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层层“转”运(5)-我为死囚写遗书

申老板说:“像这片兵工厂——对了,应该叫信箱,从建厂到现在,一天生产都没真正搞过。历史遗留问题啊!”

按申老板的说法:因这片可以建成一座小城镇的厂区属于军队,中央决定将这里改造成一座特殊的小城,不仅小城特殊,将来小城镇的居民也很特殊,中国西部那些生活在核试验场周围的居民,将部分地迁移到这里。

“小兄弟,”申老板一只手搭到田林的肩上,另一只手做着早先那个平行划半圆的动作,“先将这些厂房炸掉,然后再新建居民楼。你想想看,工程量有多大?一张一张的钞票该铺多远?”

田林闭上眼睛想了一下,似乎一座灯火辉煌的小城就在眼前。天哪,申老板的手里有一座小城的发包工程。他睁开眼,一把捧住申老板的手,兴奋起来:“申大哥,你当……兰姐当……我又当……”他猛然想起先前申老板说的信箱捡钱的话,于是问道,“我们该如何捡这些钱?”

申老板望着田林,说道:“小兄弟,我说过要报答你的,”顿了顿,“我已经安排好了,到时候,你只管在这些信箱里捡钱吧。”

3�信箱“转”运

若干年前,这本书的作者欢镜听曾经是一家建筑公司较为优秀的民用建筑预(结)算技术员。大凡建筑行业里面的人都明白,懂预(结)算就会施工(俗称包工头),而许多包工头却不懂预(结)算。外行的结果,类同于银行行长不认识美元或英镑。因为有了一点小小的本事,便有许多包工头主动找上门来请我替他们施工;又因为我对许多包工头的印象太恶劣,所以,在施工了几幢房屋后,便退避三舍,对包工头们敬而远之起来,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一个连美元、英镑都分不清的人,为什么会当上外资银行的行长?

——以上这段题外话,算是对本篇故事上文与下文的补充。

1994年7月上旬的一天,一辆接一辆各种档次的小汽车首尾相连地奔驰在沉寂了许多年的那条山区水泥公路上,近百家本地和外地的建筑公司的负责人怀抱着资料袋兴奋地钻进××号信箱大门。

他们都是奔着年纪轻轻、刚刑满释放不久的田林来的——准确地说:是田林的一个电话就将他们召唤进了信箱。

前文说过,关于田林坐牢“坐”到财神爷、手里有许多转包工程的传闻早已被众多等米下锅的包工头们传来传去,炒得神秘起来。当然,他们感到神秘的并非是田林,包工头们从头至脚就没有真正瞧上过这位“小崽儿”,不过是借他这架梯子攀上那位身份不仅复杂而且特殊的申大老板而已。问题在于,重情重义的申老板摆明了架子要报答“小崽儿”田林,提携他一把,因此,无论众多的包工头们愿意与否,工程却只能从田林手中转包出来,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同样地,按建筑行业里彼此心照不宣的行规,双方一旦达成交易,在正式履行合约前,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的信息费是提前用现金支付的。

“工程吹风会”是在一幢三楼一底的办公室里进行的,该办公室原是“信箱”的办公楼,现在则成了“中国三线建设投资发展公司巴蜀移民新村工程项目指挥部”办公所在地。

这一天,似乎天空上的阳光都显得格外特殊。当那些各色包工头们的小车一排排地停到办公楼前的广场上时,他们既惊喜又忐忑地受到了军人礼遇:每一辆小车刚一停下来,便有一位“准军人”立刻迎上前,先给他们立正、敬礼,然后动作快速地打开车门,将激动不安的包工头们引进会议室。为什么说这些人是“准军人”呢?他们虽然做着军人的动作,但服装却是没有任何标志的军服。

其中一位包工头卷起一只手掌对紧贴在身边的女秘书谐谑地说道:“格老子,当了一回首长。”

就在这天上午,挤满会议室的包工头们终于见到了传说中身份很特殊、很复杂的申大老板。

今天的申大老板与女秘书兰小姐同样的一身“准军人”装束,显得干净利索。在经过一阵必不可少的客套程序后,兰小姐将几位穿着中山服的北京客人领到主席台上就座,每一位北京客人面前都立着一块使众多的包工头们眼球发热的××部、××委的小牌子。不仅如此,使包工头们眼睛发红的是,年纪轻轻的田林也居然奇迹般地像一根嫩笋子一样插到一丛老竹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