他们回去的时候正好是十二点零一分,到达电梯口时,正好看见电梯工阿姨锁好电梯准备离开,住在二十一楼的他们不想再爬楼,妻子于是苦苦哀求,“我先生有心脏病,你帮忙开一下电梯,谢谢你,好吗?”电梯工阿姨冷漠地看了他们一眼,回答道,“有心脏病不早点回家,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大半夜你们干嘛去了?”说完,扬长而去。

12.

小说中,往女生书包里装窃听器的情节,来源于:

一个早年的朋友,大学的专业是无线通讯,他上学时最擅长的邪门歪道,就是做好了窃听器,放进女生书包,半夜熄灯后,就开始偷听。他想听的是女生们的私房话,不知道他确实听到没有,总之他肯承认的是,他听到了皮带哗啦啦的声音。

13.

另,感谢我在上海的朋友鲜晓斌,他是一位

知识产权律师,感谢他为我所有的版权问题出谋划策。还需要感谢的是,在《偷》的写作过程中,我向他请教了一个问题:法庭的书记员在工作中能做什么手脚?他回答说,能做的手脚少,一般只能故意漏记或者错记。因此,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二.人物来源:

1.施刚。

施,身材矮小,皮肤白晰,一幅玳瑁眼镜。认识他时,他在大学教民法。那时候的他,喜欢穿一件红色的T恤,说话间总是不断地停顿,字斟句酌,就连在电话里,都毫不犹豫地沉默,而毫不觉得尴尬。他有一件白色的衬衫,大学毕业在刑场实习时,袖口沾上了死刑犯的脑浆。每每说起这件衬衫,或者说起一些他崇拜的事情或人,他的表情如同不小心咬到坚硬的东西,倒抽几口冷气,咧嘴呲牙,双目斜视。

施在大学毕业的那年,热情洋溢地投入了学校里一场自以为是的运动,被校方遣返家乡,在列车上,施在抽烟的过道里蜷缩成一团,被人挤得东摇西摆,不可忍受的身体接触之中,他突然掉下了眼泪,因为预感到哭泣的漫长,他立刻把上衣盖在头上。透过纤维的缝隙看不见阳光,能看见的只是黑压压的人群,施说到这里时,眼圈一红,低声说,那时候,一切都失去了希望。

在大学工作了两年,施辞职,和几个年轻律师共同开了一家小型律师事务所。他们第一间办公室,在老城区一幢半新不旧的办公楼里。楼下,狭窄的街道永远熙熙攘攘,肮脏的下水道绕楼而行,墙角永远有潮湿的黑斑,长着薄薄的苔藓,热爱讨价还价的人们,在一间间低矮的店铺间川流不息。

他们的办公室隐藏在四楼的拐角,从一楼饭店的后门沿着窄小的楼梯,仿佛过天梯一般,爬上灰尘飞扬的楼梯,就是他们合租的办公室。记得那间不算大的房间背光,即使是最明亮的白天光线也不足,墙壁刚刚刷过,但屋里仍然有淡淡的阴湿味道。坐在办公室聊天时,施喜欢装腔作势地抽几根烟,大半时候喜爱沉默,一旦开口,大半是嘲弄那些并非名牌大学毕业的朋友,或者得意洋洋地说起他的收费标准。

那段时间,施实际上可能艰难,并没有他的得意那么得意,但他并不对人诉苦,或许出于坚强,或许出于自尊。有一个夏天的午后,施意外地感伤,突然说起他幼年丧母,一辈子都是农民的父亲,辛苦地一人带大三个孩子,并且把他们一一送入大学。

再过一年多的时间,年轻的律师事务所关闭。施落地于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行头变得无比庄重,羸弱的小身段,硕大的公文包,一身笔挺的西装。从那时以后,他一路春风得意,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个出身城市小知识分子家庭的姑娘,在女朋友的同学聚会上,他一一亲切地询问女朋友的同学们在哪里工作,然后一一告知他们,我认识你们的领导,且很熟悉。

自此后,施忙着赚钱和结婚,和朋友们联系减少,到最后,全无消息。

三年后,报纸上一则隐去全名,但留下事务所名称的报道称,该大型律师事务所律师施某,因为向当事人索取大量财物,被吊销律师执照。

2.施刚以及漂亮女生。

童。大学老师,有一双童话里公主的眼睛——可惜面孔尖瘦,下巴突出,还有一嘴淡黄的暴牙,残酷地抹杀了这双美好的眼睛。而且,他奇瘦无比,手脚纤细,看上去十足的古怪。

但是,童是个半文学青年,对于他而言,所有的作品和作家,都有一种实用性——作为谈资,能吸引众人的眼球,以及小姑娘的盲目崇拜。于是,童虽然其貌不扬,为人吝啬,但总算在二十五岁时破了身——童的女朋友是摄影系的女生,娇生惯养,勇于冒险,热爱艺术,但更热爱艺术家。在童之前,童的女友来往的便全是著名作家和画家,一日在网上突然阅读一篇童的文章,便直接找到了童,要求约会,当天晚上,就睡在了他的宿舍里,睡到半夜里,电话突响,女友接了电话,飞速穿好衣服,告诉童要去见一个男人,潇洒地挥手道拜拜。

后来,童得知女友和他认识时,正在和作家男友分手,童立刻大喜,建议女友把前段爱情故事写成小说,人物就用原名,可以引起争议,有良好的市场价值;每一章节前引用一句大师的名言,这些引用必能起到让她的小说文学升值的作用。女友觉得这建议甚好,可惜折腾了几天又觉得辛苦,觉得自己有时间更愿意献身于作家,而不是文学。童和女友为此把家里所有的易碎品都砸得粉身碎骨。结果,两人泪流满面,握手言欢,再也不提文学。

这时候,就该提婚姻了。童的家长第一次见未来的儿媳妇时,送了几百块礼金,出门时下着大雨,童本着热爱艺术的心,要求逛音像店,把那些礼金全部换成他想收藏的大师作品。家庭富足的女友看了他一眼,一一照办,脸色阴沉。

出了音像店的大门,女友匆匆忙忙一句再见,自己冲进雨里,跳上了

出租车。而童身无分文,只好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发呆。几天后,忍不住打电话抱怨,女友冷静地听完,说,我躺在床上发高烧,还得替你的钱包考虑?话音未落,电话挂断,从此以后再无音讯。

3.牛牛。

这个原型,身份隐去。

他比我小几岁,是个清秀的小男生。自我们认识至今,已过七年。初识时,他不过是个大学男生,面孔白晰,眼神单纯,见生人时,脚不由自主地擦地;有恋母情结,喜欢周末和妈妈逛商店;喜欢城市美好的物质生活,喜欢跑车,喜欢

阿迪达斯;有民族主义情结,一听到日本就情绪对立;顽固且保守,地方主义者,家乡以外的地方通通鄙视;对民谣的知识,远远超于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成绩永远一般,大学四级差点当掉,却当上了学生会主席。我在家写作几年,不与人交往,一出门就开始害怕时,一些夜晚,是他骑车带着我逛遍整个城市;一些白天,我情绪沮丧失控,是他逃课陪伴我一遍遍地散步直到筋疲力尽;当我想出门买书买碟,却不知道怎么跟营业员说话时,是他一次次赶来,帮我跟营业员沟通。他是妈妈的乖儿子,老师的好学生,老板的好职员,姑娘的好男友,我的好弟弟。在性格上,他和离经叛道的牛牛没有关系。但牛牛的塑造过程中,我需要用对他的亲切感,来培养乐蓓和牛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