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ABC-出错的纸牌

球迷与球星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狂迷》,据说是好莱坞很叫座的新片。大致说一个棒球迷基尔(幸好不是足球迷),为了迷恋棒球,抛妻弃子,又丢了工作(至此尚未突破,不过让人想到中国球迷罗西),但接下去就不一样了,下面的故事情节发展令人匪夷所思:基尔最崇拜的偶像球星、身价七千万美元的波比状态下滑,原来,波比从来队的时候就提出要11号,11对于波比是吉祥号码,而球队却给了他33号。现在的11号柏莫状态极佳风头出尽,为此波比在公共卫生间里与柏莫发生龃龉,波比一定要柏莫还他11号,柏莫不肯,这一切都被正在解手的基尔听到。后来,基尔在棒球热线中向波比表示理解,波比在表示感谢之后随口说了一句:“看来,需要基尔找柏莫谈谈。”这句话让基尔充满了使命感,基尔真的找柏莫谈了,柏莫当然不肯,柏莫让基尔看了他文在胳膊上的11号,然后把基尔暴打了一顿。基尔一怒之下揍了柏莫,而波比自此之后状态回升达到巅峰,基尔很希望波比能对他说一声谢谢。而一次偶然机会,基尔得知,波比从来就不把球迷放在眼里,“Idon’tcarethem。”他说。

基尔暴怒了。原来他为之牺牲了一切的偶像压根儿就没把他当人。基尔惩罚了波比,最后也死于警方的子弹之下。临死时满脸鲜血的基尔还挣扎着说:“我不过是想听你说一声谢谢。”

这样的球迷可谓“狂迷”矣。幸好仅仅是个西方的电影故事,生活中既不会有也是绝然不可取的,但从中我们却悟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全世界的球迷都有共性,全世界的球星也都有共性,尽管确有个案存在,但我们却不能不承认,作为球迷,似乎只能付出,不能索取。未成星之前,明白球迷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可以通过电视传媒满脸堆笑着说:“朋友们,给个面子,来看甲A联赛吧!”一旦成星,关系就不那么平等了,不但“Idon’tcarethem”,而且稍有忤逆,便要大打出手。但是对于打人的惩戒却有不同,飞腿踢球迷的坎通那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我们的“球星”却只被罚了一千元。谁都知道区区一千元对于甲A球员意味着什么。

毋庸讳言,球星在足球运动中的作用难以估量,一如影迷们看电影要找他们喜爱的影星一样,如果没有球迷们热爱的球星,足球比赛的魅力起码也要减少一半。严格来讲,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球星,即使有,也是“乡镇企业制造”,真心希望那些有可能成为“星”和自以为“星”的球员,爱护自己的名声,最好搞清楚,你们不“care”球迷与球迷不“care”你们,究竟哪个更重要。

球迷与教练

球迷们的潜意识中个个都想做主教练。什么排兵布阵,什么战术打法,样样门儿清,就差上去踢了。有心人便设计了各种球迷梦幻联赛之类,让球迷们过一把教练瘾。

不过奇怪的是,球迷的眼睛往往真的比教练亮。大概这便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吧。十强赛的时候,球迷们干看着中国队一次次得到机会,又一次次落入陷阱,真要急得吐血。可戚务生当时就像中了什么魔法似的,硬是按照他自己的路数一步步走下去。国人们不失善良本性地想:“或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所以当十强赛结束,大戚表示要将所有辛酸苦辣一吐为快时,传媒立即炒得沸沸扬扬,但结果却是大失所望,于是球迷与媒体,颇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一位记者朋友是戚务生的哥儿们,曾为大威的评价问题与笔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他说,你们真的不了解大戚,他是好人。我说,我相信他是好人,但是好人与好教练,完全是两个概念。雷锋无疑是好人,但是如果让雷锋做国家主席,国家就完了。我并不是对大戚本人有什么偏见,我要说的是,戚务生作为主教练,有很大的局限,这种局限,似乎对于大戚的同代教练,都或多或少地适用。例如国安的金指导,自1995年接手国安队以来,的确战绩不俗,夺了一次联赛亚军,两次足协杯冠军,还曾创造出“工体不败”的神话,但实事求是地说,金志扬更多的是个精神蛊惑者,听圈内人士讲,金指导在布置战术的时候,常写一个巨大的“拼”字,然后画一箭头,再写一“搏’字。诚然,精神力量至关重要,但绝非制胜法宝。倒是更年轻一代的教练如沈祥福与迟尚斌,因为有过做国脚和远赴东洋执教的经历,多少知道一点国际接轨,似乎更讲究战术素养与科学的训练方法。国安在今年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战绩不错,团队精神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主教练的技战术运用得当,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使只有一点葱花一根咸菜一口肉末一个西红柿,照样能做一碗可口的面条,就看你的厨艺如何了。沈祥福正是用了捉襟见肘的作料,做出了价廉味美的大餐。而最让人敬服的是每每赢球他便表扬队员,亚优杯的○比五,他却一句话担起全部责任。对照十强赛失利后足协官员与主教练对于责任二字的恐惧,实在让人无限感慨。有多少人,正是通过○比五认识了沈祥福,认识了一位好教练的人格魅力,于是多灾多难的球迷们又悄然升起一线希望。且不论国安今年的战绩如何,沈祥福是好教练,却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沈祥福,祝你好运!

球迷与俱乐部

对于俱乐部,我等草民从来不敢轻易说长道短。何况北京的球迷,一向维护自己的球队与俱乐部,天子脚下的臣民,从来没有反水的习惯,连1996年底“二高”的转会,北京球迷也在不能挽狂澜于既倒的情况下,无怨无悔忍痛割爱。然而,从1997年底到现在,北京球迷不能不着急上火了:国安一下子走了七员大将,等于走了一个主力阵容,而转来的仅仅是甲B球员,当然,还有一位身价一百二十万美元却上不了场的罗曼。以我等凡夫俗子之智力,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俱乐部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最让我等不解的,是据说谢锋、曹限东在转会受挫之际,曾有重返国安之意,却被婉拒,一时令京城球迷议论纷纷。笔者拙见:且不说他们至今都是甲A中脚法技术一流的佼佼者,即使是他们老了,踢不动了,也都是为国安立下汗马功劳,且在球迷心中份量极重的老臣,他们的技术与经验都会是国安队的宝贵财富,何必如此短视,做出这等令人心寒之举?在球迷的强大压力之下,总算在“五一”前解决了国安的后备力量问题,但是新人出现最早也要在甲A赛程过半之时,我们可以试想,假如不是有个有水平敢顶压力的国安教练组,那么俱乐部的这种运作冒的风险也太大了!

诚然,我们被告知,俱乐部有自己的长远考虑,按照三四年一更新的规律,借此机会更新。但更新是渐变而绝非突变过程,像这样的大撒把,实在是让球迷捏了一把冷汗,最后俱乐部也作茧自缚:连一个完整的阵容也无法交给主教练。试想,如果今年有谢曹邓等助阵,加上沈祥福的指挥,说不定真和万达有一拼呢!我想这绝非痴人说梦。

俱乐部的战略头脑与科学经营是保证球市不衰的要素,望官员们以此为戒。球迷们的承受力是有限的,虽说是爱之深责之切,但着急上火打摆子的一幕,不健忘的人们大概再也不愿意重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