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所谓教授》有感-所谓教授

崇高与下流:读《所谓教授》有感

文/尚明瑞

大学是创新和传播知识,培育和造就人才的摇篮。哈佛大学前校长、西方学者科南曾讲,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教师的质量。因此,谁能聚集世界一流的大师,谁就能办成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所高校的地位和影响与其拥有的教授群体的知名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所谓“教授”是披肝沥胆,十年磨剑的结果,是知识的化身

,是正义的力量,是人类进步的涨力,是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神。然而,有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史生荣同志所著的写实主义长篇小说《所谓教授》,却为我们接近大学、认识教授,在美丽的画卷上撕开了一段缺口,使读者管窥到了崇高背后的下流。高谈阔论,孜孜求之的是教授,卖笑、拉皮条、坐官衙,开公司烙大饼、兜售狗皮膏药大力丸的也有教授。“在今天的中国,大众擅自敲响了放学的晚钟。知识分子大规模的从精神寺院中撤离。“认真”已成为尘封的记忆,“文人”们正在盯着买方市场寻求新的“活法”,“不迂”、“不傻”的人们正在跳着欢快的舞步走向平庸、无序、浅薄、粗陋、伪善和麻木。(李朝东语)对此,我们又做如何感想呢?

首先,知识分子尤其是教授也是属于人的范畴,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并非是不识人间烟火的圣崽。作者在大学校园中生活、工作,所以教授对他来说是切实的感知、具体的存在。在此情况下,很难形成对教授的盲目崇拜。歌德与黑格尔曾经说过:仆人眼中无英雄。因为常在一起生活,英雄身上普通人的一面,他们都一清二楚。当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其次,《所谓教授》以农业大学作为书中人物活动的场景描写,并不意味着所有其它名派大学的教授都伟大而崇高,与下流、做作没有任何丝毫的瓜葛。实际上它只是以文艺的形式为我们树立了一面反观的镜子。作为任何一所大学中都有干着不见光日的勾当,却怀疑他人道德的处长与腹中空空却声名显赫的教授,然而在京城中混油果子吃的毕竟是少数。所以,社会读者大可不必“刘安定的下流”而憎恶大学教授;校园读者也未必因白明华的攀上领导而得到课题而自甘堕落。法国作家帕斯卡尔说,高贵如苇草的人之所以有尊严并且高贵,在于他有思想。人就是因为思考而高贵于整个宇宙。但高贵如天使的他(她)却时常表现为禽兽。教授如是、大学如此,高等学校并非世外桃源,可是这并非大学之精神所在。

大学是什么?大学是精神思想的旗帜,是人类灵魂的祭坛。教授是什么?教授是秉承神灵来改善人类心灵的牛虻,如苏格拉底。他把自己的哲学和生活实践融为一体。并在两个战场上为自己的祖国而战。在军事上曾三次服役为祖国而战;在哲学的战场上,他以教育青年为己任却从不收学费,以正义为准绳对民主政治和贵族政治坚持对立不依的态度。今天的苏格拉底你到底又在哪里?世俗化的风如潮水般涌动,金钱腐蚀了人类的心灵。学的好不如嫁的好,本事大比不上关系多已在大学校园中普遍认可。

斯文何以扫地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学者官僚化是求名之后想得利,官僚学者化是得利只后想求名,名利双收才是最终目的。另一方面是体制问题,只有“白明华”一样会拉关系,才能拿到科研项目,只有象刘安定一样费尽心机才能评上教授,不能不说是体制的弊端。可惜功夫都用在了戏外。当然作为知识分子本身亦应当勇于承担历史的重任。康德说我们心中应该永远有灿烂的星空和善良的道德。

总之《所谓教授》立意较新,真实地反映了大学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五彩斑斓的生活。尤其是用小说的形式来反映这一主题的还真不多。史生荣同志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伟大的尝试。全书不乏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尖锐跌宕的矛盾冲突亦能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值得一读。